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4.29
自然書訊

《小即是美》――以人為念的經濟學

作者:陳慈美(生態關懷者協會秘書長)

 

samll is beautiful在全球資本主義頻出狀況的90年代,舒馬克終於被尊稱為「可持續發展的先知」(the true prophe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早在將近30年前,舒馬克就如同先知似地預見資本主義的困局,可惜的是,即使到今天,大多數人仍舊盲目迷信現代西方所主導的經濟、科技和政治所架構的文明模式,台灣政府與民間近年流行所謂的「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台灣人稱其為「永續發展」,其實會產生嚴重的誤導),也只是流於自欺欺人的口號,很少人真正在乎它的可行性。

攝影賞析

一葉蘭的漫漫等待

文字/攝影:munch
 

台灣一葉蘭1

一葉蘭,台灣原生蘭中的珍寶,聽過它的名字,看過它的照片,就一直想能不能親眼看到山野中那美麗的花顏;但是在實驗室的組織培育瓶裡,在棲地的岩壁綠花莖上,始終沒看見它花開的模樣。直到一日,在一個意外的行程,在沒有期待的心情下,它就以這樣豔紫的姿態,赫然出現眼前。

專欄作家

芣苢

譯者:賈福相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車前草

車前草,車前草,一邊談心一邊採;
車前草,車前草,一邊唱歌一邊採。

車前草,車前草,丟在地上撿起來;
車前草,車前草,弄斷枝莖摘下來。

車前草,車前草,放在裙子兜起來;
車前草,車前草,裝在口袋回家來。

自然書

野生蘭筆記

作者:戴智雯
 

自從上過了台灣分類學會舉辦的「天南星科」精采講座之後,一點也不捨得錯過第二場的「鍾愛野生蘭」,由林業試驗所的鍾絲文先生介紹台灣野生蘭。

台灣的野生蘭種類約330種,占全世界的1/7,也在台灣維管束植物中約占了1/10,表示蘭科的族群非常龐大;但這跟平常人的印象可能不太一樣,最常看到的蘭花總是在各大花市之中,在野外似乎很少見到蘭花的蹤影,因為蘭花生長的位置,大多在樹上、林叢內,如果沒有開花,當其身影隱藏在茫茫綠海之中,實在很難發現。

綬草與台灣喜普鞋蘭

 

編者的話: 週日副刊邀稿中

 
 

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不論是文字小品式的「自然書寫」、「自然人文」,或是充滿畫面張力的「攝影賞析」,或是從「大地之音」、「綠色影展」撰寫從電影、音樂啟發而來有關自然的冥想、喟嘆或讚美,本報都非常歡迎,讓您的感受與眾讀者們一同分享。

投稿請寄 infor@e-info.org.tw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攝影: Rod Sayler蜾蠃築巢(劉玉成攝)故事的主角

 
自然書訊
攝影賞析
專欄作家
自然書寫

編者的話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課表
專欄
環境副刊
熱門內容

《是你,製造了天氣》

花東的未來豈能再等十年

熱門關鍵字
蘇花高 環評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自然書訊《小即是美》――以人為念的經濟學 --﹥

作者:陳慈美(生態關懷者協會秘書長)
「沒有靈性的經濟學,無法使人獲得內在的滿足感。」
"Economics without spirituality cannot provide an internal fulfillment."
                                                                                     ~ E. F. Schumacher ~

讓經濟學回復靈性

德裔英國經濟學者舒馬克(E. F. Schumacher, 1911-77)早在50及60年代便已經先知般地開始尋求「可持續的發展模式」(patterns of sustainability),提倡「小即是美」(Small is Beautiful)、「適切/中級科技」(appropriate / intermediate technology)、「佛教經濟學」等與西方主流經濟思潮背道而馳的觀念。他留給後人的作品,除了《小即是美――以人為念的經濟學》Small Is Beautiful: Economics as if People Mattered, 1973)之外,另外還有3本重要著作,可惜一直還沒有中譯本,即:A Guide for the Perplexed, 1977; Good Work, 1979; 以及This I Believe and other essays, 1997,後兩本都是在舒馬克辭世之後才出版的,尤其This I Believe and other essays,是從舒馬克長期在Resurgence雜誌撰寫的35篇專文中(寫作時間從1966一直到1977年為止)選出21篇編輯而成。

