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2007.9.28
本日焦點: Happy工作迎黑琵 七股「生態工作假期」護沙去

除了黑面琵鷺,潟湖也是七股漁村蚵農的維生之地。

本報2007年9月28日台南訊,李育琴報導

你今年Working Holiday了嗎?」中秋節剛過,台灣最大的潟湖七股溼地,已飛來2隻國際級鳥類明星「黑面琵鷺」,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台南縣北門社區大學共同主辦的「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將於9月29日至10月2日展開,號召志工進行護沙,保衛潟湖,搶救瀕臨絕種黑面琵鷺的棲息地。

2007年9月,「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的志工,將加入七股漁民的行列,以竹搭製護沙欄的簡易工法,讓沙子留下來。主辦單位並規劃長期的護沙衛潟湖工作,擬定「秋末冬初編置攔沙竹架、春天植生、全年監測」的志工參與方案,本次生態工作假期結束後,2008年,將號召志工繼續回到七股,進行第二階段的植生工作,讓沙子落地生根。

 

中國新聞
綠色學習課表

生態工程:

   避免野生動物車禍 軟體建設優於硬體工程(下)

生態圍籬(Matthew Aresco)

作者:曾榮英(桃園縣政府城鄉發展局)、蘇維翎(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

要解決與減輕動物車禍的發生,首先應釐清問題,通常可藉撿拾或記錄動物遺體,判斷動物車禍熱點路段、動物種類、發生時間與季節、氣候條件,進而了解容易發生車禍路段之環境特色,及道路設計之關連性。

國外文獻中常記錄以建置動物通道來解決動物車禍的問題,使得動物通道突然間變成炙手可熱的話題,例如,墾丁國家公園即曾考慮設置陸蟹通道,來解決陸蟹穿越台26線至海邊洗卵導致被車輛輾斃之憾事,玉山國家公園也設置獼猴天橋,希望台灣獼猴能應用,而減少穿越馬路被車輛撞擊的機會,而陽明山涵洞型動物通道,也證實有許多動物可以利用,並已有許多發表。

讀者投書

中秋烤肉節

烤肉(圖片出處:維基百科)

作者:陳威志(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秘書)

曾幾何時,中秋節從賞月剝柚子、全家團圓聯繫感情,變成一年一度的烤肉祭?讓公部門為以順應「民意」之名,小從區里、大到縣市政府都在舉辦烤肉活動,甚至開放許多平時豎立禁止烤肉標誌的地點,以供全民盡興。環保署日前公佈2006年中秋節監測的結果,發現民眾集中在秋節的烤肉行為影響了環境品質,空氣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化物等的濃度從午後逐漸升高,在晚上11點時達到最高點,很多地區空氣品質是「不良級」,一直到隔天才慢慢恢復正常;另一方面,木炭燃燒不完全亦會產生戴奧辛等致癌物,因此政府對於具污染環境性質的民間活動,應該加以鼓勵?還是做好環境控管?值得我們探討。

 
本日焦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課表

生態工程

讀者投書

本會快訊

熱門內容

中國建築從灰色走向綠色

Volvo瑞典廠用綠能 全球首創生產過程無CO2排放

熱門關鍵字

節能

黑面琵鷺

推薦評論

當自然結合藝術:「山徑童畫師」繪本研習營再創盛況 (1)

環團:我們要單車通勤道 (1)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台北鳥會電子報

本日焦點: Happy工作迎黑琵 七股「生態工作假期」護沙去 --﹥

本報2007年9月28日台南訊,李育琴報導

2007年中秋節,2隻黑面琵鷺來七股過冬你今年Working Holiday了嗎?」中秋節剛過,台灣最大的潟湖七股溼地,已飛來2隻國際級鳥類明星「黑面琵鷺」,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台南縣北門社區大學共同主辦的「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將於9月29日至10月2日展開,號召志工進行護沙,保衛潟湖,搶救瀕臨絕種黑面琵鷺的棲息地。

源自法國的新度假型態「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近年已在台灣引起一陣旋風。這些志工在休假期間,自費參加獨特的義務勞動工作,有時是生態保育,有時是古蹟維護。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指出:「這些利用假期進行勞動服務的志工,除了藉此達到休閒放鬆的功能,同時也豐富本身的生活體驗。」2004年首度將工作假期帶入台灣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2007)年再度與地方團體合作,進行4天3夜的「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

根據經濟部水利署的資料顯示,30年來,七股潟湖離島的網仔寮汕平均每年退縮30公尺,七股潟湖的面積也從1600公頃減縮至1100公頃。沙洲的退縮,是因為全球暖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所致,抑或人為工程建設,導致沙洲遭洋流淘空、海風吹散?儘管這些原因仍未釐清,2006年,台南縣七股的漁民與縣長蘇煥智決定攜手護沙,為保護這片寶貴的自然溼地,積極採取行動。

這是繼1996年300位七股漁民共同反濱南開發案之後的再度出擊。北門社大主任鄭秀娟表示,2007年7月,經濟部駁回濱南工業區開發單位的訴願,濱南案走入歷史,七股終於不再為工業開發與環境永續經營之爭而愁苦。不過,「沙洲的嚴重退縮,卻為這塊台灣西部的天然海岸帶來危機,也為仰賴潟湖維生的七股漁民,帶來隱憂。」

2007年9月,「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的志工,將加入七股漁民的行列,以竹搭製護沙欄的簡易工法,讓沙子留下來。主辦單位並規劃長期的護沙衛潟湖工作,擬定「秋末冬初編置攔沙竹架、春天植生、全年監測」的志工參與方案,本次生態工作假期結束後,2008年,將號召志工繼續回到七股,進行第二階段的植生工作,讓沙子落地生根。

在4天的生態工作假期中,志工將在七股離島的「網仔寮汕」和陸連的「頂頭額汕」,進行搭製竹枝護沙欄。此外,在揮汗工作之餘,主辦單位也安排志工前往七股漁民住家拜訪,體驗鋟蚵仔、晨間魚貨拍賣、定置漁網整理等漁村生活,並造訪七股黑面琵鷺保育中心,向這些國際嬌客的先行部隊打招呼。

