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4.8
專欄作家

坐看雲起時

作者:企鵝

淡黃色雲霧常常會飄在這都市上空1很喜歡拍天空,只是冬天的天空總是只有幾種選擇,要不是天高氣爽,要不便是像打了散光片似的一片白茫,說是刺眼倒也未必,但總是覺得不快。要是倒楣碰上了冬雨,溼冷交雜,連抬頭都懶,我沒法想像在雨都生活的人是怎麼樣面對長達數月的溼冷冬季,或許低頭閃著路上的水窪,而無暇去看看天空是否快要變晴吧?

有個朋友也很喜歡拍天空,她拿著在西班牙拍的照片,讓我看看那地中海藍的天空,興奮地說,漂亮地快讓人昏倒了。

攝影賞析

松菸。樹心情

文字/攝影:munch
 

松菸生態保衛戰,精確的說是反對大巨蛋體育園變商場一群熱心之人正在串聯行動,保護台北東區的最後一片綠地;不過,搶救時間有點晚,原本照片裡是一片森林,真的是近千棵樹的森林!現在砍到精光,準備當成工地建設。剩下的受保護的樹,如果不盯緊一點,可能又以移植為名,從安居數十年的家園,一夕消失。

原本是森林一片的松菸樹群

自然書訊

我的傑洛德.杜瑞爾收藏

作者:張東君(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

 

《希臘狂想曲》大樹是在1995年12月底出版的初版第一刷勞倫茲著的《所羅門王的指環》,大多數人是在上大學以後才會接觸到,但我卻是在11歲生日時,就收到我爸的研究生送我這本書作為生日禮物;而對於傑洛德.杜瑞爾,大多數讀者可能都是在1995年以後,當時的大樹文化出版了他的作品,才得以認識這位有趣、有心的動物保育專家,這可比我足足晚了11個年頭,因為早在1984年底,我就得到他的作品的台灣初版,並從此陷入「小傑」(當時譯為「小吉」)的世界,把他視為自達文西以外的第二偶像。

專欄作家

螽斯

譯者:賈福相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紡織娘

紡織娘歌唱,閃閃翅膀,
祝你多子多孫啊,體面又健康。

紡織娘歌唱,閃閃翅膀,
祝你多子多孫啊,昌盛又興旺。

紡織娘歌唱,閃閃翅膀,
祝你多子多孫啊,綿綿又吉祥。

 

編輯報報: 週日副刊邀稿中

 

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不論是文字小品式的「自然書寫」、「自然人文」,或是充滿畫面張力的「攝影賞析」,或是從「大地之音」、「綠色影展」撰寫從電影、音樂啟發而來有關自然的冥想、喟嘆或讚美,本報都非常歡迎,讓您的感受與眾讀者們一同分享。

投稿請寄 infor@e-info.org.tw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攝影: Rod Sayler蜾蠃築巢(劉玉成攝)故事的主角

 
攝影賞析
自然書訊
專欄作家
編者的話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課表
專欄
環境副刊
熱門內容
環評流程擬簡化 避免延宕投資
論環評再成箭靶
熱門關鍵字
阿里山 紫斑蝶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退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企鵝專欄: 坐看雲起時飛過滄海的蝴蝶 --﹥

作者:企鵝

前句是行到水窮處,是王維在〈終南別業〉裡的一句。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十分熱愛古文,特別是漢唐宋時代的文辭。相較於新詩的玄奧,我或許只能看得懂一些像這類的古詩詞。一度在選組時,打算不顧家人反對選擇文組,後來也證明他們的反對是對的,我沒那個文才,也沒那個想像力,更討厭強記,以致於即使囫圇吞棗的書甚多,也只能自嘲為不求甚解。

很喜歡拍天空,只是冬天的天空總是只有幾種選擇,要不是天高氣爽,要不便是像打了散光片似的一片白茫,說是刺眼倒也未必,但總是覺得不快。要是倒楣碰上了冬雨,溼冷交雜,連抬頭都懶,我沒法想像在雨都生活的人是怎麼樣面對長達數月的溼冷冬季,或許低頭閃著路上的水窪,而無暇去看看天空是否快要變晴吧?

