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趟影響全球的生態之旅~從達爾文與小獵犬號談起」 作者:約瑟夫 拜讀貴資料網所載「一趟影響全球的生態之旅~從達爾文與小獵犬號談起」所述及「演化論挑戰聖經」是長久以來爭議性的議題。讀者曾閱讀過Pattle P. T. Pun(附註)所著進化論-科學與聖經衝突嗎?和林語堂先生所著信仰之旅-論東西方的哲學與宗教等書對進化論的部分論述,現摘錄其要點以供參考與比較,並表達個人看法。 科學的領域限制 Pattle P. T.(1984)認為:科學是以觀察和分類的方法來治學,注重以假設和推理來證實一些定律的一門學問。一項科學定律要得以成立,需要為從各個不同立場或角度觀察後所獲得的證據所支持,而且這些證據需要能在實驗室中複製。 一套完美的科學理論,需具備有經驗上的充足性和理智上的連貫性兩要件。以此標準和當時科學新知來衡量進化論,Pattle P. T. Pun認為:進化論在闡明生物在某一種範圍內因天演的關係而慢慢變異,這結論有很充足的科學證據。例如微進化藉著細菌突變所引致基因比率的改變;人工馴養家畜和農作物的改良;果蠅在大自然中的變種作用;美國黑人中鐮刀狀紅血球貧血症被慢慢淘汰;膚色與人類適應各種環境的關係等證據,已有相當穩固的科學基礎。 但是「種」以上的進化(廣進化)機能(mechanism)仍是科學上一大奧秘,能否用科學方法來探索也是一個謎。有機近化論用來解釋一切生物,與無生物具有的現象,缺乏可以考驗的論據,因此可能難以用科學方法來證實或推翻這理論。 因此Pattle P. T. Pu 認為有關進化論的辯論實在超出科學的領域,而是在哲學大前提上的一場論戰。林語堂先生亦認為進化目的的存在與否,和以機緣巧合來解釋進化的論述超出科學的範圍,具有形而上學的論述。 聖經不是教科書 至於聖經是怎樣的一本書?聖經是一套追溯宇宙的淵源、人類歷史的開端,與論及末世景象的文獻,並非是一本科學的教科書。它是自認為神的默示,藉著被聖靈帶領的人所寫下的紀錄。主旨在探討人內心世界的原罪、人性的墮落,透過上帝的憐憫、基督的救贖、個人的懺悔,以獲得重生、與屬靈的生命。聖經作者為了向同他時代的人們傳揚神的信息,只能以同當代的人所能了解的言語來表達,如創世紀所記載:上帝說:「地要生出活物,各從其類;牲畜、昆蟲、野獸、各從其類。」事就這樣成了。….。因此Pattle P. T. Pu認為:我們不能苛求聖經作者使用十九世紀、二十世紀的科學文字來表達自然事物。正如伽利略所說:「聖經對大自然事物,輕描淡寫的作風,使人覺得其中心思想並非屬自然界,而是屬靈界的真理;對大自然的敘述,多是以當時聽眾所熟識的言詞來表達」。 讀者認為: 達爾文的演化論不再是單一套科學理論,而是一種哲學思潮。演化論挑戰聖經的論戰乃是「宇宙無神」與「宇宙有神」不同世界觀間的分庭抗禮。對一位聖經的信仰者而言,宇宙萬物既是神所創造的,科學方法應有助於人瞭解神在大自然中的啟示。但由於科學與聖經的本質與目的不同,如一概以科學方法來考證聖經上有多少真實,將無法瞭解、體會屬靈的生命,可能得到是方舟與魚的化石。就如同完全以物理、化學、生理學、心理學等科學方法來解析貝多芬的奏鳴曲,將無法感受到它的美感。當科學與聖經所述事物有爭議時,在態度上我傾向採取印度Swami (Swami Vivekananda) 所述:「宗教所討論的是抽象世界的真理;正如化學及其他自然科學是討論物質世界的真象一樣。要瞭解化學等自然科學一定得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要瞭解宗教,一定得反省探索自己的頭腦與心靈」。 附註:潘柏滔(Pattle P. T. Pu)在1984年擔任Wheaton College生物系副教授,曾在聖地牙哥州立大學攻讀化學,然後在水牛城紐約州立大學生物學博士。他是美國科學聯會、微生物學學會、及高級科學聯會的會員。 參考書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