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草山之旅] 草山今昔─前山公園、後山公園、苗圃之旅 (十) 作者:陳世一 ◎陽明國家公園觀光計劃 在眾樂園、中山樓和日式木屋、現代建築的對比之間,女兒又興起比較的心理。 「國民政府來台後,對陽明山區有沒有什麼動作?」女兒問。 「最早有一個『台灣省風景協會』,於一九五二年向政府建議應制定國家公園法,並延續日人對三個國立公園的計畫,希望政府指定陽明山、太魯閣及玉山三大風景區為國立公園,一九五五年又再建議一次,但都沒得到任何回應。一九五六年,觀光事業委員會成立後,他們就停止活動了。」 「我猜,當時的政府根本沒把台灣的經營放在眼裡,只想把台灣當踏腳石,作反攻大陸的白日夢,對不對?那後來呢?」女兒猜測。 「是啊!後來在一九六0年代時,一度有發展觀光的呼聲出現,交通部也成立了一個『觀光事業小組』,當時,有一批回到政府機關任職的留美學人,在美國曾接觸到一些國家公園和觀光事業,就提倡台灣有必要規劃自己的國家公園的想法。」 「結果有沒有成立國家公園?」 「一九六一年,這觀光事業小組選擇了大屯山區作預定地,展開測量調查的工作,一九六二年,國家公園的範圍確定後,就委託前台灣省公共工程局進行規劃,一九六三年即提出了一份陽明國家公園計劃,總面積有二萬八千四百公頃,範圍從士林、北投地區一直延伸到北方的三芝、石門、金山、野柳、萬里的海邊,範圍大還沒關係,這計劃中以『土地之多方面利用』和『自然與遊樂公開之雙重目的』的指導原則,在我們今天看來,才更駭人。」 「為什麼駭人?是不是缺乏生態保育的觀念?」女兒問。 「這計劃打算在十年內花兩億七千八百萬元的經費,建纜車、球場、騎馬區、營火場、露天劇場、旅舍、人工湖、遊艇碼頭、直升機等等遊樂設施。」 「人工湖要設在哪裡?」女兒問。 「就是向天池那個台灣保存得最完整的火山口湖啊!因為向天池在大雨後會積水,但很快會流失,所以,他們就想築水泥地基,把水留住,變成永久性的半人工湖。」 「真是荒謬。那個計劃後來進行得如何呢?」 「因為很多建設都缺乏法律依據,也沒有十足把握的經濟效益,所以並沒有實施,也還好沒有動工,不然,我們今天看到的陽明山區可能就更加滿目瘡痍的景觀和生態破壞的窘狀了。」 「後來陽明山的發展狀況如何?」女兒問。 「隨著台灣成為以美國為首,防堵共產勢力擴張的一環後,台灣在六0年代也被納入資本主義國際社會市場分工的一環,台灣的經濟從那個時候開始也逐漸起飛,一方面台北的人口持續增加,一方面國民所得日漸提高,一九七0年代中期以後,從天母行義路一帶開始興盛的燒酒土雞城餐廳和違建,就一路漫延至陽明山竹子湖或馬槽一帶,甚至旅館、別墅、餐廳、寺廟或工廠等也跟著上山了。國人對土地的開發利用,向來是唯利是圖的,根本不會考慮水土保持和景觀破壞的問題。」 游走在臨近台北而風景又如此優美的草山,回想往昔諸多勢力對這塊土地利用方向的回顧,許多無形而龐大的力量在時間流裡交匯纏繞,彷彿看到了一個千頭萬緒的死結般。 本文轉載自「陽明山之旅」,陳世一著,晨星出版社。 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topic/yang/2001/to-yang01112301.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