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黑潮觀點]

海洋與海洋意象(三):海洋跟我們什麼關係?(續)

演講者 :廖鴻基
文字整理:陳雅芬

出海去,感受海洋,重新發現自然

  人們搭船出海的理由,除了討海、或跟海洋生物作朋友以外,另外一種可能是航海。航行,是人類很特別的一種行為,最初或是為了捕食海產、或是為了尋找移居地;到了近代、現代,開始有人為了航海而航行,駕帆船環遊世界、或締造各種橫渡大洋的技術、雄心等記錄。

  航海,與開車環島或騎馬越野有什麼不一樣?的確很不相同,首先對城市人最有吸引力的也許是:海上絕不會塞車;航海還能滿足人們浪跡天涯的內心想望,海上航行,海天茫茫一大片,那種孤絕、寂寥是航海很迷人之處;航海也讓我們擁有更寬廣的視野與反省,從海上回看陸地,公路變得渺小、城市也微不足道,而人,根本就看不到……,所有我們引以為傲的文明成績,似乎都不再重要。

  海洋這個領域,跟陸地世界是截然不同的。在陸地上我們習以為常的法則,在海上、甲板上就得重新建構,那是完全不一樣的制度,包括時間、光影變化、天氣、食衣住行,都得重新學習、適應。如果覺得陸地生活是僵化的,試試到海上來,雖然有一些技術上的問題必須克服、或暈船必須去適應,但都是抵達另一個世界值得付出的代價。我常覺得,當我跟海洋熟識、當我能夠在海上航行之後,我比一般人多了一個世界──那遼闊的海洋世界。

  海洋是怎樣一個世界?海上的天光變化快速又迷人,海面就像鏡子,隨時天光的變化就會有不同的影像;壞天氣、風平浪靜、微波蕩漾、巨浪,都有不同的味道。海上不像陸地這麼穩定,一個鋒面下來或一個颱風靠近,同樣的船在同樣海域航行,就會有相當強烈不同的感受。

  海上是現實的,於是也是自然的。我們慣於住在陸地上、城市裡,在文明科技的堡壘內生活,離大自然越來越遠,下場雨有什麼關係!吹起風有什麼關係!然而到海上去,人會變得敏銳,一個風向的變化都可能會要了命──這便是大自然,這才是人與大自然的正常關係。到海上去,很容易就能找回人與大自然的天然關係。

海洋休閒

  此外,海洋也是我們游泳、戲浪、潛水、放鬆……各種休閒活動的空間。台灣四面環海,讓我們想想:台灣人如何運用海洋休閒呢?

  講到海洋休閒,大家直接想到的哪裡?小島、或墾丁。以台灣島來講,墾丁的海上休閒活動是最最興盛的。但到墾丁去注意觀察,你會失望,到南灣去走一段,就會曉得我們是以多麼錯誤的方式在消費海洋:例如水上摩拖車,怎麼在陸地飆車飆不夠還要飆到海上去?!為什麼那種發洩性的、追逐快感刺激的遊樂方式,陸地上不夠、城市裡不夠,這下又擴展到海上去了?除了水上摩拖車,墾丁還有一種奇怪的遊戲叫「香蕉船」:一艘快艇,拉著一個香蕉形的筏子,人整排坐在筏子裡,頭戴安全帽、身穿救生衣,然後船東就拉著筏快速航行,突然轉個彎∼讓大家都摔到海裡去,好像傻瓜一樣,藉著花錢讓業者玩弄來獲得樂趣。

  再看看在墾丁浮潛的怪異景象:大家除了穿著潛水衣以外還穿著救生衣,一群人被拉成一排綁在一起,教練在前面拉、拉、拉,把人拉到一個深度,排成一列那樣低頭往海裡瞧──浮潛不該是跟游泳或創作一樣自由自在的嗎?怎會出現綁成一串這種畫面?明明白白顯示出,當我們與海洋接觸時,那種缺少安全感、恐懼、畏懼的心理。

  不到海上,只在海邊,其實可以很安靜的,晒點太陽健康一下、躺在海邊讀海洋書……。但在地狹人稠又習於惡質消費取向的台灣卻難有空間從事這樣的休閒行為,夏日海灘處處人潮瘋狂玩樂,想要不受干擾靜靜地走走、騎腳踏車、或玩沙灘排球出出汗?不容易吶!想要感受海洋的悠閒、寬闊、浪漫?這種氣氛在墾丁絕對找不到,在那裡只找得到熱鬧、刺激。我們與海洋的關係當真出了問題!過去是隔閡,而今突然開放了,我們卻已不懂得如何來面對海洋,不論在吃的方面或休閒方面。很期待有朝一日台灣會形成一個很具海洋風味的海洋城市,墾丁是最有可能的,但像今日我們這樣的破壞性,我不曉得墾丁還能支持多久。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column/kuroshio/2001/co-kuro01062201.htm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