在全球資本主義頻出狀況的90年代,舒馬克終於被尊稱為「可持續發展的先知」(the true prophe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早在將近30年前,舒馬克就如同先知似地預見資本主義的困局,可惜的是,即使到今天,大多數人仍舊盲目迷信現代西方所主導的經濟、科技和政治所架構的文明模式,台灣政府與民間近年流行所謂的「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台灣人稱其為「永續發展」,其實會產生嚴重的誤導),也只是流於自欺欺人的口號,很少人真正在乎它的可行性。

撇開大家已經耳熟能詳、因自然反撲造成的無數災難不談,舒馬克的著作更中一再質疑現代社會的工作方式與發展邏輯,導致現代人再也無法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或是感受到成長的喜悅。機器和組織架構成為奴役人類的主人,人類變成服侍機器與組織架構的奴隸――靈性需求完全被藐視、在時間體力有限的情況下親情友情往往首先被犧牲、個人追求理想的信念更被視為不切實際……為的只是效率、業績、成長。病態的社會,怎麼可能「永續」?

身為對環境生態有感知的人,無法滿足於口號式的標語,我們要追求的是「可以在此時此地實踐的前瞻性方案」(make a viable future visible in the present)。然而,我們並沒有現成的答案,卻是非常誠懇地邀請您從這本書中一起來找答案,為自己、為社會、為國家、為全人類,找條出路。

 

小即是美      《小即是美》
Small Is Beautiful: Economics As If People Mattered  

  • 作者::舒馬克 (E. F. Schumacher ) 

  • 譯者:李華夏

  • 出版社:立緒文化

  • 出版日期:2000年9月17日  

 

【相關連結】

【延伸閱讀】

Deep Ecology – Living as if Nature Mattered, by Bill Devall and George Session,《深層生態學──心存自然的生活》迪瓦、塞遜合著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邀請您參與我們5月9日舉辦的讀書會,就像世界因生物多樣而繽紛需要讀者多元的意見相互激盪交流,讀者的參與是多多益善!活動詳見:樣樂多】讀書會

攝影賞析一葉蘭的漫漫等待 --﹥
文字/攝影:munch
有時,遇上一些事物,總需緣份。

一葉蘭,台灣原生蘭中的珍寶,聽過它的名字,看過它的照片,就一直想能不能親眼看到山野中那美麗的花顏;但是在實驗室的組織培育瓶裡,在棲地的岩壁綠花莖上,始終沒看見它花開的模樣。直到一日,在一個意外的行程,在沒有期待的心情下,它就以這樣豔紫的姿態,赫然出現眼前。

那一下子近距離出現眼前的感覺,就像多年不見心有所思的戀人,在一個陽光的午後,突然在轉角相遇,一種心悸與感動的當下心情。遇見一葉蘭,多年的期待,終得一見,那美,言語無法形容。

台灣一葉蘭2

一葉蘭的生態、歷史,有許多文章可以參考;但是有關一葉蘭,讓我想起4年前,在桃園農改場五峰工作站裡,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

一葉蘭,國內研究單位眾多,除了棲地保育、分類,更重要的是繁殖,對於這瀕絕的花卉,繁殖除了有利復育,若能大量生產繁殖研究、打開花卉市場商機,無論是品種的雜交育成具有市場價值,或是能找出能在平地開花的關鍵。

五峰工作站裡一位研究者,為了研究一葉蘭,花下長達7年時間,由花莖組織切片,研究大量繁殖的技術。在生物學界,花卉繁殖研究是耗費時日的工程,光是種子發芽,就要等待好幾年,接下來等成長,又得花上好幾年;而每次開花時的實驗,一旦失敗,又得重新等待一年。7年研究,對花卉研究者,實在不算長。

