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7.17
本日焦點: 施用糞肥 有機食品易含抗生素

正在施糞肥 :: 圖片來源:USDA
 

摘譯自2007年7月12日ENS美國,明尼蘇達,聖保羅報導;李育琴編譯;蔡麗伶審校


一份新的研究指出,包括玉米、生菜、和馬鈴薯等食物皆發現含有抗生素,這些抗生素是從施灑於土壤上含有此藥物的動物糞肥而來。研究結果顯示,有機食物最容易含有這些藥物,因為有機食品的主要養分來源多是糞肥。

植物的葉子中發現抗生素的濃縮物,藥物散布在馬鈴薯的根裡,也就是說,馬鈴薯、胡蘿蔔、白蘿蔔等根莖作物,因為直接與土壤接觸,因此特別容易受抗生素污染。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生物多樣性

健康野放=救援成功?談鯨豚救傷保育之道

作者: 林雅容(大地旅人工作室專員)


台灣的鯨豚救援資源有限(圖片來源:英文維基百科)我仍然記得第一次感受到牠的心跳時心裡的觸動,手心裡的跳動微微的、穩穩的、實實的,一下又一下,在冰冷的水池裡傳遞出一點溫暖。關心海洋、關心鯨豚有好一陣子了,那卻是第一次有個垂危的海洋生命在我手中,讓我急切的想要救助牠,渴望幫助牠回家,重回藍色大海。

我相信,許多投身鯨豚保育的朋友都是從這個最簡單的念頭開始的,只是,相較起其他物種,救援鯨豚牽涉了更多更龐雜的人、事、物,教諸多單純只想救助海中鯨靈的朋友無法招架。

行動參與

因為相信、因為愛─李根政創辦地球公民協會

發起人:李根政


人類文明的發展與改變,都是從一小撮人開始的,如果有更多的人挺身而出,涓滴細流終將匯成一股莫然可禦的洪流。就算一小撮人,但只要方向正確,也可以影響社會發展,我們將連結各種社會的善緣,盡力而為。

目前,我和伙伴們,與一群朋友在籌備一個立足高雄,關心全台環境事務的非營利組織,名稱暫定為 「地球公民協會」。這段期間,正廣泛向師長、各界朋友徵詢意見,提供未來工作方向之參考,同時也著手準備立案、尋找辦公室、尋求贊助等工作。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生物多樣性

行動參與

本會快訊

「環境信託」專欄7月至11月每隔周三全新推出,邀請您加入「築一方夢田」的行列!

熱門內容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即將成立 初期強調復育與監測
【海洋保育人物】鄭明修探索海洋「內太空」
熱門關鍵字
溼地 觀光
推薦評論
賣環保袋 微風不歡迎環保消費者 (11)
不需核電 德國即可達成二氧化碳減量 (25)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台北鳥會電子報

本日焦點: 施用糞肥 有機食品易含抗生素 --﹥

摘譯自2007年7月12日ENS美國,明尼蘇達,聖保羅報導;李育琴編譯;蔡麗伶審校

一份新的研究指出,包括玉米、生菜、和馬鈴薯等食物皆發現含有抗生素,這些抗生素是從施灑於土壤上含有此藥物的動物糞肥而來。研究結果顯示,有機食物最容易含有這些藥物,因為有機食品的主要養分來源多是糞肥。

這份報告由美國農業局(USDA)所贊助研究,由明尼蘇達大學的科學家評估家畜產品餵食抗生素對環境的影響。研究結果發表於《環境品質期刊》2007年7、8月號。

在溫室裡研究的植物包括3種穀類——玉米、生菜、和馬鈴薯。植物在含有磺胺二甲基嘧啶(Sulfamethazine)的液狀豬糞肥施灑的土壤中成長,磺胺二甲基嘧啶是一種獸醫常用的藥。磺胺二甲基嘧啶也曾用於人類的細菌感染疾病、動物用藥,以及用來促使牛羊豬雞等牲畜的成長。

植物的葉子中發現抗生素的濃縮物,藥物散布在馬鈴薯的根裡,也就是說,馬鈴薯、胡蘿蔔、白蘿蔔等根莖作物,因為直接與土壤接觸,因此特別容易受抗生素污染。研究主持人杜麗佛(Holly Swanson Dolliver)指出,植物所吸收的抗生素對有機農業的影響尤其值得關注。

她表示,「自從法律規定禁用合成肥後,糞肥就成為有機食品穀類最常用的養分來源。」根據美國農業局,製造商必須控管其動物的原料,避免造成穀物受禁藥成分的污染,抗生素也是控管的藥物之一。不過,含有抗生素的糞肥卻未正式禁用。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

