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與藻類的相遇
作者:李曼玲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Part I 隨緣
Part II 經營 遇到了全世界最有商業頭腦的日本人,故事就完全不同了。他們對於紫菜(nori)的迷戀,不獨設立了好的養殖加工策略,也將這種富含營養的食品,推廣給世人,為他們自己賺進難以估計的財富。捕捉不到那來無影去無蹤的四分孢子,曾是這條養殖路上最難克服的障礙;就算他們把網子張掛在東京灣的每一個角落,功效也是有限的。所以,在最初的兩百多年裡,紫菜養殖規模都不大,而且得看老天爺是否肯賞這碗飯﹗ 在遙遠地球另一端的英國,藻類學者凱撒琳貝克女士,利用實驗室中的培殖技術,發現散發四分孢子的小細紅絲,原來是躲在貝殼上呀﹗難怪怎麼撈都撈不到。這令人欣喜的消息馬上傳到養殖戶的耳裡,並且學會培養這些小細紅絲的方法。他們把無菌的牡蠣殼懸掛在網子上供它們著生﹔隨後將長滿微小細紅絲的牡蠣殼沉到海邊的大網下面,破殼而出的四分孢子就可以附在大網上,發育成好吃的紫菜了。 紫菜養殖的事業從此在日本蓬勃發展,最盛興的時期,全日本有30萬人參與這個事業,年產量21萬1千5百噸,為他們賺進至少5億美元。 Part III 期待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sunday/culture/2001/culture01091601.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