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8.20
本日焦點:

打擊交通壅塞 美5城市收取過路費與塞車費

紐約時代廣場交通壅塞的情況。圖片來源:Freefoto.com

摘譯自2007年8月15日ENS美國,華府報導;楊璧如編譯;蔡麗伶審校

在紐約通行對於步行者和通勤族來說將變得更加容易,但是駕駛人要進入曼哈頓市中心商業區,可就要付出更多的金錢。13日,紐約獲得聯邦基金撥發3億5400萬美元,實施一項塞車費計畫,目標在防止更多汽車和卡車進入市中心。

美國交通部長彼德絲(Mary Peters)選擇5處都會區,率先加入一項耗資8億4810萬美元的聯邦計畫,來打擊交通壅塞。美國第一大都市紐約,得到最多的資金。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無車之旅

天然的熱水器─甘肅黃土高原上的智慧

太陽能電話。圖片來源:台灣地球日網站

作者: 蒲漢龍(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計畫成員)

走入甘肅天水,這一片黃土刻出的山居歲月,帶著融入自然能量的現代技術;在與荷蘭合作打造的生態城鄉中,這裡的居民不需仰賴煤炭工廠產出的電能,卻能維持生活耗用......

生活在此的先民們發展出適應當地環境條件的各種方法,衍生出了許多生態智慧。例如,房子屋頂斜向屋中心,朝著三合院的內部,沒有延伸向外的屋簷,因此發揮了漏斗的效果,把雨水收集了起來,並且,為了讓更多雨水能被儲存,有的地下型窯洞還會在中心挖上滲井。

觀察中國

放棄綠色GDP,又該用什麽調整政績觀?

天安門。圖片來源:Brian's Eye

作者:馬軍(公衆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

「在中國的現實條件下,選擇在經濟核算中加入環境保護指標的綠色GDP體系,恐怕是幹部評價體系改革中成本最低的一種可行變動了。」

隨著中國國家統計局明確表示無法將綠色GDP數據對外公布,綠色GDP項目技術組組長王金南也宣布「無限期推遲」發布報告,這開展了三年的艱苦嘗試似乎走到了盡頭。除了從技術角度認爲綠色GDP的核算方法尚不成熟外,國家統計局放棄綠色GDP的主要理由,是國際上還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政府部門正式公布他們的綠色GDP價值量核算結果。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課表

無車之旅

觀察中國

本會快訊

本會推廣部徵求:企畫專員

熱門內容
一滴水要如何永不乾涸?
水患越來越嚴重,到底為什麼?
熱門關鍵字

氣候變遷

颱風

推薦評論
不願意面對真相的人工魚礁政策 (15)
蕉農的祈禱 (2)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台北鳥會電子報

本日焦點 :打擊交通壅塞 美5城市收取過路費與塞車費   --﹥

摘譯自2007年8月15日ENS美國,華府報導;楊璧如編譯;蔡麗伶審校

在紐約通行對於步行者和通勤族來說將變得更加容易,但是駕駛人要進入曼哈頓市中心商業區,可就要付出更多的金錢。13日,紐約獲得聯邦基金撥發3億5400萬美元,實施一項塞車費計畫,目標在防止更多汽車和卡車進入市中心。

美國交通部長彼德絲(Mary Peters)選擇5處都會區,率先加入一項耗資8億4810萬美元的聯邦計畫,來打擊交通壅塞。美國第一大都市紐約,得到最多的資金。

在全國申請角逐「交通部都市合作計畫」的26個城市中,邁阿密、明尼亞波里斯、舊金山、西雅圖同時脫穎而出,這些城市獲得的資助較少。這項計畫將利用塞車費、轉運、過路費和線上工作等方式,來達成減低交通壅塞的目的。

紐約:3億5450萬美元

在地球日,紐約市長彭博介紹試驗性的塞車費計畫,是一項名為PlaNYC大型計畫內的一部份,這項計畫目的是要綠化紐約。計劃中將會建立塞車費收費制度,來管理中心商業區的交通。在週間早上6點到下午6點要進入商業區的話,除政府或私人收取的停車費用外,卡車將一天收費21美元,汽車收費8美元的塞車費。

明尼亞波里斯:1億3330萬美元

這筆錢對明尼亞波里斯來說,來得正是時候,因8月1日I-35W大橋崩壞,造成9人死亡,還有4人到現在仍然失蹤,已被認定死亡。

西雅圖浮橋將收取通行費。圖片來源:Rob Huffman西雅圖:1億3870萬美元

彼德絲表示,如果華盛頓州政府收取舊高速公路520浮橋的通行費,聯邦政府將會提供1億3870萬美元。這座穿過西雅圖湖到華盛頓浮橋是世界上最長的浮橋。

舊金山:1億5800萬美元

這項補助主要是在舊金山多爾走廊(Doyle Drive)塞車費收費計畫,將利用收取多爾走廊通行費來管理交通壅塞,多爾走廊是連接金門大橋到舊金山市區的高架道路。

邁阿密:6290萬美元

佛羅里達州以這6290萬美元的經費,希望將州際95上低使用率及不得人心的高承載專用道,翻修成電子收費高承載高速公路。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台灣新聞  --﹥

