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球變遷] 科學家警告全球暖化比之前估計嚴重 稿源:中國綠色和平 150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2001年1月17日在中國上海,展開為期三天的氣候會議,研究最新的氣候報告。該報告是由國際權威的科學家發表,就全球溫室氣體增加釀成的後果,提出警告。由於去年11月在荷蘭海牙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中,各國無法達成協議,因此本次的會議事關重大,備受矚目。 各政府代表將會通過“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表的科學評估報告。該委員會由聯合國於1988年成立,成員為國際資深的氣候科學家。據報,評估報告調高了上次在1996年發表的預測:氣溫上升調高近一倍、海平面再上升、惡劣天氣更頻密。此外,各國將同意簽訂一份會議《撮要》,作為下一輪氣候協議談判的基礎。《撮要》的字眼曾引起激烈爭論,因為一些政府和工業組織設法淡化報告的科學結論。 身在上海的中國綠色和平總幹事何渭枝說,“如果各國不肯接納科學家的警告,仍抱著海牙會議時的態度,那麼人民便沒有自由選用安全、無污染的能源、沒有機會保謢自己和地球,免受氣候變化的禍害。” 雖然報告內容尚未完全確定、未發表,但草稿已流入多個新聞機構,內容都是全球暖化的嚴重後果。已發表的《第三份評估報告》的部份指出一些科學結論:
由於去年11月在荷蘭的會議中,各國無法就《氣候協議》達成共識,因此本次在上海的會議非常迫切。只有透過公眾施壓,才能迫使各國商討切實減低排放溫室氣體及作出艱難的決定,好讓全球由燒礦物燃料轉為採用可更新能源。只有這樣,人類才能避免《第三份評估報告》所預測的溫室情況。 照片請瀏覽網址:http://www.greenpeace-china.org.hk 背 景 聯合國於1988年成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簡稱IPCC)旨在更明確了解氣候的變化,及發表權威的科學資料供決策者採用。各國政府主要按照IPCC提供氣候變化的科學建議,包括氣候變化的科學基礎及影響,作出對策。 超過150個政府的代表於2001年1月17至19日在上海會面,其中IPCC工作小組(I)負責研究氣候變化的最新科學資料;工作小組(II)分析氣候變化的影響及適應情況;工作小組(III)研究有關對策的經濟效益。 本次會議中,各國將會通過由國際權威的氣候科學家發表的科學評估報告,最重要的是同意一份由科學家撰寫的詳盡《撮要》。《撮要》曾引起激烈爭論,因為有些政府和工業組織設法調低報告的科學結論。 IPCC在1990年發表《首份評估報告》。各國以此為科學基礎,展開談判,並於1992年在里約熱內盧舉行的“地球高峰”會達成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第二份評估報告》於1995年發表,重點發現是:“種種證據顯示,人類對全球氣候有明顯的影響。”報告促進各國商訂1997年12月的《京都草約》。 整份《第三份評估報告》(包括科學、影響和經濟效益三部份)將於2001年4月的IPCC全體會議中通過,會議將於肯雅的聯會國環境計劃總部舉行。各國將於上海通過《第三份評估報告》的科學報告。雖然報告內容尚未完全確定、未發表,但草稿已流入多個新聞機構,內容都是全球暖化的嚴重後果。 從已發表的報告中,肯定《第三份評估報告》的科學部份指出:
由於去年11月在荷蘭的會議中,各國無法就《氣候協議》達成共識,因此今次在上海的會議非常迫切。只有通過公眾施壓,才能迫使各國商討切實減低排放溫室氣體及作出艱難的決定,好讓全球由燒礦物燃料轉為採用再生能源。只有這樣,人類才能避免《第三份評估報告》所預測的氣溫上昇情況。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issue/climate/2001/sub-cc01021301.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