台灣新聞  --﹥

高市完成首次清查公部門溫室氣體排放

摘錄自2007年7月16日中央社高雄報導
高雄市政府因應抗暖化成立的高雄市政府永續發展委員會,以近1年時間全面清查高雄市公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這是市府各單位的第一份溫室氣體排放體檢,除讓各個單位了解自己的能源使用情形外,也作為自我檢視用來改善設備或用電、用油效率的依據。

環保局表示,這次調查用將近1年時間,調查範圍涵蓋市府所轄30個局處458個單位,從使用電力、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的用量,公務車能源消耗情況、使用人數和節能錯失等指標,由於各局處業務需求不同,有些單位提供24小時服務,用電量自然較高。

調查結果發現,以2004年為基準計算捷運局3年來用電量負成長13.4%,降幅最大,其次是建設局、地政處和社會局;從單一辦公單位的用電情形進行分析,鹽埕、左營、新興戶政事務所及左營區公所,以及左營區清潔隊可說是模範單位,使用省電燈具的比例都達90%以上,其中新興戶政事務所更是100% 使用省電燈具。

 

貢德氏赤蛙、澤蛙 比賽誰的歌聲大


摘錄自2007年7月16日東森新聞網台北報導
到底是什麼青蛙叫聲這麼大?專家說,出現在都市中,最有可能就是貢德氏赤蛙,因為這種青蛙的叫聲,聽起來就像狗叫一樣大聲,還有最喜歡群聚的澤蛙,叫聲也很驚人。小朋友開心學著青蛙叫,不過青蛙的叫聲真的是呱呱呱嗎?青蛙裡頭的大聲公,貢德氏赤蛙的叫聲,聲音大到就像狗在叫。

木柵動物園副研究員林華慶表示,「貢德氏赤蛙,數量不是非常多,但因為體型很大,所以叫聲分貝數就很高。」出現在板橋林家花園的大聲公青蛙,專家說很有可能是經常出現在池塘水田的貢德氏赤蛙,不過還有另一種,叫聲也很大的澤蛙。背部有一條線的澤蛙,喜歡同時聚在一起,發出的叫聲也很驚人,還有白頷樹蛙,叫聲就像機關槍。

 

裸體抗暖化! 情侶扮北極熊站冰塊

摘錄自2007年7月16日TVBS新聞網雲林報導
為了宣揚全球抗暖化的活動,有一對年輕情侶以裸體的方式,站在冰塊上,凸顯地球暖化的危機,希望藉此喚起民眾的環保意識。布簾一拉開,年輕情侶,男生只靠板子擋住重要地位,背上寫著「抗暖化」3個大字,女生則是用雙手擋住胸部,臉上塗著彩繪,腳踩冰塊,以裸體代表毛掉光的北極熊,站在浮冰上的恐慌,凸顯地球暖化的危機。

大學生:「一開始彆扭,第一次這樣出現在大家面前,這活動很有價值,很有意義可以參加這個活動。」2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拋開心理壓力,還的抵抗,從腳底竄出的冰冷,大膽表現,希望用最直接強烈的方式,提高民眾環保意識!民眾:「地球的每一份子,都應該要盡一分力量,回歸原始自然,不需要那麼多資源。」
 

點泥成金! 水庫淤泥變成磚

摘錄自2007年7月16日民視新聞網台中報導
有鑑於台灣水庫淤積嚴重,台中中興大學土木系團隊廢物利用,利用水庫淤泥燒製成可以替代砂石,作成天然的輕質骨材,不只重量輕、成本低,還有助於延長水庫壽命。水庫淤泥往往被視為廢土,不過,看在這群土木專家眼中,可是能點泥成金!

這種輕質骨材,取名叫「綠陶粒」,全都是取自台灣各大水庫,質量輕,密度小於1,所以會浮在水面,如果換成天然砂石,咚~~就沈入水底。壓不垮寶特瓶,就能看出輕質骨材作成的混凝土磚有多輕。台灣建築高樓多,雖然輕質骨材不適合用來做結構,但卻可以取代砂石,用來做隔熱磚或是帷幕牆,耐震、隔熱效果好。水庫淤泥變成環保建材,廢物利用,如能擴大推廣,將有助解決台灣水庫嚴重淤積問題。

 

保護保育動物諸羅樹蛙 環保團體發起搶救行動

摘錄自2007年7月16日中央廣播電台台南報導
諸羅樹蛙是台灣稀有的特有種動物,不過,日前卻傳出某建設公司以「鋤草」為由,破壞台南三崁店糖廠樹林,大規模摧毀樹蛙棲地,為搶救樹蛙,包括台南社大、荒野等環保團體,特地組成聯盟、發起守護活動,以免發生樹蛙滅絕危機。台南社區大學台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說:『為了蓋600戶的一個住宅區,就到處測量,甚至直徑大概80公分的大樹,整個都把他遷移掉,這樣的一個開發我想將對諸羅樹蛙的棲地,傷害非常大。』

