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焦點:
氣候變異關乎人命 人道機構關心減碳工作 --﹥
摘譯自2007年9月26日ENS美國,波特蘭報導;莫聞譯;陳瑞賓審校
世界各地近年來與氣候相關的自然災害越來約多,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一些人道扶助與救援團體已開始關切此一現象,並實際採取行動,協助受害嚴重的地區人民因應氣候變遷引發的效應──包括超級颶風、嚴重乾旱、水患、森林消失、飢餓與缺水等現象。
人道救援機構「國際慈悲組織」(Mercy
Corp)9月26日宣佈,他們將協助世界各地受害的居民因應全球暖化問題。該機構工作人員表示,情勢非常嚴峻,因為當前氣候造成的問題,有可能一夕之間摧毀他們數十年來協助地方建設的成果。
「國際慈悲組織」也開始關切自身對環境的影響,包括測量自己的碳足跡、努力做到「碳平衡」等,並把這項工作列為首要目標。該組織最近發佈了一份碳足跡指南,列出十項減碳行動供其員工遵行。
普世教會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WCC)也表示:「氣候變遷議題不僅牽涉到國際間的正義,也牽涉到隔代正義的問題」。因此,他們考慮「在人均消耗量高的國家中加強行動,推動能源、產業與交通政策上的轉變,以減少80%的溫室氣體排放。」
WCC政策白皮書建議說,成立一個國際性的基督教氣候基金,財源方面可要求各個教會過量若排放過多二氧化碳必須繳納費用,基金則用來支持南半球國家的永續發展與氣候因應計畫,並推廣南北半球共同轉換使用再生能源。
WCC表示:「我們希望能讓所有人改變生活方式,能夠享有傾聽自然之樂、人倫之樂;能夠藉由互相關懷、依靠、信任與團結來提供生活品質,而不是個人自主與物質財富的表象;能夠從精神面、群體感、連結與親密感來開展出生活的品質,而不是藉由單一向度的自我中心。」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ens-newswire.com/ens/sep2007/2007-09-26-02.asp
台灣新聞
--﹥
走步道 玩創意 尋找步道創意達人
本報2007年10月2日台北訊
當你看到樹瘤,會想像是棵樹長了青春痘嗎?當你感受風吹過樹梢,是否會想到染髮失敗的媽媽在風中嘆息?多加一點想像力,你我都可以把對大自然的觀察和感覺轉化為動人作品,農委會林務局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慢走更樂活--全國步道系統系列推廣活動」,邀請大人小孩一起發揮創作與想像,帶動尊重生態風潮,更達到步道的教育推廣。
當你在郊外健行,或是走在森林步道時,會做些什麼呢?是快速的走過去,還是把看到的東西細細品味後留下,這一系列創意競賽,為鼓勵民眾親近自然,將山林的體驗與感動,轉化為各類創作的元素,結合「創意」與「大自然」,你可以將路途上的每一塊小石子、一草一木繪成專屬於自己的獨特繪本,參加「山徑小精靈-創意繪本比賽」;也可以將美麗的足跡幻化成優美詩篇,參加「慢走更樂活-創意新詩比賽」;更可以將夢想中的旅途設計成實際的計畫,參加「特色遊程--規劃比賽」。從自然落實為文字或圖畫,無論創作的形式,可以寫成詩、散文,也可以畫水彩、蠟筆、拼畫,甚至親子一起編劇、拍照做成書,讓創意多元發揮,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步道創作達人。
本土繪本創作家劉柏樂先生建議,想要創作的人,一定要養成觀察以及思考的習慣,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去想,去表達出內心的感受。大自然中有太多令人感動及有趣的故事,放慢你的腳步,仔細看看身邊的景物,你會發現原來步道裡有這麼多秘密。
本系列徵稿活動獎金最高有三萬元,得獎作品還有機會於國立台灣博物館及線上展出,參加對象從國小學生到社會成人都可參加,師生及親子也可組隊參賽,歡迎有興趣的民眾把握機會報名,詳情請速洽詢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推廣部報名電話(02)2302-1122,
