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過幾十年的水泥化運動後,在幾年前生態工法初被提出,一下子便竄紅成為了工程界的當紅炸子雞。 正如環保口號誏誏上口之後,生態工法一名亦繼而承之。至於是否落實生態工法的本意?或者僅讓其淪為橡皮圖章一枚,口號一句?在經過敏督利風災的檢驗之後,生態工法開始受到各方批評,水泥化運動再度蠢蠢欲動。 生態工法當真是敏督利風災釀禍的兇手嗎?或許該思考的是工程單位對生態工法的解讀是否符合其原本立意,是否達到了順應自然規律、避其鋒順其勢而行的原則;工程單位是否僅僅只是拆了水泥化的招牌,掛上了嶄新的生態工法一詞,而施工本質仍然未變,或者誤解為只是單純的綠化植栽?或許,各方的批評,正是重新檢視生態工法實質與內涵的契機。 台灣在經過921震災之後,各種因不當開發的傷口一下被掀開,每次的天災都是檢視島上人民是否願意將傷口復原,急效性的猛藥早己不合時宜,而需要時間來等待的慢效性藥物,又豈能抑苗助長似的要求它。在除了重新深思生態工法的本意與再次檢視現行方法外,給予生態工法多一點耐心,或許也是一帖良藥。對土地,對人民都是如此。 【相關新聞、文章】
在2004年,環保人士最感欣慰的一件事之一,就是俄羅斯終於決定批准京都議定書。早在2003年,歐盟即已通過京都議定書,並且隨即著手進行溫室氣體減量的工作。然而相對於歐盟的積極態度,俄羅斯的立場可說是搖擺不定。在2004年4月間,普廷的經濟顧問伊拉利昂諾夫(Andrei Illarionov)還對外宣稱,京都議定書會對簽署國家的經濟造成「如同奧許維茲集中營一般」的重大限制,此言一出令各界震驚不已。然而在歐盟表示支持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普廷便於5月間宣佈將加速批准京都議定書。普廷此言可說是為俄羅斯的立場定了調,特別是在美國已明確表示不批准京都議定書的情勢下,俄國的批准可說是京都議定書能否生效的關鍵。 根據歐俄雙邊的協議,批准京都議定書是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第一步,此外由於京都議定書規定締約國間可以彼此交易溫室氣體排放額度,因此這對擁有大量額度的俄羅斯同時也意味著相當龐大的利益。據俄羅斯的官方資料指出,俄羅斯目前還有23.6億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額度可供使用。 根據京都議定書的規定,當批准京都議定書的工業國家其排放量總和達到1990年全球總排放量的55%以上時,該議定書就會生效。
【相關新聞】 ◆[國際新聞-生態保育]南亞海嘯重創海洋生態 恢復時間恐需數百年 --﹥ 范景硯編譯/莫聞審校 專家們說,受海嘯侵襲的南亞地區海岸可能只要幾年的時間就能恢復它們往日的光釆,但海洋生態可能要花幾百年的時間才能復原。
地震及海嘯將對南亞週邊國家海岸線的生態系統造成直接、嚴重的衝擊,在地層下陷及海岸遭巨浪淘洗的影響下,由於失去了 【參考資料】 ◆[國際新聞-生態保育]動物有預知海嘯的第六感? 此說有爭議 --﹥ 范景硯編譯/莫聞審校 動物是否有預知海嘯的第六感?原先媒體報導南亞大海嘯過後,在斯里蘭卡沒有發現死亡的動物,推測動物可能有預知災害的能力,因而避禍。但現再此一說法已引起爭議,據華盛頓郵報記者報導,這可能是視察官員在第一時間未發現動物屍體所做的錯誤推論。 據路透社的記者報導,世紀大海嘯在印度洋島國斯里蘭卡造成約2.2萬人喪生,卻沒有發現一具動物的屍體。該篇報導說,南亞海嘯來臨時,洶湧的海浪撲向位於斯裡蘭卡東南部的亞拉(Yala)國家公園,這裡是斯裡蘭卡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基地,園區內有200隻亞洲象,鱷魚,熊,水牛等,有數百頭野象和不少美洲豹在這裡生活,園區佔地391平方英里。足足有5米高的巨浪沖向斯里蘭卡南部、東部和北部海岸,淹沒許多城市和村莊,造成大範圍的破壞,並沖進亞拉國家公園足有3公里之遠,但斯國的國立野生動物園官員迄今未發現任何動物的屍體。斯里蘭卡野生動物保護局副局長拉特納亞克(H.D. Ratnayake)對外發表︰「最奇怪的是,我們沒有任何死亡動物的記錄,沒有大象死去,甚至連一隻死野兔也沒有。 我想動物能夠感覺到災難的降臨。它們有第六感,知道有事情要發生。」他們或許在大浪來襲前,已經逃竄到高地避難了。 但近日華盛頓郵報記者則說,海浪退下後,通往海灘的路上出現許多狗、鯨魚的屍體。 (2005-01-05) 【參考資料】 ◆[國際新聞-土地及水文]全球暖化、污染加劇 海岸線岌岌可危 --﹥ 范景硯編譯/莫聞審校
