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與經濟]環境議題迫人來-講求生態效益是企業因應之道

作者:白培英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由於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準日益提高,愈來愈多人開始注重環境的品質,環保意識隨資訊傳播的發達而迅速蔓延。各項環保議題如生態的保育,廢棄物的回收及處理、空氣污染與酸雨的問題,水資源的開發使用以及近來國際間非常熱門的二氧化碳排放與全球氣候變遷等議題日漸昇高。

  環保意識高漲,相對的也對企業形成極大的壓力。以最近的例子─濱南工業區開發案來看,這個國內規模龐大的工業區開發案,四月七日在環保署舉行的第二階段的環境評估審查會中觸礁,面臨可能必須縮減開發規模,或將部份開發單位移往其它地點的命運。其所受到的主要壓力來自:

  1. 七輕加上大煉鋼廠兩件大型投資案用電量大,排放的二氧化碳多,面對國際氣候變化綱要公約逐漸成型之際,所受到的關注和壓力自然不在話下• 
  2. 濱南工業區開發地點臨近保育類珍稀鳥類黑面琵鷺的棲息地,而且又在保育用地─瀉湖附近,所以受到環保團體全力杯葛。 

  此外,全球溫室效應及氣候變遷情形日愈嚴重,國際上目前已於去年12月在日本京都舉行第三屆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並決定將六種溫室效應氣體納入管制規範。在這些溫室效應氣體中,CO2氣體是最主要成份,然限制CO2氣體的排放將直接影響能源的生產和經濟的成長。因此全世界都在熱烈討論經濟-能源-環境(3E)相關的議題,國內已舉辦多場相關之研討會,經濟部亦預定於今年五月下旬舉辦「全國能源會議」,邀請國內產、官、學、研及民意代表們提供建言,整合共識。

  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真的如此格格不入嗎?其實兩者的目標,都是在提昇人們的生活品質,以達到最大的國民整體及後代子孫的福祉。傳統加強環保當然會增加廠商的成本,就國家長遠利益與企業永續經營之觀點來看,雖然企業符合環保法規要求而增加成本,但廠商在面對競爭者、顧客、法規及社區各方面的壓力下,不斷尋求創新的解決之道,並藉由能源資源的開發節用,或製程人力的改善,進而減少原料使用、報廢成本等產品的總成本,並提高產品的價值與資源生產力,使公司更有競爭力。("綠色競爭力─結束困境",麥可彼特於哈佛企管評論)

永續發展理念蓬勃發展

  可是今天產業的發展,已不光只是簡單的資源與能源有效運用的問題而已,它還受到環境與人文社會的制約。所以,在1992年里約地球高峰會後,「永續發展」的理念在世界各國如雨後春筍般快速的興起。聯合國秘書長蓋里在1992年地球高峰會議的開幕詞中,對永續發展的定義是:「發展滿足現階段的需要,且不損及未來世代的福祉」,就是說:我們現在的發展,要滿足當代、現今的需求,可是必須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他們自身需要的發展機會。

  永續發展內容涵蓋範圍甚廣,在各領域皆有其深遠的意義,對永續發展的定義也略有不同,茲列舉如下:

以自然生態方面:

永續發展是:「尋求一種最佳的生態系統,以支持生態的完整和人力願望的實現,使人類的生存環境得以持續」(國際生態學聯合會)

從社會的觀點:

永續發展是「在生存部超出維持生態系統涵容能力下,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IUCN,UNEP,WWF, 1991)

從經濟性來定義:

「在確保自然資源的品質及其所提供服務的前提下,使經濟發展的淨利益增加到最大的限度。」(經濟、自然資源、不足與發展)

「今天的資源使用,不應減少未的實際收入」

從科技性來定義:

「永續發展就是轉向更清潔、更有效的技術,儘可能使用達到"零排放"或"密閉式"的製程方法,儘可能減少能源和其他資源的消耗。」

從廣泛性來定義:

「人類有能力使開發持續下去,也能保証使之滿足當前的需要,而不致危及到下一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

產業如何才能符合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的觀念迅速為各方面所接受,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它強調經濟發展與資源保育的相容性。企業若以永續發展為長期之經營策略,不僅能將自然資源與能源的消耗減至最低,更能維護環境品質,提高生活水準,維持於環保與經濟的平衡持續發展。

  此外,國際環保公約貿易條款逐漸成型,綠色消費意識的抬頭以及各種經濟工具法令規章的發展,也都迫使產業界必須因應時代的潮流,朝向企業永續發展之路。

  但是要如何訂定符合企業永續發展的策略,達到兼顧環境與企業經營績效呢?

  目前國際上許多企業領袖都已經認知一個新的經營管理理念,可以將永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化成企業可以了解並付諸行動的概念─「生態效益(eco-efficiency)」生態效益是一種經營管理的理念,從字面上來解釋,「生態效益(eco-efficiency)」的「eco」便是代表「經濟的(economical)」和「生態的(ecological)」雙重效益,也就是在降低生態環境衝擊和減少資源能源使用的情況下,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它是由WBCSD所發展,並經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 Environment Program, UNEP)的清潔生產計畫(Cleaner Production Program) 積極推廣至全球,現已成為各國工商企業推展永續發展的主要方法,根據聯合國的報告,工業化的國家中有百分之八十的跨國公司認同這樣的理念。

  生態效益鼓勵企業更具有競爭性、更創新、同時也更能夠負起保護環境的責任。要達到生態效益,主要有以下兩項重點:

1. 以少生多:

  減少廢棄物和污染、使用較少的能源和原料,這對環境與企業來說來說是一件好事。提昇每單位的資源生產力(Resource productivity)是生態效益的基礎,在未來數年,配合勞工生產力的增加,其逐步改善的潛力,將比我們預期的還要高。 

