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保育從研究出發 兼顧傳統知識
本報2007年6月29日台北訊,耿璐報導
「野生動物保育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於28、29日於台大集思意會議中心舉辦,會中有超過50位生物學者與會發表其研究成果,除了科學性的生物研究外,保育的議題及相關探討也廣受與會者的重視,顯示台灣的研究學者也都積極投入參與環境保護相關領域。
台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王穎在會中指出,許多生物學家的保育覺醒都是在研究中被啟發,因為在人類急速發展的社會中,研究中的物種及環境都在逐漸被破壞及消失中,因此,生物學家跟保育工作是息息相關的,研究的工作也跟著拉到保育生物學的領域。
青蛙研究者共聚一堂 探討青蛙的生態角色
環境資訊志工蹲馬步 散播生物多樣性種子
中縣府獲經濟部指定為績優節能觀摩機關
金門水頭漁港滿佈油污 環保局:疑為商船艙底水
廢油成「生質柴油」 國小老師超神
雙子星大樓後續處理不當 疑產生有毒物質
化武廢棄物跨州運輸 美軍同意暫停
加拉巴哥群島列入瀕危世界遺產
紐約停電 多線地鐵停駛 50萬人受波及
東南歐高溫難耐 野生動植物及農作物亦遭殃
世行貸款改善中國西部農村供水和環境衛生
「垃圾換鮮花」 昆明試點再生資源回收
中國北部乾旱 黑龍江2千萬畝農田乾涸
廣東2007年缺電 將超500萬千瓦
中國關閉180家不合格食品工廠
升級體驗偏鄉東石─社區營造生態體驗營
2007年「社區營造人才培訓成果發表會」
理想、行動、實踐──新公民國會監督研習營
我們的島:相遇在林道
山徑童畫師創意繪本種子研習營
五穀雜聊:
可攻可守的合作社(上)
作者:克魯
台灣在全球化潮流下,政府部門開始做「結構再調整」。許多產業,也因此朝向「公營企業民營化」發展;即使不少人也明白:民營化只是「財團化」的代名詞。另外,在農業方面,政府也多鼓勵農地釋出,農田休耕、廢耕、農業轉型等。也因此,農業怎麼看來,在經濟政策中,都不像是重點。
既然如此,那佔台灣農業人口中絕大多數的中、小農,又能怎麼辦?亂摸亂闖,自求多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使出渾身解數,在農業中找突破?把農地賣掉,尤其是賣給財團,自己轉行?
編者的話:
系列推薦:「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
你知道台灣有多少各自然生態保護區嗎?你對於阿里山的一葉蘭認識有多深呢?你知道台灣東部海岸下隱藏著怎樣的寶藏嗎?想一窺台灣自然生態驚奇之美的你,千萬別錯過了「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推薦系列」報導喔!
為了方便國內大眾能輕鬆的觀賞台灣豐富而多變化的生態,並重拾人們對於自然的重視與感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三年前即設置了一個自然影音網站--「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此網站集結了許多台灣自然生態影片,分別為台灣的自然保護區、台灣的野生動植物、台灣的山野以及台灣的保育現況等四大類。
綠色學習課表
五穀雜聊
編者的話
本會快訊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 網編:彭郁娟 感謝環保署、教育部贊助,智邦生活館協助本報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