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書寫] 一位街頭環保運動者課後的自我反省 (下) 作者:陳炳亨 (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 在鎮西堡,神木旁躺下、仰望、感覺、呼吸,突然覺得答案或許並不複雜,如果有「感動」就對了,於是有個不成熟的想法,如果贊成伐木或是開發的人,對於夷平山林或是溼地可以得到「感動」的話,在一套公平公正公開評估制度下,就算這群保育山林與溼地會「感動」的人輸了也無憾吧?只可惜,評估制度並不公平公正公開,「感動」也無法量化,社會更充滿了爾虞我詐的氣氛,充其量只是我一廂情願的狂想罷了,帶著山中撿到的生命拼塊下山,中途的上宇老可看到市區,若非空氣污染,大海應該更加清晰,台灣人是何其幸運,可同時享有山海的感動,但在長久變形的教育下,山的承擔與海的包容我們一點也沒學到,反而把自私、功利、貪婪的人性全都給學全了。 因為是反濱南長大的,所以總是比較喜歡大海,大學曾利用一個暑假騎機車將台灣海岸線繞了一圈,用相機將所有的開發、破壞紀錄起來,兩個星期過後回到出點的台南,發現在西海岸的溼地中,七股實在是個寶地,怎麼財團還是不肯放過台灣已瀕臨破產的溼地生態一馬,還是一直不放棄此地的開發,難道沒看到假日遊七股的人口絡繹不絕,如果好好規劃,可以為台灣的環境教育帶來多大的成效?現在因為開發案仍懸而未決,沒有周全規劃,只能放任遊客在沒有足夠的保育觀念下,一吋吋踏爛七股潟湖。原先致力於反濱南的當地漁民團體,本藉由載遊客遊潟湖與提供高品質的海產大餐,一方面藉由解說達到反濱南的環境教育、一方面也賺取維持組織運作的經費,卻因為投機份子的消價競爭,反而難以發揮原先理想,所謂黃鍾毀棄瓦釜雷鳴、小人得道君子災殃,就是如此吧?一次回七股帶解說,台鹽的廣場看著汲汲的攤販,一時忍耐不住,破口大罵,好一個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雖然明知,攤販也只是求生存,但是這種哪裡有好處往哪裡鑽,卻不知維護賴以生存的環境,豈不如蒼蠅、蟑螂之輩,這樣說還汙辱了蒼蠅、蟑螂,回顧國內一些打著環教保育名號拿回饋金、申請計劃卻不敢反抗不義政策的「環保團體」,真讓人無言以對。 植物生態課海濱的課程,選了高美、東北角、墾丁三地進行,看了植物如何在鹽分地帶生存、如何抵抗強大季風,迎風坡與背風坡植被差異,如何繁衍後代,如何飄洋過海到台灣這塊土地,每一棵不起眼的小草都有著令人敬佩的生命力,人怎能如此自大?在南仁山的一段插曲卻讓我一直反省著:我們中餐休息時走到步道範圍之外,雖然那是實驗樣區,在解說、了解與比較南仁山區不同樣區的異同後,順便吃飯,然而能只因為我們是學生態的,就能有異於遊客之外的權利嗎?這算不算的上是一種專業的傲慢?或是這只是我被制約習慣了,所以對於這種不用執著的事還依然執著?聽到路旁的小朋友說:「他們怎麼可以進到裡面去?不是禁止嗎?」剎那間讓我背瘠一陣發冷,有點慚愧,或許我不該以狹隘的二分法來看這件事,但既然是學生態,而且還是在環境運動中居領導地位之一的靜宜生態所,或許應該更謹慎自己平日的行為。 進靜宜已近半年,因大部分心力浪費在迷惘生命的意義,亂槍打鳥、各種書本亂抓一通,倉倉惶惶越抓越亂,所以仍無法將所有心神放到學業中,隨著在所上學到的越多,迷惘越少,漸漸地進入狀況,在期末向生態所老師這學期認真的教學、並包容我這門外漢許多學習上困難說聲謝謝,這幾天終於把纏在心上許久的一些麻煩事解決,會更加緊學習的態度,並希望有一天能用這把在靜宜磨出來的劍,替台灣的社會多做點事。 【文章連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