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生物趣聞/科博館科普專欄]

毬藻的旅行 (下)

作者:李曼玲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攝影:林仲剛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科學的證據

圖2. 毬藻  波羅的海曾經是一個鹽海,來自北海的海水會經由通道,流入此海域;冰河時期以後,通道縮減,波羅的海鹽份因北海海水的入流量減少,而大量減少,由南至北也產生了一個穩定的鹽分梯度。到了波羅的海的北部,水的鹽分僅剩下0.1psu;在那裡,除了小泡墨角藻(Fucus vesiculosus)以外,幾乎找不到其他海藻了。包莉(Brawley)教授和她的研究小組發現,海藻繁殖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有二:配子體(即藻類的精子及卵子)的活動力降低,壽命變短,大大減少了精、卵配對的機會;就算精、卵有辦法相遇,多精子受精(polyspermy)的比率也偏高。得天獨厚的小泡墨角藻何以能在這裡生養呢?包莉等人取來生長在北海、中波羅的海、北波羅的海及河口地的小泡墨角藻做比較,結果發現,生長在北波羅的海的族群,除了卵子的釋出率比精子高4倍外;卵子受精後,膜電位維持在高電位的時間也較長,足以降低其他精子再次接合的機率,提高受精成功率。小泡墨角藻真是幸運呀!因著這支特別的族群,使它在這一次的環境變遷中,沒有從波羅的海北部消失。

  毬藻在旅行的過程中,是否也曾死傷無數,歷經千辛萬苦?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答案。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它的故事一定精彩。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