淡黃色雲霧常常會飄在這都市上空2有個朋友也很喜歡拍天空,她拿著在西班牙拍的照片,讓我看看那地中海藍的天空,興奮地說,漂亮地快讓人昏倒了。或許是那時的氣氛與那時的天空正搭配,正如在西北澳的天空適合配上一罐冰冷啤酒一樣,那時候的我,覺得天空舒服地想讓我想睡著,而不是昏倒。

有個也來自墾丁的學長,酷愛戶外活動,特別是騎著腳踏車上大雪山,雖然我從來沒有跟著他騎腳踏車上大雪山,不過大學時常常只要他一吆喝,便提著羊肉爐、薑母鴨等奢侈品上山。他的名言是既然都上山了,何必讓自己那麼辛苦又吃五木。是呀,又不是在爬山。

那時我們上山的理由多半只是為了看看星星,看看日出,然後看看雲海,再看看山鳥,如此而己。山上的天空往往藍到快要滴出水來,而雲海、雲瀑更是隨處可見,學長精心準備了RDP,配合上偏光鏡的效果,一幅幅令人稱羡的照片便如此產生。

回到了都市,在空汙學課本裡提到的淡黃色雲霧常常會飄在這都市上空,特別是晴朗炎熱的天氣時。不過偶爾也是會有令人驚艷的時候出現,只是在都市裡的生活很難有機會好好地來享受這難得的驚艷,雜事太多,正事太多,閒適需要像小偷般地偷取,而也得嚴防冷不及來的一記抓包。

曾經跟朋友說,我想要的是一種偷懶的極致。

白話點來說,是一種能夠自由地掌控自我生活的權利。

我們這代與父母那代對於生活的想法差異甚大,不過我相信他們也曾經過動想要閒適地生活的念頭,只是他們對那種生活的追求被自己給壓抑了,而我們呢?

如果以鳥類來比喻的話,他們算是早熟性的鳥類,在破殼之後便能夠自行行走覓食,而這一代的我們,相較之下,像是晚熟性的鳥類了,得花上更多的時間,長好羽毛,學習飛翔。一樣是飛翔在天空的鳥兒,卻是有著許多的差別,一樣抬著頭看著天空,想法卻也大不相同。

曾經在國家地理雜誌裡看過一幅照片,拍攝地點忘了是在莫斯科或者是布拉格了,攝影者隔著窗簾往外拍去,窗外的景色顯得模糊,帶著淡淡地緊閉感覺。初看時並不覺得什麼,後來隨著時間久去,發現自己對於那張照片的印象日漸深刻,在沖繩開會的數天裡,幾乎足不出戶,自己便戲暱地也拍出類似的照片,隔著百葉窗拍了沖繩的街景,淡淡地表達了自己沒法出去晃晃的念頭。

前幾天,久雨後晴,黃昏顯得特別的美麗,隔著紗窗,我又拍了類似的照片。

回到王維吧。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王維在寫這詩時,己經辭官隱居終南,而字裡詞間他想表達的是什麼?有人將它解讀成走到逆境時,別放棄希望,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意,雖說王維被稱之為「詩佛」,但我並不認為他是那麼蓄意地將如此勵志的意思,隱匿在這些字句裡。只是我相信課本上也多半是如此解釋,而學生也便此地背誦,視之為標準答案。

多麼可惜呀!

多麼閒適的詩,硬是被套上這樣的解釋,那與我從紗窗內往外看夕陽黃昏又有何異呢?

