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讀者投書]

台灣到約堡,路長情更長

作者:邱育慈 (英文台北時報記者)

《前 言》

JOHANNESBURG SUMMIT 2002  當國不成國,世界舞台上,Taiwan 聲音被淹沒;當家不成家,島國峻嶺中,大家互拼誰比較愛它;有一群人,正熱情地想帶台灣到約堡,參與十年以來全球最大的環境盛會。前方旅途路長,愛鄉之情卻更長,但是,誰來給早已聲嘶力竭、苦苦吶喊「台灣加油」的拓荒者一點鼓勵的掌聲?

 

  因為知道外交困頓的台灣正式參與將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聯合國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簡稱WSSD)的困難重重,台灣政府以及非政府組織(NGO)此時正摸索著路途前往此高峰會的平行會議之一:公民社會全球論壇(Civil Society Global Forum)。

   訂於8月26日到9月4日舉行WSSD高峰會,也是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所舉行的地球高峰會十週年紀念。1992年,國際社會為了永續發展,決定採取一項史無前例全球行動計畫,稱為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

  十年過去了,約翰尼斯堡高峰會讓大家再度聚首。希望國家領袖、工業界、NGO等共同為實現二十一世紀議程而琢磨出具體方案以及確認可以計量的目標。

  台灣NGO人士說,因為台灣政府根本不可能在WSSD主會場發聲,NGO才必須更努力透過非官方管道建立國際網絡。也因此,他們認為8月19日到9月4日所舉行全球論壇是個宣傳台灣的絕佳機會,因為它預計將吸引來自全世界大約6萬人參加。

  「聯合國應該重視台灣NGO的活力,」生態保育聯盟召集人林聖崇說。「一個國家NGO的蓬勃發展和它的民主成程度成正比。」

  他補充說,環境保護沒有國界,是聯合國憲章早已定義的。「台灣被排斥在聯合國外是完全不公平!難道聯合國希望看到台灣可以享受污染地球的權利,不必盡保護地球義務?」

《宣傳台灣》

  早在四月份,許多性質使命不同的民間團體就先破天荒地自我整合成一個「台灣NGO行動聯盟(Taiwan Action NGOs,簡稱TANGOs)」。他們計畫有系統地將台灣致力於永續發展的努力在這全球論壇中傳送給外界。

  「台灣不是聯合國一份子,我們對於這點必須有所體認,並找到自己的出路。」台灣21世紀議程協會專案經理李佳倫說。

  她說,台灣NGO行動聯盟將在全球論壇中設立4個攤位,以英語文件及多媒體方式展出台灣歷年來蓬勃的草根運動,如反核、森林保育、保護瀕危物種等等。此外,25位NGO代表也會出席具有影響力的外國NGO在全球論壇中舉辦的會議,包括了像是美國的地球島協會(Earth Island Institute),全球綠盟大會(Global Greens)以及地球之友(Friends of Earth)等等。

  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王俊秀是台灣NGO行動聯盟的25位代表之一,他承認,過去十年間,台灣只作了一點點永續發展的事情,比方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法。「但是,我們還是必須把握機會讓台灣的聲音被聽見,告訴其他人,台灣也跟他們一樣在努力。」他強調,唯有透過積極的參與,台灣才可能受到國際社會注意。

《合作下的獨立》

  台灣NGO行動聯盟雖有許多宣傳台灣之創新點子,但卻顯然欠缺募款良策。前進約堡預估約需460萬,這費用對他們而言,彷彿天文數字。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現由政務委員葉俊榮擔任執行長)聽說了NGO前進約堡的決心,主動鼓勵他們把政府列為募款對象之一。

  台灣NGO行動聯盟幾經考慮後認為,這種官民合作方式其實也符合二十一世紀議程之概念。畢竟,其中論及了聯合國以及政府應修正讓NGO參與制訂及實施政策之正式流程及機制,以期與NGO建立良好互動。

  行政院直到五月份才臨時成立的WSSD六人小組。其秘書處環保署在6月份表示,幾經溝通,政府決定資助台灣NGO行動聯盟230萬元,此經費來源為政府各單位中原本編列補助民間組織活動之預算。

  正當台灣NGO行動聯盟還在焦頭爛額努力向民間募款時,卻被媒體批評為失去NGO應有的主體性。「因為太貼近政府,本質上已不符NGO的精神了。」(註)

  但是,由台灣留學生及環保人士所組成的北美洲台灣環境行動網(Taiwan Environmental Action Network)創辦人之一的杜文苓相當不認同這種批評。她說,官方此次重視WSSD的動作,完全是被NGO所驅動的。她說,「我們策劃的台灣環境十年系列座談會凝聚了對各項環境議題的基調共識,這些正是監督政府的一部份。」

  長達兩個月,以二十一世紀議程為基準展開自我反省的台灣環境十年系列座談會在六月份展開。多場座談會討論的是過去十年間,台灣在與永續發展相關各方面的努力,從化學毒物控管、水資源管理、生態保育、婦女與環境、能源政策,以及與原住民建立新伙伴關係等等,都進行反省討論。這些反省,也會整理成英文版,帶到約翰尼斯堡與各國交流。

《各有使命》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總幹事賴偉傑說,NGO是永遠的反對黨,不管有無來自政府之幫助。他強調,「我們並沒有跟政府混成一團!」

  「所謂綠色外交應該是政府的事情。不過可惜的是,台灣政府很少從環境角度來思索外交問題。」賴偉傑說。「即使是現在,對於WSSD,政府還是沒有自己一套清楚的策略。」

  賴偉傑認為,這次前進約堡的行動對NGO來說,透過全球論壇與國外NGO交換運動經驗是更重要的事情。

  但是,政府官員認為,這次把社會中各方面的力量整合進政府中的合作模式值得鼓勵。

  環保署科技顧問室主任阮國棟解釋說,「NGO有兩種,一種與政府建立伙伴關係,而另一種則不跟政府拿錢(以確保自主性。)」但他強調,二十一世紀議程重點之一就是加強各主要社群的作用力量,包括來自婦女、青少年及兒童、原住民、NGO、地方政府、工人、工商業界、科技界,以及農民等等。

  阮國棟說,政府也好,NGO也罷,這次去約堡的最重要目的是把各該具有能力培養起來,「如此,回來台灣後才能談所謂永續發展。」

  所以政府顯然與NGO不同,官員們不認為宣傳台灣是此行主要目的。在全球論壇中,台灣政府官員或前任官員,像是前環保署署長張隆盛,僅僅準備以NGO代表身份發表幾篇學術論文。阮國棟說,「其餘,就是到WSSD主會場觀摩(筆者按,仍然是以NGO代表身份,遑論發言。),收集關於別國實現二十一世紀議程的具體方案以及目標這方面的資訊。」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秘書長劉銘龍說該基金會不是台灣NGO行動聯盟的成員,所以沒得到政府任何補助。但他主張NGO應該大膽前進到WSSD主會場,他與幾位基金會工作人員,將會主動出席WSSD主會場,旁聽學習之外,也期望能適時幫政府官員散發文宣,以提升台灣在世界舞台之能見度。

[註] 詳見 2002/07/15 聯合報,《聯合筆記》NGO不見了,卓亞雄。

筆者按: 本文參考改寫自Taipei Times, 2002年7月17日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2002/07/17/story/0000148555 
NGOs to take lead at UN summit in Johannesburg, By Yu-Tzu Chiu, Staff Reporter

【相關文章】
 ●[讀者投書]台灣NGO何處去?
 [南非地球高峰會]參與地球高峰會、台灣NGO再出發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