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
2007.8.23
本日焦點: 環保署20週年 環境倒退 民間送腫瘤蛋糕

環保團體送腫瘤蛋糕給環保署慶生。

本報2007年8月23日台北訊,李育琴報導

昨(22)日是環保署成立20週年,環保署在新設辦公室舉辦署慶。環保團體一早即到環保署前送上生日禮物,一個插滿20根黑色蠟燭的「腫瘤蛋糕」。環評監督聯盟表示,腫瘤蛋糕象徵台灣環境惡果,20個開發案一旦通過,將成為未來子孫的腫瘤。

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表示,惡性腫瘤為國人10大死因之首,沒有健康的環境就沒有健康的食物、空氣、與飲水,環保署成立20年卻無法為台灣環境把關,國民當然不會健康。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山的人

走進嘉義竹坑溪步道 瀑布成群吊橋不斷

往水濂洞的路。圖片來源:紫秋千

文字/攝影:紫秋千

嘉義縣梅山地區的古道密集度極高,大部分都是先民往來各個山區所開闢,梅山鄉的瑞峰村,介於在草嶺、梅山、瑞里的中心點,早年村民沿著竹仔坑溪將木炭挑到山下賣,所以這條步道又被稱為「梅山挑炭古道」,同時也是先民農作收成後,及採買生活用品來回上山的貿易路。

而近年「阿里山風景區管理處」在勘查發現這條古道後,於94年開始分期修築古道,沿途並架設有12座吊橋,其安全度與行走的體力度都屬平易近人,非常適合親子共遊,在近年相關登山團體的推廣之下,已漸漸打開知名度。

我們的島

連續下雨之後――美濃淹水紀實

文字:李慧宜;攝影:張光宗、陳添寶(公共電視記者)

美濃幾乎年年淹水2005年6月,連日豪雨造成美濃嚴重水災,12-15日這4天,美濃鎮大半區域天天都泡在美濃溪暴漲的河水裡;同年7月18日,因為海棠颱風帶來的西南氣流,又讓美濃鎮在3天內淹水5次,這一年是美濃發生水患最多的夏天。今年8月13日,美濃單日降雨量500.5毫米,短時間降下的大雨,使得美濃溪再度暴漲,也讓整個美濃氾濫成災,創下美濃鎮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水患,最深的水位高度高達150公分。

淹水,真的是美濃人永遠的宿命嗎?其實,1989年起,前台灣省水利局就已經著手整治美濃溪,近10年來,經濟部水利署也在美濃溪各段清淤與加強堤防,但是,為什麼美濃還是一再淹水呢?我們希望,能夠透過今年的813水災,重新認識美濃溪與人的關係、檢討政府的河川整治政策與工程,勾勒出更具土地倫理的水環境管理方向。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課表

走山的人

我們的島

本會快訊

熱門內容

水患越來越嚴重,到底為什麼?

建構生態城市 將是台灣創造國際競爭力的契機

熱門關鍵字

水患

環評

推薦評論

亞洲國家共同合作 預防環境災難死亡事件 (1)

蕉農的祈禱 (2)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台北鳥會電子報

本日焦點: 環保署20週年 環境倒退 民間送腫瘤蛋糕 --﹥

本報2007年8月23日台北訊,李育琴報導

昨(22)日是環保署成立20週年,環保署在新設辦公室舉辦署慶。環保團體一早即到環保署前送上生日禮物,一個插滿20根黑色蠟燭的「腫瘤蛋糕」。環評監督聯盟表示,腫瘤蛋糕象徵台灣環境惡果,20個開發案一旦通過,將成為未來子孫的腫瘤。

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表示,惡性腫瘤為國人10大死因之首,沒有健康的環境就沒有健康的食物、空氣、與飲水,環保署成立20年卻無法為台灣環境把關,國民當然不會健康。

在環保署新建辦公大樓前,腫瘤蛋糕冒出陣陣白煙,潘翰聲指出,腫瘤蛋糕是以戴奧辛鴨蛋、鎘米、綠牡蠣、秘雕魚為基材,和上台塑汞汙泥、石門水庫泥漿與中橫土石流,再加上多氯聯苯油調製而成,此外,以高雄後勁富含油氣的地下水作燃料,最後經過蘭嶼核廢料、用過核燃料棒、各地輻射鋼筋及電磁波殺菌。

腫瘤蛋糕 :: 圖片提供:環評監督聯盟蛋糕上的20根黑色煙囪蠟燭,代表台塑鋼鐵、國光石化、彰化火力電廠、台北大巨蛋、蘇花高、新莊機廠等對環境傷害極大的重大開發案,環評監督聯盟表示 這些開發案就是未來子孫的腫瘤。

環保署長陳重信目前在美國進行非正式訪問,未回國主持署慶。日前在華盛頓的一場演說中,陳重信表示台灣不需要為溫室氣體減量設定期程。環保團體抨擊陳重信沒有站在環境優先的立場,環保署宛如經濟部下屬的「投資環境署」。潘翰聲指出,目前排隊等著進行環評的90個案子,若全部通過將讓台灣CO2排放量至少再增加4成。他再次呼籲環評委員莫讓環評審查淪為橡皮圖章。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銘龍以高鐵多次「倒退嚕」比喻環保署20年來沒有作為,他表示,環保署有公權力,應有積極作為,但今天台灣環境卻是百孔千瘡。環評監督聯盟將在9月3、4日環保署大門廣場舉行「環境大普渡」,告慰環境亡靈。面對環保團體猛烈抨擊,環保署代表出面表示將把民眾意見帶回參酌。