為搶救諸羅樹蛙,包括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大岡山人文協會、河川保育協會等民間團體,總共動員300人次進行生態搶救與文化資產調查工作,搶救出約300隻樹蛙,由於諸羅樹蛙1995年才被發現命名,目前還沒有被政府列為保育類動物,民進黨籍立委黃偉哲13日特地舉辦「人類蓋房子,樹蛙沒了家」記者會,除了呼籲台糖暫緩這項土地開發案外,同時也希望政府應把當地劃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讓樹蛙夏季鳴唱不會成為絕響。

 

絲瓜和人一樣高 平均身長170


摘錄自2007年7月16日TVBS新聞網台北報導
和人長的一樣高的絲瓜,沒看過吧?台北縣有一名環保志工,他突發奇想,在絲瓜下吊掛裝滿水的寶特瓶,沒想到越拉越長,菜園裡的絲瓜,平均高度都有170公分,但是要摘它可不容易,連身高180的工人,都要拿梯子才行。

這裡的絲瓜的高度從160公分到180幾公分都有,平均170,跟人擺在一起一點也不輸人,而盧嘉友,就是怪怪絲瓜的主人,因為是環保志工,不浪費資源,回收過期食品,再把發酵廚餘當肥料施肥,沒想到絲瓜越來越肥。不過也就是因為絲瓜太長,怕斷掉要搬動前還要先上支架固定才行。盧先生很驕傲,因為種出巨無霸絲瓜的,他是台灣第一人。

 

海浪沖出深溝 基隆大武崙海灘藏致命危機


摘錄自2007年7月16日東森新聞網基隆報導
基隆的大武崙沙灘是相當熱門的旅遊景點,每年夏天都吸引許多遊客前往,不過,最近2天卻接連傳出溺水事件,讓大武崙的安全問題亮起紅燈。經過記者實地追查發現,原來距離岸邊10公尺處海底有1處大約3尺深的凹陷,宛如水中黑洞,遊客只要一不小心,很可能發生溺水意外。

連續2天傳出溺水意外,重回大武崙海邊,沙灘上遊客明顯減少許多,平靜海面波光波光潾潾,不過,水面下卻是暗藏玄機,深溝、暗流加上漩渦,隨時可能令人致命。除了平坦沙岸地形下陷之外,岸邊用來消波的防波堤,也處處暗藏致命危機。陳永昱說,「靠近消波塊會有一些小的漩流,會把人捲進去。」為了因應意外發生,政府在岸邊立起警告標誌,海上也拉起警戒線,提醒戲水遊客小心安全,才能徹底杜絕悲劇發生。

 

以漂流木凝結速度與時間 拉黑子開展

摘錄自2007年7月16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曾經獲得亞洲文化協會美術類台灣獎助計畫的藝術家拉黑子‧達立夫,以飽經大自然洗禮的漂流木為創作媒材,將從14日起在誠品信義店展演廳舉辦「PONAL殘─拉黑子‧達立夫個展」,透過作品的線條,探索速度與時間、人與天地的關係。

拉黑子指出,「殘」這個字在中文中,似乎帶有不圓滿的意思,不過「PONAL」在阿美族語中指的是「微生物」。在創作過程中,他不斷思索:一棵樹從生長,歷經盛衰榮枯後,由山巔跌落山谷,再經四季天候冷熱環境的洗禮、微生物的侵蝕分解、溪水及海浪沖刷拍打的過程後,是消失了,還是回到土地重來一次,以另一種形式孕育新的生命?「PONAL殘─拉黑子‧達立夫個展」7月14日起至7月29日止在誠品書店信義店6樓展演廳展出。

 
國際新聞  --﹥

南亞遭受近年來最劇烈的暴風雨及洪水襲擊 災情慘重

摘譯自2007年7月13日ENS巴基斯坦,喀拉蚩港市報導;游珮綺編譯;蔡麗伶審校
暴風雨導致南亞災情嚴重巴基斯坦以及國際援助工作者13日抵達了一些偏遠村落如信德(Sindh)、俾路支斯坦(Baluchistan)省等,這些村落在6月底遭受到一連串強大的暴風雨襲擊,而致命的洪水在南亞雨季一開始就帶來嚴重的災害。

6月23日熱帶氣旋「葉明」(Yemyin)帶來連續4天的豪大雨,據估計已有250萬人民受到洪水氾濫的影響,造成約300人喪生。而在6月初,超級氣旋風暴「古努」(Gonu)才對這個區域造成嚴重損害並造成上百人喪生。

整個南亞區域,包括阿富汗、孟加拉、印度、和巴基斯坦等,預計約有770人死亡,超過300萬人民生活受到影響。大雨和猛烈的洪水沖毀了水庫、橋樑和鐵路,也讓通訊設備不甚發達的農村地區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困境。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

 