前來參與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的志工,包括來自台灣北中南東地區的10位志工,以及2位由日本遠道而來的國際志工。來自日本的新開高尾,是第二度來台參加台灣的生態工作假期,日本志工山里達雄表示,來台參加生態工作假期除了志工服務,也為進行國際交流。

目前,包括法國、美國、英國、澳洲、日本、韓國……全世界已有80幾個國家,舉辦了2000個以上的工作假期活動。台灣自2004年起,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開始推廣辦理,至今已有逾600人次體驗生態工作假期的魅力。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將為台灣的工作假期活動帶來另一波熱潮。

台灣新聞  --﹥

路見不平 工程會「路平實施計畫」相助

本報2007年9月27日台北訊
騎士們在騎車時,眼睛除了看著前方的交通狀況,還要不時注意馬路上的坑坑洞洞,因為一個不小心,凹凸不平的路面常常造成人車摔倒或陷落,根據統計,平均每個月有1.8件因此而申請國家賠償的案件。面對這樣的狀況,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自今年5月開始推動「路平實施計畫」,預定年底完成14條道路人孔蓋地下化的試辦。

工程會表示,目前路面與人孔蓋的交界面,常因車輛碾壓造成損壞凹陷,無法長期有效維持道路平整,是造成路面高低不平的主因。因此,今年先選定台北縣市、高雄市、桃園縣、台中市及台南市等14條示範路段,進行人孔蓋地下化試辦作業,藉此瞭解未來全面地下化的可行性。

目前初步完成的台3線台北縣三峽鎮至桃園縣大溪鎮間路段,除與救災相關的消防、自來水及瓦斯孔蓋外,共有47處孔蓋已下降至路面下20公分。工程會承辦人員表示,一個孔蓋地下化的費用約8千元,並無額外提撥經費,運用各機關的道路維護經費。

孔蓋地下化的實施,到底是利是弊呢?電信、瓦斯等相關業者叫苦連天,認為路面強制回填,未來要維修或重鋪管線時,得重挖部分路面,工程更為浩大。工程會則表示根據統93、94年的統計,路面維護不當申請國賠的案件數約佔總案件數的5成,並認為業者權益與用路人的權益相較之下,理應以用路人權益為優先考量,試辦的用意也是為瞭解地下化實施後所造成的不便,以供日後作為評估參考。

此外,對於道路常見的坑洞部分,工程會也要求公路總局及營建署加強原有道路的巡查修補與管理維護的績效評比機制,目前預定明年1月底完成評比作業,並公開評比,促使成績不佳的主管單位重視。

 

「零流感」初步動物試驗結果樂觀 功效超過克流感

摘錄自2007年9月28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我國研究流感治療藥物出現突破性發展!由中央研究院長翁啟惠和台大化學系教授方俊民領導的研究團隊,27日宣布研發出具有抗禽流感與人類流感的新藥「零流感」,經小白鼠實驗證明,治癒率及平均壽命延長率明顯超越「克流感」。

這項研究成果獲得國際重視,將刊登在最近一期的美國化學學會期刊(JACS)上。這項研究主要是由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與方俊民策畫,經博士後研究員謝俊結設計,利用便宜的木醣(普遍存在植物的醣分子)為基底,合成「零流感」。

方俊民表示,「零流感」與「克流感」都是透過抑制神經醯胺酵素與細胞結合,降低酵素的活性,抑制病毒感染。 研究團隊發現,「零流感」抑制神經醯胺酵素的能力是「克流感」的19倍;利用細胞實驗結果,抑制效果是「克流感」的7倍。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說,克流感目前並非流感病人最主要治療方式,對患者使用克流感,只是希望降低病毒在體內大量複製,要康復最終還是要靠人體免疫機制清除入侵人體的病毒。但對付新型流感(禽流感),也許這些抑制病毒酵素活性的藥物效果強弱,在搶時間上會有差異

 

櫸木案高院判決趨緩和

摘錄自2007年9月28日中國時報新竹報導
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部落3位族人,在2005年颱風之後將一棵風倒櫸木殘枝運回部落,遭林務局控告違反森林法,一審被判有罪,高院將於28號宣判二審結果,檢察官釋出善意主動降低求刑,然族人認為應無罪判決,還他們清白。

部落發言人拉互依.倚岕指出,櫸木事件讓他們3位部落長老被當做小偷判刑,引起全國原住民社會關心,但這不是單一事件,所以他們要發出共同的心聲。

司馬庫斯族人北上行政院向農委會抗議,消息傳到國外,還有許多國際人士動員挺司馬庫斯,展開世界連署,台灣原住民族NGO聯盟也把本案提交聯合國原住民族常設論壇(UNPFII)討論   。

 

台南市防登革熱 校園臨時停課噴藥消毒

摘錄自2007年9月28日中國時報台南報導
台南市爆發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目前已有399名確定病例,並有多所學校出現病例,台南二中校內確定病例1人,27日校方臨時決定停課,全校大噴藥,希望改善環境,控制疫情。

台南市今年爆發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到目前為止仍持續延燒中,每天都還有大量病例發生,八月中榮民之家群聚感染後,陸續傳出各校有病例發生,包括公園國小、東光國小、勝利國小、崇明國小、大同國小、光華女中、台南二中等,都有確定病例。

衛生局副局長杜淑玲說,疫調人員發現,近期個案出入點集中的熱區,包括東興、東寧運動公園、龍山里三角公園、台南公園、體育場,以及崇誨市場、鴨母寮市場、麗都市場、安南區果菜市場,還有各學校應該特別注意孳生源清除工作。

 

野生台灣毛蟹數量銳減 農委會不鼓勵吃毛蟹

摘錄自2007年9月28日中國廣播公司台北報導

大閘蟹無法登台,民眾轉而吃本土養殖的螃蟹,野生台灣毛蟹更成為老饕眼中理想的替代品。不過,農委會漁業署表示,台灣毛蟹因為養殖難度高,市場經濟規模小,目前全都依賴野生撈捕,受到過度撈捕的影響,數量已經大幅減少,為了生態並不贊成民眾吃毛蟹,漁業署現階段也沒有發展台灣毛蟹養殖的計劃。