環保署針對20年署慶所舉辦的一系列活動,民眾可在環保署網站上的活動網頁查詢。

台灣新聞  --﹥

美麗灣環評 遭疑一期土方超挖

摘錄自2007年8月22日自由時報台東報導
杉原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21日進行第二次環境影響評估,部分環評委員現場會勘後連番質疑一期工程超挖土方,也未依法做環評,台東環保聯盟成員亦全程緊盯,但業者提供資料仍不齊全,環評會最後決定補齊後再審。

環評委員擔心強颱一旦直撲台東,再遇大潮,渡假村建物能否抵擋浪侵?並連番追問大型怪手在沙灘上橫行、未見工地圍籬等問題,台東環盟在旁亦不斷向環委說明監控過程,廠商趕緊拿出設計圖說明解釋。

王鴻濬表示,該案開發前說明會僅有6人,質疑此一開發案未充分與民溝通,且海潮資料應取得50到100年間的長期海象,但報告中僅引用富岡站近20年數據,此外,對二期工程中的渡假小屋位於海潮線內側,長期下來恐對沿岸防風林及礁岩生態產生不良影響。

張長義委員拿出環評法規質疑該工地一期工程時,挖出土石早已超過5萬立方公尺上限,環評應做而未做,有先斬後奏之嫌,且開發地位於環境敏感區,暴潮位、生態綠廊規畫說明等資料不是引用地點錯誤,就是付之闕如。

 

治水工程 雲縣府盼六輕金援

摘錄自2007年8月22日自由時報雲林報導
21日沿海地區雨勢趨緩,台西鄉崙豐地區積水已退,一早居民忙著清理家園,但鄰近五港村仍有數十戶泡在水中。針對這次颱風淹水災情也很嚴重的麥寮鄉後安、海豐村,縣長蘇治芬希望「六輕」能協助增設抽水站、抽水機組等,六輕希望縣府能提出細部計畫,供公司進一步研究。

蘇治芬表示,後安、海豐抽水站均可容納四部大型抽水機,不過目前這兩座抽水站僅備置兩部抽水機,應迅速增設抽水機組,雖然政府已將海豐村淹水整治列入第二階段計畫,但遠水救不了近火,由於台塑六輕就在後安隔壁,希望六輕能協助相關水利工程的工程款。六輕麥寮總管理處經理吳欣哲建議縣府能先提出細部計畫,供其研究辦理。

 

10年最大登革熱狂襲台南

摘錄自2007年8月22日中國時報台南報導
台南榮譽國民之家爆發國內近10年來最大規模的登革熱聚集感染事件。該榮民之家8月8日通報一例疑似登革熱個案,接著在8月13、14日再通報,累計至今已確定有44名榮民感染;另有12人疑似感染,正等待進一步化驗確認。

疾管局8月15日派遣機動防疫隊前往追查孳生源,發現台南榮民之家廢棄冷卻水塔、水溝及消防蓄水池等都已有病媒蚊孳生;已要求全台各地衛生局,對轄區內的養護機構,加強其病媒蚊清除查核。

 

新寶來溫泉渡假村 12小木屋沖毀

摘錄自2007年8月22日自由時報高雄報導
接連兩個颱風帶來豪雨不斷,高縣災情持續擴大,重創新寶來溫泉渡假村,為40多年來最嚴重災情;山區道路多處交通中斷,尤以台21線甲仙關山村附近,嚴重落石坍方,甲仙、三民兩鄉民往來交通中斷,被迫改道繞行產業道路勉強通行。

觀光勝地寶來溫泉區土石流危害,夾帶大量土石淤積寶來一號橋下,迫使荖濃溪改道沖刷,新寶來溫泉渡假村遭沖毀的小木屋21日從6棟增加到12棟並擴及停車場空地。

 

蓋斑鬥魚 一度瀕臨絕種

摘錄自2007年8月22日自由時報報導
蓋斑鬥魚原產於中國南部、海南島、中南半島及台灣,早年分布於台灣各地溪流;近年來因農藥使用流入溝渠,河川受工業污染,在棲地已日益稀少,一度瀕臨絕種,行政院農委會民國79年列為保育類動物。

蓋斑鬥魚俗稱三斑、台灣鬥魚,客語稱之「龐鼓辣」,牠的鰓蓋上有一個明顯斑點,體側有十條藍綠色橫帶,橫帶間為鮮豔的淺紅色。

蓋班鬥魚以浮游生物、昆蟲幼蟲為食物來源,特別嗜食蚊蟲幼蟲;鬥魚在水中優游姿態,吸引人們目光,常被當作觀賞魚飼養。

 

風災損菜 農友歸咎生態工法

摘錄自2007年8月22日中國時報彰化報導
埔鹽鄉是蔬菜產地,新水村一帶更以花椰菜為主,因聖帕颱風豪雨損害嚴重,農會9個產銷班,21日集會要求政府辦理現金救助,農民也對縣府將溪湖、埔鹽排水幹線施設生態工法,大加撻伐,指這項設施根本是阻礙排水,把農民害死了。

農民指出,政府為了淨化水質,在溪湖埔鹽排水幹線溪底填上石頭,釘木椿,這種生態工法卻造成排水不良,水患無窮。

據鄉代施鴻展說,要解決溪湖埔鹽排水幹線水患,主要是這條幹線流入舊濁水溪,是在三和制水閘的上游,因制水閘的功能受阻,而影響排水。一勞永逸的方式,就是要另外闢設支流,將排水幹線的洪水,由支流,導入三和制水閘的下游。這項建設,立委楊宗哲已向經濟部爭取,可望納入行政院8年800億的治水經費施設。

 

海域使用費 蚵農縣府喬不攏

 

