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自然書寫]

詩經裡的鳥類•鶴鳴于九皋(下)

作者:顏重威

丹頂鶴的飛翔,頭、頸向前伸直,雙腳也向後拉直,拍翅緩慢,姿態優雅(陳加盛攝影)。  丹頂鶴分布於東亞地區,牠是一種候鳥。在中國境內,夏天在東北和內蒙古東部的沼澤地繁殖,冬天到長江下游和江蘇鹽城的灘塗地越冬。遷移的季節,則每年10月下旬東北地區氣候轉涼時,帶著剛會飛的下一代,舉家南遷;待翌年3月春回大地再群體北返,此時幼鳥大多離開父母,與同年齡的幼鳥群集在一起生活。在日本北海道的丹頂鶴,因多年於冬季的投食,已逐漸失去遷移的習性。台灣不是丹頂鶴的越冬區,僅有一兩次偶見的記錄,可能是冬季天氣比較冷時,單獨一隻脫隊而來。由於丹頂鶴習慣過家族生活,為何落單?也許找不到伴,也許因意外失去另一伴,只能臆測,還沒有足夠的資料可做結論。

  丹頂鶴在3~5年齡時性成熟,求偶配對時,以鶴鳴和鶴舞來強化熱戀中的雌雄關係。丹頂鶴的鳴聲單調、粗啞而洪亮,並具有吸引異性、強化配對關係、建立領域和恫嚇入侵者等多重意義。丹頂鶴的跳舞有對舞,也有群舞:同性對舞可視為炫耀的表現;異性對舞被認知為求偶的行為。對舞通常也伴隨著鳴叫,這是激動的訊號、情緒的宣洩或性成熟的刺激。群舞是群體的活動,其中無固定的對象,雌雄老少一齊活動,一同歡樂,這是種群社會化的一種過程。

丹頂鶴在江蘇鹽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越冬生活(顏重威攝影)。  牠們的婚姻是單配制,一夫一妻共築家庭,包括築巢、孵蛋、育雛和禦敵。不過中途如不幸失去伴侶,鰥寡者會再尋找第二春。每年產1窩,每窩生蛋1~2枚。孵蛋的工作,白天雌雄輪流,夜間多由雌鳥抱孵。孵蛋期為31~33天,雛鳥出殼後不久,即能跟隨父母行走,並接受父母的餵養與保護。丹頂鶴是雜食性鳥類,時常將頭插入水中或泥沼裡探索魚、蝦、貝、蚌、蛙等,或挖掘植物的地下莖、塊根、塊莖或球莖。

  過去由於棲息地的破壞、環境的污染和無規範的獵捕,丹頂鶴的種群數量曾一度銳減。後來為其設自然保護區、立法禁捕和加強研究,目前全球的數量已達2000隻,並被中國和日本政府,以及華盛頓公約(CITES)列入I級保護動物名錄之中,得到完全的保護。

  丹頂鶴的儀表、舉止、鳴叫、舞蹈、飛翔等樣樣都深深地吸引中國文人墨客的注目與喜愛,《詩經》的鶴鳴,只是一個開始,既真實又富意涵。後代文人對丹頂鶴形態、生態、行為、繁殖和遷飛等的觀察與描述,並以詩詞、歌賦、繪畫、雕塑等不同手段,創造出豐富、美好和不朽的文化內涵。

  近代人更將丹頂鶴的繪畫、雕塑用在日常生活中,如向長輩、長官或尊敬的人賀(鶴)壽,以及在建築物上作為雕飾。

本文摘錄自鄉宇文化出版之《詩經裡的鳥類》一書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