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河川故事:南港大坑溪河川巡守隊
作者:林松億、陳亮如
「一開始說要成立河川巡守隊,專家們就會說要做『水質監測』,不過那聽起來太專業了,很容易就把人的興趣給嚇跑,所以我們決定,先從『出去玩』開始。」巡守隊的創始隊長張錫塒說,他們起初也沒抱著什麼遠大的目標,而是先帶著去玩的心情,讓大家走出去接近河川,是必須踏出的第一步,只要常常去看,有了感情,自然就會開始產生自己關心的問題。
自然書訊:
我以後想當蝴蝶――寫于《動物福音》之後
維根斯坦式的哲學家總不喜歡「說那不可說的」,在我看來,對那「不可說的」指指點點似乎就是一種褻瀆、一種冒犯。維根斯坦說,「當我們還沒回到家之前,無法說出真理。」當我還在「陌生國土」上旅行,真理要從何說起?但若非說不可,我想到昨天電視上的一幕。中國大陸有對貧窮夫妻,生了五胞胎,在人們協助下,五胞胎如今已4歲,記者訪問其中一位小妹妹:長大後想當什麼?小妹妹害羞不語,幾經追問,小妹妹輕聲說道:「想當蝴蝶」。觀眾大笑,但小妹妹卻似乎根本不知道大人們在笑什麼。
汝墳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飢。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魴魚赬尾,王室如燬。雖則如燬,父母孔邇。
汝水岸
沿著汝水岸,砍些灰楸作木柴, 沒有看到他,飢腸如火燒。
沿著汝水岸,砍些灰楸作木柴, 已經見到他,不再分離吧!
魴魚的尾巴赤紅,國家大事紛爭, 誰管得這些大事,身邊父母要侍奉。
2007日本賞櫻(1):原來是賞「沒」花啊
3月底,參加了日本賞櫻團,不同於常見的賞櫻行程,這次的追櫻路線從日本中國地區的米子市,沿山陰海岸到京都、大阪,再穿過瀨戶內海,到淡路島、香川縣,可說是「海線」的賞櫻旅程。
行前,朋友緊盯日本氣象廳的「櫻花前線」,加上向住在日本的親友打探消息,慎重的選擇了這個出發時間,希望能親身體驗櫻花滿開的盛況。不料,一下飛機見到的卻是這樣的景象……
編者的話: 週日副刊邀稿中
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不論是文字小品式的「自然書寫」、「自然人文」,或是充滿畫面張力的「攝影賞析」,或是從「大地之音」、「綠色影展」撰寫從電影、音樂啟發而來有關自然的冥想、喟嘆或讚美,本報都非常歡迎,讓您的感受與眾讀者們一同分享。
投稿請寄 infor@e-info.org.tw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編者的話
當原住民模範部落遇見國家
一位花蓮新住民眼中的蘇花高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訂閱/退閱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副刊主編:倪宏坤 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彭郁娟‧網編:李育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