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全球變遷]京都議定書生效之際 環保人士抗議溫室氣體課題未受重視 --﹥ 本報訊 京都議定書在今天(2月16日)生效,台灣雖非締約國,現階段並無排放減量的壓力,但未來仍將可能被要求配合二氧化碳減量,故必須儘早準備。然而,行政院在內閣改組之際,推動台塑大煉鋼廠、八輕等高溫室氣體排放的開發案,環保團體對此感到強烈不滿,昨天前往行政院抗議,數名抗議的學子甚至裸身貼上「拒當環保無賴」紙片,吸引政府、媒體與社會大眾關切此一議題。 台灣環保聯盟、台灣生態學會、台灣永續聯盟、雲林縣野鳥學會等環保團體及數名大學生,15日前往行政院行裸體抗議政府漠視京都議定書生效,且執意推動高耗能、高溫室氣體排放的台塑大煉鋼廠、八輕等案。 台灣環保聯盟秘書長何宗勳表示,從京都議定書簽署至今生效,政府雖有口頭回應,卻未提出積極的減量目標及具體可行的減量政策,且仍然繼續推動高耗能產業。例如在1998年的能源會議中,就為遷就六輕及中鋼四期擴建案,政府硬是一廂情願地將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從2010年回歸1990年,變為2020年回歸2000年水準。若是政府在此時通過台塑大煉鋼廠、八輕兩案,恐怕在今年的能源會議中,又要理直氣壯地修改目標了。 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陳秉亨指出,根據環保署資料顯示,自1998年至2004年,我國二氧化碳年排放已增加超過8百萬噸,推估至2020年的二氧化碳整體排放量相較1990年,將由121百萬公噸提昇至461百萬公噸,成長約3.81倍,這還是未考慮台塑大煉鋼廠、八輕等案的情況。若依工業區先前估計七輕的排放量來推算,產能為其三倍的八輕,排放量至少為其兩倍,即約36百萬公噸,則兩案的二氧化碳增量可能超過2000年的1/4,別說回歸1990年不可能,連要回歸2000年都不太可能。 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長陳清圳表示,經濟部為了滿足台塑和中油在離島工業區的用水需求,又急於推動另一個引發國際關注的湖山水庫案,完全不顧其所擬生態保育措施可不可行,不僅危及當地八色鳥等珍稀物種及整體生態,亦犧牲了後代子孫珍貴的水資源,如此台灣的環境評比恐怕要「提昇」至倒數第一了。 因應京都議定書生效,環保團體認為,政府應立即訂定具體溫室氣體減量及氣候變遷因應政策,詳細預測國內各部門之排放量變動趨勢、評估減量空間及減量措施之可行性,明訂各產業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配額,並積極發展再生能源。此外,應推動「溫室氣體管制法」立法,先就如何進行排放管制及排放權交易等議題,獲致社會各界充分共識後訂定完善法令,在此之前,暫緩所有高溫室氣體排放之開發案,以杜絕高耗能產業藉此衝高排放量配額。其三,則不得「以核制碳」,以因應京都議定書為由,延緩非核家園之落實。 因此,他們希望政府立即撤銷為支持離島工業區而建的湖山水庫案,並針對台塑鋼鐵公司及中油公司雲林石化園區計畫將進駐雲林離島工業區的方案,再行審核。 針對環保團體質疑上述兩案是否規避環境影響評估,環保署表示,由於本二案屬於煉鋼廠及煉油廠的設置,應依環境影響評估法規定辦理環境影響評估。 環保署說明,經濟部工業局開發的雲林縣離島式基礎工業區,已經提出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在民國80年5月25日經環保署審查通過,經濟部工業局可依原環評報告,進行工業區的開發。至於台塑鋼鐵公司及中油公司與其他民營業者合組之雲林石化園區計畫,規劃在其中的新興區及台西區分別設置煉鋼廠及煉油廠,依照「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第三條規定,應辦理環境影響評估。但環保署表示,目前尚未收到本二案環境影響說明書,希望台塑鋼鐵公司及中油公司能儘速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辦理。 (2005-02-16) ◆[台灣新聞-能源議題]因應後京都時代能源結構調整 6月召開能源會議 --﹥ 本報訊 京都議定書生效後,因應「後京都時代」,攸關溫室氣體排放的產業與能源結構勢必面臨調整需求。經濟部能源局表示,鑒於國內經濟穩定成長,未來工商業之能源消耗量亦會持續隨之成長,在因應國內能源需求成長及二氧化碳排放抑制兩大政策方向間,研擬符合國內現況及京都議定書最新趨勢的能源政策,已成為現階段我國最迫切亟待解決的課題。因此,依照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議決議,經濟部已著手籌備於今年6月20、21日舉辦「全國能源會議」,就上述課題廣泛蒐集各界意見,尋求全國共識。 「全國能源會議」將研擬中長期國家整體二氧化碳排放減量適當目標參考值、各部門二氧化碳排放減量目標參考值,俾確立我國因應京都議定書生效之階段性二氧化碳排放減量策略,及釐定因應京都議定書生效後之能源結構調整方向。會議議題包括1.因應二氧化碳排放減量之整體策略;2.能源政策及能源部門因應策略;3.工業部門因應策略;4.運輸部門因應策略;5.住商部門及農業部門因應策略;6.能源政策工具等六大項。 為妥善規劃本次會議相關議題,在本次大會召開前,經濟部也準備先於3、4月間在全國北、中、南、東四區辦理分區座談會,蒐集各界意見,並於5月間就各議題舉行預備會,邀集專家學者、產業界、社會團體、環保團體、勞工代表、政府單位及民意代表等,尋求全國共識。 (2005-02-16) ◆[國際新聞-全球變遷]京都議定書生效 全球暖化可望降溫 --﹥ 本報訊 以管制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遏制全球暖化現象的「京都議定書」在今天(2月16日)生效,同時,全球各地也發起多項紀念活動,呼籲世人重視這全球共同此一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動。從今天起,全球35個先進國家與歐盟,必須努力在2008年至2012年這5年期間,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的排放水準以下,而且,這項目標具有法律約束力。 京都議定書是在1997年12月由《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大會制定,號召世界各國共同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並降低其他與全球氣候暖化有關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包括甲烷、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等,其中又以二氧化碳氣體的管制最為重要。 UNFCCC秘書長華勒杭特(Joke Waller-Hunter)10日於德國波昂的辦公室發表聲明指出:「2005年2月16日這一天,象徵著國際社會共同對抗氣候變化的努力將邁入全新的世紀!」她說:「京都議定書提供強有力的新工具與激勵誘因,促使政府、企業與消費者建立起『友善氣候』(climate-friendly)的經濟模式,朝永續發展推進。」 為了標誌這特別的一天,日本政府當地時間晚上10時,在京都舉辦一場紀念研討會,由環境大臣小池百合子主持,邀請聯合國秘書長安南、200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瑪薩伊、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拉索,以及加拿大、德國、英國、中國等環境官員,正式傳遞議定書生效訊息,並在專題網站上公佈研討會實況的即時影像,預線上觀賞的讀者,可連結至http://www.kyoto-protocol.jp/。 該議定書規定,在2008至2012年期間,先進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削減5.2%。議定書的生效條件是:批准議定書的國家必須達到55國以上,且其排放總量至少佔1990年水準的55%;在歷經各國7年來的折衝協調,期間經歷過排放量佔全球1/4的美國於中途棄守、排放量佔1990年17.4%的俄羅斯態度搖擺不定,最後俄羅斯終於在2004年11月5日由普丁總統簽署批准令,並於同年11月18日向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正式交付批准文件,議定書始邁入90天的生效倒數階段。 京都議定書的生效,意謂著從今天起,有35個國家與歐盟必須將必須在2008年至2012年這5年期間,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的排放水準以下。其次,以市場導向為基礎的國際「碳交易市場」將更為蓬勃,讓工業化國家可透過「信用額度」的買賣,達成全球總量抑制的目標。其三,則代表「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將發揮更大作用。透過CDM機制,可鼓勵工業化國家在發展中國家投資乾淨、低污染、低排放的開發計畫。最後,則是設立於2001年的京都議定書「因應基金」(Adaptation Fund)將可正式啟用,以協助發展中國家因應氣候變化的負面效應。 為了紀念議定書的生效,全球各地均發起紀念活動,詳細的活動項目,可參考UNFCCC網站中所條列項目。 (2005-02-16) 【相關新聞、文章】 ◆[國際新聞-全球變遷]京都議定書生效 日本環保議題加溫 --﹥ 黃毓婷編譯/克力士審校 由於京都議定書於本月16日起正式生效,許多針對環境議題的研討會,近期在日本各地陸續召開。依據該議定書內容,日本必須在2008年至2012年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達1990年的6%,如何達成此一目標因此成為研討會重要的議題之一。 京都議定書所帶動的環保議題相當廣泛,僅以二月分召開的研討會為例,「自然能源2005」國際研討會中,提到如何從石化燃料轉型為風力或太陽能等自然能源;於東京濱松町世貿中心舉辦的「日本地球之友會」,則關注海平面上升等溫室效應產生的自然災害、開發中國家應如何面對,以及所需研擬的長期對策。另外,日本WWF(世界自然基金會)也在紀念晚會中,邀集非政府組織及官方部門,將199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三次締約國大會(COP3)以來到京都議定書生效為止的艱辛,以投影片方式回顧。 推動環保需要凝聚多方的共識。日本2003年度排放的溫室氣體速報值為13億3600萬噸,比1990年度的12億3700萬噸增加了8%,未來幾年內如何制定具體政策以達成京都議定書的標準,還有賴更多的關注和討論。 (2005-02-16) ◆[全球變遷]科學家提出警告 災難性氣候變遷風險正在急速提高 --﹥
英國,愛塞特,2005-02-04 (ENS)- 英國南極勘查組組長雷普利教授表示,南極冰原的快速融化,已經讓全球海平面上升成為值得關注的焦點。在上週一場由英國政府主辦、主題為避免氣候變遷惡化的會議上,雷普利教授提出警告,從上一次冰河時期結束以來,目前所發生的冰棚融化現象可能會加速冰河的融化,已達到了「衝破瓶頸」的速度。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feb2005/2005-02-04-05.asp ◆[生態保育]非洲各國領袖簽署剛果森林保育協定 --﹥
