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蝸牛簡介] 瞧,蝸牛那些稀奇古怪的親戚們! 作者:謝伯娟 蝸牛所屬的動物家族十分特別,稱為「軟體動物」;顧名思義,是指一群身體柔軟的動物!全身上下除了堅硬的殼外,體內沒有任何一根骨頭存在。全世界約有12萬種以上的軟體動物,在動物界中是第二大家族,也就是種類第二多的動物,僅次於我們熟知的昆蟲、蜘蛛與螃蟹們所屬的「節肢動物」。 軟體動物依照身體的構造、足部與殼的形態特徵,可分為七大綱(另一類「喙殼綱Rostroconchia」已於二疊紀滅絕)——無板綱(Aplacophora)、多板綱(Polyplacophora)、單板綱(Monoplacophora)、腹足綱(Gastropoda)、掘足綱(Scaphopoda)、雙殼綱(Bivalvia)、頭足綱(Cephalopoda)。或許這些專業的分類名詞聽起來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卻常可看見許多的軟體動物。例如市場上販賣的文蛤、牡蠣、蜆,是「雙殼綱」;九孔、鮑魚、燒酒螺、鳳螺,是「腹足綱」;而花枝、魷魚、章魚等,是「頭足綱」;至於海邊戲水時在潮間帶岩石上可見的石虌,是「多板綱」;蝸牛,則屬於「腹足綱」。 這七大類的軟體動物,形態種類非常的多樣,但是主要分布於海洋,其中只有「雙殼綱」與「腹足綱」的某些種類,可以生活在陸域上的淡水與陸地,更只有「腹足綱」可以完全離水生活於陸地上。所以蝸牛在學術分類用語上,稱為「陸生軟體動物」,也可更精準地稱作「陸生腹足綱軟體動物」。 全世界約有3萬5千種的蝸牛,雖然都屬於「軟體動物門」的「腹足綱」家族一員,卻是由不同祖先演化而來。其中約有5千種蝸牛屬於「前鰓亞綱」,牠們的形態特徵較為原始,與遠早的祖先較為相似,承襲了一些特徵如︰具有口蓋、觸角1對、眼睛位於觸角下方、吻端較長、雌雄同體等。由於「前鰓亞綱」軟體動物主要的種類,大多分布在海洋與淡水裡,所以同屬於「前鰓亞綱」的蝸牛,反而是跟這些水中的親戚相似,血緣關係更接近。如果發現有些蝸牛長得很像海裡的貝類,或很像稻田溝渠裡的田螺,千萬不要覺得意外,牠們可是近親呢! 另外的3萬種蝸牛,則屬於「有肺亞綱」。這類的軟體動物較為進化,用肺腔呼吸,口蓋也已經退化,為雌雄同體,有些種類連殼也退化掉了。其中除了一群「原始有肺目」的蝸牛是觸角1對、眼睛在觸角下方外,大多數有肺亞綱蝸牛的觸角都是2對,眼睛也在大觸角上方。附帶一提,有肺亞綱的軟體動物並不全是蝸牛,有些是生活在水底的「淡水貝」,例如「有肺亞綱」之「基眼目」,大多是淡水貝的成員,但特徵與陸生蝸牛相似,也都沒有口蓋,與其他「前鰓亞綱」的淡水貝相比,與蝸牛可是近親呢! ※蝸牛家族小檔案: 臺灣大山蝸牛
形似三角錐鐘的台灣大山蝸牛,是台灣北部山林間常見的「前鰓類」蝸牛。牠最迷人之處,應是殼表上複雜的花紋──茶褐色的彩紋,有時是規則的波紋狀,有時是暈染的斑塊狀,配上體螺層周緣1條黑褐色色帶,非常美麗。雖然有些個體沒有花紋與色帶,但每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形態。
•殼的細部形態 殼形:鐘狀圓錐形
(2005-08-09) ※本文節選自遠流出版之《蝸牛不思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