五峰工作站

但是對人來說,人生能夠有幾個7年,從充滿理想的青年,研究邁入中年,隻身在深山裡,成果還未達理想,家中已是子女成長。為了花、以及台灣花卉的基礎科學,在山裡苦苦熬著,看不見自己孩子的成長歡笑,心血全給了那一寸寸萌生的花卉,家庭壓力口裡難言;但是,更讓人不堪的是研究不被重視,在一切講求省錢速成,或者一切期待可見積效的心態下,等待成為不適用的名詞。於是,多一點接待官員視查的報告,多一些灌水抄文獻的資料,更勝過苦苦守著園子,在寒冷的冬夜、暴雨的時節,一筆一筆記載下的研究記錄,研究者的苦心,全被急功近利的心態糟蹋。

棄了家,消耗人生歲月,拼的是台灣植物界的一片天;但是面對這等心態、這等環境,何苦!在我上山的隔年,他下了山,當起朝九晚五的公務員,通了電話問候,體會他和家人團圓的快樂;但是問到一葉蘭研究,他沈默一會,告訴我資料留在山上,接手的人會研究,只是需要一段摸索期,他是很希望在山上的研究期間,能看見那些組織培育瓶裡的一葉蘭胚苗,開出美麗的花。

台灣一葉蘭3

那年,我知道一葉蘭的美,也知道研究者的辛苦。從那時起,就好想看見開花的一葉蘭,我知道那有一種特殊意義,關於等待的心情。

有時,遇上一些事物,總需緣份。遇見心裡期盼的花,也想起那7年等待的心情。

※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漂浪•島嶼」寫于2006/4/2

專欄作家芣苢 --﹥
譯者:賈福相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車前草

車前草,車前草,一邊談心一邊採;
車前草,車前草,一邊唱歌一邊採。

車前草,車前草,丟在地上撿起來;
車前草,車前草,弄斷枝莖摘下來。

車前草,車前草,放在裙子兜起來;
車前草,車前草,裝在口袋回家來。

Plantain

Translated by Fu-Shiang Chia

Gathering plantain, plucking while talking;
Gathering plantain, plucking while singing.

Gathering plantain, picking it from the fields;
Gathering plantain, snapping it from the stems.

Gathering plantain, placing it in aprons;
Gathering plantain, bringing it home in waist pockets.

芣苢今名車前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鬚根。葉基本,卵形至闊卵形,長5-12公分,寬4-9公分,先端圓鈍,兩面伙毛或具短柔毛;全緣、波狀或疏鈍齒緣。葉柄長5-20公分。花莖直立,長20-40公分,花序穗狀;合瓣花,白色。蒴果橢圓形,長約0.3公分,蓋裂,種子5-6顆,棕黑色。車前草的種類繁多,常見的還有大車前(Plantago major L.)、平車前(P. depressa Willd.)等。廣泛分布於亞洲各地,也常見於台灣。

車前草性喜陽光,常成群生長在牛馬跡中,故謂之「車前」或「牛遺」;在路上或路旁的開闊處也經常可見,因此又名「當道」。自古以來即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名醫別錄》說:「車前子……強陰益子,令人有子」,用為強壯藥,但《本草衍義》的作者寇宗奭上當之後,明斥該說為荒謬。

車前草種子可治婦人難產,長久以來即歸類為藥用植物。此為,古人也採其嫩葉及幼苗充作蔬菜,是極普遍的救荒本草。

〈周南•芣苢〉篇中婦女採集車前草是一種由來已久的習俗,當時民間相信食用車前草容易懷孕生子,且可治療難產。古人以車前草當作菜蔬,可能亦著眼於繁衍種族的觀念。

車前的種類不少,常見竹旳除車前草外,還有大車前,兩者形態接近,分布範圍均極廣闊,而且都是藥用植物。(本段植物解說文字摘錄自林業試驗所潘富俊研究員著作《詩經植物圖鑑》