佛州氣候高峰會 州長承諾更潔淨能源政策

摘譯自2007年7月13日ENS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報導;游珮綺編譯;蔡麗伶審校
保護佛州高峰會佛羅里達州州長查理‧克里斯特(Charlie Crist)12日在「全球氣候變遷--保護佛州高峰會」中對與會者發表演說並提出警告,「除非從現在開始採取對抗氣候變遷的立即行動,不然佛州和該州的經濟恐將遭受更大的危機,如嚴重的乾旱、毀滅性的大火、農業不振、猛烈的暴風雨以及海平面上升等。」

因此共和黨籍的克里斯特州長13日簽署了3項行政命令,並為此次的高峰會作下結論,其主要目的在於削減佛州溫室氣體排放量並且提高能源效能。而在新政策的指導下,佛州將著手開發再生能源的來源,如太陽能和風力;以及替代能源,如乙醇和氫氣等。

同時佛州州長也和德國及英國簽署了合作協議,以期共同討論並促進擴大京都議定書的倡議,從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而且將不受2012年京都議定書到期的限制。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

 

日本新潟地震造成7人死亡 核電廠放射物質外洩

摘錄自2007年7月17日路透社日本柏崎報導
日本西北部16日發生強烈地震,導致數百座房屋倒塌,至少7人死亡,超過800人在地震中受傷。地震後,近8000人在疏散中心度過焦慮的一夜。這次發生在新潟縣的地震規模達6.8,造成房屋坍塌,水、瓦斯和電力供應中斷,並使得全球最大的核電廠出現小規模放射物質外洩且引發火災。

東京電力公司表示,世界最大的柏崎刈羽核電廠有1.5升含放射性物質的水從設備中外洩。該公司在聲明中稱,受污染的水已傾入海洋,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聲明還指出,這次地震的震度已超過核反應爐的設計標準。

 

歐盟未就批准種植GM馬鈴薯達成協議

摘錄自2007年7月16日BBC中文網報導
歐洲農業部長們未能就是否允許德國化工龍頭企業巴斯夫(BASF)公司種植轉基因馬鈴薯一事達成協議。歐盟委員會將負責對這一問題作出決定。歐盟委員會此前已經駁斥了環保人士聲稱的轉基因技術有危險的說法。

科學家們開發出來的一種名叫Amflora的轉基因馬鈴薯,比其他自然生長的馬鈴薯含有更多的澱粉。儘管從理論上來說,這種轉基因馬鈴薯可以食用,但巴斯夫公司表示,目前購買這種馬鈴薯的主要是工業客戶,比如造紙廠。巴斯夫公司說,這種轉基因馬鈴薯不會進入人類或動物的食物鏈。不過,這種看法並未使環保主義者信服。

環保人士說,Amflora轉基因馬鈴薯含有一種可對人和動物體內的抗生素有效性產生嚴重損害的基因。轉基因作物在美國和其他一些地方也許很常見,但對歐洲政治家來說,它卻一直是一個最具爭議的話題。

 

節能有一套 丹麥小鎮環保自己來

摘錄自2007年7月16日TVBS報導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西北方的這個小鎮,雖然只有75戶人家,150多名住戶,卻靠著在生活中落實環保而聞名。這個環保小鎮裡,到處都是驚奇,像是這個土丘,竟然是住家的屋頂,為了防止熱氣流失,他們把土堆在屋頂上,而在住家的南邊,則是一大片的窗戶,因為丹麥就算在夏天,平均溫度也只有18度,怎麼保暖很重要。鎮民說:「確實阻擋熱氣流散,幾乎不用暖氣也能過生活。」

而在屋外也有玄機,因為地底的泥土,溫度比表面來得高,所以只要稍微向下挖,再搭個木架,就是天然的冰箱,保鮮蔬果一點也不浪費能源。像這樣的環保小鎮,在丹麥還有很多,因為70年代的石油危機,讓丹麥人驚覺,保護地球環境刻不容緩,他們也用實際的行動證明,生活中的環保其實很簡單。

 

「冰鎮」大樓:紐約降溫有新招

摘錄自2007年7月16日新華網報導
面對炎熱夏日的到來,紐約又迎來了用電高峰期。美國媒體15日稱,紐約部分辦公樓正在利用新的制冷系統,一種節能環保與節省開支的「冰鎮」大樓制冷系統。

冰塊制冷新系統,主要是利用冰塊融化傳輸冷氣,達到傳統空調降溫的目的。當然,冰塊制冷系統同樣需要電力,使大型水箱的水結成冰。在晚上,當紐約電力需求處於低點時,大型水箱的水在制冷裝置推動下結成冰;在白天,冰塊融化產生的冷氣通過管道傳至大樓辦公室,這種制冷傳輸多少與傳統的空調制冷系統相似;到了晚上,融化的水可再被結成冰,進而達到循環利用的目的。

