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自然人文/科博館科普專欄]

香附

作者:洪心容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攝影:黃世勳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圖1.香附  在體罰教學盛行的時代,生長於鄉下的小朋友,每當知道老師要處罰之前,就會到校園裡去尋找某種植物,這種植物具大型的紡錘狀地下塊莖,小朋友將此塊莖剝開,把汁液塗抹於手掌上,據說可以減少教鞭打手掌之疼痛程度。這樣的經驗可能您也曾經體驗過,或者聽長者們談過,而這種植物到底是什麼呢?它就是本期要為您介紹的香附(Cyperus rotundus L.)(圖1)。

  香附又名莎草、香頭草、土香草等,屬於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是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植物,不知道的人還當它是無用的野草呢!它無顯眼的外表,植株很小,花也很黯淡,是與禾草(通常指禾本科植物,如:水稻、牛筋草等)相近的一群,因此鮮少受人青睞。不過,其塊莖卻是著名的中藥材「香附」(圖2),且依專家統計香附藥材的使用率還很高,市售品質以粒大肥厚、質堅實、色紫紅光潤、香氣濃厚者最佳,採收期以秋季為主。

圖2.「香附」藥材是香附的塊莖  臨床應用上,香附藥材為通經鎮痛、理氣解鬱、芳香性健胃藥。與紫蘇葉、陳皮、炙甘草並用即為「香蘇散」,可治四時瘟疫、傷寒,常用於腸胃型輕症感冒。與蒼朮、川芎、神麴、山梔子合成「越鞠丸」,可治胸膈痞悶、脘腹脹痛等。若單用或與四物湯調配,可治婦女月經不調及痛經。若與柴胡、枳殼、芍藥等合用,能治肝鬱氣滯所致脅痛、乳癖等,如:柴胡疏肝散。現代藥理研究更表明其有抗菌、抗炎、解熱、降壓、鎮痛、抑制子宮收縮等作用,所含的油則顯示有微弱的雌激素樣作用。

  除了塊莖的使用,民間偶見取鮮莖葉洗淨搗敷,治癰疽腫毒,或貼於湧泉、關元兩穴,可治水腫、小便短少。在了解香附的藥效之餘,正確辨識其形態也是很重要的,由於莎草科與禾本科(Gramineae)的植物同屬禾草目(Poales),所以香附的外形如禾草樣,大家往往容易將其與禾本科植物混淆,區別的訣竅在於二者的莖,禾本科莖的橫切面圓形、空心有節,莎草科則呈三角形、實心無節。若您想在野地裡找尋香附時,除了依圖1鑑別外,莎草科植物莖部的特徵可別忽略囉!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