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2007年9月20日台北訊,李育琴報導
2003年,陳水扁總統宣示為「永續發展元年」,今(2007)年,台灣推動永續發展已經邁入第5年,但台灣環境的現狀邁入永續了嗎?每年6月5日環境日,政府發佈台灣永續發展指標,透過包含現況、壓力、制度回應的42項指標,讓民眾瞭解我們的國家是否邁向永續。今年環境日,由行政院發佈之永續發展指標顯示,台灣環境、生態與社會壓力皆呈現悖離永續,而經濟壓力與制度回應則呈現邁向永續。然而學者感嘆,如此重要的指標發佈,卻沒有太多人關心。
竹筏港溪整治 魚塭補償定案
雲林查獲斃死牛屠宰場 近2萬公斤問題牛肉
颱風過後水稻白葉枯病肆虐30公頃遭殃
減碳抗暖 花蓮推廣中秋不烤肉
公園綠地園道烤肉 中市府要開罰
科學家海底研究珊瑚礁消長 民眾線上看得見
波蘭鱈魚捕撈業者 抗議歐盟當局限捕禁令
農民長期曝露在殺蟲劑環境 易罹患氣喘
歐盟禁捕藍鰭金槍魚
美含糖飲料「禁駐」校園 已漸見成效
15萬家禽撲殺 消毒範圍擴大
奧組委請各國運動員放心 08空氣質量有保障
港空氣污染指數連續居高不下 19、20日可回復正常
南水北調 沿線古蹟野蠻破壞
東北虎毀田吃牛 吉林省發放補償金
強颱韋帕浙江蒼南登陸 百萬人大撤離
讓我們一起成為抗暖化的種籽
十五份遺址專題講座
2007 希望 夢想嘉年華 邀請您同來狂歡!
景美溪鴨鴨衝浪比賽
[自然生命印象]攝影、短片徵選
「玉山容顏攝影比賽作品展」特展活動
無車日:
被淨空的道路 不是無車日的真正意涵
作者:林震洋
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可是在台灣,一些政府單位卻另外選擇其他日期,舉辦屬於政府自己的無車日,而這往往模糊了無車日的焦點;這些活動成了政府花費人民納稅錢的機會,也失去了當初民間希望政府做出實際且長遠改變的意義,即在車輛數量限制與道路空間的設計上,建立友善自行車的都市空間這樣的最初意涵。
單車臨界運動
「臨界運動」是一種在國外成功過的運動方式,在高雄,「微笑單車」團體嘗試在台灣推廣這樣的運動,簡單地說,臨界運動的意義是:「『臨界量Critical Mass』乃特指為爭取單車路權而定期集會的單車上路活動,並慶祝單車文化,1992年於美國舊金山首次舉辦。概念來自於中國的單車族,為了通過馬路而在路邊等待數量夠多的單車集結,好壓迫汽機車讓路而安全通行。……臨界量的口號是:『我們不是阻礙交通,我們本身就是交通』」(註1)。
中秋節特輯:
停止對吳剛的懲罰─談種樹
作者:詹雲翔
樹對於城市而言是個重要的景緻,它可能是東京表參道上的櫸樹,也可以是巴黎鐵塔兩旁的梧桐,當然它也會是仁愛路上綿延的大王椰子。
有著「老樹爸爸」稱號的廖守義,民國84年,省政府農林廳開始調查及統計各縣市的樹,長年生活在大台北地區,從小對樹有著特別情感的廖守義,認為各縣市能夠如此愛樹,保護及尊重老樹,台北市當然不能就這樣排除在外,因此開始了紀錄老樹、老樹導覽等工作。
走山的人:
走向雪山主峰 尋找聖稜的意義(上)
詩人遺落的手稿
「三月的司介欄溪,已有涉渡的人 雪溶後柔軟的泥土 召來第一批遠方的登山客
浪子麻沁 該做嚮導了 該去磨亮他尺長的蕃刀了 該去挽盤他苧麻的繩索了 該聽見麻沁踏在石板上的勻稱的腳步聲了……」 ~鄭愁予 雪山輯之二
凌晨四點天未亮,大夥決議夜攻,距離出發前還有五分鐘,我整理好小背包,走出山莊外觀看星象,那最耀眼的天狼星是否真能把思念傳遞給遠方的朋友,我想起鄭愁予的詩句,雪未下,亦無涉渡,卻真召來遠方的這批登山客。
我們的島:
珊瑚黑白劫
文字:于立平(公共電視記者);攝影:張光宗(公共電視記者)
2005年,第一次聽到綠島珊瑚生病的消息,一直擔心究竟是何種病菌惹的禍,今年聽到學術界證實這「不明病菌」是一種黑色的海綿,這種海綿以入侵者之姿,慢慢的覆蓋住珊瑚,占據牠們的地盤,更驚奇的是,這海綿身上竟然有大量的藍綠菌,藍綠菌如何寄生在海綿身上,控制牠的舉動?腦筋裡突然想到了電影《異形入侵》,在幻想的同時,也憂心台灣的海洋生態系,是否已進入了不平衡的世界。
綠色課表
無車日
中秋節特輯
走山的人
我們的島
「微笑單車、微笑走路」 每個人都可實踐無車日
「全球無車聯盟」第2屆街道設計徵件活動
颱風
珊瑚礁
2025年可再生能源將佔美國總能源供應量25% (1)
召募「青芽兒」雙月刊訂戶 (1)
訂閱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 網編:彭郁娟 補助單位:教育部(16萬)、環保署(1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