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草山之旅]

草山今昔─前山公園、後山公園、苗圃之旅 (十五)

作者:陳世一

◎後山公園 (上)

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示意圖  「後山公園什麼時候才設立的?」女兒問。

  「後山公園原本在日治時期是日人山本義信的私人別莊,叫羽衣園,建地約只有一公傾,在現在辛亥光復樓和蓮池靠山那一邊,即後山招待所附近的位置,一九四五年以後成為海山煤礦老板的別墅,直到一九四九年草山管理局成立後,才將此地設立為開放的公共公園,而後又慢慢擴建,規模才越來越大,到今天已有三十多公頃的範圍了。」

  走在遊人如織的步道上,嘈雜的人聲和妖艷的顏色組合成一幅熱鬧的遊人賞花圖。

  我問女兒:「你來過這公園,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你覺得這公園有什麼特色?」

  「當然是花鐘和噴水池了,那個大鐘上面種滿了花草,很漂亮,至於這個公園的特色嘛,亭子很多,路繞來繞去好像在走迷宮一樣,還有一些水池、銅像。」

  邊走邊提醒女兒注意這裡的地形地勢,左前方的大屯山、右邊的七星山和後面的紗帽山都是判別方向很好的地標。

  從蔭翳的小路往上走,先到小隱潭再下去,一些粗大的樹木昂然挺立,像這片斜坡上的守護巨人般,人工的石階道在其間蜿蜒盤旋,一個又一個的亭子則點綴其間。

公園內的涼亭和與本土歷史文化不相干的銅像  繞來繞去,有時,不知不覺繞回原來的地方了,時而遇到漂浮著睡蓮的水池,不小心又撞見王陽明或蔣介石的雕像,亭子的名稱時而明恥、時而四照,又是聽泉、又是夕照、桃源,充滿了古中國文人道德關懷和對自然的簡單審美觀,還夾雜著政治人物的偶像祟拜。

  我問女兒:「喜不喜歡這個公園?」

  「太人工化了。雖然有些小風景也蠻好看的,如小隱潭就很自然,可是,繞來繞去,一直在重覆,本來不是很大的地方,卻繞得暈頭轉向,沒什麼新鮮感。而且,夕照亭也看不到夕陽,實在有名無實。」女兒說。

  「這就是東方庭園設計的精神之一啊!繞來繞去就是要讓妳每轉一個彎就變換一個觀看的風景,而且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之感;亭子多則是走一段路後就可休息一下,試想古代那些文人雅士,拿著扇子在園中呤詩作對的情景,就可以想見亭子的重要性了,過去大陸明、清時代的文人有強烈的道德使命感,而且,對自然美的視野也有其文化背景框架標籤的侷限,所以,取出來的亭子名稱就充滿了道德或標籤風景的名詞了;蓮池也有強烈的象徵意義,明、清兩代有些懷才不遇或被貶官謫居的一些人,曾參與一些地方庭園的建築,稱為『寫意山水派』的園林,而有人建蓮池就是象徵『出汙泥而不染』的精神,水中的魚兒則有使安靜的風景活潑起來,並且以『魚樂牽動人樂』的情緒感染效果。至於銅像,則是大中國意識和威權時代的遺跡罷了,不值一提。」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