或上網http://trail.e-info.org.tw 下載報名表。
500隻冬候鳥蒼鷺等不及 提早來報到
廢棄物清除處理費 中市民國98年起調漲
摘錄自2007年10月1日中央社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1日在市務會議中討論通過「台中市一般廢棄物清除處理費徵收標準」,並從98年1日1日起實施;根據新徵收標準,隨水費徵收之廢棄物清除處理費,將從目前的每度3.5元調漲為7元,預計每戶平均每月將增加37.625元。未接管使用自來水用戶,每戶每年定額徵收1080元。
環保局長李立德表示,環保署在民國96年初研商補助各縣市政府汰換老舊垃圾車會議上,要求各縣市政府在民國101年以前,能足額徵收一般廢棄物清除處理費用,否則汰換垃圾車補助恐難到位;目前隨水費徵收之廢棄物處理費確實有偏低、未反映成本情形,且是全國皆然,不獨中市如此。
環保局表示,中市垃圾衛生掩埋場即將飽和,且老舊垃圾車亦急需汰換,必須將硬體設備成本反映在廢棄物處理費中,如未調整處理費,恐需編列預算解決,經費來源仍是市民納稅金,相對地亦排擠到其他重要建設,故回歸市場機制,強調使用者付費,採適時分階段調漲處理費。
國有非公用地綠美化 開放非法人團體認養
為增進國有非公用土地管理效益,美化環境景觀,暨節省管理人力及經費,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在9月28日修訂「國有非公用土地提供綠美化案件處理原則」,除現行中央機關及自然人外,放寬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的非法人團體也可加入認養行列,每次認養期間最長為2年。
不過,國產局主任秘書陳文龍指出,提供綠美化土地也有設限,例如,位於都市計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土地或非都市土地甲、乙、丙、丁種建築用地,除經列標未標脫,或經斟酌地區性特殊情況確有提供綠美化必要者外,仍將優先列入處分、利用計畫,不同意提供綠美化。
國產局表示,獲准認養者,在認養期間無需支付土地使用費,但不得在認養土地上從事建築、施設圍障、設置攤販、停車場、堆置或掩埋廢棄物、採取土石、供特定人使用或其他任何可能產生收益使用行為。所種植的花草樹木屬國有,不得主張任何權利。
保麗龍杯飲料 主婦聯盟籲拒買
對茶飲店大量使用保麗龍杯,主婦聯盟基金會非常不以為然,董事長顏美娟發動拒絕使用保麗龍杯。民國91年、92年間,主婦聯盟曾在校園內發起「拒絕塑膠6號杯」活動,當時是因為早餐店多以「6號杯」裝豆漿,6號杯就是「保麗龍」,有危害人體健康之虞,如今早餐店的飲料容器已多改用紙杯。
主婦聯盟極力倡導不要用免洗筷、免洗紙杯等「一次用即丟」物品,並發動環保媽媽勸導商家,何況是會污染環境的保麗龍杯。也有更多的網友發動消費者「拒買」,還有人在部落格上呼籲大家拒絕使用6號杯,因其不耐熱、遇熱會釋放毒素。
網友的對策是,帶個耐熱的運動水壺去買熱飲,「雖然比較麻煩一些些,但也較安心」。顏美娟說,最好的方式應是鼓勵消費者自備杯子,只要大家帶杯子買飲料或茶飲,就給5元或10元優惠。
油煙排入水溝要罰 桃園實施首日有民眾檢舉
摘錄自2007年10月1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環保署4月份公告禁止油煙廢氣排入溝渠,桃園縣政府經過半年的宣導,從10月1日起展開處罰措施,第一天就有民眾向環保局檢舉。稽查課根據陳情前往平鎮市一家餐廳稽查,因為業者是將排油煙管接到屋頂陽台,管末再接到盛水鐵桶以吸附油煙,雖然不是接管排放到水溝,不過仍然有可能造成污染,稽查課當場要求限期改善。
環保局稽查課表示,部份餐廳和住家將油煙管接到溝渠,造成排水溝油垢阻塞,產生惡臭,影響環境衛生和空氣污染,而且類似的陳情案件越來越多。
環保局長陳嘉興指出,禁止油煙廢氣排入溝渠不只針對餐飲業者,也包括一般家戶,環保局除提醒餐飲業和家戶注意油煙及廢氣排放,並強調餐廳和家中油煙直接排到水溝,就是違反空污法,依法要處罰,家庭油煙將處新台幣5000以上至10萬元以下罰鍰,如果是餐廳油煙將處新台幣10萬元以上至100萬元以下罰鍰。