衛署擬解禁瘦肉精豬肉 豬農控告

摘錄自2007年8月17日公共電視台北報導

衛生署即將解禁含有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不僅引起爭議,也衝擊到國內養豬行業,17日有大批豬農前往台北地檢署,按鈴控告衛生署長侯勝茂,以及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處長鄭慧文涉嫌瀆職。

豬農表示,衛生署曾說,在農委會禁用瘦肉精的情況下,就不會開放瘦肉精,如今卻政策大轉彎,根本是為美國進口豬肉護航,讓他們無所適從。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處長表示,瘦肉精開不開放,在周二以前,還是有討論空間,但再次強調,開放瘦肉精,絕對沒有受制美方壓力,完全照科學証據,來確保國人食用安全。

瘦肉精本來被農委會視為禁藥,衛生署卻不知情,晚了8個月,到今年中才對進口豬肉作檢測,而現在衛生署傾向開放,要為瘦肉精安全性掛保證,只是沒有拿出科學證據,也沒有學者專家背書,更沒有提出未來要怎樣把關,如何讓民眾吃得安心。

 

中橫修復 交通部提評估計畫

摘錄自2007年8月19日公共電視報導

中斷8年的中橫公路的修復與否,夾在天災、地質以及當地居民權益的意見中。為了中橫通不通的問題,今年2月立委到中橫進行會勘時,要交通部必須在3個月內提出評估計畫。

根據公路總局清查結果,谷關到德基之間,有31處的路基缺口、22 個土石流區、51處容易坍方有落石、29個危險路段,搶通這25公里便道需6.9億元,每年得編列1.5億元的維護費,換算起來,中橫每1公里的修復加維護費要花掉將近3、4千萬元左右。

綠色陣線執行長吳東傑表示,「中橫的問題不在通不通,而是通了有沒有用,有沒有價值。」靜宜大學生態學系副教授鐘丁茂說,「中橫的半山腰野溪很多,這些野溪都是跟這條公路橫交,這種橫交水路,崩塌下來的土石一定會沖毀便道,復建等於白費功夫。」

到今天為止,留在中橫邊坡的土石量有多少,不管是工程界或學界,沒有人能夠算出一個準確的數字,至於中橫還要休養生息幾年,外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中橫是否只能重演「搶修、災害、封閉、搶修」這樣的循環宿命?

 

頭汴坑山區也想設纜車

摘錄自2007年8月18日中華日報台中報導

太平市頭汴坑山區,近年來陸續有20多家民間業者在此設置休閒農場。近來受到台北貓空纜車帶來商機的影響,市公所及農會為串連這些業者,正研擬頭汴坑休閒農業園區,希望進行橫向連繫,帶動旅遊業的發展。

這些休閒農場各據山頭,彼此要串連,必需繞經蜿蜒的山路。部分業者表示,如果有纜車直達,可縮短繞行山區的距離,並可從高空俯瞰大台中盆地的景色。

業者指出,頭汴坑山區風景幽美,過去即有「台中後花園」之稱,加上市公所、市農會近年來舉辦的枇杷、竹筍、荔枝節等活動,都帶來大量的觀光人潮,因此建議相關單位研擬設置高空纜車,串聯各休閒農場的可行性,以擴張休閒旅遊業的版圖。

 

原民會21日討論石門水庫原民保留地保育問題

摘錄自2007年8月18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將於21日聯合相關部會,邀集桃園縣政府、新竹縣政府在桃園縣原住民文化會館舉辦「石門水庫集水區原住民保留地保育整體策進會議」,討論多項攸關北台灣永續發展的重要工作。

石門水庫是台灣北部極具代表性的重要水庫,其水資源供應桃園地區涵蓋傳統製造業到高科技產業的22個工業區和1萬多家的廠商。有關石門水庫的整治績效,其上游集水區的保育非常重要,而原住民保留地的整體保育更扮演著關鍵性角色。

原民會表示,這項計畫的執行,在設計上特別涵蓋植生復育、民眾參與、部落自主等特色,在政策推動上兼具治標與治本的多重意義。在計畫執行上的這次會議議題有相關執行機關(單位)權責分工案、專案管理智庫機能發揮案、發揮復育團預期功能案、經費編列核銷相關作業改善案、策訂細部執行計畫(含工作執行檢討報告)案等5大議題。

 

落難紅尾熱帶鳥 專家也稱奇

摘錄自2007年8月18日聯合報台東報導

一隻屬國際保育性的紅尾熱帶鳥,日前落難金針山被拾獲,太麻里鄉公所交給台東縣野鳥學會前任理事長王克孝照料。王克孝說,目前聖帕颱風來襲,無法野放,待天候轉晴,會選擇海岸濕地野放。

王克孝說,紅尾熱帶鳥是一種海鳥,分布在東太平洋、印度洋等熱帶海洋,全身白色,尾部有約40公分長的紅色尾羽,嘴呈朱色,腳很短、具蹼。紅尾熱帶鳥大多在海洋生活,食魚、蝦、烏賊,很少接近陸地。

