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際新聞-能源議題] 本報訊/周姮宏編譯 莫聞審校 汽車燃料中的硫經常被引咎為溫室效應、酸雨和空氣污染的成因,而日本為了在2008年時趕上京都議定書中對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標準,日本最大的「日本石油公會」( Petroleum Association of Japan,PAJ)宣佈,將於2005年1月1日開始,開始供應含硫量10ppm的低硫汽油和柴油(現今標準為50ppm),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日本業者已投入3,000億日元經費,著手更新煉油廠的設備。 然而,日本的石油產業人員表示,日本提早這項行動,可能會衝擊到日本和亞洲鄰國間的油品貿易,例如韓國的油品就將無法進口到日本,除非韓國也能跟進日本的標準,但這最快也要好幾年後。據統計,2004年上半年,日本油品有一半來自韓國。 貿易商表示,日本的燃油標準也將衝擊油品出口,因為標準提高所衍生的成本勢必反映在價格上,影響其競爭力,而且,有些國家甚至沒有那麼嚴苛的環境規範。 未來,日本產業界還在設備改善方面投資更多金錢金錢,以應付更嚴格的標準。產業人員表示,低硫燃油必須多一道除硫的製程,但未必所有廠房設備的更新都跟得上,因此短時間內也將影響油品的供貨量。(2004-12-03)
【參考資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