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讀者投書] 核四問題之我見 作者:劉廣定 「核四」廢建問題醞釀多年,如今已演變成不講理的「政治」鬥爭事件,反核人士雖似振振有詞,然少見合理,難以服人。其中頗有不甚了解科技原理與國際現況而遭人誤導處,謹簡陳數點拙見,敬請卓參。 一、 增建「火力發電廠」固可以代替「核四」,但有以下之缺點: (一)增加二氧化碳和飛灰產量,不符環境保護之原則。 (二)發電之能源,無論煤、石油或天然氣,皆須不斷進口。價格既不穩定,又有運輸安全及可能受制於人之問題。而國防部不肯為行政院「廢建核四」背書之理由,豈可忽視? (三)現代生活之食、衣、住、行與衛生、保健均不能脫離「化學合成品」,而其原料目前泰半來自煤、石油及天然氣。此類資源日益減少,從鄙人專業「有機化學」觀點而言,燃燒以產生熱能,最為可惜。但核能原料「鈾」除可另製核子武器,幾無他用。 二、 提倡「再生能源」在臺灣不切實際。例如: (一)日光能與風力之利用必需大片面積及恆定之來源,且難用於都會區及工業區。日光能發電如逢雨季,陰霾連日,則因乏日照將無電可生。 (二)垃圾是否可以產生足夠「沼氣」以發電乃依垃圾內含而定,與量之多少無關。木石、金屬、玻璃、塑膠、橡皮、廢紙、破衣等皆非「沼氣」之源。 三、 其他方式如「汽電共生」有相當的局限性,不用蒸汽之工廠即無採用之條件。又如「燃料電池」類「新電源」,以目前研究進展而言,數年內將仍不能以合乎經濟之價格大量產生。 四、 「核四」之安全問題,原子能委員會專業之保證為何不肯採信?近海之海底火山傳聞,地球科學專家已說明影響不大。「反核」科技界人士種種聳人聽聞之說,多與「核四」反應器無關或非事實。林基興先生已有大作辨解(《科技報導》226期),附上惠請參考。至如王榮德教授在10月2日《中國時報》所言「發生大規模核災是有可能的,並非杞人憂天。」則如「因饐廢食、舟死禁船」,恐難服人。 五、 全球核能發電量年年有增無減,1995年到1999年增加了7.6﹪。即自1998年2291兆度到1999年2398兆度,也多了4.6﹪。故知並非「大勢已去」!美國雖未增建核能發電機組,但核能發電量從1995年的673.4兆度到1999年727.7兆度,共增多8.1﹪,超過全球平均值。法國1999年完成一新機組,現共有59座,全國核能發電量達75﹪! 六、 除臺灣外,全球共有35座核能發電機組正在建造中。包括中國大陸4座,日本和南韓各4座,俄羅斯3座,連曾發車諾堡事件的烏克蘭也有4座!(以上請閱附表)可見並無「舉世滔滔,全在關閉核電廠」之事實。 七、 節約用電確為人人應養成之習慣,但是說易行難。如中央研究院李院長主張節約用電,反對建核四。但研究院似無特別節約用電措施,其建築物,連李院長研究室所在的原子分子研究所在內,也未見有何省電設計。遑論其他。 至於估計續建或停建核四之經費數據,似亦有可商榷處。續建所需為1601億(非1061億)或4891億,乃依可能「膨脹」2.58倍估算。然停建卻從寬不採經濟部之「最高額」903億,更新現有臺電火力發電機組之所需也相信陳教授估計之「不到500億」不疑,有失公允可信。 附表:世界核能發電數據
From Nuclear Europe Worldscan, No. 7-8(1999); No. 7-8 (20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