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黑潮觀點]

重回蘭嶼 (上)

作者:王緒昂

  因為在行進的過程中無法精準的掌握方向與速度,浪人的旅行往往會踏在充滿意外驚喜的道路上,與我們週而復始的現實生活有著截然不同的趣味。因此,這樣的不確定性可能會給務實的人帶來不安,但是對於厭倦煩瑣例行事務的人們來說,尋常人視作不切實際的流浪生活卻可能會是件浪漫的事,給予人唯美而天真的感受。

  我雖然也時常有著四處遊蕩的想望,但卻沒能拋開日常生活的枷鎖去盡情遊走,只能偶爾將旅遊的行程作最鬆散的安排,任由腳步自由發展來淺嚐流浪的愜意。然而,4月初的一通電話將我快速的拉向外海,我拋開一切直奔睽別許久的美麗海島--蘭嶼,在小島上過了6天的流浪生活。

期待與記憶重逢

  蘭嶼,雖然有綠島為鄰而不致孤懸太平洋中,但若將島上繽紛生命所構成的特殊生物相與其他地方相比,獨特性卻使她突出於諸多島嶼而顯得孤單。因此,當七年前新蘭嶼輪航向著綠意盎然的島嶼時,她樸實的面貌便深深的吸引著我們,而在我初次踏上這東南邊的小島後,也便思索著要將蘭嶼列入我每年的固定旅程。她的特殊性無可取代,雖然環顧四周的蒼翠植被、潔淨海水,你都可能在綠島或其他島嶼尋得,但與海洋密切結合的達悟文化卻是她所擁有的珍貴資產。而只要你在公路沿途與人點頭示意,身著傳統服飾的達悟人總回報以最燦爛的微笑,友善的人際互動使我有彷彿置身天堂的錯覺。

  期待的心情在飛機自豐年機場起飛後不斷的堆積,內心正有如浪花翻白的海面般只能任由激動的情緒不斷翻攪,畢竟在這麼多年後,那個當初以達悟文化與盛產蝴蝶蘭的小島而著名的海島是否一如往昔呢?所有的想像均在飛機著地後方告停歇,而一切問題也終於在步出蘭嶼機場後逐一獲得解答。

  7年前來到蘭嶼時,於路上恣意行走的豬隻是最讓我著迷的景象之一,在島上諸多的改變中,蘭嶼迷你豬可能是唯一不變的事物。牠們是牲畜,提供魚類以外的動物性蛋白質給達悟人;牠們聰明而乖巧,又彷彿是寵物般出入達悟人居所,成為蘭嶼島上最特殊的景致。上一回來到島上,我曾經因為看到體型壯碩的白豬出現在野銀而擔心,害怕因雜交而使得牠們的外在特質消失。當畜產單位因重視這個品系而在臺東進行「保種」工作時,不知是否達悟人也感受到蘭嶼豬的珍貴,現在於蘭嶼島上幾乎純然看到黑色的豬隻,似乎暫緩了蘭嶼豬因雜交而消失的危機。

逐漸模糊的島嶼印象

  機車快速的由漁人部落向東南走,我沿途不斷尋找著七年前的回憶,呈現在熟悉的地名標示牌旁邊是略為陌生的景象。在無法與外在環境對抗的情況下,蘭嶼終究是改變了!環島公路旁大量興築中的房舍即將取代原本低矮的建築,而野銀部落地下屋旁也開始矗立著不太搭調的透天厝,嘗試以此經營民宿來取代原本耕種、捕獵的生活型態。這樣的街景讓人誤以為置身綠島,甚至有時會想到墾丁街區,七年前的島嶼印象已逐漸模糊。

  我已無法從穿著區分出來往行人的文化背景,丁字褲從街頭消失讓我無能從人們身軀上看到足以代表這小島的事物,而這樣的現象似乎也象徵著島上正漸漸凋零的傳統,被達悟人屏棄的服飾將僅留存在我的記憶中。除此之外,在與漢人頻繁通婚的過程中,蘭嶼人的面容也逐漸改變,只是達悟人改變的卻不僅是外表,在與人擦肩而過時的點頭致意已成為我過度的禮節時,島嶼上好像便已經失去了我1995年到來時的所能給予的那份溫馨。

  在島上的第3天,我終於看到了被怪手摧殘的八代灣。雖然在輿論的壓力下工程暫時告停,但模具卻仍然在岸邊虎視眈眈的等待著,而被機具深深掘出的溝也清楚的將灘地劃分為二,彷彿要阻礙蘭嶼人走向海洋般,這樣的景象讓我想到我所居住的城市--花蓮,甚至想到臺灣海岸線普遍的命運。(待續)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