台灣毛蟹是台灣特有種,多數分數在台灣東部,分佈最多的是南澳地區,近年來受到棲息環境過度開發,人們濫捕的影響,數量已經大幅銳減,宜蘭縣政府曾經禁止撈捕過,不過成效不彰。

目前無法「完全養殖」毛蟹;農委會漁業署副署長沙志一指出「所謂完全養殖是種苗不靠天然的,就像鰻魚;日本鰻我們不能完全養殖,必須每年撈鰻苗,但我們有七、八十種水產品我們可以完全養殖,在這樣的情況下,所有毛蟹如果要養殖的話,要去撈小苗的話,那是很難處理的」。

 

響應節能 高市府官員共乘公車赴議會

摘錄自2007年9月28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高雄市政府為響應「國際無車日」節約能源、保護地球行動,市長陳菊28日率市府官員一起搭乘公車到議會,取代過去個別使用首長座車的情形。陳菊表示,節能、減少廢氣排放是市府努力實踐的方向,未來首長出席議會都會響應共乘制。
 
國際新聞  --﹥

聯合國:避免毀減性氣候危機 時間所剩不多

摘譯自2007年9月25日ENS美國,紐約報導;朱以方編譯;蔡麗伶審校
由左到右分別是聯大主席克裏姆、美國總統布希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圖片來源:Eric Draper / 白宮提供)24 日一場討論氣候問題的高峰會議中,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如果我們希望扭轉人類引發的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嚴重後果,我們就急需要一個全新的、全球性的承諾,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我們已經了解的足夠,是該行動了!如果,我們現在再不採取行動,那麼氣候變遷的衝擊將會極具毀滅性!」

法國總統薩科齊則說:「所有已開發國家和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國都應該承諾,從現在開始到2050年至少減量50%,並朝這個目標全力以赴。國際間的共同合作是絕對必要的。」

24日的會議中,訴求最為強烈的是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他要求成立一個《新馬歇爾計劃》,他表示:「這個計劃將可同時解決全球暖化與貧窮的問題。」

高爾同時呼籲在2009年之前完成《京都議定書》接替協議的談判。《京都議定書》是目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性架構,於2005年2月生效,並將於2012年到期。

產生接替協議的機會將會是在2007年12月於印尼巴里島所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網要公約的年會,屆時所有會員國政府均會參加。

智利總統芭切勒(Michelle Bachelet)27日向聯合國大會表示,必須在聯合國的架構內,以共同承擔但各國不同的責任為基礎,建立一個新的、全球性的政治共識,來處理氣候變遷的問題。她並警告,「如果我們現在不行動,那全人類的未來都會陷入危機。」

迦納總統庫佛(John Agyekum Kufuor)向聯合國的各國代表說,氣候變遷的結果已經使得非洲人民連最基本的生活與生存都無法獲得保障。

異常的降雨模式、乾旱、沙漠化、洪水及其他氣候相關的怪異現象,使飢荒更加嚴重,也削減了改善貧窮的努力,更破壞了發展的進程。他極力呼籲國際社會要加速合作,並透過財務與技術的移轉,來協助發展中國家適應氣候變遷的衝擊。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科學家齊聚討論用鐵鹽為海洋施肥 減少大氣溫室體

摘譯自2007年9月26日ENS美國,麻州伍茲爾霍報導;吳萃慧編譯;蔡麗伶審校
9月26日美國麻州伍茲爾霍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舉辦一個2天的國際跨領域研討會,在會中討論「利用海洋投放鐵肥以對抗增加中的空氣溫室氣體」的提案。

上世紀一些科學家及環境工程師曾多次提出類似的想法,也就是將溶解性的鐵質漿狀物投灑到海洋中,以增加海水的養份,促使海洋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大量增生。

由於浮游植物生長時會攝取二氧化碳,他們的想法是在某些海洋深谷,透過增加浮游植物生長所需的鐵質微量養分,刺激它們增生。

雖然這在陸地上已經是很普遍的作法,但是在海洋投放溶解性的鐵還不常見。有一些研究者及營利者已經表示可大量提供這種海洋缺乏的養分,以人為的方式產生大量增生。

有些科學家表示,如果浮游植物的增生規模夠大,它們的確可以從地球的大氣層中移除過多的二氧化碳,並且將它們帶到深海中成為有機物聚積層,減少溫室氣體及全球暖化的衝擊。

但是,伍茲爾霍海洋研究所一位資深的海洋化學與地球化學科學家布伊謝勒(Ken Buesseler)表示:「在投放鐵質肥料的方式能夠被證實是有效的或是適當的之前,還要考量很多關鍵問題,也就是需要累積更多科學上的證據,並且也要有更好的法律、經濟與政治層面的執行架構」。布伊謝勒本身也參與了2項海洋鐵鹽施肥的試驗。他指出:「現在是將科學家、政策制訂者、營利者聚集在一起進行意見交流,並且將資訊傳達給一般大眾的時候了」。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越南又發現蛇類、蝴蝶、及蘭花新種

摘譯自2007年9月26日ENS美國,華盛頓特區報導;吳萃慧編譯;蔡麗伶審校
越南綠廊道發現的新蘭花植物種 (圖片來源:GCP)由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the World Wildlife Fund,WWF)所支持的科學家們,在越南中部一個偏遠林區發現了11種科學上新的動植物種類。

在一個素有「越南綠廊道(Vietnam Green Corridor)」的古老熱帶森林區域,科學家們發現1種蛇、5種蘭花、2種蝴蝶、以及3種僅存於安南山脈(Annamites Mountain Range)的科學新紀錄植物種。

另外還有包括4種蘭花的10個植物種仍然還在鑑定中,不過很有可能也是新種。

WWF的首席保育科學家迪金森(Chris Dickinson)博士表示:「所發現的這麼多新物種都是很稀有的,而且他們只存在綠廊道等很特別的環境裡。這些地方在1990年代也曾發現一些大型哺乳動物種類,因此這些近期的發現可能僅僅是冰山的一角」。

