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專題-入侵紅火蟻]

紅火蟻有沒有天敵?

作者:李後晶 (台大昆蟲學系系主任)

  最近媒體爭相報導入侵紅火蟻肆虐台灣的事實,使得全國民眾人心惶惶,聞蟻色變。防治專家希望運用化學藥劑來殲滅此頑強的害蟲,然而,當此問題愈來愈嚴重,漸漸地有一些不同的防治方法的建議出現,尤其是生物防治的方法,例如利用食蟻獸、穿山甲或是入侵紅火蟻的天敵。這些新聞報導,加上很多民眾認為若全面使用藥劑去防治 紅火蟻,將會造成環境污染,讓生態受到二次的傷害。一時之間,採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來對付入侵紅火蟻,呼聲頗大。

  這種建議顯示國人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高漲,即使在此生態、健康浩劫的關鍵時刻,仍能堅持對環境衝擊應減至最低,令我對國人素質的提升,對操控環境的無奈及對生態的尊重,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不過防治入侵紅火蟻的措施,依目前的狀況,生物防治方法是較不實際的,誠然化學藥劑的防治方法會造成環境的污染,然而比較生物防治法的緩不濟急,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考量下,目前仍應以化學藥劑防治法為最佳策略。

  入侵紅火蟻是近兩三年來新侵入的外來種,目前仍在台灣土地上嘗試建立橋頭堡,然後再能擴散發展。目前尚未能達到完全立足台灣的階段,因此我們採取的防治策略,應該仍以完全殲滅此害蟲為目標。

  在這種圍堵殲滅的指導原則下,化學藥劑的速效性及全面性可以發揮最大的功能。然而若採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先不考慮其引進天敵或病菌的曠日費時,就單以物種間相互作用的情況下,必須經過長時期的互動磨合,才能達到一種穩定平衡狀態。這種平衡狀態,是一種互為拉扯的平衡,是無法達成單方面滅種的狀況。

  生物防治是利用我們所厭惡害蟲的天敵或病菌,經過人工的飼育培養,大量釋放於其生活的棲地,讓害蟲因這些天敵的取食作用造成死亡或感染疾病死亡。在理論上,這種防治方式最符合環保的原則,它不會造成化學污染。不過有一個問題我們必須慎重考慮及處理,否則會造成環境的二次傷害。那就是生物防治使用的是自然的生物,它會擴展,它會繁殖,它除了對害蟲會產生壓制作用,它也會與其他生物產生互動關係,而這類關係是我們所無法掌控及預防的。天敵及病菌的施用,雖然可能達到防治害蟲的效果,但同樣也破壞了生態環境。

  畢竟我們是以一種外來種來對付另一外來種,如果能造成二種相互滅亡,那當然是最理想的境界,然而人工操控自然資源,鮮有成功的例子,反倒是生物不受人為控制,釀成災害時有所聞。例如俗稱「殺人蜂」的非洲蜜蜂,就是科學家希望利用非洲的蜜蜂來加強一般常見蜜蜂採蜜的能力。但是非洲蜜蜂對外界的干擾敏感性高,且群聚力強,因此很容易因人們不小心的碰觸,或是路過牠們的巢穴,引起大規模的攻擊,造成人類傷亡。當初在南美洲試驗時,被此尚未改造成功的蜜蜂逃離後,牠們一路擴展地盤,經中美洲已抵達北美洲,還曾一度入侵美國加州,造成居民莫大恐慌。

  因此我們在使用生物防治時,也必須考慮周詳,將任何會造成不良效果的機會,都須一一加以剔除。這種事前作業的審慎評估及施行期間的嚴密管控,都須較長時間計畫評估才可行。筆者也因此認為這個階段,生物防治不是最佳的防治手段。

  當然我們也可尋找利用,本地已有的天敵或病菌,加以人工的飼養培育,或是營造其適合的環境,使其族群迅速增大,而能產生對紅火蟻強大壓制力量。不過在理論上,一種外來生物會造成危害問題,通常都是單種侵入,也就是說紅火蟻的入侵,牠並沒有伴同天敵或致命病菌一起來台,因此當牠成功抵台時,牠原先在原產地自然存在「物物相剋」的壓制力量就消失不見了,再加上初抵貴寶地,原住「民」(生物)無法抵抗牠的非法入侵,才會讓紅火蟻大肆擴展地盤造成目前的危機。因此要在台灣島上找出能壓制牠的天敵或病菌,短時間是很難成功的。

  生物防治是無法完全滅絕紅火蟻的,可是有效的生物防治法,是可以將其族群壓制至我們可以忍受的程度,因此當我們宣布入侵紅火蟻 已立足台灣時,就是我們利用生物防治的開始,也是我們學習如何與此害蟲和平共存的時機。如果國人皆能感受到紅火蟻的威脅,大家能以去年對抗SARS的決心與合作,來對付此害蟲,我相信在啟動生物防治對策前,就可以將入侵紅火蟻完全殲滅。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