全球暖化很難說某次具體的氣候事件由它引起,但在這一背景下,暖冬會連續出現、夏季高溫熱浪頻繁襲擊、海平面升高、冰川融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會增多,再加上人類在海岸地區興建度假區而破壞珊瑚礁、紅樹林等活動,在在令海岸線遭逢像印尼大地震所致海嘯的機率大增。全球海岸生態系統,很少強健到足以抵禦日前襲擊東南亞及南亞各國的海嘯。但是人類原本能稍加控制的全球暖化、海岸開發計畫不當等情形,未加遏止,紅樹林、珊瑚礁等天然防線被削弱,海洋肆虐時便更無羈制。 位在瑞士的「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科學家表示,如果自然防線未遭破壞,海嘯來襲,一開始會碰到珊瑚礁加以破壞,接下來紅樹林又會加以削弱,就算最後海浪能突破那兩道防線,威力也已經大大減弱。 (2005-01-05) 【參考資料】
環境資訊協會 美鳳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美鳳 摘錄 作者:汪靜明 (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2005年1月1日,是人類社會訂定新年的元旦。在新的一年,試想我們跟台灣的環境有什麼關連?試問我們對政府有什麼期待?我們共同可以為台灣環境做些什麼?試觀在新年的生態視窗Ecowindow 2005裡,我們瀏覽、檢視、預視、更新及驅動的有什麼? 回顧瀏覽2004年,全球與台灣都風風雨雨度過了環境變遷的一年。誠如寓言「昨日魚類、今後人類」、電影「明天過後」場景,透露著人類在環境變遷中的生態災難。也難怪古今中外的人類,以不同形式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其實,字句中潛藏著自然與人文關連的生態命題。筆者於2004年12月25日論及「當台灣環境資源受害,生態災難不斷;那麼台灣的環境教育,就是要教導大家人人自保!」一天過後,新聞頭條報導:26日在印尼蘇門答臘外海發生九級的強震及其引發的大海嘯,重創南亞與東南亞地區。這是1900年以來,自然關連人類的全球第四強震及超大災變。數個國家進入「災難狀態」,當地居民「人人自保」的場景,終究應驗在生態寓言的情景,也突顯出人類科技對地球環境變遷預測及防災能力的有限性。 檢視台灣及全球,有太多的環境危機與生態災難,歸咎於人定勝天的自以為是。迄今在台灣仍有許多人,試圖以科技工程手法,填海造地、填池蓋屋。於是,許多在山邊水畔未順應自然的營建工程,侵占了山林河海交會的緩衝區,也破壞了大地的生態風水。人們的「親山親水」,淪為「侵山侵水」!許多民眾也在不知「生態道理」的情境下,竟也意外參與了生態災難片的現場演出。 什麼是「生態道理」?其實,就是大自然的運行法則,也就是生態學上的生態原理。縱觀古今中外人類文明歷史,總是離不開自然生態歷史。因此,研究自然結構與功能的學問,逐漸發展成為現代生態學,也成為透視今後人與自然互動的解碼器。多年來,筆者常用:物物相關、相生相剋、能流物復、時空有宜、承載定額、協調平衡、環環相扣等七種原理,來評估與闡釋環境中的生態關係。 以台灣水環境的生態命題為例,台灣環境中的大氣、水、土、生物等自然資源,彼此相互關連並交互組成河溪生態系統(物物相關)。台灣引進外來種如吳郭魚,相剋了本土原生的水生物(相生相剋)。台灣山林的流水,是依水道坡度,由上而下的一種流動能量與水資源;其可經由自然的水循環及人為的水處理,再將這種物資回復更新(能流物復)。在台灣水域環境中的野生物,如陸封的台灣鮭魚及遷移的黑面琵鷺,各有適宜的生長與生殖時間及棲息空間(時空有宜)。