WWF的野生動物專家們警告,這些新物種正面臨許多生存危機,包括非法伐木、捕獵、非永續性地資源利用、以及與開發利益相衝突。

儘管如此,許多地區主管當局(特別是承天順化省森林保育部,Thua Thien Hue Provincial Forest Protection Department)已經允諾要保護並且永續經營這些珍貴且特殊的森林。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洗澡水變飲用水 聖荷西擬推動回收水計畫

摘錄自2007年9月26日中央社舊金山報導
為了解決水資源的問題,位於美國北加州的聖荷西正在研究,組織「南灣回收水計畫」,打算回收廢水,過濾之後,送回地下蓄水層成為飲用水。根據飲料行銷公司的調查,2006年美國人喝掉110億美元的瓶裝水。現有的技術能夠利用反滲透、微過濾和紫外線等方法,把廢水變成符合加州標準的飲用水。

南加州的橘郡已有成功案例,2007年11月將有一處水廠每天回收7000萬加崙的廢水送回地下蓄水層。聖荷西市長利德告訴媒體,廢水的前身可能是洗澡水、馬桶水和其他用途的水等。手上拿著一罐引進自新加坡的回收水樣本接受採訪,利德現身說法指出,「喝起來和水一樣。」不過,這個計畫成功的前提是,民眾要接受來自水龍頭的自來水,拒絕瓶裝水。

同樣在北加州,舊金山市政府辦過試喝,發現瓶裝水沒有比自來水好喝。不過「舊金山紀事報」2006年的一份報導指出,光是買瓶裝水給員工喝,舊金山市政府過去幾年花了200萬美元。2007年6月由市長紐森簽文,舊金山市府不再花錢買瓶裝水,水、紙杯和置放大型瓶裝水的架子,一年省下50萬美元。總部位於紐約的飲料行銷公司調查,2006年平均一個美國人喝掉26加崙的瓶裝水,總價約110億美元。

 

回收工廠 過期品加工制飼料

摘錄自2007年9月27日民視新聞網東京報導
在台灣,很多人會把剩菜剩飯拿去養豬餵狗,在日本,真的有一個專門回收超商過期便當、三明治的工廠,把這些過期食品加工,制成各種形態的飼料,這種飼料成本低,環保又省錢,大受農家歡迎。回收來的過期食物,統一送到這個工廠,分門別類,送進專用的機器,再配合人力,把包裝和食物分離,最後經過加工,就成了各種形態的動物飼料。

山口縣的養豬戶,原本使用以穀物為主制成的飼料,但因為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讓成本增加至少2成,今年開始嘗試使用這種環保飼料,每次混入20%的環保飼料,一個月大概可以節省12萬日幣,相當于3萬4台幣的飼料錢。而且小豬吃了沒有適應不良的情況,一樣長得身強體壯,看來把過期食物制成飼料的點子,真的是既環保又省錢。

 

日將啟動地震警報系統

摘錄自2007年9月27日中廣新聞網東京報導
日本將啟動全世界第一套地震預報系統,在地震爆發以前幾秒鐘,通知民眾,提早走避,減少傷亡。日本已經在全國各地裝設了1000個地震儀,這些地震儀一旦偵測到會有大地震,會立刻發出警報。電視台、廣播電台可以立刻通知民眾,提早走避或是躲在比較安全的地方,大眾運輸系統也可以提前停駛,避免傷亡。
 

紐西蘭火山噴發 傷及登山客

 

摘錄自2007年9月27日中廣新聞網威靈頓報導

紐西蘭「魯阿佩胡」火山在25日晚上突然噴發,火山灰直衝4千公尺的高空,火山口不斷湧出大量泥漿及碎石,擊毀一間滑雪旅館的屋頂,造成一名登山客重傷,另外還有3名滑雪場維修工人走避不及受輕傷,兩間滑雪旅館緊急撤離60多人,附近公路及鐵路也一度關閉。專家表示,火山可能還會噴發,因此建議附近的滑雪場暫時關閉。海拔2797公尺的「魯阿佩胡」火山是紐西蘭北島最高峰,也是紐西蘭最活躍的火山。1995 年曾噴發大量石塊,有的如同汽車一般大。
 
中國新聞  --﹥

太嚇人了!一次性筷子裏竟藏著這些東西

摘錄自2007年9月27日光明日報綜合報導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節奏大大加快了,在忙碌中.「一次性用品」(免洗用品)越來越受到青睞。但一次性筷子隱藏對人體三大危害:

損害呼吸功能:一次性筷子製作過程中須經過硫磺薰蒸,所以在使用過程中遇熱會釋放SO2,侵蝕呼吸黏膜;損害消化功能:一次性筷子在製作過程中用雙氧水漂白,其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對口腔、食道、甚至腸胃造成腐蝕,打磨過程中使用滑石粉,消除不乾淨,在人體內慢慢累積,會使人患上膽結石;

病菌感染:經過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質期最長為4個月,一旦過了保質期則很可能帶上黃色葡萄菌、大腸桿菌及肝炎等。

一株生長了20年的大樹,僅能製成6000-8000雙筷子,中國每年生產一次性筷子1000萬箱,其中600萬箱出口到日韓等國。日本人發明了一次性筷子,卻不用自己國土上的森林生產,而且用過後回收用於造紙等,中國森林覆蓋率不足日本的四分之一,每年為生產一次性筷子減少森林蓄積200萬立方米。

 

偽戒指充數 假陽澄湖蟹充斥中國各地

摘錄自2007年9月27日大紀元綜合報導
中國陽澄湖大閘蟹以肉嫩味美聞名,價格年年看漲,導致假的陽澄湖蟹充斥中國各地,數量超過真正陽澄湖蟹。蘇州質量監督局標準化處副處長勞偉梁說,在陽澄湖養殖水域附近,每年假蟹至少是真蟹的5至10倍,而在中國各地,假蟹有可能是真蟹的100倍。

蘇州質量監督局及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歷年來採取多種防偽措施防範假貨:2002年為螃蟹繫上印有「陽澄湖」字樣的金腰帶,2004年起戴防偽戒指,且年年升級,例如今年的防偽戒指後蓋加上網格,以有效保護戒指內的串碼。