我從字中嗅出了歡喜的味道,而深切地欽羡他隱居在終南的生活。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Tracking 寫于2006/12/21

攝影賞析: 松菸。樹心情 --﹥

文字/攝影:munch

松菸生態保衛戰,精確的說是反對大巨蛋體育園變商場一群熱心之人正在串聯行動,保護台北東區的最後一片綠地;不過,搶救時間有點晚,原本照片裡是一片森林,真的是近千棵樹的森林!現在砍到精光,準備當成工地建設。剩下的受保護的樹,如果不盯緊一點,可能又以移植為名,從安居數十年的家園,一夕消失。

所有破壞生態的開發思維,都讓人心碎;反抗的爭戰,投入的人走的疲憊,也許期待有點神話奇蹟,像魔戒的樹神抓狂暴怒,懲罰砍樹的魔族,世界會讓人振奮一點。不過,神話電影是麻藥,不瘋就得面對世界的疼痛。

松菸最壯觀的樹,印度麵包樹

這是松菸最壯觀的樹,印度麵包樹算是松菸森林的耆老,高度有十多公尺,樹圍超過1公尺,沒人知道龍貓有沒有躲過這裡,反正那都不重要,移植前夕,大樹也只有無奈的心情。

松菸最天真的樹,亞歷山大椰子

這是松菸最天真的樹,亞歷山大椰子樹在松菸大門外站上一長排,一待超過半世紀,面臨移植,長達十多公尺的樹幹,載運都成問題,卻還天真的相信,去頭斷根矮上一截,也能活存。

松菸最孤單的樹

這是松菸最孤單的樹,在身邊的樹群一一砍除後,顯得有點寂寞,它無法和別的樹相互安慰,也不知身分會如何被人類確認,在生存與死亡之間,無可選擇。

松菸最聰明的樹,榕樹

這是松菸最聰明的樹,仔細看看榕樹的氣根,像不像伸出的腳,用盡力氣移動,想要逃離這個樹木的墳場,問題是時光太短,鏈鋸太快,樹思不如人算。

松菸及大巨蛋園區,合計約有1,500棵樹,以森林稱之絕不誇張,目前大巨蛋園區開始整地,區域內800多棵樹,只有百餘棵進行移植,其它的樹以雜木為名,一一砍除,讓台北東區綠意即將消失。

台北東區綠意即將消失

一群人展開搶救,又將是一條辛苦的路!

一座偉大的城市,不會砍樹。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漂浪•島嶼」寫于2007/3/22

自然書訊: 我的傑洛德.杜瑞爾收藏 --﹥

作者:張東君(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

青蛙巫婆張東君啊,這篇文章鐵定會洩露我的年紀……

不可諱言,在與動物相關書籍的閱讀及學習環境上,我是個非常幸運的人,因為我從小就生活在一堆生物學家及科學家之間,不但生活周遭充滿了動植物,也有看不完的書。許多與大自然有關的經典之作,我閱讀的年紀,更是比別人早了許多。

就像康拉德.勞倫茲著的《所羅門王的指環》,大多數人是在上大學以後才會接觸到,但我卻是在11歲生日時,就收到我爸的研究生送我這本書作為生日禮物;而對於傑洛德.杜瑞爾,大多數讀者可能都是在1995年以後,當時的大樹文化出版了他的作品,才得以認識這位有趣、有心的動物保育專家,這可比我足足晚了11個年頭,因為早在1984年底,我就得到他的作品的台灣初版,並從此陷入「小傑」(當時譯為「小吉」)的世界,把他視為自達文西以外的第二偶像。

我之所以有幸能夠「先睹為快」,是因為當年東方出版社出版了《茄子與碎肉》、副標為「杜樂的動物世界」的新書,這本書的編述者為季光容,正好就是我在動物系的導師游復熙博士的太太。當導師請我們這群學生吃飯時,就對著他又吵又鬧地說:「聽說師母出了一本很好笑的書,我們每個人都要一本!」當然,像游老師那種英國留學回來,充滿了英國紳士味的教授是拉不下臉拒絕的,於是我們每個人都得到了一本《茄子與碎肉》,並如獲至寶似的,把它視為繼吉米.哈利的《大地之歌》系列以來的「聖經」。