他研究鳥類多年,從未在台灣見過這種鳥,他查遍台灣鳥類書籍,發現有關紅尾熱帶鳥資料也很少。王克孝推測,這隻紅尾熱帶鳥可能是被日前的西南氣流引帶,從南海飛到台灣,迷失方向,體力不支,才會掉落在太麻里鄉金針山區。

下跪抗議 污水處理場暫停工


摘錄自2007年8月18日中國時報嘉義報導

嘉義縣府興建污水下水道系統工程遭民眾抗議陳情。百餘名民雄鄉民搭遊覽車,由福興村長張佑价率領於17日上午前往縣府,在大門口拉白布條、下跪抗議。

張佑价說,他們不是反對興建汙水處理場,而是不應蓋在村內人口最多的社區,且福興村緊鄰牛稠溪,每年颱風汛期經常淹水,如汙水處理場內遭到水淹造成汙水溢出,將嚴重破壞居民生活環境,因此大家才會堅決反對。

嘉義縣長陳明文在日本韓國訪問,水利局長陳殿寶代為出面接待,在林寶瓶、林于玲兩位議員協調下,他同意重新評估這座「水資源淨化公園」的興建地點,將於1個月內答覆,這段期間暫時停工。

 

阿里山BOT旅館 民國98年完工


摘錄自2007年8月18日中國時報嘉義報導

宏都建設與林務局簽訂的阿里山三合一BOT案,目前在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國際觀光飯店部分,已在日前完成地質鑽探,宏都建設表示鑽探結果沒有問題,而未來的硬體結構將採木構造,並集中在現今的車廂旅館與小木屋區,預計民國98年完工。

宏都建設執行長張耀仁表示,由於該處屬山坡地,開發不容易,為了不對山林生態造成太大衝擊,減少林木砍伐,該公司已修訂原配置,改為把硬體(量體)建築集中在已開發區,即現在的小木屋區及車廂旅館區,由於建築設計都重來,進度已延滯了半年,並且增加了15%成本。

另外,飯店主體也捨棄原來的RC結構,改採大木構造,以便與森林環境更融合。

 

農林漁牧風災損8.3億


摘錄自2007年8月19日聯合報報導

農委會估計農林漁牧業產物及民間設施毀損,損失金額達8億3千2百萬元,屏東縣、花蓮縣、台東縣損失最嚴重。

農作物損失方面,損失金額為6億8124萬元,主要受損農作物是文旦落果、香蕉植株倒伏,西瓜、香瓜、洋香瓜及高麗菜等葉菜類浸水。畜禽損失金額7238萬元,漁產損失金額6731萬元。農委會已公告屏東縣、花蓮縣、台東縣的農業損失達辦理低利貸款標準。此外,將逐日釋出250至300公噸供應各通路。

 

拜拜燒香不保平安 含苯恐致癌


摘錄自2007年8月17日公共電視台北報導

燒香拜拜保平安,是民間習俗,不過卻可能會引發致癌危機。由於一般香都會加入有機溶劑,燃燒後就會產生苯,有立委把各式香品拿去檢測,大部分燃燒後都會產生有毒物質─苯。粗的柱香產生最多苯,燃燒1小時,就會有7.63ppm,是美國允許暴露濃度1ppm的7倍多。

事實上,不只是燒香,燒紙錢一樣可會產生苯這種致癌物,現行的法規對於露天燃燒紙錢、有5千到甚至到百萬元的罰責,不過燒香卻無法可管,現在環保署正在推動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草案,如果通過,將來寺廟燒香行為也會受到管制。

醫師表示,在香煙瀰漫的密閉空間中,暴露1到2個小時就會有致癌的危險,而醫師也建議,標準檢驗局應該規範市售的香和金紙都要標示成份,而且最好也要像香煙一樣、加註警語,提醒民眾燃燒這些東西都會產生致癌物,並且要注意在通風條件好的環境中使用。

 
國際新聞  --﹥

美聯邦野生動物犯罪實驗室新增生物性污染物處理區

摘譯自2007年8月15日ENS美國,俄勒岡州艾許蘭德報導;吳萃慧編譯;蔡麗伶審校

將近20年來,在俄勒岡州艾許蘭德(Ashland)的美國漁業暨野生動物局的克拉克貝文國家漁業暨野生動物法醫實驗室曾經在全世界許多野生動物犯罪事件偵辦過程中協助破案,並且成為野生動物法醫學的先驅者。

8月16日該實驗室將獲得1500萬美元的挹注,使這個全世界唯一提供全方位服務的野生動物法醫實驗室可以在對抗野生動物犯罪上更上層樓。

實驗室主任歌德(Ken Goddard)表示:「我們過去實在是沒有適當的空間能夠控制疾病,以致於必須回絕一些個案。」

這個1萬7000平方英呎(1579.3平方公尺)的實驗室新增空間包括一個高度管控的生物污染區,這個區域將用來接收從其他國家來的研究用的動物屍體及殘肢。

這個空間將使實驗室工作人員得以處理例如毒物、殺蟲劑、血液病原、及其他會攜帶疾病的物件。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新土地管理局長上任 美環境決策排拒民眾參與

