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書寫] 詩經裡的鳥類•鶴鳴于九皋(下) 作者:顏重威
丹頂鶴在3~5年齡時性成熟,求偶配對時,以鶴鳴和鶴舞來強化熱戀中的雌雄關係。丹頂鶴的鳴聲單調、粗啞而洪亮,並具有吸引異性、強化配對關係、建立領域和恫嚇入侵者等多重意義。丹頂鶴的跳舞有對舞,也有群舞:同性對舞可視為炫耀的表現;異性對舞被認知為求偶的行為。對舞通常也伴隨著鳴叫,這是激動的訊號、情緒的宣洩或性成熟的刺激。群舞是群體的活動,其中無固定的對象,雌雄老少一齊活動,一同歡樂,這是種群社會化的一種過程。
過去由於棲息地的破壞、環境的污染和無規範的獵捕,丹頂鶴的種群數量曾一度銳減。後來為其設自然保護區、立法禁捕和加強研究,目前全球的數量已達2000隻,並被中國和日本政府,以及華盛頓公約(CITES)列入I級保護動物名錄之中,得到完全的保護。 丹頂鶴的儀表、舉止、鳴叫、舞蹈、飛翔等樣樣都深深地吸引中國文人墨客的注目與喜愛,《詩經》的鶴鳴,只是一個開始,既真實又富意涵。後代文人對丹頂鶴形態、生態、行為、繁殖和遷飛等的觀察與描述,並以詩詞、歌賦、繪畫、雕塑等不同手段,創造出豐富、美好和不朽的文化內涵。 近代人更將丹頂鶴的繪畫、雕塑用在日常生活中,如向長輩、長官或尊敬的人賀(鶴)壽,以及在建築物上作為雕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