台灣的大小河溪,自有其一定的生態承載量及自淨能力;因此其涵養的水資源及孕育的水生物,都有其限度(承載定額)。台灣集水區的河溪、湖泊、埤塘、水庫等水域的水資源,在妥善保育、規劃及調配使用下,才能達到系統間穩定循環(協調平衡)。颱風暴雨驟降於缺少森林保育、水土保持的集水區,那麼這些集水區自然就容易發生土石流、水災,也難免殃及當地社區民眾安全,並導致國家進入災難狀態,當地居民遭遇人人自保的困境(環環相扣)。因此,應用生態道理,有助於我們選擇減災、防災、避難的方法。 展望預視2005年,台灣仍將面臨搖搖晃晃、風風雨雨的地球環境教育。我們都是生活在台灣環境中的生態緣人,也都有著生命共同體的生態關連。歷經多年的台灣生態災變,我們都還活著過來,又共度新年。這意味著我們在台灣的生態緣份未了,並有更積極的生命意義。 新的一年,您的思維方法更新了嗎?我們可以陳年的生態道理,開啟新年的生態視窗,來破解人類社會面對自然環境的生態永續命題。那麼,大家面對全球環境危機及生態災難的根結問題,就不會那麼難以透視了。試問我們政府在新的一年,為人民新安裝了什麼樣的環境防毒軟體、生態防災程式?我們民眾又會驅動與執行什麼樣永續台灣的環境行動呢? (2005-01-05)
【相關新聞】 ●[講座]玉山國家公園鳥類概論 --﹥ 時 間:2005年1月29日 晚上19:30-21:00 由吳世鴻講師進行專題演講,介紹玉山國家公園園區內鳥類。 詳情請參閱 http://www.ysnp.gov.tw/ 時 間:1月26日(三) 晚上7:30 從事蛙類研究、調查與呼籲搶救、經營的莊孟憲,這次要來分享他這幾年來為何會一直堅持這一條路,那麼幾年來有什麼心得與經驗呢?接下來有沒有更積極推動的想法呢?這是一場從事蛙類生態保育工作的風情故事,也是您入門認識蛙類生態的好機會…… 時 間:1月26日(三) 晚上7:00 你可曾知道寒冷的冬天也有蟬高歌嗎?台灣的秋蟬有幾種?台灣紀錄的蟬有59種,竟有高達65%比例的台灣特有種,十分值得國人珍惜保護呢!研究蟬的專家陳振祥先生將歷時8年長期野外觀察、拍攝、錄音及收集文獻的心血結晶,以豐富的影像及珍貴的蟬聲,完成了台灣第一本完整版賞蟬圖鑑。此次他將為我們介紹「蟬的生態」、「台灣的蟬種類及分布介紹」等…… 詳情請參閱 http://www.csnp.org.tw/activity/9401-02speech.htm ★[本會訊息]參與環境新聞網路票選 幸運得獎者揭曉 --﹥ 感謝各界的參與及對環境關心,環境新聞票選活動已於12/31結束,目前已統計出結果,並安排於1/3~1/14每日刊出「2004國內外環境重要事件回顧」,1/17~1/28將每日刊出「2005環境事件前瞻」,歡迎上網查看,並一同追蹤關注環境事件的發展。 主辦單位也準備了33份小禮物致贈參與的夥伴,茲公佈獲獎名單如下,獎項將於1/10統一寄出。 ★阿淘的歌「離開台灣八百米」音樂專輯乙套: 幸運得主:歐武雄 林康酋 何昱諺 ★台灣百合明信片一組3張(台灣百合工作室製作) 幸運得主: ★[本會訊息]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 《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在最近出版了,感謝許許多多的志工,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如此驚人的製作。 今年《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其中的「環保名錄」編撰工作,以介紹台灣環保工作的推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台灣地區的保護區、工業區/開發案(含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礦區)、年度公共政策與法規、國際組織、環境指標及資料庫。歡迎有志者一同來參與。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pong@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