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在湄公河上游築壩 危及下游近億人生計 中國在湄公河上游瀾滄江進行一連串大型水壩及水利工程可能破壞湄公河生態,影響下游近億人的生活。 流經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越南諸國的湄公河及其支流一直以來都是中南半島居民生活主要支柱,沿岸居民依靠湄公河水做為農業灌溉、飲水來源;湄公河也是世界重要的內河魚產區,民眾亦多依靠捕魚維生。而湄公河水運亦是諸國主要的運輸管道。 中國於1986在瀾滄江動工興建水壩,規劃於該處興建八座梯級式水壩。1996年,在第一座水壩漫灣水電站完工後,下游之湄公河明顯受到影響,因水壩在雨季蓄水,於旱季放水,故下游雨季缺水,旱季水流量比往常多一倍,嚴重影響自然河水調節;並且河水混濁,以及不時出現未預警的排洪,危害沿岸農業及居民生活,破壞生態。流至泰國北部的湄公河水位於今年初開始下降,水深不足,迫使船隻擱淺無法通行,連帶影響運輸及經貿活動。中國的這項水壩興建計畫事前並未會同下游各國進行磋商,且亦未提供任何環境影響評估給下游諸國,繼去年完成之大朝山水電站後,中國仍繼續開發瀾滄江流域第三座大壩。 水壩的興建不僅令河水流量不穩,更直接影響湄公河生態系內生物,水壩會限制水流量及其內營養物沉積,水中生物的食物來源減少,魚類數量驟降。河中岩石、暗礁、淺灘被破壞,也影響魚類生活和繁殖的場所,好幾種洄游魚類受到波及。自2003年11月以來半年內,湄公河漁獲降至往年的半數,於湄公河生活特有之河豚和湄公鯰也瀕臨絕種。工程爆破引起河水混濁也使當地居民食用之藻類數量大減,大幅影響居民生計。 中國水壩對文化的保存亦有極大的傷害,瀾滄江流域為壯、侗等少數民族屬靈聖地;湄公河畔泰國的索可泰古城、寮國龍波邦等世界文化遺產都可能因水壩的興建而被破壞。雲南三江併流流域也因水電站及觀光的開發被世界遺產中心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且建立水壩所連帶衍生之遷民問題亦無法獲得妥善解決。 監測湄公河流域整體狀況的湄公河委員會由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各國代表組成,而中國遲遲不願加入參與。泰國參議員對中國瀾滄江工程已公開表示憂心,在最近的會議當中,中國仍未表達參與湄公河管理之意願。 中國是世界上計畫或正在修建水壩數量最多的國家,境內水壩超過兩萬座,但水電大壩發電使用比極低,非最經濟的發電方式;且大壩式水力發電是重要溫室氣體排放來源之一,尤其是腐敗植物釋放出來的甲烷氣體,屬於非潔淨能源。若中國再不開發新的發電技術,而一味無度的於河流建設水利大壩工程,則會有更多生態環境及居民生活遭受嚴重影響,甚至破壞。
【相關新聞、網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