這項新制冷系統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的辦公樓,因為該系統需要足夠的空間安裝大型水箱,初期花費也較大。據悉,瑞士信貸銀行投入300萬美元來革新制冷系統。這表明,新制冷系統比較適合大型辦公樓群,適合資金雄厚、注重環保理念的大型公司。對於一個注重長遠發展的公司來說,這種初期投入是值得的。類似摩根士丹利與高盛等公司,正是看好新制冷系統的節能環保與節約開支帶來的長遠收益。

 
中國新聞  --﹥

中國廢紙回收 挽救森林

摘錄自2007年7月16日自BBC綜合報導
國際環保組織「森林趨勢」的報告說,中國的造紙業2006年從美國、歐洲和日本進口了約2000萬噸廢紙。中國紙製品當中,60%是利用廢紙迴圈製造的再生紙。

這份報導的聯合撰稿人斯坦福特說,僅在去年,中國利用廢紙而不是天然樹木造紙,挽救了5400萬噸木材。在過去4年,中國避免了6500萬噸廢紙被送進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地的垃圾堆填區。

 

淮河洪災肆虐華中

摘錄自2007年7月16日BBC安徽報導
中國淮河繼續氾濫,受災人口超過2000萬,其中安徽更是重災區。路透社報導說,這次洪澇是淮河地區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洪災。安徽省出現強降雨,導致山洪暴發,房屋倒損,堤壩潰破,公路、塘堰等基礎設施被沖毀,農作物損失慘重。長江汛情也很嚴重。在湖北省,自入汛以來,該省先後5次遭受嚴重的暴雨洪澇,至少死亡68人,失蹤25人。
 

防治鼠患不宜對東方田鼠棲息地大範圍投毒餌

摘錄自2007年7月16日聯合報湖南報導
近期洞庭湖區發生鼠災後,有人提出採取在枯水期對東方田鼠棲息的洞庭湖湖洲大範圍投放毒餌的做法,以此達到提前控制東方田鼠數量、防治鼠患的目的。對此,正在洞庭湖區實地瞭解鼠情的農業部和中科院有關專家14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這一做法將不利於洞庭湖的整體生態保護。

專家指出,實踐證明,防治洞庭湖鼠害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阻斷東方田鼠的遷徙通道,通過設立防鼠牆等擋鼠設施,然後對內遷的東方田鼠集中殲滅。

 

洞庭湖漲水 田鼠又來鬧

摘錄自2007年7月16日聯合報湖南報導
湖南洞庭湖區可能發生2次鼠患。由於連日下雨,洞庭湖水位再度上漲,大通湖區的東方田鼠再次向大堤遷移,部分田鼠已進入堤內。

大通湖區約有1億3000萬到1億4000萬隻的田鼠,不過這次水位上漲,向大堤遷移的田鼠數量比6月底要少很多。曹志平認為,這可能與田鼠受到驚嚇有關。上次滅鼠大戰中,250多萬隻死掉的田鼠,並未被清理乾淨。大堤附近仍有不少鼠屍,瀰漫著一股濃濃的腥臭。曹志平說,田鼠看到上堤的同類都遭捕殺,因此不敢再貿然上堤。

 

中國兩大河流源頭濕地面積嚴重減少

摘錄自2007年7月16日BBC綜合報導
中國科學家說,長江、黃河源頭的的濕地在過去的40年當中,因為氣候變暖而減少了10%。中國科學院水利部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認為,兩大河流源頭濕地面積減少與氣候變化有密切的關係。

他們表示,氣候變暖導致河水蒸發速度加快,所以河水流量不增反減。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資料還顯示,西藏地區的冰川面積也因為氣候變暖而縮小、凍土融化、凍土融化。

 

豐收不豐產 內蒙包頭近3000畝杏林遭煤塵污染

摘錄自2007年7月16日人民網內蒙報導
包頭市土右旗溝門鎮是遠近聞名的大杏生產基地,多年來,這裏所產的杏遠銷附近省市,供不應求。由於今年雨水充足,當地的杏再次獲得大豐收。但是豐收,對於土右旗溝門鎮後灣村的村民們來說,卻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環境污染嚴重,成熟的杏沾滿煤灰,致使品質下降。杏賣不上價錢,農民們只好忍痛看著一筐筐的大杏爛在地頭。
 
綠色學習課表  --﹥

山徑童畫師創意繪本種子研習營

2007/07/21 - 9:00am
2007/07/21 - 5:00pm
活動對象:邀請教師、學術單位之研究人員、學校社團故事志工爸媽參加培訓
培訓時間:於北、南兩區分別舉辦創意手繪本研習製作課程,培訓種子師資
      第一場:96年7月21日於高雄市樂群國小舉辦
      第二場:96年8月4日於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辦
報名方式:網路http://trail.e-info.org.tw/或傳真02-2302-0101報名。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額滿為止。
活動費用:研習費用300元(包含餐費、材料費、保險費等),報名時另繳保證金500元,全程參與者將退保證金500元。
承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洽詢電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推廣部02-2302-1122