周增次提供萬坪地 雙和里闢後花園
摘錄自2007年10月1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北投清江國小 生態池完工
摘錄自2007年10月1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土壤整治 景美公園浴「汞」重生
摘錄自2007年10月1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保護灰面鵟鷹 警方全面動員
摘錄自2007年10月1日聯合報屏東報導
國際新聞
--﹥
全球暖化衝擊加拿大極區湖泊
摘譯自2007年9月27日加拿大,渥太華外電報導;楊佳珊編譯;蔡麗伶審校
科學家9月26日指出,地處北美最北方的湖泊受到全球暖化影響。該區近兩世紀以來,其水藻生長速度大幅提升。
魁北克拉威爾大學(Laval
University)領導的研究團隊,日前針對一個18公分長的沉積物進行調查,該沉積物採自於加拿大北極圈內沃德亨特島(Ward Hunt
Island)的沃德亨特湖(Ward Hunt Lake),且其年代可回朔到8450年前。
分析報告指出,在沉積物最深處有微量的水藻,對此結果科學家指稱,沃德亨特湖過去曾有過長期處於結凍的狀態。而今日的沃德亨特胡,除了一小塊表層在每年夏季有數週的溶解期外,該湖泊長年被4公尺高的冰層覆蓋。此外,由過去200年形成的沉積物表層發現,一種在湖泊中每個生物都能看到的色素增加了500倍之多。
拉威爾大學安東尼亞代斯博士(Dermot Antoniades)發表聲明指出,對所有生物來說,這無非是一個非常嚴峻的生存環境,但根據資料顯示,相較於過去,今日的環境讓湖泊能提供水藻一個更為合適的生長空間。
他又說,我們無法將這些改變完全歸因於人類活動,但經由科學的方法所觀察到數千年來的自然變化,都沒有過去200年這樣如此唐突又大規模的變化。
這份拉威爾大學研究團隊的研究將於28日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發表。
雨水逕流注入河川 波音公司挨罰
摘譯自2007年9月27日ENS加州,洛杉磯報導;楊佳珊編譯;蔡麗伶審校
此外,針對這起波音公司訴訟案,民眾有權對該罰款金額提出評論,波音公司則有30天的時間決定是否要為此控訴及管理委員會判決的民事罰金辯駁。對此,波音公司已於8月27日表態,他們決定不會對其污染事件辯護,並將全額支付罰金。波音公司因排放雨水逕流及含有高度鉻、戴奧辛、鉛(、汞與其他污染物的廢水至洛杉磯河的支流,遭洛杉磯水質管理委員會(Los
Angeles Regional Water Quality Control Board)罰款47萬1190美元。
該罰款起因是2004年10月至2006年1月這段期間內,位於西米谷市(Simi
Valley)隸屬於波音公司的Santa
Susana野地實驗室,總計有79起違反其許可範圍內的行為。其中一項即是,將污染物注入洛杉磯河及西米谷河的支流-貝爾溪。
洛杉磯水質管理委員會主席戴門(Francine
Diamond)表示,我非常關切且憂心我們的河川、湖泊或海灘受到污染。
「水污染不僅危害我們日常飲用水的蓄水層,還威脅人體健康、水生動植物及數十億美元產值的海岸經濟」,戴門說,「嚴格遵守水質管制法規與正視違規事件已是迫在眉睫。」
此外,針對這起波音公司裁罰案,民眾有權對該罰款金額提出評論,波音公司則有30天的時間決定是否要針對管委會裁罰內容與罰款金額提出訴願。對此,波音公司已於8月27日表態,決定不對此案提出辯駁,並將全額支付罰金。「水污染不僅危害我們日常飲用水的蓄水層,還威脅人體健康、水生動植物及數十億美元產值的海岸經濟」,戴門說,「嚴格遵守水質管制法規與正視違規事件已是迫在眉睫。」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引發地球自癒功能 可以抑止全球暖化
英國科學家勞夫羅克與萊普利29日提出遏止全球暖化的方法,就是在海洋佈滿數以千計或數以百萬計的100到200公尺深巨型直立管。寄給英國期刊「自然」的信上寫道:「我們需要根本治療全球暖化的病徵,緊急措施也許是刺激地球自癒的能力。」