蘇州工業園區唯亭鎮是陽澄湖大閘蟹核心產區,當地有「天下螃蟹在陽澄湖,陽澄湖螃蟹在唯亭」的說法。在唯亭鎮最熱鬧的美食街,幾乎家家餐廳都打著「吃正宗陽澄湖大閘蟹」的招牌,但很多螃蟹都沒有戴防偽戒指。目前還出現假戒指通過假短信查詢系統蒙蔽顧客,如果發現,將通知電信部門取締。

 

國際太陽能學會四位主席齊聚中國德州

摘錄自2007年9月27日人民網環保頻道報導
22日,國際太陽能學會四位主席齊聚山東德州,參加「太陽能熱利用工業化國際研討會」,當日全球首條集熱真空管全自動流水生產線在皇明太陽能集團正式投產。

太陽能熱利用工業化、產業化不僅是中國也是全球面臨的共同課題。皇明集團建成了首條真空管自動流水生產線,開創了太陽能集熱管高品質、規範化、大規模自動化生產的先例,解決了太陽能熱利用工業化的全球性難題。專家預測,3到5年之內,該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將在世界範圍內持續領先。

世界太陽能學會副主席Monica Oliphant女士對推動全球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化表示樂觀,她說在未來10年裡,可再生能源市場的投資每年有望達到850億美元。中國太陽能熱利用專業委員會主任羅振濤表示,「這條全球領先的真空管生產線的建成絕不僅僅是工業制造技術層面的突破,它拉開了太陽能熱利用工業化的序幕,使太陽能熱利用產業步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河北公佈「環境犯罪」案件移送標準

摘錄自2007年9月27日新華網河北報導
在河北凡涉嫌環境犯罪的,環保部門將難以「以罰代刑」了。河北省環保局、公安廳、省檢察院等相關部門聯合發文,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相銜接工作機制,加大打擊環境犯罪行為力度。

河北省規定,環保部門在依法查處環境違法行為時,發現涉嫌構成走私廢物罪、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非法處置進口的固體廢物罪、擅自進口固體廢物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依法向同級公安機關移送。環保部門認為本部門工作人員涉嫌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環境監管失職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也要向同級人民檢察院移送;發現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涉嫌環境保護瀆職等職務犯罪線索的,也應將有關材料移送人民檢察院。

河北省規定環保部門使用《涉嫌環境犯罪移送書》向公安機關移送案件,公安機關自接受移送案件之日起3日內,依法對案件進行審查,作出立案或者不予立案決定,並書面通知環保部門。雙方對立案有異議的,將依法開展復議或由檢察院依法監督。

 

中國力爭長江流域污水處理達到排放量的70%

摘錄自2007年9月27日新華網綜合報導
中國力爭到2010年流域污水處理達到排放量的70%,到2020年長江健康狀況有明顯改善,到2050年污染流域得到全面改觀、生態系統得到全面恢復。這是26日在南昌舉行的長江流域14省市政協長江水環境保護第7次研討會上透露的信息。

目前,長江流域水污染日益嚴重。2005年,長江全流域污水排放量達到290億噸,比10年前增加了100億噸;2006年,環保部門對長江流域77個水功能區的評估中,有28個不達標。

專家分析認為,造成長江水污染日益嚴重的原因表現在管理體制不順、法律法規不全、整體規劃缺位、化工企業偏多等方面。

與會專家建議轉變用水觀念、實行水資源流域管理、制定長江整體發展規劃、建立水資源保護法制保障體系、強化水污染防治。同時,引入多種投入機制保護長江,促進人水和諧。

 
綠色學習課表  --﹥

我們的島:中輟學園有機夢

2007/09/28 - 21:00pm
2007/09/28 - 22:00pm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封面故事】中輟學園有機夢

載著一車的有機蔬菜,慈懷學園的阿姨,開始一天的銷售工作。穿梭在一間間辦公室中,販售著有機、健康的蔬菜。在這些蔬菜的背後,藏著一個來自宜蘭縣冬山鄉的有機教育夢,一所收容中輟學生的學校,透過有機農場的自然理念,讓這群不愛唸書的孩子,重新找回屬於自己的人生追尋……

【看守台灣】消失的山頭

這是個關於新店大香山的悲慘故事……昔日翠綠的山頭,在怪手的鯨吞蠶食下,漸漸失去生命,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裸露黃土,山頭給挖去了大半,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

【人與自然】跟著獵人上學去

哈盆越嶺古道,過去是泰雅族崙埤部落的舊址,因為資源匱乏,部落居民都已遷到山下生活,崙埤部落的年輕獵人阿雄和長年登山的鄭廷斌,希望透過獵人智慧,發展出一套生態旅遊,將原始的哈盆越嶺古道保存下去……

節目內容詳見、訂閱電子報: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國際鯨豚生態保育研討會

2007/10/09 - 8:00am
2007/10/11 - 5:00pm
地點:外傘頂洲、梧棲港及彰濱及六輕工業區海濱

主辦:台灣生態學會
活動費用: 免費
聯絡人:台灣生態學會
電 話:04-24328001轉17054
Eamil:ecology@ecology.org.tw
               靜宜大學生態學系
電 話:04-24328001轉17051、17052、17053

活動說明:
活動除了邀請國際專家學者講授鯨豚生態保育,更有實地探訪鯨豚棲息地的行程,機會難得且盛況可期,竭誠歡迎您

2007年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

2007/09/28 - 08:00am
2007/09/28 - 18:00pm

地點: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體育館與音樂館。

主辦機關: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承辦單位:花蓮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
協辦機關: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及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花蓮縣野鳥學會。
聯絡人:夏懿心 小姐
電話:03-8227106轉分機1902
傳真:03-8222961
E-mail: 2007ee@mail.nhlue.edu.tw

活動說明:
       本次會議的研討議題是與二十一世紀議程、全球性的國際公約、永續發展等國際性議題的教育策略相關連,具有前瞻性。目的希望能促進國內環境教育學術研究團體間的學術論文的交流與發表;3)促進國內政府、環境非政府組織、學術與企業推動環境教育夥伴關係及經驗分享。

詳情請見報名網站:http://www.nhlue.edu.tw/~2007ee/

 

主婦聯盟樂活家庭系列講座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大樓 201演講廳(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