摘錄自2007年8月22日中國時報嘉義報導

為維護蚵農權益,嘉縣府歷經兩年作業,終於完成沿海45區漁業權劃分,卻衍生出縣府及蚵民對「海域使用費」看法不同調,雙方價格落差將近10倍,讓漁業權使用相關規章的訂定充滿變數。

所謂「海域使用費」,即蚵民取得該區域合法漁業權後,每年必須繳交給縣府的費用。據縣府漁業課課長張峰榮表示,縣府目前已規畫每公頃收取1萬5千元費用,未來這些費用將納入統籌分配款,交由環保局、鄉公所等單位運用。但蚵民對每公頃1年必須繳納1萬5千元,普遍難以接受。

嘉縣牡蠣養殖產銷協會提出方案,如以漁業署規定每公頃最多飼養6千8百串來計算,每公頃只需繳交1360元,與縣府預期落差懸殊將近10倍,如今雙方雖已進行4次溝通,仍未見具體成果。縣府早已發放26張執照,且相關法令也大致擬定完成。地方自治法漁業權使用相關規章,議會是否能在年底前通過完成,端視「海域使用費」縣府與蚵民能否達成協議而定。

 
國際新聞  --﹥

保護鱘魚數量 裏海各國重新調整撈捕配額

摘譯自2007年8月20日ENS土庫曼,阿什哈巴特報導;謝芳怡、林盈秀編譯;蔡麗伶審校
大鱘魚在裡海變得很罕見。(圖片來源: CITES)由中亞地區新聞人員所組成的中亞新聞網分析員表示,鄰近裏海的國家若要保護自身的鱘魚庫存量,勢必需採行一套共同政策,強行限制非法捕撈和減少環境破壞,但要實現各國間的合作關係仍是一條漫長的路。

8月11日在阿什哈巴特所召開的裏海生物資源會議上,裏海各國代表同意制訂一套新的鱘魚捕撈配額制度。

土庫曼、哈薩克、亞塞拜然、俄羅斯和伊朗皆與裏海接壤,4國也都會捕撈不同的鱘魚種類來生產魚肉和魚子醬。全球將近90%的黑魚子醬來自裏海。

現有的配額制度中不包括伊朗在內,主要透過各國的漁獲庫存來分配捕撈額度,俄羅斯為70%,哈薩克18%,土庫曼和亞塞拜然則各為6%。伊朗的捕獲量不包括在這些比例中,不過伊朗生產超過50%的裏海魚子醬。

而新的分配制度將會納入伊朗,並採用新的分配標準,例如考量各國打擊非法捕魚罪犯,以及減少對海洋生物和沿岸地區環境破壞的成效。

伊朗農業部副部長及漁業組織主席內札米(Sha’ban-Ali Nezami)在阿什哈巴特的會議表示,伊朗需要減少在裏海的鱘魚捕撈,以保護魚群數量。他還說伊朗寧可提高鱘魚養殖業的產量。

即使此配額制度是為了保護魚群數量,但是盜捕仍佔總漁獲量至少70%。此外,華盛頓公約(CITES)指出,許多鱘魚是因工業的石油污染而死。

中亞新聞的專家學者指出,裏海各國迫切需要一套嚴格的共同政策,來控管非法捕魚和環境破壞的行為,但要徹底地落實這項政策,這些國家必須先解決長久以來裏海所有權的爭議。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北極海冰層面積創歷史新低

摘譯自2007年8月20日ENS美國,科羅拉多州,波爾德報導;謝芳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衛星圖像表示西北部冰河在這42天縮小的情況。(圖片來源: NASA)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科學人員表示,16、17日衛星所測量到的北極海冰面積範圍,已低於過去所有的歷史記錄達到最小值。研究員麥爾指出,北極海冰面積已低於2005年所記錄的最小值,並且還在持續融化中。

在2007年7月北極海冰以極快的速度融化時,科學家就提出警告,北極海冰面積有高達92%的機率將創下歷年新低。至少15%的海洋被冰層覆蓋就是所謂的海冰面積,而自1970年代後期人類開始使用衛星測量海冰面積後,海冰面積就不斷縮小。

許多研究人員認為,海冰面積的縮小,主要是因為過多溫室氣體排放至地球大氣層,造成全球暖化而氣溫升高所導致。

科學家表示,目前海冰面積以極地西伯利亞東岸以及阿拉斯加北部的波弗特海最小,加拿大群島的冰層也相當薄。而北冰洋近大西洋一帶的海冰層雖然沒有顯著的變化,但與以往相比,面積仍有所縮小。

全文及圖片詳見 ENS

 

法官下令白宮提出氣候暖化報告

摘錄自2007年8月22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美國一位聯邦法官裁定布希政府必須針對全球氣候暖化,提出2份科學報告。舊金山聯邦地院法官阿姆斯壯,認定布希政府沒有依據1990年頒布的一條法律,每隔 3到4年,重新檢討並且制定新的氣候變遷研究計畫,以及就氣候變遷對地球環境造成的衝擊,提出評估,阿姆斯壯下令,布希政府必須在2008年1月前,做完法律規定的這兩項功課。

包括綠色和平、地球之友在內的多個環境保護組織,指控美國政府蓄意蔑視和隱瞞全球暖化事實。布希政府官員宣稱,氣候變遷的研究,是一個持續性的工作,政府機關對於它們掌握的資訊,是不是成熟到可以發布,應該有自由裁量權。

 

東協能源部長明集會 核能安全列首要議題

摘錄自2007年8月22日法新社新加坡報導
隨著全球油價不斷飆漲,越來越多國家將核能視為替代能源。外交消息人士透露,23日在新加坡召開的東南亞國家協會能源部長會議,焦點將放在核子安全議題,由於此地區有幾個國家想興建核能電廠,以應付日增的電力需求,減少對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這次會議的主題將是核能安全。

