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南非地球高峰會專欄]

<永續發展之路>
預警原則:奈米科技的信仰論戰? (下)

作者:鄭先祐

JOHANNESBURG SUMMIT 2002  新科技的發展與運用,是否會產生災難?DDT的興衰史,就是一個可資借鏡的案例。DDT的全名是「雙氯-雙苯-三氯乙醛」(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人類第一次合成是於1874年。於美國大量生產使用是始於1940年代初期,用於控制病媒蟲的蔓延。於1939年發現其可作為殺蟲劑的瑞士化學家Paul Muller,因此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1948)。當時DDT被學術界公認為安全的,無風險,且非常有效的殺蟲劑。

  隨後歷經20年的調查研究,才逐漸了解DDT對生態環境與人體健康的影響。於1963年5月,美國總統的科學顧問委員會才建議,DDT應在短期內禁止使用。然而,美國環保署宣告DDT於農業方面,全面禁用,仍是拖延至1972年的6月。前後約30年,美國境內總共使用大約13億5,000萬磅的DDT,另外有數億磅外銷。於1980年代,美國環保署調查美國人體內脂肪組織出現DDT衍生物的頻率是100%,血清內出現的頻率也高達99%。

  類似DDT的案例,也同樣出現於基因轉殖的農作物上。我們對基因轉殖的農作物,可能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傷害,了解仍是貧乏。然而,基因轉殖的農作物已經商業化,快速的擴展使用量。同時,投入基因轉殖的農作物對環境的影響之監測,人力和經費都非常的有限。因此,這可能造成爆發出嚴重問題之前,無人可以即早發現。

  奈米科技,是否也會帶來災難?雖然沒有人可以確知,但是我們有歷史的案例顯示其是有可能!同樣的,奈米科技的發展,投入這方面研究的學者專家可能會相信其不僅是不會有災難,而且更是美好的。

  信仰間的論戰,很難有結果。然而,面對日益強勢的科技之發展與運用,為避免發生可能的災難,我們理應要保守的應對。換句話說,我們必要採取「預警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

  卡爾森(Rachel Carson)於1962年發表「寂靜的春天」,引起西方世界對了解化學污染環境的廣泛注意。於隨後的幾十年,多種化學物質的污染陸續被發現,因而有「預警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 的提出。按這個原則,相關安全的證據是由引進新化學物質者來舉證。任何新化學物質,都必要假定其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是有害的,除非生產者可以證明其是安全的。

  於1990年代,相關氣候變遷的國際委員會即引用此項原則,認為學術界對氣候變遷的「不確定性」,應該不能當作理由,去反對相關氣候變遷的預防行動。同樣的原則,也可以運用於基因轉殖的農作物或魚類。任何基因轉殖的農作物或魚類必要假定其對人體健康或是生態環境是不安全的,除非生產者可以提出有力的科學驗證,證實其是安全的。

  面對奈米科技的發展與運用,我們當然也必要採取「預警原則」。投入研究者,或是運用者,都必要提出可資證明其是安全的證據,並接受質疑與公評。 (2002-09-04)

生態主張者:Ayo 網站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