主講:陳修玲/美國奧瑞崗州立大學毒理學碩士暨博士候選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消品會委員
講題:打造樂活家庭

對象:對樂活議題有興趣之成人
人數:200人(請儘早報名,額滿為止)
費用:免費
報名專線:(02)2368-6211分機13、15

活動說明:

『樂活』是一種對人友善,對環境友善的生活態度,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多年來推行的『生活環保』,就是這樣的態度。今年,適逢主婦聯盟滿二十週年,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家庭,能成為『樂活』家庭,共同為保護地球盡一份心力,因此推出『樂活家庭系列講座』,九月份與十月份將各舉辦一場。

詳情請見 主婦聯盟

 

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原住民研習營

 

2007/09/28 - 12:00am

2007/10/02 - 12:00am
徵選名額:20名
參加資格: 

1. 具有原住民身份為優先。
2. 有影像作品者優先考慮。
3. 領有教師證之全國各公、私立國民小學或國民中學現職教師。
4. 對影像有興趣。


主辦: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
報名:申請書下載。申請書請填妥回傳至 tieff@gate.sinica.edu.tw ,標題請註明:「報名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原住民研習營」或傳真至(02)26523457(請註明轉2610室)
聯絡人:陳鈺羚
電話:(02)2652-3453
E-mail:tieff@gate.sinica.edu.tw

1. 提供學員每人全程觀影證一張,免費觀賞「2007年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期間之全部影片。
2. 學員每人獲贈影展特刊一冊。

學員必須完成一千字以上之相關文字報告(於活動後一星期內 繳回,即可獲得研習證書一張)。

詳情請見http://www.tieff.sinica.edu.tw/ch/2007/c-index.html

 

十五份遺址專題講座

 

2007/09/05 - 12:00am

2007/11/28 - 12:00am
地點:文山社區大學景美校本部(景美國中內) 台北市文山區景中街27號
主講:多位知名學者合開「十五份遺址專題講座」,歡迎選修或單堂旁聽!
主辦:文山社區大學
收 費:1,000元。(單堂旁聽1堂150元)

聯絡人:文山社大 吳奕慧
電話:(02)2930-2627 (週一至週五 14:00-22:00)

活動說明:

(文山新石器時代史 )

考古遺址的發現很不容易,但文山社區大學學員鄭景隆,卻在九年文山社大的薰陶下,發現了台灣石器時代的十五份遺址。本課程針對十五份遺址發掘、出土器物及其重要性,邀請專家學者及政府相關部門成員,組合成系列性的學術探討主題,讓大家一起來探討十五份遺址,以及與之相關的遺址、器物。

課程大綱(主題與內容簡介): (每週三7:00-9:40 中場休息10-20分鐘)

9 月 5 日第一週 -台北十五份遺址的發現及重要性 鄭景隆先生 文山社區大學 
9 月12日第二週 -園山文化遺址的發掘及相關器物 鄭建文博士 台大人類學研究所
9 月19日第三週 -南科文化遺址的發掘及相關器物 朱正宜博士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南科文化遺址發掘隊長
9 月26日第四週 -營埔巴圖的發現與相關研究 劉克竑博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10月 3 日第五週 -台灣考古研究的意義 陳有貝教授 台大人類學研究所
10月10日第六週 -國定假日休課
10月17日第七週 -臺南縣下營鄉武安宮的巴圖 李坤修博士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10月24日第八週 -遺址發現與維護的官方措施 文化局官員
10月31日第九週 -公民週
11月 7 日第十週 -文化遺址的保護-以巴黎聖母院為例 楊雪梅女士國立故宮博物院前研究員
11月14日第十一週 -地質科學在考古及藝術史的工作 劉瑩三教授 花蓮教育大學學務長
11月21日第十二週 -植物園文化遺址的發掘及相關器物 郭素秋博士 台大人類學研究所 中研院史語所
11月28日第十三週 -十五份遺址與巴圖的相關研究 周述蓉博士候選人 文山社區大學、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

詳情請見 文山社區大學

 

2007年自然行腳預告

 

2007/06/16 - 8:00am

2007/12/22 - 6:00pm
回饋自然行腳預告

06.16(六).南部山區靜默行腳撿垃圾
06.23(六).北部海岸簡易徒手爬岩、浮潛、撿垃圾
06.24.(日).北部海岸簡易徒手爬岩、浮潛、撿垃圾
07.28(六).下午-北海岸奇岩、化石、浮潛、10萬蝙蝠、撿垃圾
07.29(日).下午-北海岸奇岩、化石、浮潛、10萬蝙蝠、撿垃圾
08.25-26.北部山區24小時靜默、獨處 、乾糧、露宿、撿垃圾
09.29(六).北部海岸簡易徒手爬岩、浮潛、撿垃圾
09.30(日).北部海岸簡易徒手爬岩、浮潛、撿垃圾
10.20-21.南部山區24小時靜默、獨處、乾糧、露宿、撿垃圾
11.24(六).北部海岸靜默行腳撿垃圾
12.22(六).南部山區靜默行腳撿垃圾

相關紀錄請參閱自然行腳
歡迎轉寄

為回饋社會及自然
並學習天上老鷹清道夫精神
老鷹安排一月一次的回饋自然行腳之旅
每次都會為自然做一件事

參加活動後請在自己家園或工作場所附近
由下選擇1-多項 長期進行:
1. 定時撿垃圾
2. 定時紀錄生物
3.處理死傷生物
4.參與保育行動

請於活動日七天前mail至
shenlauin@gmail.com
報名: 日期、人數、活動日聯絡電話
免費、搭公車或自備交通工具(或與人共乘)、攜帶垃圾袋、乾糧 可攜朋帶友

活動詳情請見The Eagle

 
生態工程:避免野生動物車禍 軟體建設優於硬體工程(下) --﹥

作者:曾榮英(桃園縣政府城鄉發展局)、蘇維翎(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

減少動物車禍發生機率 動物通道是最後手段

要解決與減輕動物車禍的發生,首先應釐清問題,通常可藉撿拾或記錄動物遺體,判斷動物車禍熱點路段、動物種類、發生時間與季節、氣候條件,進而了解容易發生車禍路段之環境特色,及道路設計之關連性。