在多元的學習教育環境中,把教室延伸到大自然裡,透過手繪本的素材與想像,豐富老師的環境教學,引領孩子學習尊重生態環境。本種子研習營為「全國步道系統系列推廣活動」的第一波,在研習之後,種子老師可參加創意繪本比賽及創意新詩比賽,並鼓勵小學生參與「山徑小精靈」-親子創意繪本比賽活動。

活動流程與報名方式詳見附件。

詳情請見http://trail.e-info.org.tw/ 

附件 大小
手繪本研習營簡章 148 KB
 

卯上台塑工作坊—催生台灣的《企業人格診斷書》紀錄片

2007/07/29 - 1:30pm
2007/07/29 - 5:00pm
地點:土地改革紀念館(地址: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一號十樓;地圖
主講:公共電視製作人馮賢賢和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
主辦: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對象:電影工作者、NGO工作者
報名:7月27日截止
聯絡人: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員吳斐竣
電話:02-2311-2345#316
E-mail:fwu@wildatheart.org.tw

現代企業的內幕

台塑集團,包括台塑、南亞、台化、台塑石化、福懋、南亞科以及南亞電,年營收總額突破1兆新台幣。於是六輕可以持續違反環評的用水承諾,連總統都要以行動表示支持。

一個私人企業如何成為號令政府、主宰經濟發展的機構?在台塑王國不顧一切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又表現出哪些病態的特徵?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與公共電視「紀錄觀點」,邀請您一同觀賞紀錄片:《企業人格診斷書》(The Corporation)。本片是製片兼導演馬克.阿克巴(Mark Achbar),根據喬爾.巴肯(Joel Bakan)的《企業的性格與命運》(The Corporation: The Pathological Pursuit of Profit and Power)拍攝而成。導演採用了「世衛組織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心理疾病診斷統計手冊第4版」的診斷標準,對美國各大企業進行人格的檢查。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更期盼與您一同用影像紀錄屬於這塊土地的政經結構,診斷台灣的企業有哪些精神異常?

我們正準備招募紀錄片拍攝團隊!無論您是擅於用鏡頭說故事、還是洞悉台灣產業結構,都歡迎您加入診斷台塑巨人的團隊,共同檢視王氏昆仲究竟是「經營之神」還是「補貼大王」!

議程:
13:15~13:30 入場
13:30~16:00 影片放映
16:00~16:10 茶敘
16:10~17:00 映後座談

當日現場備有茶水點心,請自備水杯餐具。全程參加者將有機會獲得《企業人格診斷書》DVD等多項贈品。

「哇!太魯—2007太魯閣地質研習營」活動

2007/07/26 - 10:30am
2007/07/27 - 4:50pm
地點:太魯閣國家公園園區—遊客中心、和仁、砂卡礑步道、九曲洞步道。
主講:劉瑩三教授/李光中教授等
主辦: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報名:報名日期為7月10日~7月22日止
報名費新台幣$1,240元,含講師費、車資、保險、餐費(2午、1晚、1早餐)
聯絡人:太魯閣國家公園解說課  陳淑寶
電話:03-8621100轉805

活動說明:
親近自然,了解地質的歷史並體驗岩石,看看岩石及生活其間的生命能帶給我們甚麼樣的啟發。
 

詳情請見 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

 

「玉山容顏攝影比賽作品展」特展活動

2007/07/10 - 9:30am
2007/09/30 - 5:30pm
地點:水里遊客中心玉山藝廊特展區
主辦: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聯絡人:陳副處長隆陞
電話:049-2348203

活動說明:冀望藉由參賽者之心靈感受展現山水的磅薄大氣,瀲艷 沉穩與其內孕育的人文脈絡,更期望廣納之佳作作品能豐美、滌淨大眾的心靈,展露玉山聖潔之容顏。本次特展展期訂於96年7月10日 起至96年9月30日止為期3個月,展出內容以玉山國家公園內自然人文生態景觀資源及設施、活動等攝影題材25幅作品,竭誠敬邀社 會大眾、學校團體及關切玉山的朋友們能撥冗參與這場文化饗宴。

詳情請見
http://www.ysnp.gov.tw/

 

基隆河地質地景觀察

2007/07/21 - 7:30am
2007/07/21 - 5:00pm
活動地點:基隆河源頭至大直間。
主講:高鎮雄老師
主辦:中華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
報名:活動報名時間即日起至額滿為止。
活動費用:700元。(包含車資費用、師資費用、保險費用、午餐)
電話::(02)2362-7388
E-mail:tnature@ms48.hinet.net