印尼、越南和泰國先後宣布核能開發計畫,不過環保專家警告,此地區缺乏有關核電廠運作及處理核廢料的專業知識,可能釀成災害。泰國能源部副部長庫魯吉在此間的東協能源業論壇表示,該國計畫在2020年前以核能生產400萬千瓦的電力。

 

緬甸軍政府拘捕抗議燃料價格人士

摘錄自2007年8月22日BBC中文網報導
緬甸官方傳媒報道,軍方領袖拘捕最少13名參與抗議燃油價格上漲的示威人士。這次被捕的人士中包括1988年緬甸民主運動的7名學生領袖。他們被拘捕前兩天在仰光帶領反對燃油價格抗議。這些人士19日在仰光抗議燃油價格突然增加。

汽油的價格從本來的1.17美元一加侖增加到1.95美元,而柴油的價格從本來的1.17美元一加侖增加到2.34美元。這是兩年來緬甸燃油首次大幅漲價,令長期使用交通的人士束手無策。很多巴士和出租車都不做生意,而做生意的都收取更高的車資,加重當地工人負擔。 

 

英德將聯手解決貧窮國家疾病問題

摘錄自2007年8月22日BBC中文網報導
德國總理梅克爾22日訪問英國,兩國領導人宣佈9月5日將發起提供海外援助的國際醫療合作項目。兩國領導人還提出了對付愛滋病、減少婦女和孩子死亡率等計劃。據悉,雙方沒有深入討論棘手的歐盟憲法條約草案問題。

布朗在國內面臨反對黨保守黨要求就憲法草案舉行全民公決的壓力,此前,布朗拒絕了工會組織提出的這一要求。 

 

平壤涼麵館 發生千人中毒事件

 

摘錄自2007年8月22日中廣新聞報導

據南韓聯合通訊社22日報導,熟悉北韓的消息人士表示:7月29日,在平壤玉流館涼麵館吃過涼面等食物的1000多名食客,出現了集體食物中毒現象,他們被緊急送往平壤市內各家醫院的急救室。消息人士表示:玉流館暫停業幾天後又重新營業。

聞名世界的平壤涼麵館玉流館,是北韓居民和外國遊客經常光顧的飯店,1960年,以2層樓的規模,在平壤中區勝利街開業,南韓前任總統金大中於2000年到平壤參加「第一次南北韓首腦會談」時,也曾在該飯店用過餐。

據了解,玉流館以平壤涼麵和肉涼麵聞名,一天涼麵銷量、達到1萬碗以上。

 
中國新聞  --﹥

白天不開燈不開空調也能進行奧運比賽

摘錄自2007年8月22日中國環境報中國報導
位於中國農業大學東校區的農大體育館剛完工交付使用,走進體育館,現代簡約的通道只有簡單的裝修,既沒有華麗的吊頂也沒有多餘的裝飾,而體育館主館即便是在並不算晴朗的白天,在場館燈光沒有開啟的情況下,仍可完全依靠自然採光達到光線充足;而通過場館頂端幾百個高低錯落分層排列的玻璃窗吹進的自然風,使整個場館真正成為一座可以自由「呼吸」的綠色場館。

體育館設計師表示,這種高低錯落的造型,可充分利用屋面頂層,形成效果極佳的自然採光和通風效果。為了自然採光效果好,按照太陽的運行規律,場館頂部安裝了400多個高低錯落分層排列的玻璃窗,使自然光可以通過層次分明的頂部充分照入館內。這種採光方式以前一直常用於大跨度的廠房建設中,具有綠色環保和節能的特點。

 

西雙版納雨天天數減少 雲南多個雪山「遭殃」

摘錄自2007年8月22日新華社綜合報導
據雲南省氣象局公布數據,雲南省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西雙版納雨天天數不斷減少,雲南境內的雪山雪線上升、冰川消融。

雲南省氣象局副局長20日說,經過半個世紀的觀測,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雲南正經歷以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進入21世紀的前6年,平均氣溫比多年平均氣溫增高了0.6攝氏度,乾旱的發生頻率由過去的2-3年一次變為1-2年一次。

局長另外介紹,從20世紀90年代到2006年,雲南暴雨發生頻率由50%上升為83%,大暴雨發生頻率由60%上升為83%,氣候變暖還導致雲南許多區域性的獨特地貌開始變化。其中包括香格裡拉降雪減少、景洪將日漸闊別濃霧、梅裡雪山和玉龍雪山的冰川將更快消融等。

 

煉鐵廠取締後偷開工 當地政府沒空管?

摘錄自2007年8月22日中國新聞網綜合報導
因不符合國家有關產業政策,早已被當地環保部門取締的河北省曲陽縣昌盛礦業公司鋼鐵廠,卻在今年2007年又私自轉包他人,並以露天高爐作設備以鐵粉作原料偷偷生產面包鐵,而當地環保部門則表示既沒接到過該企業的任何重新生產的申請,也對其已達多月的違法生產毫不知情。

該工廠工人分兩班制,每班工作12個小時,晝夜不停地生產。正常時每天大約生產60~70噸的面包鐵。

根據國家環保政策,該鋼鐵廠由於生產技術落後、規模不到標准等原因早已被取締,主管機關則對該企業目前的違法生產不知情。而記者21日致電環保局辦公室王主任,詢問調查情況及處理結果,該室主任則表示相關主管忙於其他事務而無法了解此案。

 