國外文獻中常記錄以建置動物通道來解決動物車禍的問題,使得動物通道突然間變成炙手可熱的話題,例如,墾丁國家公園即曾考慮設置陸蟹通道,來解決陸蟹穿越台26線至海邊洗卵導致被車輛輾斃之憾事,玉山國家公園也設置獼猴天橋,希望台灣獼猴能應用,而減少穿越馬路被車輛撞擊的機會,而陽明山涵洞型動物通道,也證實有許多動物可以利用,並已有許多發表。

然而,要注意的是,生態課題若以硬體工程來解決,而未進行軟體改善可說先輸了一半。換言之,生態課題應該優先考慮經營管理等軟體手段,在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動物通道是逼不得已的最後方法。

以人類為例,減少學生被車輛撞擊,最有效的仍是完善的交通導護工作,設置人行陸橋或地下道則是配合性的措施。過去在工程上設置動物通道(包括魚道),只想到動物能不能順利穿越,但更重要的還有動物的意願(連人都會想圖方便,放棄走天橋而直接穿越馬路,更何況是動物)、動物如何知道這是通道、有些掠食者躲在通道中,通道成為陷阱等等,因此,生態保育人員,應將以動物通道解決問題放在對策的最後一項。

遺憾的是,許多軟體建設較不醒眼,不易獲得青睞,加上管理手段隨民情、政府組織架構、研究人員素質等,經常有截然不同的作法,在參考上有用的資訊通常不多。即使在國外的案例,我們仍多只看到硬體設施,背後的流程及經營管理的層面,經常被忽略。最典型者即為台灣的魚道,甚至是台灣的人行道,欠缺經營管理的手段,再好的設計都是惘然。

魚不走魚道,人不走人行道,通常都不是不能,而是不願。這些都充分說明了,以硬體解決問題,是最沒有效率及失敗率最高的辦法。預防重於治療,永遠是維護生態系統健康的首要原則,依據人類的經驗,解決車禍的問題,通常以迴避、減輕與補救的順序進行考量與規劃。

設計出動物想走的通道

雖然以動物通道來解決動物車禍的問題,不是最值得鼓勵的辦法,尤其是新建道路,不應試圖以動物通道作為解決動物車禍的辦法,畢竟有太多的因素都可能導致動物通道失去功能。

不過,在許多既有道路已知經常造成動物車禍,且無法有太多的調整空間時,動物通道通常是唯一可考慮的選項。

不同人車走不同路,不同的動物也走不同之動物通道,動物通道具有高度的專一性,不同的設計對不同動物的效果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因此,動物通道設置第一要件,就是目標物種之確立。

為因應飛行動物,動物通道不一定是地下涵洞或天橋式的設計,有時則為空間引導之觀念,例如利用植栽或隔音牆抬高動物穿越道路之高度,或如國道紫斑蝶過境的蝶類生態廊道,於橋下設置紫外光等吸引裝置,達到誘引的目的,這些都是動物通道之種類。

 天橋式動物通道(Scott Jackson)地下式動物通道(Dwight Forsyth)

為提高動物通道的成功率,最重要的是設計過程中貼心的安排,有時小小的精心設計,卻能發揮極大的功能,例如為避免爬蟲類翻越動物圍籬,小小的L型擋板則有絕佳的功效。此外,針對不同的動物類群,設計上也必須加以調整,因此動物通道有非常多的類型,但無論是哪種型式的動物通道,都應有以下3種考量。

(1) 通行能力

動物通道目標動物之通行能力,包括功能及意願二方面的內涵,例如為烏龜設置的通道,要考慮烏龜的爬行能力,坡度太陡,則沒有辦法利用通道,即屬於功能性的障礙;此外,有些動物對於動物通道的設計排斥,即使其有能力穿越,但因遲疑而不願利用,例如一些排水管涵,雖然魚類有能力游過,但管涵內缺乏光線而使魚類懼怕而不願利用,則屬於意願性的障礙。

(2)入口設計

動物要使用動物通道前,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入口,如何讓動物知道這是動物通道是關鍵(可想像若道路的指引路牌都拿掉,外地人一定無法順利找到方向,尤其是高架或隧道,因不知通往何處,敢大膽嘗試的人不多)。因此,好的指引是通道成功的必要條件。

一般動物通道入口設計主要可分為主動誘導及被動誘導2類,主動誘導就是營造出讓動物自然進入的環境,例如利用光線、食物、遮蔽物等引誘方式,一些魚道會在入口處創造水花,吸引魚類前往,進而利用魚道,亦為主動引導的典型例子。被動誘導通常與動物圍籬併同設計,利用物理障礙使動物被迫按我們指定的路徑移動,而達到利用生物通道的目的。

 
(3)出口設計

動物通道出口是捕食者最佳的狩獵處,有些蛙類動物通道內或出口,有整群的蛇在等待,有效的動物通道反變成目標動物的陷阱。許多魚道出口,也常見到魚網的設置,在有用的動物通道上設置陷阱,對獵捕者是最有效率者,因此,出口設計也應考慮目標動物順利與快速逃脫。

此外,一些排水溝,因溝壁陡直的設計,導致許多小動物無法爬出,而被淹死、乾死或增加被捕捉的機會。許多排水溝便衍生增加動物逃離通道的設計,包括增設動物逃生斜坡或調整溝壁坡度等設計。

動物逃離通道(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

知道缺點、加以改進 才能創造出完美的設計

國內動物通道除魚道發展時間較久外,為動物車禍所設置的通道不多,且多為試驗階段,雖有些功能不佳或尚待驗證,但現階段最重要的不是動物通道是否成功,畢竟我們連人行道或自行車道都做不好,短時間內設計出國際級的動物通道顯然是緣木求魚。

但重點是,我們要有一種機制,了解哪裡做不好,知道了缺點,再加以改進,才能創造出完美的設計。例如,日本上萬座的魚道有50%是失敗的,但經過不斷嘗試與改進,日本魚道設計已趨成熟。

動物通道不怕失敗,怕的是不知道失敗,而同樣的錯誤不斷再犯,就如國內的魚道設計,最大的問題不是魚道是否有魚在走,而是根本不知道有沒有魚在走,以致國內魚道技術進展緩慢。