他們表示,當地球的大氣加溫,某些正常狀況下能夠限制氣候的循環過程,就會開始擴大暖化的過程,而非抑止讓它維持正常。比如說,北極冰山每年不斷縮小,日光便照射在吸收熱源的海水,而非照射在能將熱能反射回太空的雪與冰,因而加速暖化的過程。
他們認為,氣候變遷可能已經把地球推過「臨界點」,這個現象與其他混亂的自然週期,造成地球自我加強防護,呈現「正向回饋」的循環。他們便把主意打到覆蓋70%地球表面的海洋上。
研究人員發現禽流感危險的原因
利普金同國際研究人員一起研究了兩個死於禽流感的人的屍體,並發表了一篇論文。他說,禽流感主要影響到肺。除了肺之外,還擴散到腸胃道,利普金說:「在死於禽流感的其中一人體內的胎盤和胎兒身上也發現了這種病毒。所以,禽流感可以感染未出生的胎兒。」自從2003年以來,在10個國家感染了禽流感的277人中,60%的人已經死亡。
除了對肺的影響之外,禽流感還影響到成人體內的很多其他器官,並會奪去孕婦體內胎兒的生命。利普金說,看來H5N1病毒對人體造成的大量嚴重損壞可能是由於身體的免疫系統過度工作造成的,有些人把這種症狀稱作「細胞因子風暴」。利普金他說:「我們可能可以找到限制、控制這種病毒對身體損傷程度的方法,以便可以更好地進行臨床治療。不僅僅是把注意力放在病毒本身,而且也要注意到感染後免疫系統反應的問題。」
人愈多愈來電 「群眾發電廠」不是夢
摘錄自2007年9月29日中時電子報報導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提出所謂「群眾發電廠」(Crowd
Farm)的構想,有朝一日,人們走動、起舞或跳躍所產生的機械動能,都將可以被轉化為電力,而人潮聚集愈多之處,例如火車站和舞廳,也將會愈「來電」。
比方說,火車站的中央大廳可以安裝一種塊狀地板系統,人踏上去後地板塊會稍微下壓。而當很多人在上面走動時,地板塊之間就會互相滑動,從而產生電力。因為根據發電機原理,如此一來動能將會轉化為電流。
麻省理工科學家葛拉漢和朱契克說,人踩一步所產生的電力,只能夠讓2顆60瓦燈泡閃一秒的時間。但如果是一大群人川流不息,比方說從踩一步增加到踩2萬8千5百27步,就可以產生足夠電力,讓一列行駛中的火車走一秒時間。
朱契克指出,「發電機地板」的原理也可應用於像搖滾音樂會這種場所,比如「人群動得愈厲害,就會讓音樂變愈大聲。」
輕颱利其馬橫掃菲律賓 9人喪生1失蹤
摘錄自2007年9月30日法新社馬尼拉報導
菲律賓政府救災機構9月30日表示,輕度颱風利其馬橫掃菲律賓,引發山崩、洪水與巨浪。馬尼拉的民防官員表示,豪雨引發山崩,29日晚在欣永鎮附近山區村莊掩埋兩棟房屋,造成8人喪生。民防官員後來更新災情報告表示,這起事件另外造成1人失蹤,還有1名九歲男童受傷。軍方救災單位在馬尼拉北部地區還發現一名溺斃男子的屍體。至今共9人喪生1失蹤。
印度東部豪雨成災 9月以來近90人罹難
摘錄2007年10月1日法新社印度加爾各答報導
印度官員說,自從9月初以來,印度東部至少有88人因豪雨成災而喪生,成千上萬災民仍困處各地的災民收容營。救災事務部長霍森昨天(9月30日)說,在西孟加拉省,近日共有48人死於與豪雨有關的意外。
他說:「他說,死亡人數今天增加到48人,因為有19人死於蛇咬、電擊和牆塌。」他又說:「8個行政區的水患造成300多萬人流離失所。」
美國人湖邊游泳 食腦蟲入侵
摘錄自2007年10月01日TVBS報導
美國最近陸續發現「食腦蟲」入侵人體,導致死亡的案例,這些案例大多是在湖邊,或遭到污染的游泳池戲水,阿米巴原蟲從鼻腔跑到腦部,並且不斷侵蝕腦組織,導致死亡。
14歲的艾倫在美麗的湖裡面游泳之後,覺得頭很痛,而且症狀越來越嚴重,趕緊送醫,從發病到過世只有短短2星期,一開始,醫生懷疑艾倫得到腦膜炎,進一步檢查後,才知道是阿米巴原蟲惹的禍。健康部門官員盧貝卡表示:「在亞利桑那州,從2002年開始已經有4例,不幸的是全都是致命的。」從1995年算起10年一共有23起,感染到的人以兒童為主,幾乎都會送命。
專家說,這種阿米巴原蟲最常生存在溫暖的淺水區域,還有髒的游泳池裡面,專家說,儘管全球類似案例,50年來只有幾百個,不過今年光是美國,就已經有6位感染致命,可能是全球暖化,讓湖水溫度升高,原蟲活動更活躍,案例才會激增。