摘譯自2007年8月15日ENS美國,華府報導;吳萃慧編譯;蔡麗伶審校

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表示,新任美國土地管理局局長的一項決策,使涉及石油及天然氣探勘、伐木及在公有地放牧等有潛在危害性的計畫不再是一項聯邦保護自然資源關鍵法律的主要議題。

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專家們表示,這個決策規避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案。該法案賦予在地生活或工作的民眾在社區聯邦層級計畫表達意見的權利。

這個決策宣告這些聯邦計畫的所有類別都不會造成任何重要的環境衝擊,所以可以免除環境議題上的審查。

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的麥安奈尼(Bobby McEnaney)表示:「儘管是新任美國土地管理局長企圖壓制民眾提出想法,使管理者變成企業界的橡皮圖章,這其實是布希政府的意思。」麥安奈尼指出:「這個決策將為美國西部廣闊的野地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並且使美國民眾完全沒有辦法對民眾信託土地的處理方式提出意見。」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日調查:北極海冰塊面積不斷縮減創最小紀錄

摘錄自2007年8月17日中央社東京報導

日本研究機構調查指出,衛星觀測到北極海的冰塊面積不斷縮小,和3年前相比,已消失相當於約4個日本列島的面積,創下1978年經由衛星觀測以來最小面積的紀錄,也顯示出地球暖化速度很可能遠超過學界的預測。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和「太空航空研究開發機構」16日共同發表的一項報告指出,到15日為止,由衛星觀測到的北極海冰塊面積是530萬7千平方公里,打破2005年9月的最小紀錄。

今年稍前國際合作下發表的一項有關氣候變動,預測今年夏天北極海的冰塊面積約750萬平方公里,2040年則減至約550萬平方公里,2050年約450萬平方公里。這次的觀測顯示北極海的現況已較預測提早30年以上,以及地球暖化很可能遠高於預測的速度。

報告分析,北極海冰塊大幅縮小的原因包括厚度較薄的冰塊比往年早融化,北極海的海水更易吸收太陽照射的熱量而加速融冰的連鎖反應,加上北極海流向大西洋的冰塊增加。

 

巴西科考隊在亞馬孫地區進行科考 發現新物種

摘錄自2007年8月15日新華網巴西利亞報導

2支巴西科學考察隊2007年4至6月對亞馬孫地區的普魯斯河和馬代臘河中間區域進行考察,共發現4種新的鳥類、3種新的哺乳動物和一些此前未知的蛛形綱動物。

據巴西媒體15日報導,這些物種已經被收集起來,將由生物學家進行分析,有關結果將於近期發表。亞馬孫研究學院的鳥類學專家馬里奧‧科恩-哈夫特說:「我們不僅找到了一些原來從未觀察到的物種,而且這些物種很可能只存在於這一地區。」

此外,科考人員發現亞馬孫地區5%的物種都能在這片面積近4000萬公頃的區域中找到。不過科恩-哈夫特也表達了他的憂慮。他說:「這裡擁有非常多樣的生物和一些獨有的物種,可現在這裡正面臨著被毀掉的危險。」

由於亞馬孫東南部地區木材產業的擴張以及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政府已計劃在普魯斯河和馬代臘河流域修建一條國道、一條輸氣管和一個水電站。

 

美掀起「反瓶裝水運動」 籲市民改喝自來水

摘錄自2007年8月14日法新社華盛頓報導

據法新社華盛頓8月14日報導,在美國環保分子眼裡,瓶裝水已成為新的「頭號公敵」。在美國市場上,瓶裝水銷售的年增長率接近10%,這也意味著人們丟棄的空水瓶數量直線上升。2007年夏天以來,環保分子不斷呼籲美國人放棄喝瓶裝水,改喝由水管輸送的自來水。

8月早些時候,《紐約時報》在一篇社論中說:「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公共供水系統。我們應該想想這些瓶子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危害,而不應毫無顧忌地喝瓶裝水。」美國全國資源保護委員會指出:「經過長達4年的調查發現,美國境內銷售的瓶裝水不一定比自來水更乾淨或更安全。」

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還把瓶裝水和關係美國安全政策的重大問題─石油進口聯繫起來。據該研究所統計,為了生產這些塑料瓶子,美國每年要消耗150萬桶石油。

一些政界人士也開始公開支持反對瓶裝水的運動:舊金山市長已停止向員工供應瓶裝水,要求他們改喝自來水;紐約市政當局發起一場運動,努力說服市民飲用自來水。

 

日本熱死13人 40.9度創最高溫紀錄


摘錄自2007年8月16日法新社東京報導

日本官員說,該國8月16日出現歷來最高氣溫,這種極端炎熱的夏季氣候本週在全日各地造成至少13人喪生。日本氣象廳表示,該國中部岐阜縣多治見市16日下午氣溫高達攝氏40.9度,創下了紀錄。

官員說,東京北郊的埼玉縣自8月14日迄今,已有5人因炎熱死亡。當地防災官員山崎俊彥說:「死者多為老年人,他們在熱浪侵襲下大受影響,因為首先他們的身體就不強健。」另有數百人因炎熱引起的疾病和傷害而被送醫。

 

