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保節能]

能源,文明的火炬或原子彈?

編按:夏天來了,太陽大,用電量也大,夏天是最能感受到能源可貴的季節。我們從本週起推出「環保節能」專欄,為大家介紹各式新能源、省能新觀念,以及實際可行的健康節能法,帶領大家一起過個節能、省錢又舒適的生活。

作者:高美鈴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近日有法國人把現代人容易焦慮、疲憊、文明病叢生,歸咎於睡眠不足;假使以此類推,今人普遍缺乏想像力、同理心和耐心,或可歸因於太久沒有好好看一本書、好好聽個故事了。

  那麼,咱們就來說一則故事吧!知道你忙,那麼不妨時間拉近些,不從宇宙大霹靂說起,而從太陽系的誕生開始……

地球能源演變史

  太陽內部不斷進行著核子反應,產生巨大能量,並以輻射形式向宇宙八方擴散。其中雖然僅有20億分之1到達地球,便足以使大氣溫暖、風起雲湧、電閃雷鳴、大雨傾盆、江河匯海、萬物生長。

  植物出現了,透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保存在體內,死亡後被埋入地下,起了化學變化,最後變成煤炭,靜待3億年後的中國人首度發現。

  有海有植物的地方,動物出現了,憑靠著陽光轉換生長能量,死亡後沉入海底,幾百萬年後轉變成黑色的石油和天然氣,等著17世紀的義大利人開採利用。

  人類出現了,100多萬年前,智人從自然引發的山林大火中學習火的使用,藉此炊煮、驅寒或防禦野獸,大大增加存活機會及生存空間。

  陽光照射下,永不止息的風,吹動著5000多年前的埃及風車,引水或灌溉;潺潺流水,推動著3000年前的巴比倫水車,澆澤農田。

  住在冰天雪地中的冰島人,引來地熱和溫泉,屋內暖氣十足,屋外天然游泳池熱氣騰騰。

  而至人類愈來愈多,族群間競相砍伐森林,燒製煤炭,造車船或煉鐵,向遠方發動戰爭,以逃開一片片黃土大漠,向下一塊富饒山林推進。

能源爭奪引發國際衝突

  陽光所賜與的自然能源,開啟並豐富了人類文明,也拉開人類對自然資源鯨吞蠶食的掠奪序幕。18世紀中葉,蒸汽機出現,引起一場工業革命,自此生產力大增,同時促進經濟、資本的快速累積和各項新技術的發展。由煤炭、水力、石油等一次能源而生成的「二次能源」──電力,更在近百年來發展得如火如荼,迅速滲入人類生產和生活當中。

  能源使用和開發率,成了一個國家工商業化和現代化的指標。1970年代,一句「消費即是美德」締造了經濟市場的巔峰。跨國企業的出現,讓你身邊的咖啡、可樂、腳踏車、電腦、T恤……都可能來自數千公里之外,用龐大的能源和資源製成消費品,其中只有6%如願進入消費者手中,其餘皆成為廢棄物。而在快速消費的習慣之下,那些6%的產品亦很快加入廢棄堆行列,甚至變成污染物散放於環境中。

  這樣「前景一片大好」的美夢,終於在1973年以來歷經二次石油危機之後,遭到當頭棒喝。人們幡然意識到能源有限,卻又無法立即斬斷對現有石化能源的依賴,為有效掌握其來源,各國於是展開軍事、外交、經濟角力。美國官員即在日前坦言,能源供給形塑了美國的外交政策。仗恃著武力或經濟強勢以確保石化能源的源源不絕,明顯成為國家之間甚至世界衝突不斷的直接導因。未來,由於地球環境持續惡劣,為搶奪日漸稀少的水資源而可能引發的暴亂或抗爭,也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而曾一度被視為第三波能源革命的核能,在人類未能確保其安全性和萬無一失之廢料處理技術出現以前,更無一人敢拍胸脯保證這顆不定時炸彈會是環境的救星。

