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專欄作家]

誰能承載觀光產業? 

作者:李永展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

  呂秀蓮副總統考察印尼巴里島觀光產業的渡假外交行動,因為中共的打壓以及一連串的政治結果而模糊她原本宣示的意義。事實上即使沒有這一段插曲,台灣的觀光產業能否因為呂副總統的考察學習而獲得啟發,仍然是一大疑問。長期以來台灣遊憩品質低落的問題一直存在於各個角落,「上車睡覺、下車尿尿」成了遊程的真實寫照。近年來台灣面臨國際經濟分工角色的丕變而嘗試將觀光產業視為未來國家競爭力的發展重點,但若未能體認觀光產業與工業生產本質上的差別,或者未能分辨台灣發展觀光產業的利基與盲點,恐怕投入再多資源、再多偶發的創意也是徒勞無功。

整體情境的形塑 非曇花一現的創意

  相信去過歐洲、日本甚至東南亞等觀光產業發達國家的民眾都有相同體會,一個地方之所以具有吸引遊客的觀光潛力,其最主要的因素在於「整體情境」的特殊性與舒適性。整體情境的形塑或者必須仰賴深厚的文化傳統為骨幹,形成一種自然且具深度的情境氛圍,並具體展現為空間生成與生活方式的表現,觀光客可以從其特殊性中體驗不同的文化養成與生活型態,此一類型的觀光產業提供的是一種文化再生產的消費型態;再者,該地具有城市運作的合理性與開放性,能夠包容各種異質的文化與商品,並且將之吸納於自為的秩序,該類型的觀光產業提供的是一個世界商品的流通平台,透過便捷舒適的交通與消費環境,讓遊客能夠在這裡飽覽資本世界的縮影;另一類型的觀光產業則以豐富優美的山光水色為號召,但要發展成具有經濟效益的觀光產業,則必須依賴週邊相關遊憩設施的消費,也因此該類型的觀光產業在操作上往往具有相當的風險,常因過度開發而反噬危及觀光標的。

  從以上大致的歸納當中,我們可以發現觀光產業與工業生產具有截然不同的運作邏輯,亦即工業生產標準化、規格化的大量製成模式或者不受拘束的個別創意是無法套用在觀光產業上的,大規模資金的投入或者單點偶發的創意並不足以構成一地的吸引力,簡單來說,觀光產業的形成無法速成,它也不可能只是單點或是一個切面,它不可能跟當地的人文無關、跟當地的風土無關、與當地的運轉無關。

剝削而庸俗的消費經濟

  因此,讓我們真實地面對國內觀光產業發展的問題,從文化養成的角度而言,台灣歷經多個國家的殖民統治使得文化形成的過程中不斷地的面臨重新洗牌,長期以來的不確定感致使這裡變成一個缺乏歷史感的地方,人民沒有共同的認同經驗與文化根基,自然也難以發散出深厚的情境氛圍;而就作為一個世界商品的流通平台來說,台北或許具有發展潛力,但必須克服的是舒適性與便捷性的基礎建設問題以及城市運轉的合理秩序,而非是曇花一現的創意;至於以自然資源為號召的觀光類型,台灣雖有依山傍海的天然景緻,但幾十年來的牛仔式經濟已嚴重破壞原有的自然美景,而高度商業與同質的週邊產業,更使其變成一種剝削而庸俗的消費經濟。

  行筆至此,或許不難看出筆者對於台灣發展觀光產業的憂慮,然而正因為如此,更必須指出,觀光產業絕非投資→生產→產出→消費如此工業化直線發展的過程,如果我們不能體認觀光產業是一個需要國家支撐架構、人民承載文化的全方位行動,所有的口號與願景都只是癡人說夢而已。(2002-8-15)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