熱浪襲美41人死


摘錄自2007年8月17日新華網華盛頓報導

據美國媒體17日報道,美國南部和中西部地區近日遭遇熱浪襲擊,至少有41人死亡。

在阿肯色州一個名叫伊弗寧謝德的地方,當地15日的氣溫曾一度高達44攝氏度,高溫天氣導致該州4人死亡。高溫天氣還導緻密蘇裏州9人死亡,伊利諾伊州8人死亡,佐治亞州4人死亡。此外,亞拉巴馬州、南卡羅來納州、密西西比州和田納西州等地也有人因天氣過熱而死亡。

據報導,美國部分地區2006年也曾遭熱浪襲擊,其中中西部和東部地區至少有50人因氣溫過高而死亡,加利福尼亞州因高溫天氣而死亡的人數超過了100人。

 

中國新聞  --﹥

河南愛滋研討會 遭禁

摘錄自2007年8月16日世界日報北京報導

河南省禁止愛滋病維權人士在河南舉辦研討會,美國之音16日引述中國維權人士胡佳說,地方當局禁辦研討會是害怕中國防治愛滋病出現的腐敗問題被傳播出去。

報導引述路透說,中國愛滋病維權人士原訂19日及20日在河南省召開研討會,但15日遭到河南官方禁止。此次會議原計畫有30多名來自中國「草根」階層的防治愛滋病人士和專家與會。

據報導,雖然主辦單位同意不讓外國記者採訪,不讓外國愛滋病非政府組織代表和其他人士參加,但河南當局仍然不准辦活動。會議主辦人孟林(譯音)說,與會者希望分享其他愛滋病防治組織的經驗,並協助中國政府對抗愛滋病,但河南當局以有關組織未經註冊為由,禁辦研討會。

 

聖帕颱風風雨強 90萬人離家園

摘錄自2007年8月19日中廣新聞網台北報導

輕度颱風聖帕侵先後襲海峽兩岸,19日凌晨在福建登陸,暴雨導致的土石流,目前已造成2人死亡,1人失蹤。稍早,浙江溫州受聖帕外圍環流影響,出現龍捲風,死亡人數增加到11人,另外有60多人受傷,156間民房倒塌。

聖帕19日凌晨兩點在福建惠安縣泉州一帶登陸,強風暴雨造成部分建築物受損,大樹被吹倒。福建、廣東和浙江共有超過90萬人被轉移到安全地方。氣象台預計19日聖帕下午會進入江西境內。

 

山東大雨不歇 遭困礦工危急

摘錄自2007年8月19日聯合新聞網台北報導

山東省新汶地區大雨不歇,引發汶河水位暴漲,17日下午2點半,洪水沖毀汶河大堤約50公尺,沖入新泰市附近的華源礦業公司煤礦井下,造成172人被困井底,目前礦工生死不明。

由於華源礦業透水情況嚴重,洪水以每秒50立方公尺的速度流入井內,累積已達20萬立方公尺以上的水量,整個井下工作面都被洪水淹沒,且受困人員迄今沒有與地面聯絡,他們的安危令人擔憂,若不幸全死,將是大陸近年第二大礦難。新華社報導,山東省新泰市這2天降了232毫米的暴雨,流經華源礦業公司附近的汶河水位高漲,險象驚人。

 

北京機動車限行 盼控制空污

摘錄自2007年8月18日人民網北京報導

17日6點,北京正式進入機動車限行第一天。當天下午2點,市環保監測中心發布空氣質量日報:17日空氣污染指數為91,空氣質量屬二級「良」,與16日相比,空氣質量由三級輕微污染提升了一個等級,空氣質量有明顯改善。

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說,限行對空氣質量的改善有好處,本市局部地區16日傍晚下了一場暴雨,這對空氣中的污染物也有一定的沖刷作用。目前還很難說到底是雨的作用,還是汽車限行發揮的威力。

 

中國白皮書 問題食品不出口

摘錄自2007年8月18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中國宣佈委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帶領一個新成立的19人工作小組,加強並落實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政策。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轉述了新華社上述報導。另一方面,中國國務院17日發表有關中國食品安全狀況白皮書,強調不會讓不合格的食品出口。

白皮書指出,中國食品品質總體水準穩定提高,中國政府加強了對出口食品的監管,不讓不合格食品流出國門;在中國只有獲准衛生註冊登記的企業,才可從事出口食品生產加工。

 

沱江大橋坍塌 罹難者確定為64人

摘錄自2007年8月19日中時電子報台北報導

湖南鳳凰縣堤溪沱江大橋坍塌現場的搜救工作持續進行,罹難者人數確定為64名。而中共交通部長李盛霖宣布,全大陸和沱江大橋同屬於圬工拱橋的工程,全部停建。

圬工拱橋是一種沒有鋼筋,由石頭、水泥、沙子等構成的橋樑。主要指石拱橋以及拱圈不配鋼筋的混凝土拱橋,跨越能力較小。沱江大橋之所以坍塌,據工人指出,該橋根本就是「豆腐渣工程」。為加快搜救進度,搜救人員於17日進行橋墩爆破作業,並且再搜尋罹難者屍體。

 