北京昨39℃高溫創56年同期最熱 用電刷新記錄

摘錄自2007年8月22日北京晨報北京報導
21 日13時零5分,北京市氣象台從天安門、大觀園、紫竹院等城區自動站得到的氣象資料顯示,在經過一上午的強烈日照後,本市城區最高氣溫超過39℃,最大相對濕度也達到了85%,為今年以來最高。根據1951年以來的氣象資料顯示,北京8月下旬平均氣溫23.9℃,下旬極端最高氣溫35.7℃,而21日北京南郊觀象台氣溫達到35.8℃,突破歷史最高水平。

而根據市發改委和電力公司表示,近日高溫天氣引發用電負荷持續快速增長,使得北京21日的瞬時用電負荷攀升到1190萬千瓦,第5次刷新歷史紀錄。北京電力公司分析人士說,空調等降溫負荷佔35%左右。從8月中旬開始,受高溫影響,北京電網一直處在大負荷狀態。

 

北京查獲黑心免洗筷 工廠回收後再出售

摘錄自2007年8月22日中廣新聞網北京報導
北京查獲黑心免洗筷。一家工廠回收市面上已經用過的免洗筷,重新包裝出售,並且沒有經過任何形式的消毒過程。這家工廠平均每天出售10萬雙免洗筷!

北京公安21日突檢這間工廠,查獲50萬雙用過的免洗筷。警方說,黑心業者用每雙4分人民幣、大約是1毛7台幣的價格,出售黑心免洗筷,平均每天可賺1000元人民幣。

中國大陸今年極有可能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出口國;可是大陸製造的產品、特別是食品,因為業者缺乏商業道德,法律把關又不夠嚴格,安全頻頻出問題。

 

2007上半年二氧化硫排放略降 中國減排持續嚴格執行

 

摘錄自2007年8月22日新華網綜合報導

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改革委21日發佈的「2007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標公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全中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1263.4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88%;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691.3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0.24%。國家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指出,儘管減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減排形勢依然嚴峻。
 

中國河海相關部門共商水資源論證

 

摘錄自2007年8月22日水信息網綜合報導

為貫徹落實「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並且進一步優化流域水資源配置,保障建設項目用水,中國海委日前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召開了海河流域水政水資源工作研討會,就如何提高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水平進行了專題研討。

海委副主任指出,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已經成為水行政主管部門實施行政許可審批的一項重要內容,做好水資源論證工作要做:1.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充分考慮流域和區域水資源的現實條件;2.必須服從國家重大規劃,並與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相協調;3.必須規範審查審批程序,提高管理工作效率;4.必須加強資質單位和評審專家管理,提高論證工作質量;5.必須建立健全對建設項目的考核和評估機制,不斷完善水資源管理工作。

與會人員認為,隨著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的不斷深入,許多相關規定已不能滿足工作需要,加強水資源論證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已成為當務之急。

 
綠色學習課表  --﹥

過五關、蓋六章、環保尖兵我來當

2007/08/25 - 9:30pm
2007/08/27 - 5:00pm
地點: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主辦:台北市環保局
協辦: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環保政策法令往往過於生硬,不容易讓一般民眾了解其規範之內涵。本活動由台北市環保局主辦,以「垃圾源頭減量」為宣導主軸,包含「購物用塑膠袋及免洗餐具限用」及「限制產品過度包裝」兩個主要政策,並納入7/1實施之「紙杯減量方案」及「限制塑膠類托盤及包裝盒使用」,在專業解說人員之帶領下,進行過五關的小遊戲,藉由遊戲中學習環保知識,讓民眾近距離親身體驗政策所蘊含之環保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提升民眾對政策之認同度及支持度,並改變消費習慣。8月25日當天現場,環保局並限量發放環保政策相關之文宣小禮物,數量有限,發完為止。

詳情請見 http://www.epb.taipei.gov.tw/info/news_view.aspx?InfoId=7348

 

2007年「南瀛尚青」青年文化營

2007/09/02 - 10:00am
2007/09/04 - 1:30pm
地點:台南縣關子嶺統茂溫泉會館(集合地點:台南縣新營火車站) 
主辦:南瀛文化協會
對象:對公眾事務有興趣之大專院校生,預計50名。
報名:即日起至8月27日止,請附上報名表以電子郵件報名 
費用:當日繳交1000元,全程參予者退還500元
聯絡人:陳先生 0912-854388
Email:Tainanyouth@gmail.com 

聽過東山咖啡、白河蓮花嗎?
他們是如何打出在地品牌,如何重振當年觀光威風,當大家都在談社區意識凝結,創造返鄉就業機會,難道你不會想回家工作?

意識型態,意識型態,今日政黨藍綠惡鬥,大家都說是意識作祟,除此之外,到底在惡鬥背後隱藏怎樣的歷史、文化意涵,又透露出台灣處於什麼樣的國際困境,難道就真的只是意識型態之爭?

詳情請見 http://blog.roodo.com/tainanyouth/

報名表下載、課程表下載

824微笑單車

2007/08/24 - 7:00pm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廣場(五福路)
必備:單車、個人安全裝備、警示車燈

本月微笑單車改成傍晚舉行,有單車DIY工坊,也是通勤單車免費健檢,然後上路夜騎...

我們會有一些人準備工具,現場成立簡單單車工坊,可以來調教單車、玩玩硬體。也幫忙免費單車健檢,可以處理者現場處理,否則提供建議到車店維修或更換。

約9點上路夜騎,路線當晚決定!來玩,應該很有趣!

*下雨則自動取消,下個月最後一個週五晚再見...

