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科技垃圾污染亞洲 家電展、電腦展…玲琅滿目、各色各樣的電子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吸引消費者汰換老舊的家用、辦公用品;然而,那些被汰換掉的「高科技電子垃圾」流向何方?可有消費者關心過? 巴塞爾行動聯盟與矽谷毒物聯盟等美國環保組織在2002年2月發表的一份名為「外銷傷害:高科技垃圾輸往亞洲」報告,譴責美國將大量的危險電子器材廢棄物出口至中國、巴基斯坦及印度等國,在當地處置廢棄物的方式對民眾健康及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同年5月間,美國「加州公司全球責任計畫」匯集在台灣、馬來西亞、印度、泰國、與哥斯大黎加等地所進行的案例研究資料,也證實了加州高科技製造商對發展中國家環境的破壞,這些公司所生產的零件在各地衍生了水污染與廢棄物管理不當的問題。 以中國為例,中國法令禁止輸入廢電腦、廢家電等「洋垃圾」,海關對於查獲的偷渡物品一律予以退回,但對於偷渡者並未有具體的刑法罰責;因此在驚人利潤的驅使下,中國農村大量接收美國輸出的廢電腦,許多人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燃燒塑膠殼和電路板,或是用鹽酸回收金、銀等金屬。剩餘的垃圾則隨意棄置於農地、河川水源地,嚴重污染了當地環境。 1989年簽署的巴塞爾公約(Basel Convention)限制將有害物質轉移到其他國家,但美國並未簽署該項條約。據統計,美國產生的電子產品垃圾有80%出口到亞洲,其中90%流向中國。 【相關新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