含汞量增 美台空污 中國是禍首

摘錄自2007年8月17日自由電子報華府報導

環保署長陳重信日前抵華府訪問,17日拜會昔日同僚環保署長強生,希望加強美台環保合作。陳重信透露,美台在玉山鹿林山合作的監測站2006年10月測得台灣空氣中的汞含量偏高,汞污染源主要來自中國,美方對這項資訊十分重視。

汞污染主要來自使用燃煤的鍋爐,而中國是全球使用煤最多的國家。陳重信引用2000年的資料指出,中國在當年的汞排放量就佔全球的28%,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污染越來越嚴重,並影響周邊國家。環保署顧問梁永芳則表示,美台剛在夏威夷舉行第14屆環保合作會議,美國環保署主管空氣與輻射的官員指出,美國的汞污染有3分之2來自境外,其中半數來自中國;美方認為國際應對中國和印度等污染國施壓。

 陳重信表示,過去國際間很少針對中國的汞排放量討論,台灣離中國最近,受害也最深,有必要喚起美國等國際社會注意。除了汞,台灣還在蒐集砷與戴奧辛從中國飄至台灣的情況,希望中方能將相關資訊透明化,不要像SARS一樣對外隱瞞。

 

綠色學習課表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推廣部徵求:企畫專員

2007/08/16 - 12:28pm
2007/08/31 - 6:00pm

我們正在徵求工作夥伴。科系不是重點、性別不是問題、年齡也沒設限。只要你喜歡自然,關心環境、生態相關議題,並樂意傳達好的環境概念、帶動民眾參與,且態度積極、樂觀、樂於人相處、易溝通!依勞基法,享勞健保,有意接受挑戰、熱愛學習並深度接觸環境資訊者,請提供履歷照片自傳,寄至service@e-info.org.tw ,信件標題請註明應徵的職稱。

需求條件

1. 對專案企畫與活動執行有興趣,有經驗者尤佳。
2. 具網站規劃有概念,文書行政能力佳。
3. 善於溝通表達、公關及文稿能力佳。
4. 喜好自然體驗或登山活動,可發揮創意融入教育活動者更佳。
5. 大專程度以上,願意學習團隊合作、朝向專業經理人才發展者佳。
6. 待遇:依個人面議及工作能力調整;依勞基法,享勞健保。

E世代青年人為出人頭地,努力儲備企劃力、創意力、執行力…是否也能為我們生存的環境使點力?也許是倡導一個樂活新主張;或者是帶動一場樹人森體驗,因環境公義,你將成為一位深具影響力的綠巨人!

時間:即日起至2007年8月31日
聯絡人:簡小姐(02-23021122)

 

夏日‧山中威尼斯之旅 ~ 獨木舟體驗活動

2007/09/15 - 8:00am
2007/09/15 - 4:30p

地點:貢寮&雙溪
主辦:中華民國溪流環境協會

對象:溪流環境協會、生態旅遊協會、自然生態攝影學會會員及眷屬優先報名;社會大眾(請
先登記,通知後繳費)
報名:請填妥報名表並劃撥繳交活動費後,將報名表與劃撥單一同傳真至協會並致電協會確認。9月3日截止。
郵政劃撥:14958156 戶名:中華民國溪流環境協會 
可以上網下載報名表及詳細簡章,活動網址請點這裡

聯絡人:許小姐
電話:02-25773823
傳真:02-25786315 
E-mail:email:sosroc@hotmail.com

活動說明:

看過國家地理頻道&或Discovery裏別人划著獨木舟在河川上做生態觀察的情景嗎?
現在,我們也有這個機會囉!

獨木舟在台灣或許還在萌芽階段,但歐美國家早已是種流行的休閒活動。除了步行以外,獨木舟是傳統也環保的工具。

在東北角風景區上的雙溪鄉,鄉內大小溪流遍佈,有山中威尼斯的美稱。
獨木舟不是年輕人的專利,我們的體驗行程就是要給大家體驗的,所以大小朋友皆適合參與。
如果你已經在都市裡待得很煩躁了,那就跟我們一起去雙溪體驗獨木舟及河川的魅力吧!

* 獨木舟基本操作:體驗自由自在的水上巡弋經驗;如何上下船?如何拿槳?直線前划 & 後划、側
划靠岸、轉彎、平衡、復位。

* 自然景觀及人文歷史:雙溪貢寮大橋至龍門露營區河段,全段為平靜的內陸河域,沿途可觀察水鳥、陸鳥、河口魚類、沙丘地形、植物等,是一條極為新鮮有趣的水路踏查之旅。

* 達人帶路:
1.邀請台灣獨木舟推廣協會專業教練群,帶領我們體驗划獨木舟的樂趣。
2.專業領隊:協會秘書長楊秋霖老師,是國內濱溪植群、生態旅遊的專家,公認的超級解說員,著有《臺灣的生態旅遊》、《台灣的國家森林遊樂區》…等書,絕對讓我們有滿滿的收穫。

詳情請見 活動網址

 

高雄市左營洲仔濕地公園生態導覽志工培訓

2007/08/26 - 8:30am2007/08/26 - 5:30pm

地點:高雄市左營洲仔濕地公園
主辦:高雄市政府工務局養工處
承辦:社團法人台灣濕地保護聯盟
報名:96年8月23日截止
聯絡人:呂芳宜
電話:07-5822371
E-mail: wetland.ks@msa.hinet.net

活動說明:

上課時間:96年8月26日(星期日)、96年9月2日(星期日)

導覽解說志工,這個角色象徵著熱忱、奉獻、專業、愛心、尊重自然、喜與自然為伍等特質。

現在,洲仔濕地公園開始招募生態導覽解說志工了!歡迎各位熱愛大自然、喜歡與人聊天、喜愛觀察動物、植物、有愛心的人們,一起來加入洲仔濕地公園這個大家庭,和我們一起為社會盡一份小小的心力!

