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但見群鷗夏日來-談澎湖地區的夏候鳥 作者:張至善 (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環境生態專員) 秋來春去,隨著季節變換也更替著棲息地的候鳥,已讓人分不清何時是行旅,何處是歸宿?令人不禁想問牠們,哪一段才是牠的生活?何處才是牠的故鄉?生命的本質就是不斷的旅行嗎?候鳥遷徙能力之強遠超過想像,有的候鳥一次遷徙所飛越的距離可能就有好幾千公里,這實在不是一趟簡單的旅程。 台灣因為位於候鳥遷徙重要的路線上,所以鳥類的種類特別多。在東亞地區,許多鳥類的繁殖區大部分都在中國的東北、西伯利亞,甚至在遙遠的北極圈內。當冬季降臨的時候,這些鳥類就會集體遷徙到亞熱帶或熱帶的地方來。而牠們過冬的地區包括中南半島、台灣、菲律賓、婆羅洲、印尼、澳洲、以及紐西蘭。 一般人所熟悉的候鳥,如紅尾伯勞、灰面鵟鷹、赤腹鷹、黑面琵鷺等,多屬於秋來春去的冬候鳥,其實在台灣有一類的鳥兒卻是春來秋去,反其道而行,牠們被歸類於「夏候鳥」,牠們在春季時由南方遷移而來的,在台灣地區繁殖,等到秋季時再遷回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 台灣較常見的夏候鳥有下列幾種,包括黃頭鷺(Cattle Egret)、董雞(Water Cock)、燕 (Oriental Pratincole)、小杜鵑(Little Cuckoo)、中杜鵑(Oriental Cuckoo)、針尾雨燕(White-throated Needle-tailed Swift)、八色鳥(Fairy Pitta)等,還有一群群的海鳥朋友也是屬於來台繁殖的夏候鳥,例如小燕鷗(Little Tern)、紅燕鷗(Roseate Tern)、蒼燕鷗(Black-naped Tern)、白眉燕鷗(Bridled Tern)、鳳頭燕鷗(Greater Crested Tern)、玄燕鷗(Brown Noddy)等,這六種燕鷗朋友,都在澎湖地區留下了繁殖記錄,可以說是澎湖寶貴的生物資源。 將在澎湖繁殖的燕鷗簡單介紹如下: 小燕鷗(Little Tern) 生態:小群出現在海口、沼澤魚塭地帶。 在澎湖地區多棲息於沙灘,在鳥嶼附近有塊日漸形成離水的沙洲,沙洲越堆越大,越積越長,頭朝鳥嶼,尾向赤崁,由東往西形成一片蜿蜒延如龍游水的沙洲地帶,鳥嶼居民給了它一個生動的名字叫「活龍灘」,成為新興的小燕鷗繁殖棲息地。 目前澎湖縣政府保育課與觀光業者、保育團體簽訂公約,保護活龍灘上的小燕鷗棲地。 紅燕鷗(Roseate Tern) 生態:通常出現在岩礁、島嶼或海岸地帶。 在澎湖南海地區有個無人島是牠在澎湖最大的繁殖棲息地。 蒼燕鷗(Black-naped Tern) 生態:小群出現在海岸、島嶼或出海口。 在澎湖南海地區的數個無人島,以及錠鉤嶼、雞善嶼、及小白沙嶼等三島嶼也都有牠們繁殖的蹤跡。 白眉燕鷗(Bridled Tern) 生態:通常出現在島嶼的岩石峭壁。 每年夏季成群的白眉燕鷗和玄燕鷗在澎湖的貓嶼海鳥保護區繁殖、覓食,數量高達萬隻以上。澎湖的貓嶼是牠在台灣最大的繁殖地。 鳳頭燕鷗(Greater Crested Tern) 生態: 小群出現在島嶼、海岸或河口地帶。 玄燕鷗(Brown Noddy) 生態:通常出現在海岸、島嶼之岩壁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