活動說明:
本次基隆河地質地景觀察活動主要內容,參考教育部頒布九年一貫教材之自然生活科技<地球科學篇>。重點是帶領各位伙伴去認識基隆河的地形與基隆河的演變。從上游的河谷景觀的介紹開始,到中流河流特徵-壺穴、下流河流自流曲流現象的觀察與認識。另外尚包括向斜谷、縱谷、單面山,景美溪上游河谷景觀、堰塞湖,景美溪基隆河的分水嶺-河川襲奪探討等等。整個活動內容精采可期,歡迎有興趣的伙伴踴躍報名。

詳情請見 

網址:http://tane.ngo.tw

 
生物多樣性:健康野放=救援成功?談鯨豚救傷保育之道--﹥
作者: 林雅容(大地旅人工作室專員)
鯨豚救援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圖片來源:英文維基百科)

我仍然記得第一次感受到牠的心跳時心裡的觸動,手心裡的跳動微微的、穩穩的、實實的,一下又一下,在冰冷的水池裡傳遞出一點溫暖。關心海洋、關心鯨豚有好一陣子了,那卻是第一次有個垂危的海洋生命在我手中,讓我急切的想要救助牠,渴望幫助牠回家,重回藍色大海。

我相信,許多投身鯨豚保育的朋友都是從這個最簡單的念頭開始的,只是,相較起其他物種,救援鯨豚牽涉了更多更龐雜的人、事、物,教諸多單純只想救助海中鯨靈的朋友無法招架。

台灣的鯨豚救傷約是從台大周蓮香教授投身鯨豚研究開始的,至今大概有十多年了。從過去毫無基礎知識,到如今累積無數經驗並野放亞洲第一隻復健成功的花紋海豚─阿通伯,因而喚起大眾愛護、保育鯨豚的意識,這樣的成就雖說難以和有專為鯨豚保育立法的美國相匹敵,仍算小有成績。台灣四面環海,鯨豚是我們的鄰居,如果因為喜愛鯨豚而讓民眾進而關心海洋且願意付諸行動,實為一件美事。

然而,走了十多年之後,鯨豚救傷在近幾年彷彿遭遇無法突破的瓶頸。海豚一次次上岸來,媒體一回回報導救援行動沒日沒夜的愛心和熱血,然後,海豚一隻隻又走了,牠們上岸折騰一番後留下了什麼?長期關心鯨豚救傷的朋友或許也注意到,投入救傷的熟面孔似乎也一個換過一個,他們奮鬥之後又留下了什麼?

幾乎每一位參與過復健的朋友心裡最後都會浮現一個問題─「我們到底該不該救牠?」待過現場的人都知道,復健對動物而言是一項折磨,如果牠因為病了、傷了、老了,被海洋淘汰上岸來,就算牠成功野放了,難道海洋不會再淘汰牠一次?更別說目前九成以上再也不會碰到海水的鯨豚,花上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們只是延長牠受苦的時間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見仁見智:紐西蘭人不救,可以的話就只協助鯨豚返回大海;美國人覺得應該救,他們成立設備精良的鯨豚醫院,對擱淺鯨豚提供完善的照顧與醫療。哪麼台灣呢?

台灣鯨豚救傷的資源很有限,台灣沒有鯨豚醫院,救援經費一年頂多一兩百萬,這些錢除了處理擱淺,還要辦研討會和講習,一旦動物決定後送復健,救援單位幾乎都必須另外自籌經費,否則無法應付一天一萬多的燒錢速度。在如此情況下,我們必須珍惜每一隻上來的鯨豚帶來的學習機會,牠們稍來海洋的訊息除了讓我們更瞭解鯨豚自身的奧秘,也能帶來海洋生態現下的資訊。

每一次的擱淺如能做好資料蒐集,並整合全台的資訊成一完整資料庫,勢必對未來無論是鯨豚或海洋研究保育上,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可惜,今天台灣鯨豚擱淺管轄權責在每個縣市政府身上,各個單位處理擱淺的態度不一,且每個救援單位各行其道,造成資源分散,資訊無法整合,鯨豚資料庫和研究整合一直都只是個遙遠的夢。

再者,誠如一位志工所說,復健過程中,人的獲得或許比動物還要多。志工在和鯨豚的互動中,認識生命的可貴,學習自然的價值,明白人在大環境中的可為與不可為,許許多多成長與蛻變在復健現場發生。而對於無法協助只因關心或甚至好奇而來的群眾,只要現場有適當的解說與資訊,就能讓一次復健成為最好的教育良機,引發民眾對海洋的愛護之心。因此,不論志工或一般民眾,只要有良好的引導,每一個人都成能為保育的種子。然而,礙於人力不足以及場地上的限制,復健現場往往忽略鯨豚救傷在教育上的價值。