詳情請見 洲仔濕地公園網站

 

2007年大屯溪田間音樂會-另類豐年祭(延至8月25日)

2007/08/25 - 7:30am
2007/08/25 - 8:30pm

因颱風過後西南氣流引進的雨水影響,本活動將延到8月25日照常舉行,活動內容稍做更動,近期將會通知最新活動訊息。

地點:淡水屯山里番社前11號 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
費用:音樂會免費!但是,我們希望能讓每一位因夢想而努力的人得到適當報酬,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繼續支持下去!所以我們希望認同這些活動的人,也能自由贊助。
指導單位:淡水鎮公所
主辦單位:綠色陣線協會
協辦單位及場地提供: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
活動預約電話:0912215814 陳小姐

對一般人來說,「農」是個辛苦的職業!可是除了辛苦,其實還有許多樂趣喔!收割稻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有沒有一種可能?在割完稻子之後,我們回到稻田。老農夫和年輕人,一起聽著關於田地、自然、夢想的音樂!

既然稻田是他們的生活空間,也是我們的!那麼屬於我們的音樂,也該屬於他!

8月11日(六),一大早,我們將開始收割。歡迎大家一起來陽光下割稻、曬穀!用我們的汗水濕潤土地,用我們的熱情開啟人們對農的關注!然後,在徐徐涼風吹來,夕陽染紅天空的時分,拉張板凳,招呼鄰近的農夫阿伯、阿嬸,一起在最令人嚮往的環境裡,聆聽心的聲音!

在「好客樂團」的熱情演出中,我們相偕來逗陣,舉辦我們的「另類豐年祭」,並分享另類農民們的農業經驗!

詳情請見 http://www.gff.org.tw/20070811.htm

 

台灣生態登山學校青少年溯溪活動

2007/08/25 - 9:00am
2007/08/25 - 5:00pm

地點:萬里頭前溪
領隊:小花:0966039523 慧娟:0910927699
主辦:台灣生態登山教育協會
報名:8/23(四)截止
費用:700元,含裝備、保險、交通。
電話:02-23681306
E-mail:  mtschool@mtschool.org

活動說明:
對於未曾嘗試體驗的環境,孩子雖然緊張,但只要給予適當協助,他們也可以克服難關,更能深入從未去過的祕境美景,體驗不同的生活經驗。
邀請您的孩子,一同面對挑戰
 

詳情請見
http://www.mtschool.org/

 

無車之旅天然的熱水器──甘肅黃土高原上的智慧  --﹥

作者: 蒲漢龍(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計畫成員)

2007年6月30日,Day21
累積里程: ~1354km,甘肅天水—通渭

走入甘肅天水,這一片黃土刻出的山居歲月,帶著融入自然能量的現代技術;在與荷蘭合作打造的生態城鄉中,這裡的居民不需仰賴煤炭工廠產出的電能,卻能維持生活耗用......

黃土高原景象

黃澄澄的山坡上,仍有零星的植被。這是大西北地區積極綠化的成果,中國當局自受到黃土吹沙的襲擊、河水污染,水土流失後的覺醒;撥款給黃河上游的城市,積極的復育山林,整治上游坡地。

我們一路騎上這個甘肅從天水至秦安的天纏公路上,爬昇至1800公尺的高山上,這裡是當地人所稱的「大山」:然而,這大山並非想像中綠油油的而是多處崩塌裸露出黃澄澄的泥土。這裡非常的乾燥,呈現出長時間缺水的景貌,而也因長期缺水,坡地很難看得到植物群落。我們隨著山坡騎去,一路上觀察到很多老年人一桶一桶的搬運水回到鎮上,一根扁擔兩桶水,由水源地以人力緩慢運輸。

窯洞雨撲滿通渭屋舍。圖片來源:台灣地球日網站

我不禁為這炙熱的天氣造成先天環境與資源上的限制感到憂心,不過,生活在此的先民們卻也發展出適應當地環境條件的各種方法,衍生出了許多生態智慧。例如,房子屋頂斜向屋中心,朝著三合院的內部,沒有延伸向外的屋簷,因此發揮了漏斗的效果,把雨水收集了起來,並且,為了讓更多雨水能被儲存,有的地下型窯洞還會在中心挖上滲井。由於,黃土造的房子是處於中國內陸乾熱大陸型氣侯,風吹雨打的機會不多,房子可保存得很好,牆壁會越來越堅硬。這與中國南方或是台灣,以排水為主的房屋設計是很大的差異。

有了房子、收集到的水、飲水問題呢?