《茄子與碎肉》由東方出版社於1984年12月的初版,編述者為季光容將這本書引進台灣的季光容女士,之所以不是「譯者」而是「編述者」,是因為《茄子與碎肉》並不只是翻譯原書,而是挑選出傑洛德.杜瑞爾的《希臘狂想曲》(大樹版書名《希臘狂想曲》)中,最有趣、最好笑的部分,萃集成「放長線釣大魚」的精華版。)

看完《茄子與碎肉》之後,我不但更確信我在動物系中要走的是研究動物行為及生態的「野外路線」,並且開始收集杜瑞爾的每一本書,以及我看得懂的每個版本。現在想想,甚至連我寫作的方式也深受杜瑞爾影響,就是在寫動物之餘,也會寫許多的人,而且總是以第三者的角度,很客觀地去找出每一個笑點,再用它大作文章。

在蒐集杜瑞爾每一本書的各國版本時,光看封面設計,就可以看出各國出版社對讀者層的定位;而書名的譯法,也會左右讀者對書的印象。

《蟲和野獸及家人》在日本是由集英社於1974年8月出版單行本之後,在1983年暑假出版文庫版,我的是1994版的文庫本東方出版社的《茄子與碎肉》,書名來自杜瑞爾小時候居住過的,也就是《希臘狂想曲》的場景――希臘科孚島上的名菜Moussaka(季老師還把它譯成「毋殺價」哩),為什麼以這菜為書名,引述季老師當時寫的前言名,是因為「這道菜是把茄子、馬鈴薯、碎肉一層層交疊起來,加上乳酪、香料焙烤而成,香滑可口,正像杜樂的這本書:說一段故事,說一段家人,再說一段希臘的風土民情;有的地方細碎香鬆如肉末,有的地方滑軟濃膩如茄子,嚐過的人,只覺齒香滿頰,很難說出為什麼這麼平常的幾樣材料,可以膾炙成這麼可口的美味?」

光是閱讀前言對書名的解釋,就已經讓我對內容充滿期待;封面上畫著坐在葡萄上,把肚子吃得脹鼓鼓,卻還繼續在吃的刺蝟,不但非常討喜,也點出了傑洛德.杜瑞爾當時所養的這隻刺蝟的「悲悽」下場。這實在是封面與書名經典的絕妙搭配。

原著出版於1956年,我這本是1977年的Penguin版日文的文庫版則是把書名譯為《蟲和野獸及家人》,封面用簡單的線條、有趣的造型、鮮豔的色彩畫出了書中出現的一些動物,讓人忍不住就想把它拿起來翻一翻。杜瑞爾的書正是那種只要你一拿起來看了一段,就一定會把它帶回家的書!

相較之下,英文版和大樹版的封面就顯得中規中矩,中文譯名也完全依照英文直譯,所以吸引到的,就只會是原本就對大自然有興趣的「大」讀者而已,不會像東方版和日語文庫版,會「拐」到其他市場的大朋友或小讀者。

那麼,重新出版的野人出版社到底會把這幾本書的書名訂成什麼?又會有什麼樣的封面呢?真是令人期待呀!把「小傑」視為偶像的我,非常希望新版書能夠吸引到更多的人,就有更多人可以陪我談這套書、這個人了。那麼,我在台灣也就可以比較不被視為怪胎啦!

本文原刊於作者部落格「青蛙巫婆's Blog」寫于2007/3/2

專欄作家: 螽斯 --﹥

譯者:賈福相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紡織娘

紡織娘歌唱,閃閃翅膀,
祝你多子多孫啊,體面又健康。

紡織娘歌唱,閃閃翅膀,
祝你多子多孫啊,昌盛又興旺。

紡織娘歌唱,閃閃翅膀,
祝你多子多孫啊,綿綿又吉祥。

Grasshopper

Grasshopper sings, rubbing its wings.
Bless all your children; may they enjoy health and wealth.

Grasshopper sings, rubbing its wings.
Bless all your children; may they prosper and be courageous.

Grasshopper sings, rubbing its wings.
Bless all your children; may they know fame and humility.

~~Translated by Fu-Shiang Chia~~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訂閱退閱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副刊主編:倪宏坤
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劉香君•網編:彭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