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可持續的發展]走向永續歐洲∼2-12.收入與幸福 圖3顯示一個國家越是富裕(橫軸)則其人民的收入水平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越小(縱軸)。文浩芬(Veenhoven)做了如下的結論:「一個國家越是繁榮,其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幸福或快樂之)差距就越小。因此,幸福感很顯然跟收入以外的其他因素有重要關係。」照文浩芬的看法,轉變點似乎在墨西哥目前收入水平附近。超過這個個人收入水平,更多的錢並不必然會帶來更多的幸福。 設若在收入超過某一水平註6後,收入水平對人民的幸福而言不再是那般重要,則什麼是重要的呢?在什麼樣的社會人民才是最快樂、最健康的?照文浩芬的看法,個人對社會品質的感受主要是由分配方面的一些因素左右,例如社會平等。「在社會方面最平等的國家,其生活滿足感最高。部份原因是社會方面最平等的國家,其經濟福利也做得最好。不過,如果反覆核查每個人的收入,則幸福感與性別平等和收入平等之間的關係還是很強,社會不平等可以意謂人生中重大的不如意和挫折之源。」 如果社會累積收入的成長率降低,或許降到零的程度,則分配的問題就變得更重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最高收入百分之十的人收入繼續增加,則不但會使窮人和整體收入停滯,甚至會相當削減。美國在這類趨勢中的許序方面都是一個例子;同時美國也出現了日漸不安定,犯罪率與藥物濫用增加──這些都是跟社會崩潰有關的現象。 註6:必須強調的是,如果收入低於維生水平,則收入的增加明顯會導致幸福的增加。 本文引用自永續台灣行動計劃 http://ecospace.ngo.org.tw 走向永續歐洲一書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issue/sustain/sustain-00092901.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