詳情請見 http://bikesmiling.blogspot.com/2007/08/824.html

 

【兩岸環境媒體論壇】富裕社會的危機與轉機

2007/09/15 - 1:00pm
2007/09/15 - 6:00pm
地點:世新大學12F會議廳S1204(臺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主講:天津人民廣播電台 主任記者 / 媒體觀察基金會 管中祥 / 中外對話 項目總監 / 生命力新聞 陳順孝 / 青年時報 記者 / 綠黨 潘翰聲 / 蠻野心足生態學會 文魯彬
主辦: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報名:即日起,將報名回函請寄至 lulukeng@e-info.org.tw (場地座位有限,請事先報名)
聯絡人:耿 璐 0928388648  謝璧如  0932326407
電話:02-23021122
傳真:02-23020101
E-mail:lulukeng@e-info.org.twbiru0822@yahoo.com.tw 

議題一 環境新聞的媒體呈現

不論是民間媒體或是民間環保團體,代表的都是一股監督的力量,以站在第一線與民眾及社會一同努力往前的角度,民間團體所提供的環境資訊便是教育社會大眾,提升環保意識的重要力量。站在傳播媒體的第一線,記者要如何與民間團體發揮資訊的影響力?環境新聞要如何抓住社會大眾的注意力?

◆出席與談人:天津人民廣播電台 主任記者 / 媒體觀察基金會 管中祥 / 中外對話 項目總監 / 生命力新聞 陳順孝

議題二 跟上全球的永續腳步

全球化的發展下,人類社會的影響不再侷限於小範圍,環境政策及許多開發案都消耗著當地甚至是全球的資源,Sustainable (永續)的使用我們擁有的資源將成為未來人類發展的重要原則,媒體如何提供建立永續社會所需的正確資訊呢 ? 環境新聞要如何跟上時代及全球的潮流?

◆出席與談人:青年時報 記者 / 綠黨 潘翰聲 / 蠻野心足生態學會 文魯彬

詳情請見 http://e-info.org.tw/node/25014

 

體驗芝山──蠻野心足夏日影展:企業人格診斷書

 

2007/08/25 - 1:30pm

2007/08/25 - 5:00pm
地點:芝山文化生態綠園多媒體視聽室
主辦: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生態學會、地球公民協會
協辦:芝山岩管理處、天母合眾國、大地旅人工作室
映後與談人:文魯彬(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
費用:100元(含入園門票)
聯絡人: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吳先生
電話:02-2382-5789#316
E-mail:fwu@wildatheart.org.tw

導演:Mark Achbar、Jennifer Abbott;片長:145分鐘;發行年:2004年

150年前,企業還是相對不重要的機構,今日卻無所不在。企業或稱之為公司,最初只獲有狹隘的法律位階,是為公益而獲得政府特許的機構。美國憲法第 14修正案賦予黑人平等權利,卻陰錯陽差地讓企業取得法「人」身份。這接著引發一連串新問題:企業是怎樣的人?企業有什麼責任?本紀錄片細數了現代企業的本質、演變、衝擊和可能未來。對他人感受無動於衷、無法維繫長久關係、罔顧生物安全、無法產生罪惡感、不誠實與無法遵守社會規範與法律,企業人格的診斷結果竟是精神變態……

為了讓記錄片更切合台灣的現狀,我們安排了映後座談,期望能因此帶領更多人探究環境問題的核心。

詳情請見 http://www.wildatheart.org.tw/

 
走山的人:走進嘉義竹坑溪步道 瀑布成群吊橋不斷--﹥

文字/攝影:紫秋千

挑炭古道

嘉義縣梅山地區的古道密集度極高,大部分都是先民往來各個山區所開闢,梅山鄉的瑞峰村,介於在草嶺、梅山、瑞里的中心點,早年村民沿著竹仔坑溪將木炭挑到山下賣,所以這條步道又被稱為「梅山挑炭古道」,同時也是先民農作收成後,及採買生活用品來回上山的貿易路。

而近年「阿里山風景區管理處」在勘查發現這條古道後,於94年開始分期修築古道,沿途並架設有12座吊橋,其安全度與行走的體力度都屬平易近人,非常適合親子共遊,在近年相關登山團體的推廣之下,已漸漸打開知名度。

古道全長約3公里,兩端的入口一位於瑞峰村,二位在二坪仔,皆是緩坡上升,走完全程約需2-3小時,而步道沿途不僅吊橋多,連流瀑也特多,高達數十條的大大小小瀑布,諸如中正瀑布、龍宮瀑布、雷音瀑布、生毛樹瀑布…….等等。

吊橋一景。圖片來源:紫秋千  幽邃的原始林。圖片來源:紫秋千 

水濂洞

其中位於八號吊橋附近的龍宮瀑布,其獨特的圓壺狀岩石地形,步道就順著岩壁而開鑿,遊客可順著進入,直接通過瀑布的後方,感受這一個大瀑布震撼、磅礴的氣勢,落差將近100公尺的傾天而下,是獨特的水濂洞景觀。

行走在瀑布底下的感覺很新鮮,頗有進去探訪孫悟空之妙,我想這就是古道的歷史價值,新舊之間的寫照吧。

而在四號吊橋處,建有一座「觀瀑涼亭」,在此可以歇息午餐,可以仰望生毛樹瀑布的涓絲細流,步道也全採自然工法所興建,融入當地環境的特色,植被也保有原始狀態。

休息涼亭。圖片來源:紫秋千  生毛樹瀑布。圖片來源:紫秋千  吊橋一景。圖片來源:紫秋千

偶爾繞經巨大的溪石,只見一路秋海棠、月桃、桫欏、山蘇、蕨類等植物綠意相伴。12座吊橋,即是12個景點,每座吊橋的長度與造型皆不同,不僅是攝影取景的好景點,也是步道的導覽指標。

原本初期阿里山管處只架設10座,但為考量步道的登山口延伸,而增加第11、12座的後期工程,如今兩端的登山口只要沿著縣道162甲都可到達,讓嘉義地區多增一休閒去處。