中國新聞
--﹥
中國2008年奧運前關閉北京周邊千個小型煤礦
澳門機車騎士聚集慢騎 抗議政府嚴管路邊停車
白鯨叫聲刺激神經 自閉症童開口了
有位小男童4歲,還不會說話,他的行為出現異常,不但會傷害自己,不時還會攻擊別人。家屬跑遍各大醫院,最後確定他罹患了自閉症,自閉症兒童的感覺神經發展都不健全,但是大陸的醫學家卻發現,透過白鯨的叫聲,還有實際的接觸,可以改善病況。
水族館裡的白鯨不斷發出尖銳的叫聲,打開了他封閉已久的心靈,開始會跟著白鯨一起發出叫聲。醫生表示,這種聲音,刺激他的聽覺神經,還有腦細胞活動,然後讓他去接受這種聲音,然後才能儲存,對他主動言語有幫助。
欲躲避中國動物檢疫 快遞寄物竟是百隻毒蜘蛛
有嫌犯利用快遞方法,偷渡100多隻未經檢疫的有毒黑蜘蛛,打算以每隻幾百元人民幣價錢到寵物市場販賣,最後被廣州海關現場查獲。
海關打開從海外運來這個可疑箱子檢查,裡頭是滿滿100多盒透明小盒子,全裝滿比人手掌還大黑色毒蜘蛛,這些黑蜘蛛都是寵物市場的熱門商品。違法進口商想趁機大撈一筆,從泰國把多達100多隻黑蜘蛛,放在紙箱裡,用快遞方式運送,試圖逃過動物檢疫管理,所幸被海關攔下。
山東港口航母集群成形 島港1-9月吞吐量突破2億噸
中國北方第一大港的青島港,截至9月底,吞吐量已突破2億噸,較2006年提早50天完成2億噸吞吐量,中鐵礦石完成值5649萬噸,石油吞吐量完成3311萬噸,較去年相比均有大幅度增長。
今年以來,面對港口激烈的競爭形勢,青島港內引外聯,在與威海港合作的基礎上,再度出擊,實現與日照港的合作,形成以青島港為龍頭的山東港口「航母」集群。同時,整合前灣南岸迪拜碼頭,並於9月8日開工建設,結束5
年沒有集裝箱碼頭開工建設的歷史。
此外,在全面發展的同時,青島港仍高度重視環保,積極實施「藍天、綠地、碧水」三大工程。在防治揚塵污染方面不斷創新,投資近2000萬元人民幣,包括先後投資上百萬元人民幣在港區外周邊栽種高大樹木;為礦石煤炭「穿衣」,保證不揚塵;為出港車輛「洗澡」,避免沾在輪胎上的礦粉帶出港口。
中國禁止進口加拿大禽類產品
摘錄自2007年10月1日大紀元報導
根據《福布斯》10月1日報導,在加拿大西部一座農場發現禽流感後,中國已下令禁止進口加拿大的所有禽類和相關產品,並要求將9月23日後進口中國的所有加國家禽產品退回或銷毀。對於經由中國轉運到第三國家的加國家禽產品也不例外,也需將之封存。
加拿大食品檢驗局稱上週發現一感染H7N3禽流感病毒的農場,並將之隔離。這種禽流感病毒株不會危害人類。
交通環境改善 西藏阿裏旅遊新熱線成形 今年接待遊客6.7萬人次
新華網報導,阿裏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位於西藏西部,與拉薩相距1600公里左右;全地區總面積30多萬平方公里,是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彙聚的地方,號稱「千山之巔、萬川之源」及「世界屋脊的屋脊」。
阿裏地區擁有眾多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這裏有被佛教、印度教等眾多信教徒視為「神山」的岡仁波齊和「聖湖」瑪旁雍錯;擁有千年歷史的古格王國遺址、劄達土林、班公湖鳥島等壯美景觀。
由於受交通條件的制約,阿裏地區旅遊業過去長期處於緩慢的發展狀態。隨著青藏鐵路通車、219國道西藏段改造、阿裏機場建設等交通大環境的改善,昔日偏遠閉塞的西藏阿裏地區正掀開神秘面紗,吸引來自四方的遊客,它將有望成為西藏新的旅遊熱線。今年阿裏地區計劃接待遊客6.7萬人次,到2020年力爭接待遊客57萬人次。
河北旱情40年罕見 300萬畝耕地絕收
據《燕趙都市報》報導,2007年壩上平均降雨量是229.3毫米,降雨量之低僅次於1997年的223.5毫米,成為自1967年以來近40年中罕見的旱情。其中壩上四縣中以尚義縣旱情最為嚴重,年平均降雨量僅為191毫米,是該縣自1960年以來旱情最為嚴重的一年。尚義縣共有耕地63萬畝,今年由於嚴重的旱情所致,除16萬畝的蔬菜(水澆地)獲得豐收之外,其他40多萬畝的旱地作物幾乎絕收。