剛果共和國,布拉薩,2005-02-09 (ENS)- 非洲第一個區域性保育條約12日在布拉薩完成簽署,由非洲各國領袖所簽署的此項協定,目的在對7%的剛果盆地森林實施保育工作。來自中非的各國總統撇開彼此間差異性,在2月4日、5日召開的第二屆首長森林高峰會上,同意對其區域性的森林進行保育的工作。1999年所召開的雅溫德高峰會,是由喀麥隆總統保羅比亞主辦、世界自然基金會主席菲力普共同主持,布拉薩會議則是其延續。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feb2005/2005-02-09-04.asp ◆[生活環境]海嘯地區未爆發大型疫情 --﹥
印尼,雅加達,2005-02-11 (ENS)- 對於2004年12月26日強震所造成的海嘯,聯合國公共衛生官員表示,先前擔心生活條件貧乏、加上災害帶來的破壞、缺乏乾淨水源和衛生設施等狀況,會有爆發霍亂、痢疾等傳染性疾病的危機,幸而這些預警並沒有真的發生,讓官員們都鬆了一口氣。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feb2005/2005-02-11-01.asp ◆[土地水文]印度洋海床 強震之後首度可見 --﹥
英國,南漢普敦,2005-02-11 (ENS)- 根據英國皇家海軍的調查,已經掌握到2004年12月26日印尼海嘯事件後印度洋海底的影像。這是該次芮氏規模9.0強震發生後,對印度洋海床狀況的第一次觀察。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feb2005/2005-02-11-02.asp ◆[環境政策]美國參議院通過法案 限制集體訴訟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5-02-11 (ENS)- 美國參議院10日通過一項限制集體訴訟的法案,並已提交布希總統簽署,該法案受企業界的支持,被視為政府的一大勝利。法案的支持者認為這將有助於阻絕好事者輕起爭訟,但也有包括環保人士在內的批評者指出,對於那些受企業錯誤行為危害的公民而言,這項法案對他們無異施加了不公平的限制。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feb2005/2005-02-11-10.asp
環境資訊協會 美鳳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美鳳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feb2005/2005-02-11-09.asp ●[活動]走過綠意-十八尖山、高峰植物園生態展 --﹥ 時 間:2月17日-5月15日 詳情請參閱 http://www.sow.org.tw/project/2005/hc/index.htm 時 間:3月5日(六) 大溪舊稱「大姑陷」,名稱是從當地平埔原住民稱大漢溪音譯而來。乾隆年間彰州人移民大溪開墾月眉,並將大姑「陷」改成大姑「崁」。同治五年,月眉的李騰芳中舉人,居民為了彰顯地方之科舉功名,遂更改「姑」字,稱為「大科崁」……台北市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特地舉辦這次大溪古蹟之旅,藉由老師的解說,讓各位體會領略桃園內山人文史蹟之美。 詳情請參閱 http://myweb.hinet.net/home15/tnature/act_tour.htm#桃園 時 間:3月4日(五) 生態旅遊在最近掀起一陣旅遊休閒熱潮,而民眾們也隨之熱絡,但究竟生態旅遊為何?所謂的生態旅遊活動,是否具備了生態旅遊的特色與概念,一般人可能是一頭霧水,郭城孟教授這些年來致力於推行生態旅遊概念,因它可以永保台灣的好山好水,身為這塊土地的子民,邀您一同來了解與跟進。 詳情請參閱 台北市野鳥學會網站 ●[研討會]綠建築研討會──理論與實務對談錄 --﹥ 時 間:2月25日(五) 綠建築運動在政府推動之下已經成為社會顯學,理論與實務相聚一堂究竟可以激發何種火花?…… 詳情請參閱 http://arc1.arch.hwh.edu.tw/news/news.htm ★[本會訊息]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 《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在最近出版了,感謝許許多多的志工,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如此驚人的製作。 今年《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其中的「環保名錄」編撰工作,以介紹台灣環保工作的推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台灣地區的保護區、工業區/開發案(含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礦區)、年度公共政策與法規、國際組織、環境指標及資料庫。歡迎有志者一同來參與。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pong@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