童話步道

登山口。圖片來源:紫秋千每年夏秋交替時,野薑花讓滿山遍野呈現一片,行走時濃郁香味迎風撲鼻而來。今年阿管處主打的阿里山地區八大步道,更把竹坑溪選入為「童話步道」。

古道史,是整個梅山地區的開發史,假日走一趟竹坑溪步道,感受前人為養家挑炭的辛苦,如今蛻換歷史陳衣,成為後代子孫的休憩生態步道。

奇岩絕壁,沿途的吊橋與瀑布不斷,是以景寫意的悠閒,是洗滌芬多精後的舒適,走完全程,更是一趟瀑布的陰離子體驗,至於是否會有童話裡的天真意境,就得看個人是否用心感受了。

下篇預告

走進藤枝 遊樂區裡的森濤之美

 
 
我們的島連續下雨之後――美濃淹水紀實  --﹥

文字:李慧宜;攝影:張光宗、陳添寶(公共電視記者)

2005年6月,連日豪雨造成美濃嚴重水災,12-15日這4天,美濃鎮大半區域天天都泡在美濃溪暴漲的河水裡;同年7月18日,因為海棠颱風帶來的西南氣流,又讓美濃鎮在3天內淹水5次,這一年是美濃發生水患最多的夏天。今年8月13日,美濃單日降雨量500.5毫米,短時間降下的大雨,使得美濃溪再度暴漲,也讓整個美濃氾濫成災,創下美濃鎮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水患,最深的水位高度高達150公分。

淹水,真的是美濃人永遠的宿命嗎?其實,1989年起,前台灣省水利局就已經著手整治美濃溪,近10年來,經濟部水利署也在美濃溪各段清淤與加強堤防,但是,為什麼美濃還是一再淹水呢?我們希望,能夠透過今年的813水災,重新認識美濃溪與人的關係、檢討政府的河川整治政策與工程,勾勒出更具土地倫理的水環境管理方向。

8月16日,一如往常的夏日早晨,陣陣的騷動,不斷地出現在美濃早市上。老橋旁,記者排排站,民眾好奇地在一旁圍觀,原來是總統要來了!牽著媽媽的一個小女生認為,總統來美濃是要拯救河川,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努力,不要讓美濃溪再氾濫了。小朋友的希望不無道理,也令人同情,因為,在總統來的3天前,美濃溪暴漲,美濃鎮有一半以上,全都泡在水裡。

夏天,是颱風的季節。帕布剛走,梧提便緊接而來,連續2個颱風引進的西南氣流,使得雨從8月9日起之後,就沒有停過,美濃居民心裡有數,淹水的時刻又要來了。8月13日下午2點,美濃市區的瀰濃開始淹水,水從美濃溪漫上街道、流進屋內,直到晚上12點,水才完全退去,留下一屋子的慘況。

一天降下500毫米,是美濃10年來最大雨量。雖然美濃幾乎年年淹水,但是大家還是看傻了眼,每個人都以為,美濃溪整治計畫可以在今年發揮作用,但是這次813大水,卻是美濃鎮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淹水災情。

混濁的河水走了,留下的,是滿地的黃泥和沉重的心情。市區內的菜市場,因為地勢低窪,災情最為嚴重。14日一早,陸軍第八軍團進入市場協助救災;各個商家們拿出刷子、鏟子,忙著清洗攤位和家具;私人開設的神壇、桌椅移位,部份神明被沖走,看著家園變色,美濃人欲哭無淚,因為這一帶美濃最熱鬧的地方,看起來就像一片廢墟。

立法委員、水利署官員、美濃鎮長和地方人士,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大家都認為,當美濃溪主河道、中正湖排水、竹子門排水,這3條水路匯流在三洽水,又無法有效即時排出的時候,水就會從三洽水沖進聚落。

總統要來了!          立法委員、水利署官員、美濃鎮長和地方人士,七嘴八舌地討論著          美濃社區工作者溫仲良,這幾天忙著清理環境、重建工作室,也忙著接待外地來美濃關心的專家學者

其實早在1989年,前台灣省水利局就已經編列7億多預算著手整治美濃溪。19年後,也就是今年,水利署進行的美濃溪整治工程,已經進入第8期。目前廣善堂以下的河道,已經完成12公里的清淤和堤防工程,但是廣善堂以上到三洽水以下1.3公里的河道,卻因為土地徵收的問題,遲遲無法動工,這同時也是水利署認為,813大水會如此嚴重的主因。

水利署的美濃溪整治計畫,是以50年洪峰量來規劃,預計將美濃溪河川斷面加寬,並且加高堤防高度2.5-3公尺之間,水利署認為,河道加寬、堤防加高,才能有效解決美濃淹水的問題;但是,這一共近20年的整治,美濃依然遇水則淹,這是不是已經到了該檢討整治方式的時刻?

根據美濃農會表示,美濃溪氾濫成災,不只發生在三洽水,上游的果園也是災情慘重,而且淹水時間比三洽水更早。跟美濃市區淹水的時間比較起來,13日下午1點,美濃溪上游附近的木瓜園就已經開始淹水。

毀壞的堤防、倒塌的網室,在在可以讓人清楚地想像著,當時大水淹進果園的情形。而且往更上游一點,可以在木瓜園裡面,看到一層厚厚的河沙。這顯示淹水當天,果園已經成為美濃溪的「河道」。農民粗估,果園泡水的面積至少60公頃。

美濃鎮果樹產銷第一班的班員,種的大都是木瓜、香蕉和芭樂,他們的月光山木瓜,是美濃水果外銷日本的主力,這次大水造成木瓜水傷,將使得未來半年,月光山木瓜根本無貨可出。

根據目前的美濃溪整治計畫,水利署即將陷入無窮盡的困境裡          毀壞的堤防、倒塌的網室,在在可以讓人清楚地想像著,當時大水淹進果園的情形          水利署認為,河道加寬、堤防加高,才能有效解決美濃淹水的問

木瓜園的損失,已經無法挽回,但是果樹產銷第一班遇到的淹水,卻可以提供水利署整治美濃溪的參考。因為從時間點來判斷,美濃溪上游果園,是在下午1點開始淹水,中游市區則是在2點開始淹水,所以美濃溪氾濫的原因,就不只是三洽水的水無法排出而已了!