張家口全市的平均降雨量也偏少,為275.9毫米,是近6年來最少的一年。該市大部分縣區都出現了程度不同的乾旱,僅西南部地區雨量較往年偏多。由於嚴重的旱情所致,張家口市壩上約有300多萬畝耕地絕收,約9萬人出現了飲水困難。
綠色學習課表
--﹥
慢走更樂活 全國步道系統系列推廣活動
開始時間: 2007/11/15 - 8:00am
結束時間: 2007/11/15 - 11:00pm
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承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協辦單位:國立台灣博物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國語日報社
徵件日期:96年8月1日至11月15日
活動聯絡: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推廣部簡淑慧
聯絡電話:(02)2302-1122、0919274098
活動說明:
當你看到樹瘤,會想像是棵樹長了青春痘嗎?當你感受風吹過樹梢,是否會想到染髮失敗的媽媽在風中嘆息?多加一點想像力,你我都可以把對大自然的觀察和感覺轉化為動人作品,農委會林務局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慢走更樂活--全國步道系統系列推廣活動」,邀請大人小孩一起發揮創作與想像,帶動尊重生態風潮,更達到步道的教育推廣。
當你在郊外健行,或是走在森林步道時,會做些什麼呢?是快速的走過去,還是把看到的東西細細品味後留下,這一系列創意競賽,為鼓勵民眾親近自然,將山林的體驗與感動,轉化為各類創作的元素,結合「創意」與「大自然」,你可以將路途上的每一塊小石子、一草一木繪成專屬於自己的獨特繪本,參加「山徑小精靈-創意繪本比賽」;也可以將美麗的足跡幻化成優美詩篇,參加「慢走更樂活-創意新詩比賽」;更可以將夢想中的旅途設計成實際的計畫,參加「特色遊程--規劃比賽」。從自然落實為文字或圖畫,無論創作的形式,可以寫成詩、散文,也可以畫水彩、蠟筆、拼畫,甚至親子一起編劇、拍照做成書,讓創意多元發揮,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步道創作達人。
詳情請見
http://trail.e-info.org.tw
第十二屆鯨豚生態與保育研討會
開始時間: 2007/10/10 - 9:30am
結束時間: 2007/10/11 - 6:00pm
主辦:中華鯨豚協會、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靜宜大學生態學系
協辦:台灣生態學會
地點:靜宜大學國際會議廳(台中縣沙鹿鎮中棲路200號)
研討人數:200人
費用:免費,並提供餐點
聯絡人:李佩芬小姐、梁美慧小姐
電話:(04)2632-8001#17051~17053
報名:請於96年10月7日(日)前將報名表
1. 傳真至(04)2653-0075
2. E-mail:pu20630@pu.edu.tw
3. 郵寄至- 靜宜大學生態學系(433台中縣沙鹿鎮中棲路200號)
海洋的重要性常被陸域生活的人們所忽視,目前世界上65億人口中近四成居住在離海邊100公里以內的地方,由此可見海洋對人類的重要性。然而這個重要性近年已面臨挑戰,因為全球漁業逐漸大型化與工業化,科學漁探技術及漁具漁法之進步使資源面臨枯竭,大型魚類族群有90%屬於過漁狀態,雪上加霜的是,人類對海洋資源的開發,隨著科技發展愈演愈烈,陸上環境的污染物有很大部份隨著污水、河流排放至海洋,因此海洋環境正遭受空前的挑戰。
2007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特訂為「國際海豚年」,鯨豚保育的活動在全球備受矚目。台灣的鯨豚保育已走過17個年頭,正是值得我們省思與計畫未來的時刻。研討會中將邀請美國、紐西蘭、韓國、日本、香港、菲律賓、大陸等世界各國專家約14人及國內學者約20人共同推動鯨豚保育教育外,並探討台灣鯨豚保育的未來行動綱領。如果您想要瞭解國際及台灣的鯨豚保育概況與全球鯨豚面臨之威脅,那麼千萬不要錯過這一次機會!
