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國家公園-國家公園裡的保育思潮]

生物多樣性與永續發展(下)-人與自然雙贏的整體思維

作者:朱惟君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學界因此提出批判,認為「國家公園署」最大的缺失就是:未能「有系統地鑑定園區內的資源及定期監測其變遷」,所以無法獲得「可靠的知識」以進行較適當的管理。也因此,美國內政部終於在一九九五年重組國家公園署組織時,增僱相關研究人員;足見健全生物資源的研究監測,正是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重要基礎。

  例如當研究結果顯示:棲地規模正攸關著保育成敗時,「生態廊道」的概念便應運而生。而當事實突顯出:生物多樣性的損失正是社會與生態交互影響下的結果時,整合經濟、社會、人類、法律和政治學因此成為必須,尤其應當重視地方需求與社區保育,這正是「參與式經營管理」可著力處。

  在實際執行層面,舉例來說,生物多樣性保育並不以維持現狀為滿足,而是希望透過更積極的作為,盡可能重建受到干擾的生態系能回復到原始的自然狀態。例如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已開始於七家灣溪拆除攔砂壩,以期逐漸恢復溪流的原有生態環境。

  同時,維繫生物多樣性更能創造經濟與保育的良性互惠。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在1990年代,即提出多項生物資源探勘方案,結合行政、學術與產業共同開發保護區內的生物資源,並將所衍生的利益分享全民;其中最著名與成功的案例也發生在黃石國家公園──由管理當局與Diversa公司展開微生物多樣性資源開發合作計畫,估計在20年內將可創造出維護與保育黃石國家公園所需的絕大部分經費。

  隨著保育思潮的不斷演進,我們可清晰看到國家公園管理政策相應調整的軌跡:傳統的國家公園以保護地景、瀕危明星物種與提供觀光遊憩為其發展目標;現代化的國家公園則強調生物多樣性保育以及促進資源的永續利用──持續謀求人與自然雙贏的契機,正是永續發展的精神所在。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