自然書寫:野生蘭筆記 --﹥
作者:戴智雯
自從上過了台灣分類學會舉辦的「天南星科」精采講座之後,一點也不捨得錯過第二場的「鍾愛野生蘭」,由林業試驗所的鍾絲文先生介紹台灣野生蘭。

台灣的野生蘭種類約330種,占全世界的1/7,也在台灣維管束植物中約占了1/10,表示蘭科的族群非常龐大;但這跟平常人的印象可能不太一樣,最常看到的蘭花總是在各大花市之中,在野外似乎很少見到蘭花的蹤影,因為蘭花生長的位置,大多在樹上、林叢內,如果沒有開花,當其身影隱藏在茫茫綠海之中,實在很難發現。

綬草與台灣喜普鞋蘭

從高海拔的「南湖雛蘭」、「粉蝶蘭」、「喜普鞋蘭」等,中海沷的「香蘭」、「一葉蘭」、「紅斑蘭」、「金線蓮」等,到低海拔的「綬草」、「禾草芋蘭」等等,從平地到高山,都可見到蘭科植物。高海拔蘭科大多是地生蘭、中海拔蘭科最豐富,也是特有種類較多的環境,鍾老師只挑選部分的蘭科植物,依棲地環境從高海拔介紹到低海拔,眾多的照片一張張展示著,種類太多、名字太難記,但株株都令人迷戀,讓我有點兒無法招架。

但鍾老師說,蘭科的名字其實很好記,因為大都是以形色或地名命名,如「南湖雙葉蘭」,就是有生兩片葉子、在南湖發現的蘭花;但是「大山雙葉蘭」也是在南湖發現,但因為南湖的名字已經被取走了,只好取南湖大山的「大山」為名;橫「一莖九華」就是一支莖上有九朵花……突然投影片上出現了「王建民蘭」,全場哄堂大笑,因為這是他發現的蘭科,但還未確認是否為新種,就先取名為「王建民蘭」。雖然鍾老師總是以玩笑的口吻介紹蘭科植物,但依然可以深深感受到鍾老師對蘭科的熱情、認真及執著,這是我看到似乎每個研究者,不管是研究植物、動物、天文、文學、攝影……等都擁有的特質。能心有所屬,實在是件幸福的事。

「綬草」是粉紅色的小花盤繞在綠色莖脈的蘭科植物,因此有人又稱它為「盤龍草」;這種生長在都市環境的植物族群越來越少了,加上都市的地貌變化的速度快到足以讓多個群族消失,因此這些蘭科都有「潛力成為稀有植物」,多麼令人心痛的玩笑。

櫻石斛

除了環境的影響,盜採是另一個嚴重的問題。曾經有人在花市發現蘭科「新種」,也有曾在山上發現許多形色較不佳的野生蘭花慘遭遺棄,較好的蘭花則帶下山販賣……這讓我想起電影《蘭花賊》(Adaptation),一位作家受邀去採訪一個對蘭花狂熱、在佛羅里達受保護的法喀哈契林帶內,盜採稀有蘭花,再進行培育的蘭花賊。這兩個人之間發展的故事及夾雜了人心的種種,雖然此片不是單純描述「盜採蘭花」的故事,裡面有段對話卻我的印象深刻:「若我不帶回去培育,將來它依然會消失。」蘭花賊對採訪的作者說。片中的蘭花賊總是遊走在道德邊緣,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話,看似很有道理卻是基礎薄弱,就像是販賣稀有植物或購買的人一樣,人心的複雜程度,難以理解,也無法評論什麼。

當越美的花出現在投影片上,大家都會驚豔一聲,人們對蘭花的直覺反應正巧與盜採成正比,越美的花則越多人盜採,數量也就越少,真是紅顏多薄命。

最後鍾老師以「不要在花市上買野生蘭;不要在花市上發表新種」為結語,上一場天南星的講師王震哲老師則補充「好險沒有人要天南星」,結束了這場精采的演講。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退閱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副刊主編:倪宏坤
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彭郁娟•網編:李育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