燒製一壺水只要12分鐘。圖片來源:台灣地球日網站飲水是要加熱殺菌的,但這裡的石化能源有限,但太陽能確是穩定且可持續的!因此,當地百姓以鏡面或任何可以反光的物質,自己黏糊成內凹型弧面,這個向著太陽閃耀的光凹面鏡,隨著太陽由東向面的軌跡適時調整方位,可是當地居民賴以維生的能量來源!據居民表示,這大陽能聚光面鏡,四十分鐘即可燒開一桶五公升的水;也因此,飲水與洗熱水澡都不成問題了!

此外,這兒還利用沼氣作為生活炊煮能量的來源,充分運用大自然的力量,與住民的廚餘堆肥製造出一個能量資源循環的生態城市。

【延伸閱讀】
中荷合作開發農村可再生能源
◎ 本文同步刊登於台灣地球日網站
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官方網站

 

觀察中國 放棄綠色GDP,又該用什麽調整政績觀?  --﹥

作者:馬軍(公衆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

「在中國的現實條件下,選擇在經濟核算中加入環境保護指標的綠色GDP體系,恐怕是幹部評價體系改革中成本最低的一種可行變動了。」

隨著中國國家統計局明確表示無法將綠色GDP數據對外公布,綠色GDP項目技術組組長王金南也宣布「無限期推遲」發布報告,這開展了三年的艱苦嘗試似乎走到了盡頭。除了從技術角度認爲綠色GDP的核算方法尚不成熟外,國家統計局放棄綠色GDP的主要理由,是國際上還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政府部門正式公布他們的綠色GDP價值量核算結果。

誠然,國際上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分析常常是由非政府研究機構完成的,政府公布綠色GDP核算的情况確實不多見。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國際上很少有地方政府像我們的各級政府這樣,對達成發展和保護的平衡負有如此巨大的責任。正因為如此,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對綠色GDP核算體系的需求比許多國家要大得多。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追求良好政績,現代政府概莫能外。經濟發展事關人民收入、就業、生活水平,因此各國政府多把經濟增長指標看做是重要的政績標尺。GDP代表著經濟產出總量,可以反映一個國家國民收入的水平。但如果某一地區盲目地拼環境、拼資源來求得經濟發展,其引發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以及對人民健康福祉的損害,卻難以為GDP核算所反映。

那麼為什麼西方國家沒有廣泛開展綠色GDP核算呢?因為在實踐中,其政府想要拋開環境保護,一味追求GDP增長,常常是困難的。其政府行爲除了受到議會和法院的制約外,更受到當地選民的直接制約。通常當地社區既不會支持只保護不發展,也絕不會支持為發展經濟而犧牲環境。一個為經濟發展而污染當地飲用水源、毒化當地空氣的地方政府是難以連任的。新當選的地方領導通常要順應民意調整政策,發展和保護又會走向相對平衡。

由於政績評價體系不同,我們的地方政府官員對平衡發展和保護承擔的責任要比西方政府大得多。在西方,各利益方的參與,使地方政府在施政方針上只有有限的選項;由於我們環境保護工作中公衆參與還很有限,地方官員們主要依照既定的發展方針來制定自己的發展規劃。而在規劃管理中手握極大的自由裁量權力,也意味著我們的官員必須為發展和保護的平衡承擔全責。

遺憾的是,我們的一些地方政府常常找不到這個艱難的平衡點。由於長期以來「發展是硬道理」被一些人誤讀爲GDP增長是硬道理,GDP增長數字因此成為政績評價中最硬的指標。一些地方政府官員因此在項目決策中任意降低環境門檻,引入大量高污染、高風險的企業;在環境管理中爲污染大戶撐起保護傘,干擾當地環保部門的環境執法;環境污染了,而當地官員卻因高企的GDP發展數字而紛紛升遷,盲目追求GDP增長的政績觀因此更加強化。

今天,中央政府將貫徹科學發展觀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強調要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但真要將中央政策轉化為各級政府的行動方針,必須扭轉各級政府首腦盲目追求GDP增長的政績觀;而要扭轉他們的政績觀,則必須改變現行的幹部評價體系。對中央政府而言,在中國的現實條件下,選擇在經濟核算中加入環境保護指標的綠色GDP體系,恐怕是幹部評價體系改革中成本最低的一種可行變動了。

綠色GDP面臨的困境是現階段中國發展和保護的現實矛盾的集中反映,說明僅靠一套核算體系難以扭轉固有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對此環保部門早有清醒認識,正如綠色GDP項目的領導者所言:「科學的綠色GDP數據有助於科學決策,公眾參與和民主法治,才能保證每項決策能真正服務於大多數人的利益。」我們應大力推動公衆依法有序參與環境保護,相信當地方官員在決策和管理中真切感受到公衆對環境保護的強烈要求時,他們不但要調整自己的政績觀,也會對能夠計算出需要扣除的環境成本的綠色GDP產生真正的需要。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7年8月8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
此連結

【延伸閱讀】
1.
中國的綠色發展之路
2. 中國發展的平衡力量
3. 綠色GDP的運用充滿挑戰和希望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 網編:陳誼芩
感謝環保署、教育部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