站在三洽水旁,看著三道水路匯流的情況,屏科大土木系教授丁澈士認為,要解決市區淹水、舒緩三洽水水量,不能只處理三洽水附近的河道,而是要利用美濃溪上游的地勢。丁澈士進一步說,美濃溪全長28公里,由東北流向西南,貫穿美濃平原。在美濃溪從山區進入平原的前端,有部份洪氾區域,可供過多的河水暫時停留,或是進入地下。這樣的環境設計,是大自然千百年來逐漸形成的,只是會因為人類的開發,而無法發揮功能。他建議水利署,要有效解決美濃溪水無法順利排出的問題,應該從這片上游的地下水層著手。

淹水剛退,很明顯可以看到美濃溪上游河川兩岸的沙埔地。這片沙埔地,在大雨的時候,是美濃溪的治洪池,在平日的時候,則可以有效補注美濃平原下方的地下水;可惜的是,水利署並沒有正視這裡,只是一昧地進行著中游與下游的疏洪工程。

根據目前的美濃溪整治計畫,水利署即將陷入無窮盡的困境裡,因為中、下游的堤防,必須越做越高,河川斷面,也要做得越寬越好,否則,美濃溪氾濫淹水的戲碼,還是會一再上演。這讓人不禁想問,水利署有把握,這圍堵河流的工程,真的能夠解決淹水問題嗎?

美濃社區工作者溫仲良,這幾天忙著清理環境、重建工作室,也忙著接待外地來美濃關心的專家學者。他向大家解釋著:「美濃溪的上游跟中游間的高差,約有二、三十米,但美濃溪的中游市區一帶與下游,高差只有5米,目前水利署將下游束堤,反而更容易讓美濃鎮淹水,因為只要下游水位上升5米,美濃溪的水位就相當於美濃溪中游市區的地面高度;意思是,當水位升高6米,美濃溪就會開始往四處氾濫。對於這樣的看法,高雄市綠色協會總幹事魯台營表示,加寬的河川斷面、加高的水岸堤防,永遠解決不了淹水的問題,老天爺已經留給人類一個洪氾平原,水利署一定要把握機會,將整治美濃溪的工程規劃,放在洪氾平原的利用與管理上。魯台營還說,工程師節是大禹的生日,但台灣的工程師,卻在不斷地從事鯀的工作,再這樣下去,台灣的淹水問題將越來越多,河川也會被整治得越來越差。

美濃溪上游河川兩岸的沙埔地           短時間降下的大雨,使得美濃溪再度暴漲,也讓整個美濃氾濫成災          人與溪流的互動,該是怎樣的相處?

人與溪流的互動,該是怎樣的相處?土地開發與水資源保護之間,是否存在平衡的可能?看待美濃溪、面對聚落的水源,美濃人有想法,也有對水利署的具體期待。溫仲良說,在整治策略上,上游的重點應該是治洪與水土保持,中游這一段的整治方向,是在土地利用跟土地開發的管制,而下游的部份就是疏洪。

在大水進城後4天,陽光露出笑臉。咬著牙根重建家園的美濃人,好不容易握到了總統的手;泡溼的家具、衣服和書本,也終於遇見了久違的太陽。被陽光照得額頭冒汗,走在沒有黃泥的街上,真的是一種幸福。美濃人很容易滿足,無論誰來握手、誰來關心,他們只希望,可以扭轉淹水的宿命,重建這片平原的土地倫理。

溫仲良看著水剛退的市區,滿懷期待地說,淹水代表一個大規模的破壞,但未嘗並不是人類看待整個聚落、面對都市計畫、建立土地使用管理與規劃都市空間的契機。水患不斷地提醒著大家,整治河川的視野,必須要更寬、更大,因為在大自然面前,人要向河川學習順勢而為。

總經費1,410億的「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剛開始在台灣各地進行,行政院正要花大錢、做大事;但以美濃813大水的例子來看,這個政策相當令人憂心,因為河川兩邊,將會有越築越高的護岸和堤防,人離河流越來越遠,水環境的生態系漸漸消失,更糟的是,水患將一年比一年嚴重,到那個時候,誰還能記得,長久以來,河流為人們寫下的一篇篇動人故事!

採訪側記

根據美濃地方媒體《月光山雜誌》統計,從1957年起,美濃共經歷81場大小不一的淹水,美濃人自嘲地說:「過年的時候,我們不太認真大掃除,因為每年夏天的淹水,幾乎把全美濃都洗得乾乾淨淨。」苦中作樂、笑中帶淚,是美濃人面對淹水的平衡之道。這麼多年的淹水經歷,使得他們對水患早已有了心理準備;但是美濃人這樣的心情,卻同時顯示著,政府的無能和人類破壞大自然的結果。

陸軍第八軍團進入市場協助救災          泡溼的家具、衣服和書本,終於遇見了久違的太陽          苦中作樂、笑中帶淚,是美濃人面對淹水的平衡之道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 網編:彭郁娟
感謝環保署、教育部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