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七星生態保育專欄】苦苦等候,清流再現

作者:鄭先祐

  八掌溪事件,給新政府團隊重重的「大巴掌」,並引發陣陣噓聲。反覆省思,這一切或許都是濁流惹來的橫禍。 

  空中救援的相關通報和主事者,心思混濁,猜疑別人,自認聰明,做事總是要講求回報的績效。既然沒有大官或重要人物出面下令或關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切就得按規矩來,層層審核,這就是所謂的標準程序。倘若主事者心思如同小孩的單純,或是能有受難同理心,或是有重要人物的關切,或是大官下令,空中救援,早就出動。 

  空中救援,無法依靠,地面的救援呢?這也是濁流惹禍。因為滾滾洪流,極度混濁,看不清河床的地形,救難人員不趕貿然下水。混濁的洪水,夾帶濃度極高的黃泥。一旦下水,將如同流沙,厚重的拖拉身體,讓人無法自拔。倘若是清水,浮出水面將比較不會那麼吃力。或許還可以享有於急流泛舟的刺激。 

  有人或許會說,這怎麼可能?洪水總是混濁如同黃河。然而,這不是必然的。倘若八掌溪的集水區,有大樹覆蓋,將可顯著阻擋大雨直接拍打地面,減緩地面勁流水的沖刷,並且可經由無數的根系,將地面水引導進入地下。如此進入溪水的量,將大幅度的減少,溪水也會是清流。倘若山區有工程開挖,將會增加萬倍的水土沖刷,極顯著的增高溪水的混濁度。換句話說,倘若於集水區仍有較多自然植被的保護,較少的道路和山區的開發,洪水的水質將可較清,上漲也比較緩慢,四名工人可看清河床,收拾工具可較方便,且也可能有足夠的時間撤離現場。另一方面,地面的救援行動也比較可行。 

  「昔日山上下大雨,通常要經過好幾天後,平地溪水的水位才會明顯的上升,而且溪水仍然是清的。現在只要山上一下雨,幾個小時內,溪水就會暴漲,且溪水就如同黃河,夾帶大量的泥沙。」,這是十多年前,因為參與環保聯盟的事務,全台走透透,中南部山區多數年長居民的親身體驗。我還記得於苗栗苑裡的一位農民所說的「水清草挺」的道理。他說,過去大水淹過草地,水退,青草仍可再挺起,但現在泥砂隨水而來,掩埋青草。 

  這種惡運災變有可能轉變嗎?如何將濁水轉變為清流,這明顯的不是靠個人就可以轉變的,這是整個社會集體的文化問題。當然主導者,權位愈高者,責任當然也愈重。 

  況且,生態環保的災變,因肇事而享利者往往不是受害者。開墾山坡地,所造成的土石流,受害的往往是在下游地區。山林的砍伐,因而獲利者,可生活在都會區,通常可免除承擔其產生的水土沖刷,甚至是土石流的災害風險。因人為開發所帶來的災變,享利者和受害者往往會是不同人。回想到十年前(1990),花蓮銅門村慘遭土石活埋的事件。我們一群生態環保人士曾經至現場瞭解。於銅門村背面的山頭,只有一個小缺口,龐大的土石就是從那個小缺口轟然落下。我們一行人中的美國籍地理專家(客座教授)就指出,這些土石應是起源自深山中,如同滾雪球,愈滾愈大,終於從那個小缺口衝出。換句話說,這應該是深山中有些工程(如:道路或開礦等)在進行,因而所肇致的土石流。至於銅門當地住民農作開墾所影響的應該會是更下游的地區。 

  混濁的溪水,對映著混淆的社會文化,真真假假,明爭暗鬥,不僅是非不明,更是黑白顛倒。「清流」何時再現?我們只能苦苦等候?

苦苦等待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日期:2000年7月26日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reviewer/ayo/re-ayo00080201.htm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