台灣的鯨豚救傷一直仰賴大量的志工,甚至連獸醫都只能將鯨豚領域當作兼職,無法養家活口,台灣在這方面的資源薄弱可想而知。但無論在照護醫療、人員配置、流程管理上,鯨豚救傷這一塊卻更需要經驗與能力的累積,然而在現實壓力和體制缺乏之下,經驗豐富的老手不得已無奈離開,熱心的新手加入後一切重頭開始。於是,海豚一隻隻上來,復健一次次開始又結束,資料和經驗無法傳承,教育沒有執行,海豚和人,來了,又走了。

每一次的鯨豚救援資料都值得重視(圖片來源:英文維基百科)一隻鯨豚看似健康地野放了,難道就是一次成功的救援嗎?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今日台灣經濟蕭條,投入鯨豚救傷的資源只會減少不會增加,鯨豚救援的意義不該只在救援鯨豚本身,在救援單位。

如果只要求一次完美的復健行動,目前的資源是不可能足夠的,但如果每一次救援中重視研究資料的蒐集與民眾教育,鯨豚才不會白受苦一遭。

有了體制建立,救傷人員的專業才能獲得尊重,經驗也才得以傳承;而在政府,即使無法提供再多的經費,若是能夠統一各縣市政府的處理態度,並協調各地資源,讓救援者專心面對動物,鯨豚救傷這條路,才有可能繼續走下去。

【相關行動參與 】
邀請支持「媽祖魚保育聯盟」,一起守護我們的朋友―中華白海豚的家園。現在只需單次捐款250元以上者,即可獲得紀念背心乙件;4000元以上者可獲得紀念POLO衫一件。尚有定期定額捐款方案,詳細資訊請點此

 
行動參與因為相信、因為愛─李根政創辦地球公民協會 --﹥
發起人:李根政

地球公民協會

以台灣的經濟實力、人民的所得,環境惡劣的程度,相較於民間環保團體的空虛與無力,實在是不成比例,許多運動界的朋友,對於台灣人對公共事務的冷漠都深感灰心,但是9年間,我在城市、鄉野、各階層中接觸到許許多充滿智慧、慈悲心的平凡百姓,他們的行止讓我對這個社會仍充滿信心,我深信台灣社會的愛心與善心,一定可以支持有心的環保組織,讓這個世界獲得新生的力量,如同土地不會拒絕任何一顆自樹上落下的種子,只是,要長成大樹,必需內外因緣具足。

人類文明的發展與改變,都是從一小撮人開始的,如果有更多的人挺身而出,涓滴細流終將匯成一股莫然可禦的洪流。就算一小撮人,但只要方向正確,也可以影響社會發展,我們將連結各種社會的善緣,盡力而為。

目前,我和伙伴們,與一群朋友在籌備一個立足高雄,關心全台環境事務的非營利組織,名稱暫定為 「地球公民協會」。這段期間,正廣泛向師長、各界朋友徵詢意見,提供未來工作方向之參考,同時也著手準備立案、尋找辦公室、尋求贊助等工作。

為減少繁瑣的行政程序, 「地球公民協會」將在高雄市立案,由30-50名發起人做為常態參與會務運作的會員,但廣招全台各地之一般會員(贊助會員)。我們將秉持一貫的財務規劃原則,以小額募款做為經費的主要來源,歡迎真正心懷地球的綠色企業贊助,正式營運之後,將委請有公信力之會計師記帳,讓協會的財務公開透明。

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員,我們將積極連結社會各階層、各領域之力量,與社會大眾對話,擴大影響力,進而改變政治決策;環境問題向來跨國界、無區域、縣市界,與社會、經濟、文化等層面息息相關,環保與生態,更無從切割,因此,我們將開展全方位的運動方向,盡可能在長期目標和短期議題上取得平衡,除了從自身做起,也同時關照結構性的文化、制度問題。

「地球公民協會」的宗旨初擬:
提昇人民環境意識並採取行動,善盡地球公民之責任。

工作方向與目標:
建立南台灣環境政策智庫與對話平台。
關切台灣、地球環境事務。
懷抱愛與慈悲,以和平的方式促進環境的永續、人類的互助合作。
宏揚自然平權的生命價值。
鼓吹人與自然共存、減少地球傷害之簡樸生活。
監督政府之環境政策,照顧當代基本需求,保留未來世代的生機。
深化民主,促進政府資訊公開,建立公民參與政府決策機制。

我們希望透過社會的支持,創造一個可以留住人才,讓經驗、知識得以累積、傳承的非營利機構。

籌設階段的募款目標是 250萬 ,用以支應房租、辦公室裝修、設備,以及至少一年的人事費用;另外,協會預計在1年內找到500個定期定額捐款人,信用卡捐款轉帳或郵局捐款轉帳將在協會立案後推出。

籌備期─郵政劃撥帳戶:李根政 42234481 (我們將開立臨時收據,待協會成立後,補上正式收據。)

有任何意見,請與我連絡 0928762602 或 leekc.kh@gmail.com

願我們共同的努力,可以讓世界更美好。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 網編:李育琴
感謝環保署、教育部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