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植物簡介]

圓葉布勒德藤──瀕臨滅絕的崖壁孤俠

作者/攝影:楊國禎 (靜宜大學生態研究所副教授)

掛滿粉紅色圓葉布勒德藤花的幽暗崖壁。  圓葉布勒德藤(Bredia hirsuta Blume var. rotundifolia (Liu & Ou) S. F. Huang & T. C. Huang)是劉業經與歐辰雄教授於1976年發表的台灣特有種植物,模式標本採自嘉義的瑞里附近,目前只雲林縣的斗六丘陵、南投縣的關刀溪、嘉義的瑞里、高雄的旗山等地區的低海拔山區有紀錄,數量少而零星。呂勝由先生等依其族群小且狹隘分布、能繁殖之成熟個體小於250株、族群實際佔有面積小於100平方公里等,評估為瀕臨絕滅(Endangered)的物種。而環保署的《環境影響評估及環境影響說明書有關陸域植物生態之調查與撰寫規範》則載明「分布較廣,但地點零碎,生育地小,但數量集中」,評定為第三級「當工程於此類植物生育地進行時,造成棲地減少及數量下降,但不至於使該種立即滅絕」,對策為「當此類植物出現於施工範圍內時,應會同專家學者商討保育對策,規劃適當之保育區域。或予以移植」。台灣植物誌第二版第六卷,則處理為稀有的特有植物中的第三級(Rare,稀有級),如果生育環境減少有可能變為第一級成瀕臨滅絕級。

匍伏生長的圓葉布勒德藤沿崖壁蔓生,進入新崩過的區域。  10月下旬到斗六丘陵的「幽情谷」勘察,發現蔓生的圓葉布勒德藤匍伏在崖壁上蔓延,數量之多前所未見,並綻放野牡丹科特有的花朵:花朵艷麗,具有4片分開成十字形的粉紅色花瓣;雄蕊基部的花絲有的長,有的短,都具有狹長的花藥;花絲長的雄蕊的花絲頂端(也就是花藥基部的連接處)彎曲,使花藥形成爪狀,而彎曲的部位突起變成腺體,生產傳粉者所需要的食物,並指引他的方向與動作,構造精緻而形成巧妙的搭配。

充分生長的圓葉布勒德藤,會形成懸垂狀。 圓葉布勒德藤花的構造精緻而巧妙。

  這生長於稍幽暗崖面上的圓葉布勒德藤,正好與生長於較明亮而上週已介紹過的岩生秋海棠,生育地彼此間有區隔,各自佔據自己的領域,彼此井水不犯河水,依賴著由泥與沙堆積而成並且潮濕的斗六丘陵,這易崩塌的地層構造,時常創造出新的生育環境而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