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讀者投書]

殘暴不仁 竭澤而漁 反對「開放丹大狩獵」

作者:關懷生命協會

  農委會擬於民國97年將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開放成為供全民參與的「野生動物狩獵專區」,由原民獵人擔任「生態嚮導」,帶著一大隊觀光遊客一起獵捕野生動物。如此打著「永續利用、生態旅遊」之美名,實則「殘暴不仁、竭澤而漁」的野蠻遊戲,關懷生命協會堅決反對!其理由如下:

一、合法掩飾非法,將令盜獵更形嚴重

  農委會認為「盜獵行為,防範無法滴水不漏,根本無法禁絕;與其這樣,不如適度開放」。理由甚為荒謬。若果如此,那麼無法禁絕的販毒、販槍、雛妓,難不成就乾脆適度開放,來個「毒品、槍枝、雛妓交易專區」嗎?無法完全禁絕山老鼠盜採林木,難不成也乾脆建立「山老鼠砍伐林木專區」嗎?

  任何法律再如何完善,都無法完全阻止違法的發生,這是必然的社會現象。無法有效遏阻非法,該檢討執法難以落實之原因,而思以改進,斷不能以「違法難以根絕」當作「法律棄守」之理由。
合法從未能阻止非法,反令非法掩蓋於合法之帷幕,更添查緝之困難,而且混淆社會價值觀,導致社會問題將更形嚴重。例如:容許居民合法擁有槍枝最多的美國,也是發生槍擊犯罪事件最多的國家;不肖分子利用合法執照,進行非法槍枝買賣,加上走私黑槍,造成嚴重的犯罪問題。又如希臘,在1999年宣佈娼妓合法化,目前合法妓女共有7千人,然而無照營業的黑市妓女,卻遠遠高過這個數字。

  我們擔心,在執法已然不力之現況下,一旦合法開放狩獵、還號召全民參與,不只丹大一區,其他地區的盜獵將更形嚴重。自丹大試辦狩獵以來,接連傳出好幾起盜獵事件,這證實了我們的疑慮,絕非杞人憂天。

二、台灣山區盜獵風行,多為了圖利,而不是為了文化

  國外著名的公園,在那裡常常可以看到野生動物,如鹿、熊之類,成為特殊的旅遊經驗,甚至在都市裡也可以看到天鵝、雁鴨以及各類的小動物跟人類和平相處。相反的,台灣素稱寶島,擁有許多的珍稀物種,但是絕少機會在野外看到大型野生動物。

  我國雖然「野生動物保育法」早已施行,但是山區的山產店林立,盜獵行為相當普遍,原住民及非原住民都有盜獵者,他們盜獵的目的,不是為了保護文化傳承,而是用來圖利。

  至今政府仍無法有效遏止盜獵與山產店販售野生動物,如果明目張膽再開放狩獵,不論其理由如何動聽,都必將荼毒山林動物,形成生態浩劫!

三、原住民的狩獵早已「不傳統」

  隨著科技以及行銷工具的進步,原住民的狩獵傳統早已中斷,現在的狩獵,多是擎著槍彈,山林裡散放著捕獸器夾、圈套、陷阱、鳥網、鳥踏子等等,這種狩獵方法,不分季節、不計種類、不論雌雄老幼,一率濫捕濫殺,竭澤而漁,甚至時有誤傷犬隻之情事。相對於傳統的素樸方式,原民狩獵早已是面目全非。美其名為「傳統」,何嘗有刀矛弓箭、草木石塊乃至徒手與飛禽走獸「公平搏鬥」的傳統實質可言?現代原住民的「新狩獵文化」,不但是野生動物的浩劫,也是原住民族失根的悲哀。

四、開放狩獵與文化傳承無關

  的確,原住民有極珍貴的文化傳統,需要更多的關注,但是任何民族的傳統,也往往因為時空的變化而作調整,斷無一成不變的傳統可言,原住民是如此,漢民族何嘗不然?而原住民文化的喪失,與狩獵區的有無,其實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因為原住民早已可以合法擁有獵槍,早已可因祭祀需要而合法狩獵;學者調查指出,丹大山區每年被獵殺的野生動物有五千頭之數,蓬勃的狩獵活動一直存在。

  儘管如此,原民文化仍在快速劣化當中,可見得原住民文化的消失,關鍵不在能否合法狩獵;想要靠開放狩獵,來挽回原住民傳統文化的一線生機,不啻緣木求魚!原住民狩獵文化的失傳,其中牽涉到複雜的歷史因素、政治糾葛、種族歧視、經濟結構、社會條件……,這都讓文化復原成為一件極為艱辛的事,政府應以各種可行的措施,解決原住民的生活困境,維護原住民的文化價值,開放狩獵並不能解決問題。坦白說,原住民乃至農委會開放狩獵的真正理由,恐不在文化的傳承,「經濟誘因」才是真正的理由!

五、違反世界反狩獵潮流

  對原住民以「傳統」為名而開放狩獵,我們尚期期以為不可;如今丹大山區竟然開放全民的觀光狩獵,農委會簡直真是得寸進尺,視動保與保育界之逆耳忠言宛若無物!

  20世紀下半葉以來,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良心人士開始反對狩獵。各種動物保護組織和反狩獵團體在歐美各地相繼成立,呼籲人們「從屬于自然,不要在自然界為所欲為」,并把狩獵斥為「上流社會的野蠻游戲」。在英國,狩獵一度被視作一項高尚的傳統運動,而今年,英國議會下院就表決通過了完全禁止攜犬打獵的議案。可見殘虐生命的文化傳統,勢必在「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之文明趨向下,逐漸消逝。狩獵縱然是原住民的傳統文化,也不能無限上綱,而應順應普世價值與時代潮流而作適度的改變。

  最讓我們傷心的莫過於,打著「綠色台灣」旗幟的民進黨政府,竟意欲將台灣少數民族才有的狩獵傳統,包裝成「生態旅遊」,拿「非洲狩獵旅遊」作為學習經驗,向全民推銷殘暴殺戮的「野蠻遊戲」!這真是對綠色執政的一大諷刺!

 ※以上不代表本報立場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