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草山之旅] 草山今昔─前山公園、後山公園、苗圃之旅 (九) 作者:陳世一 ◎大屯國立公園計劃 「為什麼日本人的紀念大公園都沒作好,就又想成立國立公園呢?」女兒問。 「詳細的狀況並不清楚,不過,因為日本內地在一九二0年代受到美國國家公園設立的影響,也致力推動國立公園的設置,一九三0年,日本國立公園調查委員會成立,一九三一年制定國立公園法,剛好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也是實驗場,所以,這些東西也迅速移植到台灣來了。」 「那他們在台灣設了幾個國立公園呢?」女兒問。 「一九三三年,台灣總督府就成立了一個『台灣國立公園調查會』,以總督為會長,一九三四年,大屯山國立公園協會成立,一九三五年,實施國立公園法,在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七年間調查研究,由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技師關文彥完成一份報告,選了大屯山彙、玉山(新高山)及阿里山、雪山(次高山)及太魯閣三處為國立公園預定地,一九三八年就正式成立三個國立公園。」 「大屯國立公園範圍有多大?選定大屯山設立國立公園又是根據什麼條件呢?」女兒問。 「有八千二百六十五公頃,包括草山、七星山、大屯群峰、面天山、向天山和淡水河對面的觀音山。因為這裡是台灣唯一最完整的火山景觀區和最密集的溫泉區,擁有豐富的地質、地形的景觀變化,而且是許多重要的蝶類、鳥類和特有植物的棲息地和分布地,不僅深具特色,而且彌足珍貴。」 「這國立公園後來進行的如何呢?」女兒問。 「因為日本發動侵略戰爭,自然無力推動這些計畫。」 從眾樂園漫步走到轉角的中山樓前,彷若走到了權力爭逐的十字路口,實質和象徵的地標環伺四周。 本文轉載自「陽明山之旅」,陳世一著,晨星出版社。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topic/yang/2001/to-yang01111601.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