祖靈的風依然在吹拂 原住民登山與土地倫理課程
開始時間: 2007/10/25 - 7:00pm
結束時間: 2007/12/16 - 12:00am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成立環保獎學金
開始時間: 2007/09/30 - 12:00am
結束時間: 2007/12/15 - 12:00am
主辦: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
報名:今年十二月十五日截止 報名表點此下載
申請流程:點此
活動說明: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關注暖化議題,今年與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首度合作,共同成立聯合獎學金,將贊助一位有志於推動環境保護,特別是針對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議題有強烈使命感的有志青年,赴英攻讀碩士學位或學士後進修。申請者將不限專業背景,所申請科系也沒有限定,但受贊助者必須承諾未來致力環境保護的決心。申請時間自即日起至今年十二月十五日為止。
這是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成立以來,所提供的第二個環境獎學金。台達過去與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合作的「台達環境獎學金」,三年來已經贊助十六名學生到荷蘭修習環保相關學門。這次新成立的獎學金,則是鼓勵學子到在全球暖化論述具領先地位的英國進修,以盼學成歸國後對全人類作出貢獻。
本聯合獎學金的得主,最高將可得到一萬兩千英鎊的學費補助,以及英國文化協會在英國當地的協助與服務,在台灣的行政工作也由英國文化協會負責執行。
共同成立獎學金的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其獎學金是隸屬於英國政府一項之全球性獎助計畫(Chevening獎學金計劃),是由英國的外交與聯邦事務(FCO)出資鼓勵世界各地有志菁英到英國學習。台灣由於和英國沒有正式邦交的關係,因此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以在台官方機構的名義成立了「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獎學金」。主要是針對為期一年的研究所課程或學士後研究而設立的一項補助計劃。
申請者必須於出國就讀前年滿25歲,並有三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申請者可就任何一所英國大學提出申請,英國文化協會可提供相關學校資訊以及進一步的協助。本獎學金申請者另有以下的絛件限制:
1. 申請者須為台灣公民且長居台灣,計劃攻讀一年期的研究所課程或學士後研究。
2. 目前沒有在英國唸書及工作,且從未取得英國學位。
3. 完成課程後將回到台灣發展。
4. 2008/2009學年度未獲其他獎助前往英國進修。
5. IELTS總分6.5以上,且聽、說、讀、寫各項分數不得低於6.0。
詳情請見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網站
荒野第三期環境守護培力工作坊
開始時間: 2007/10/09 - 7:00pm
結束時間: 2007/10/09 - 9:30pm
地點:荒野保護協會台北總會B1荒野教室(台北市興隆路一段113號 )
課程日期:自 2007年10 月9日 (二)起至2007 年11月18 日(日) 除期中、期末在星期六、日之外,其餘室內課程時間皆為每週二晚上
對象:一般民眾,對參與環境守護議題有熱忱者, 35人額滿
費用:荒野義工 /會員1,000元,非會員1,200元(不含戶外交通、住宿及保險費)
聯絡人:顏逸軒
電話:(02)2930-3193分機19
E-mail:sow@sow.org.tw
「熱!熱!熱!」今年夏天大家碰面的問候語已由「吃飽沒?」改為「熱死了!」然而在猛開冷氣、拼命消暑的同時,你是否自覺到這一切源於環境變遷!環境變遷不再只是新聞報導上遙不可及的名詞,而是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你可以選擇被動接受環境被人類破壞後的苦果,或是挺身而出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也許你會問,一個人可以改變什麼?什麼都不會的我們,可以阻止環境繼續惡化嗎?是的,只要有心,一切都有可能。就是現在,請離開冷氣房以及消極的心態,加入荒野保護協會「鄉土關懷委員會」開辦的「環境守護培力工作坊」。在這裡,你將學會對環境保護議題的基本概念,學習如何分析議題、進行策略論述、透過環境報導凸顯議題,除了工具性的學習,更帶領大家實地親臨議題現場,感受環境破壞的嚴重性及環境守護的重要。
延續前兩期對環境議題的關懷,第三期將焦點鎖定在目前眾所矚目的蘇花高速公路興建與否,藉由對蘇花高單一議題的探討與分析,讓大家學習從何角度了解議題、分析議題,進而營造社會大眾對此議題的關注與響應。因此,結訓後將是行動的開始,自此,你將可以化被動為主動,與「鄉土關懷委員會」成員一同關切台灣的各項環境議題,實際進行環境守護的工作,為這片土地付出療傷止痛的真正作為。
別只是關在家中痛批環境汙染的可惡,希望你能以實際作為加入我們;多一分力量,台灣就多一分希望!