在一些既有道路或路段造成動物死傷的課題,動物通道除了實質上降低道路對動物的危害外,也是生態教育的絕佳教材;經由一些告示,也提醒用路人及孩童的注意。動物通道不但使動物得以通達被道路阻隔的環境,也搭建人類與動物間久已封閉的聯繫橋樑。藉由動物通道,提醒道路單位除了人會發生車禍外,動物也會,在進行道路開發或改善時,記得有些小動物也須要要被照顧。

綠島蟹類通道告示牌(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設計)

 
讀者投書中秋烤肉節 --﹥

作者:陳威志(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秘書)

曾幾何時,中秋節從賞月剝柚子、全家團圓聯繫感情,變成一年一度的烤肉祭?讓公部門為以順應「民意」之名,小從區里、大到縣市政府都在舉辦烤肉活動,甚至開放許多平時豎立禁止烤肉標誌的地點,以供全民盡興。環保署日前公佈2006年中秋節監測的結果,發現民眾集中在秋節的烤肉行為影響了環境品質,空氣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化物等的濃度從午後逐漸升高,在晚上11點時達到最高點,很多地區空氣品質是「不良級」,一直到隔天才慢慢恢復正常;另一方面,木炭燃燒不完全亦會產生戴奧辛等致癌物,因此政府對於具污染環境性質的民間活動,應該加以鼓勵?還是做好環境控管?值得我們探討。

猶記小時候在南部空曠的三合院門口埕烤肉、泡茶,家人相聚的確是件享受,初初北上時,也一直狐疑著台北人沒有門口埕怎麼烤肉?拜拜怎麼燒金紙?大三那年,終於讓我大開眼界,因故沒回家團圓,傍晚時分,跟同學們前往景美溪畔打球,卻被當時的情景震攝住?原本以優美堤岸、綠意生活為噱頭的景美溪河畔擠得滿坑滿谷的烤肉人潮,那晚涼風徐徐,若只是單純賞月倒也快活,然而在河邊高灘地烤肉,不免風沙多,食物、汗水、木炭味交雜在一起,還記得夾雜前述3 種元素的「特有中秋味」回到租屋處時,才想起腦海裡根本沒有月娘的樣子。

「別讓嫦娥笑我們髒」你還記得這個很久之前的口號嗎?以前,烤肉還沒成為一種流行前,人們的中秋節是到郊外賞月吃柚子、月餅,加以零星的烤肉或聚餐活動時,這口號是告誡大家不要留下垃圾;於今,由於商業的廣告行銷太成功,就像情人節非要送巧克力一樣,中秋節變成了全民烤肉運動,在小範圍內高密度的烤肉行為,危及的已經不是髒不髒的問題,重點是大量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氣體一氧化碳等、以及與全球氣候異常有關的二氧化碳,導致一氧化碳中毒,以及空氣污染等問題。

台中市政府宣布,公園、綠地、園道禁止烤肉 、花蓮縣環保局更是舉出烤肉將製造過多的二氧化碳,所以也不鼓勵烤肉,讓我們還看到一點政府部門的擔當。但首善之區的台北市長郝龍斌卻說「秋節烤肉是節慶活動重要一環,不可能禁止民眾不要烤肉。以往民眾都在騎樓或門口的擁擠空間烤肉,現在河濱公園烤肉,民眾也能有舒適的烤肉空間。我對台北市民有信心………」,令人不解的是開放大型河濱公園,並不代表人們不會在自家陽台或騎樓烤肉,反而是讓烤肉的人有更多去處,等於是增加烤肉的誘因,並不能解決環保單位擔憂的空氣污染問題;垃圾問題還算小事,第二天清一清也就是了,而一個晚上會產生多少這類氣體,卻不是只有一句對市民有信心就能控制的東西。

政府高層把地球暖化危機掛在嘴上,呼籲每個國民響應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但實際執行各種相關政策時卻又丟在腦後,說一套做一套,正是台灣從上而下的不良社會示範,烤肉是正常戶外活動,只要負責將環境恢復原狀,偶爾呼朋引伴一起同樂無妨,但政府卻隨商業行銷起舞,非要搞成全民運動不可,實在荒謬!須知任何人類活動如果無限擴張,當然會超出環境負荷量,讓好事也變成壞事。

不過我想,似乎還有一個問題待解決,民俗活動跟環境保護應該怎麼取捨?政府在面對民俗活動與環境衝擊時,應該怎麼把關?

舉元宵節─放蜂炮為例,試問在短時間、小範圍內,一次燃放那麼多鞭炮,難到不會有空氣污染的疑慮?這倒也不是說就不能舉辦蜂炮活動,而是在民俗活動以及環境品質之間我們做哪些抉擇?君不見,近年來,也大量提倡中元普渡以及清明掃墓,少用紙錢?所以在舉辦相關活動時,主辦單位若提一個環境評估的報告給相關主管機關,相信會更妥適。

記得幾次前往日本旅遊或出差,曾去過幾次地方的花火節和祭典,日本社會平時並沒有夜市,但在這些節慶時會有小型夜市,我觀察到,他們設有一組人馬在幫大家做垃圾分類,民眾可以自己丟,也可以把東西遞給她,他會幫你做好垃圾分類,而不只是消極地設置垃圾桶而已。這就是我指的公部門在核准或舉辦活動時,應該有的環境思考。

元宵放炮可說是民俗活動,但中秋烤肉呢?到底是哪一年開始盛行的,於今已不可考,中秋烤肉應該還不算一種習俗,這裡面夾雜太多商業炒作以及集體催眠(大家都要烤,所以我要烤 ),另外,集體開車到一個定點烤肉,不只行車過程中產生很多二氧化碳,烤的過程更是。元宵蜂炮、清明紙錢這些固有習俗都在思考如何能做到對環境友善的時候,公部門,民眾對於更晚近的中秋烤肉「習俗」、甚至繁複的月餅外包裝,是否也應與時俱進,斟酌如何做出對環境最少負擔的中秋團聚?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 網編:彭郁娟
補助單位:教育部(16萬)、環保署(1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