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自然生態]

台灣的植物生態帶-總論

作者:林俶圭 (自然步道協會理事長)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上山渡假時,山頂、山腰與山腳的植物好像不怎麼相同﹙沒看過的朋友可以坐一趟阿里山小火車,好好觀察一番﹚,就像一段段盤旋而上的漸層帶?沒錯!植物學家稱之為「植物生態帶」。

  自從1986年生物學家首次提出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的保育思潮至今,短短十三年內生物多樣性已經成為世紀末全球人類共同關心的話題,同時也是醫藥、保育、產業、政治…等非生物科學領域,不得不共同面對的議題。原因無他,在公元2000年,地球上所有的「物種」會有15%~20%完全滅絕(據1980年出版的美國2000年報告)。而「基因」的滅絕則以更快速的方式在發生。

  其實「植物生態帶」跟「棲地多樣性」很有關聯,有些生物它就是必須生長在「某些特定環境」之中,對這個生物而言,這個特定的環境就是它的棲地,所以說「棲地多樣性」又是使「物種」得以「多樣性」的基本條件。

棲地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的內涵,其實包含三個層次: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及生態系多樣性,三者彼此環環相扣。而其中較具體而且容易量化的是物種多樣性,例如當我們說:「以台灣的面積而言,維管束植物總共約4000種、蕨類植物約640種、蝴蝶約400種、鳥類約450種…等,物種密度都居世界之冠。」時,我們其實只提到物種多樣性。

  但是如果我們的注意力僅止於物種多樣性﹙例如保育或復育某種物種﹚、及基因多樣性﹙例如投注於基因的研究﹚,那思考的層面就太狹隘了。因為生態系的多樣性才是維繫物種多樣性、及基因多樣性的先決條件,每一類的生態系所孕育的生物種類都不盡相同,而台灣的生物多樣性實歸功於棲地(生態系)的多樣性,所以保護棲地當然要比保護個別物種更有效而且重要。

  有了這一點認識之後,我們就更清楚除了增加觀光、休閒的樂趣之外,我們可來了解台灣不同的植物生態帶是非常有意義的,現在就讓我們深入台灣,看一看這些「植物生態帶」有什麼不同!

本文摘錄自『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http://naturet.ngo.org.tw/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topic/nec/2001/topic-nec01041301.htm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