  生態效益也包括其它方面的企業理念,例如「污染預防」、「減少使用天然資源」、「廢棄物減量」、以及「清潔生產」等,強調以改變生產過程來減少污染,而非僅以管末處理來解決污染的問題。此外,生態效益應用了「為環境而設計 (design for environment簡稱DFE) 」概念的特色,也就是在設計產品及選擇生產技術時,儘量減少使用原料和能源,同時經過能源回收,達到循環使用的目的。生態效益同時也注重「生命週期 (life cycle) 」的觀點,追蹤自原料變成產品,到最後棄置不用的整個過程中,對環境的衝擊。

2. 創造價值

  結合創造價值的商業觀點與對環境的關切,在產品的生命週期中,能夠以少創多,為社會及企業創造價值。 

  生態效益有七點具體的工作方針,可提供企業朝向永續發展的著力的方向: 

  1. 減少商品和服務的原料密集度(material intensity)。 
  2. 減少商品和服務的能源密集度 (energy intensity)。 
  3. 減少有毒物 (toxic) 的擴散。 
  4. 提高原料的可回收性 (recyclability)。 
  5. 使可更新的資源 (renewable) 達到最極限的永續使用。
  6. 延長產品的耐久性 (durability)。 
  7. 加強產品和服務的服務效能 (service intensity)。

生態效益成功的案例

我們可以從以下成功的案例,來驗證企業要如何達到生態效益:

  美國3M公司以「污染防制有回報」為口號,自1975至1993年的19年間,3M所有員工共想出四千一百個被認可的計劃,總計防止了六十多萬噸的污染物(包括空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污染物、廢水等),幫3M節省了七億一千萬美元。

  莊臣公司近年大幅減少其包裝材料使用量,提高材料回收量,此外也降低揮發性有機物(VOC)及其他有害物質之排放。該公司目前正積極地推動生態效益(eco-efficiency)的觀念,藉由更符合生態效益的製程設計(Design-for-Eco-efficiency process),進一步改善其環境績效。

  莊臣公司自1990至1995年間的產量成長了50%,而其包裝原始材料1990到1995年減少了26.8%;揮發性有機物(VOC)的排放總質量,減少了16.4%,北美的工廠及辦公室執行的廢棄物回收及資源化計畫,效率達90%。

  儘管如此,莊臣公司仍持續將生態效益的理念落實在產品製程改善及新產品開發上,包括包裝、製造、行銷等,均採團隊合作的方式,持續改善達成環保及經營目標。以「雷達水性噴霧殺蟲劑」為例,新配方可使原VOC溶劑使用量減量一半,目前莊臣公司不僅符合所有法規的要求,也因為即早因應,較競爭者掌握了更有利的商機。據估計此新配方在美國每年可降低一仟伍佰萬磅的VOC排放,光是加州便可減量每年二佰萬磅。顧客不僅喜歡新配方的味道,並讚許莊臣公司能為消費者減少使用後的廢棄物量,經銷商對於不再含有可燃溶劑的商品也表示歡迎。因為此項革新,莊臣公司每年可節省二佰萬美元的生產成本。

  再以國內中鋼公司為例,過去最令中鋼頭痛必須花錢海拋的廢棄物--爐石,目前則因資源的有效運用,可以轉化成爐石水泥出售,每年可增加五億元的收入。

  另外,環保本身就是一個大市場,英國石油公司執行長布朗尼,在兩年前看到聯合國報告指出,二氧化碳排放將造成全球氣溫升高,他想到未來能源必然朝向更清潔的方向,於是斥資1.6億美元發展太陽能,如今以在全球太陽能市場,攻下10%的佔有率。並預估三十年後,科技的進步將可使太陽能更具經濟發展實力與競爭力。

結論

  要求生態效益使企業能成功的應付中程或遠程所面臨的挑戰,現代企業若想要在競爭的國際社會占有一席之地,勢必面對此一世紀大挑戰。下個世紀的前二十五年,對於造就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其貢獻主要來自工商企業,業界應以未來問題的解決者自許。

  最後提出符合生態效益,追求永續發展的四項成功要素給我們產業界參考:

1. 強調對顧客的服務 

  注重可以提供哪類的服務,而不只是提供那些產品,企業應尋找低生態衝擊、高附加價值的商機。Dow Chemical公司的生態適合性分析(Eco-Fitness Analysis,EFA),便是以能源及原料的使用量、資源保護、毒性、耐久性、功能性等角度來開發符合環境需求的產品,故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價值。

2. 強調生活品質 

  一個企業的表現和成功,以其產品和服務是如何配合實際的需要來決定。

3. 生命週期的觀點 

  企業如果能夠在生產製程的每一個階段,觀測並衡量其衝擊,將能增加公司的利潤,從生命週期的分析,能夠促使企業做出諸如重新設計製程或產品,以減少對環境的衝擊,獲取最大效益並衡量附加價值的重要決策。

4. 注重地球生態的承載力

  生態效益的底線,就是藉由持續改善的過程,使企業在地球所能承載的實際情況下(如接受更多廢棄物的能力),達到產品的最高價值,反應出以「持續以少做多」的哲學。 

  環保問題不可能消失,企業未來不但會受到顧客、投資人、員工、立法人士等各方面的壓力,來自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壓力也會日漸增加,要求公司的產品能更符合生態效益的原則。如果一家公司能優先採用資源生產力觀念,改變生產製程,並推出更創新的產品,自然能獲得較高的利潤,還能減低生產的成本。

本文摘錄自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http://www.bcsd.org.tw/china/talk.htm

站內摘錄全文:http://news.ngo.org.tw/issue/ecoeco/issue-ecoeco00100501.htm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