  酸雨、氣候異常、臭氧層破壞、沙漠化嚴重、溫室效應、生物滅絕……人類過度的開發,像吸血鬼一樣不斷吸取自然能源,已使地球環境漸漸走回老路──回到數億年前,藍色地球剛誕生不久,寸草不生還下著硫酸雨的遠古時代;生物不見了、人類不見了,文明不見了,只有地球和太陽還在,重新等待大自然孕育萬物的契機。

全球人類的共同挑戰

  故事講到這裡,你說不喜歡這一則沈重的警世通言?那好,先停停,轉個話,咱們來說說在如此江河日下的能源開發和環境破壞之下,這世界的未來是否還存有其他的可能?

  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發展委員會」提出一份報告書「我們共同的未來」,首次強調「永續發展」,兼顧環境保護和經濟成長,並對跨世代的公平社會發展負責。此後,1992年巴西里約「地球高峰會」,聚集全球150多個國家,對永續發展的理想做出宣示;1993年,聯合國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展開全面的地球環保行動;1998年的京都協定,更制定了各國二氧化碳的排放減量目標。自此,地球環境的維護已不再局限一國一境,而成了全球人類最重要的共同挑戰!

  三E問題:經濟發展(Economy)、能源節約(Energy)和環境保護(Environment),成為永續發展的核心問題。各國為追求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平衡,在重新制定能源政策時,幾乎都由過去的開源轉向以節流為主:試著以節約能源、提升能源和發電效率、推展汽電共生等,來解決地球的溫室效應。這樣的目標反映在企業上,即是追求更有效率的設計、新技術的研發並透過有效流程控制,以達到生產過程的節能並降低成本。若是反映在建築上,則是考慮到以最輕省、自然的材料,配合恰當的規劃設計,以減少屋內能源的消耗,同時兼顧居住者的健康和住宅四周的環境景觀。

為未來做好準備

  有心的科學家,在開源方面的努力,也值得喝采。除已獲美國、日本和其他國家跨國合作開發的氫能源,極具發展潛力之外,利用沼氣、酒精甚至廢棄物像是橄欖油煉油殘渣、甘蔗渣等,都可成為新的能源。至於回頭再找陽光幫忙,重新學習古人乖乖使用太陽能、風力、地熱等可再生能源,也成另一股趨勢。

  科學家光是想到利用人體來發電的實驗,便令人眼花撩亂:德國一名科學家,利用摩擦生電的原理,把一塊用特殊纖維做成的地毯鋪在地上,企圖收集人走過所產生的電能。

  美國一家超級市場在門口裝了一個旋轉門,每天成千上萬的顧客進進出出,推動旋轉門像扇葉一樣旋轉,把這些能量全都收集起來,便足以轉成電力供作照明和風扇之用。

  真是令人咋舌的發明。然而,要擺脫石化能源的桎棝,維持三E的平衡,確實需要以更大的創意來嘗試各種可能。

  能源是文明的火炬,但在人類的不當使用之下,會不會成為引發戰爭、摧毀文明的原子彈?氫能源會是繼核能之後的新一波能源革命嗎?未來的能源之路究竟會走向何方?或是問句近來引發熱烈討論的電影「明天過後」的廣告詞:明天過後,人類會在哪裡?

  「地球政策研究中心」總裁Lester Brown指出,要讓目前已遭破壞的環境和氣候恢復穩定,其關鍵在於將石化燃料為主的能源經濟,轉變成以再生能源與氫為主的能源經濟。一方面提升風力發電機的設計技術,再加上燃料電池引擎的發展,為世界能源經濟結構大幅度調整做好準備。

  在全球經濟能源結構即將重新整佈的當口,一向以經貿掛帥的台灣,是否也做好了準備?企業如何因應?政策有何轉彎?我們的工作、生活將會有何改變?且慢!故事說到現在,先賣個關子,別忘了地球和人類所共通罹患的的現代文明病,正源自過度發展、休息不足。故事何必一次聽足?何妨留點時間,學學法國人,睡個飽覺,也是另一個挽救文明和世界的方法!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