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鯨豚簡介]

鯨豚的社會行為-虎鯨(上)

  虎鯨(Orcinus orca)可在全世界上所有近海及沿海海域中發現,有一族群生活在英屬哥倫比亞、加拿大及美國華盛頓間海域。從1970年代就開始發現研究牠們可由其特殊的背鰭形式及體型大小、形狀及那“鞍形斑”(saddle patch)在背鰭後之位置來鑑定個體。有三個群體在族群中形成:一為定居於北方之群落,一為定居南方的群落,另一為遷徙是群落,即其之鯨只有偶然出現在前兩個定居群體中。

  這些鯨會形成十分穩固的群體稱為“小群”(pods),鰭為彼此有親屬關係的鯨所組成,這些小群可由1-50隻,有約30個小群,約260之個體組成群體,一個小群會有規則的另一個結合,但並非所有的小群都會與其他小群結合,只有在居於同一“群落”之pods會結合,不同群落之小群是不會聚在一起的。

  有任何單獨的性別存在是十分稀少的,但有些小群中沒有雄性或當族群的成年雄鯨只佔全體約23%時,卻有些特殊的小群會有一半以上皆為成年雄性(要調查個體性別,對虎鯨而言是十分 容易的,因雄的至少為雌的體型的三倍高)。

  所有定居性的小群至少皆在離海岸500公里的範圍,而遷移性的小群則佔領到離岸630公里的海域,並延伸至不知的距離外。

  虎鯨為會發聲的動物,且有三種不同的聲音方式:

  回聲定位(echolocation),哨叫聲(whistles)及脈衝(pulsed calls),其中脈衝為虎鯨的特徵,脈衝又可分為區別性叫聲(discrete calls)和多變性叫聲(variable calls),而區別性脈衝對定居性虎鯨而言是十分普遍的:在英屬哥倫比亞及華盛頓洲的海域,對區別性脈衝做分析,則在那裡的小群們皆有自己所擁有的“方言”(dialect),每個小群對聲音曲目有一定的限制,那使其小群可維持好幾年的穩定性,而在同一群落中所有小群的方言都很相似,但不同的群落之間共有的聲音十分的少。

  虎鯨的聲音在南極水域亦被記錄到:這聲音是由南極的虎鯨所產生,可辨認出其與北美西岸記錄到之聲音十分的不同,也提供了方言存在的證據。在其他地區可容易觀察到虎鯨有趣的經學習而來之獵食行為。

  在海豹出生的季節時,虎鯨會至海豹生活的近南海的島嶼周圍。在阿根廷的海邊,虎鯨在小海豹出生的季節出現,牠將自己擱淺在岸邊,企圖獵殺海豹,事實上,擱淺是虎鯨在適應過程中,相當成功的技巧。如果牠們企圖在浪中捕食海豹,雖然海豹被困於逆境之中,虎鯨也將自己置於危險的環境中。

  牠們還出現較老的鯨教導年輕的鯨如何擱淺去抓海豹,虎鯨亦示範個另人印象深刻的社會合作,當要攻擊其他種鯨魚時。常有記錄及報告。虎鯨控制及合作攻擊大型鯨類,在世界不同區域多年來顯示明顯的相似性,虎鯨“趕集”(herded)這些鯨。一群殺人鯨中有些會將自己拋起以蓋在鯨的頭上,企圖蓋在牠的氣孔來阻礙其呼吸。在英屬哥倫比亞的近海觀察證實,虎鯨了解其他鯨類的呼吸行為,小鬚鯨曾被發現溺死,虎鯨將之強留在水中直到死為止。

  當在捕食較小的鯨類時,殺人鯨會趕集其形成一緊密的群體,然後在衝進這互相推擠的群體中,殺了牠們。

  在古代有一不常發生卻又十分引人注意的人與虎鯨之合作捕食,在News South wale北方之Two fold海灣中,有一沿岸的捕鯨站,有時會與一群殺人鯨一起工作,或是虎鯨會使捕鯨人類在Two fold灣外有遷徙而過的大翅鯨存在。捕鯨者通常會將死掉的鯨栓在一起留在海上數人,讓他們的助手虎鯨,飽餐一頓。這些虎鯨十分有趣的生活在三個所謂(mods)“群落”或“家庭”之中,經年結合而形成一個群體,其之社會模式與北美西岸的虎鯨重十分相似。

資料轉載自:海的巨人與精靈 http://whale.zo.ntu.edu.tw/

全文詳見:http://news.ngo.org.tw/topic/whale/whale-00122701.htm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