詳情請見
荒野保護協會
生物多樣性: 我們去拿飯:蘭嶼雅美女性與芋田的生活觀察 --﹥
作者:劉香君(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前言 :「我們去拿飯」是雅美的朋友帶我到田裡挖取芋頭、地瓜時,曾經對著我說:「我們去拿飯」,這裡的「飯」是蘭嶼的主食「kanen」中譯詞的說法;而蘭嶼目前亦興起以米飯為主食的趨勢,從過往的「kanen」到今日的「飯」,呈現出蘭嶼農作物的社會實踐與變遷的一個面向…
2002年的夏天,我為了進行人類學研究生的首次田野調查,選擇來到一心嚮往的蘭嶼,進行五個星期有關雅美女性與農作物的社會實踐與變遷的調查。
為什麼要體驗雅美婦女的生活,特別要強調農作物呢?主要是因為雅美男女兩性之的分工:余光弘(1993:39)提及雅美源於兩性的生理差異而對婦女產生偏見,但也在體認兩性在構成完整的家庭社經單位的互補性,又對婦女加以重視,所以有兩種不同的性別意象並存於雅美社會的觀念。如雅美人認為人是男與女的關係,就像一餐要有kanen(飯)與yakan(菜)才算吃飽,而kanen與yakan又是分別由男的找菜(負責下海捕魚)、女的拿飯(負責藷芋的生產)分工負責之互補關係,尤其雅美族人的兩性分類更反應至其社會文化分類範疇(女/男、農/漁、陸/海、豬/羊、私/公、好魚/壞魚)
。
再者,有關雅美的農作物交換之探討,則可從雅美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儀式性交換場合「落成禮」來理解。蔣斌(1984:84)提及理想的雅美男人一生之中需要將主屋逐次擴建,由小而大,由簡而繁,所以需有3、4次的落成禮。我們也可從男性主要的工作包括整地、開墾、種植薯蕷、小米、看顧山羊、製陶、建屋、築船、編籃、以及金屬器的製作等;女性的主要工作有種植、採收塊根作物、煮食、織布、照顧豬隻等(陳玉美
1996)進一步了解落成禮儀式中的男女所扮演的性別角色,所以農作物與雅美的女性認知之間,具有相當的關聯性。
蘭嶼的芋頭不只一種
由於農作物與雅美女性的重要相關,所以我也特別詳加記錄與蘭嶼農作物相關的資訊,其間所紀錄到的水芋有5種,分別為Alaleng
、Mineysiver(又稱Mamasevehen、Maseveh)、Kalaro、Ovan、Milakasoli。
Alaleng是蘭嶼出產最大宗的水芋品種,辨識特徵為白莖、黑色葉背,兩年可熟成,製作芋頭糕的最佳品種、口感較硬,且可再細分成4種。Mineysiver/
Mamasevehen/ Maseveh主要種在泉水水田,開墾時優先種植,也長得最好。Kalaro是紅頭村的稱法,朗島村則稱Dalaluk,辨識特徵為黑莖、黑色葉背,葉子比Alaleng深、較大、摸起來較澀、也適合作芋頭糕。Ovan的芋頭苗越來越少見、長的小小、香香、白白的、椰油村與野銀村可能還有人種植。Milakasoli的辨識特徵為全株較其他品種的顏色為淡,多數種植在水源地、田邊、也會種在山上較涼的地方又叫lakuasuli,最大可以長至手肘般長,在雅美人的儀式中會放置在最高的地方;生吃時有清脆的聲音,相當好吃。其餘品種於夏本奇伯愛雅在《雅美族的社會與風俗》中尚有PaTan,報導人認為是lalcasumila,已經少見或者不清楚此品種。Opitalak則從未見過,可能在野銀的旱田可以發現。Kanato,報導人反應未聽聞,並言明紅頭村沒有此品種。Wulanglele則是台灣的香芋。
雅美人的有機農作文化
另外,近年在台灣風行的有機農作,我在蘭嶼實地參與雅美人耕作方式,也發現了許多善用生態原理的智慧,像是雅美人善用植物相剋的生態原理來經營水田,他們在水田開闢初期多為鋪地黍、水蔗草等高莖的禾草或水蜈蚣、磚子苗等莎草科的植物生長於田埂。雅美人除草時不會將所有的非農作物的「雜草」全數除去,他們會進一步將所謂的「雜草」細分成「好草」與「壞草」,像是爵床、酢醬草和雷公根是為「好草」必須留下;小毛蕨、越橘葉蔓榕也是則留在石垣間的「好草」用以堅實石垣,最後的演替的「好草」則是馬尼拉芝與松葉牡丹;水田裡的「好草」還有皺葉酸模、水蠟燭,還有錐螺、石螺、陸蟹、白腹秧雞、紅冠水雞、福壽螺(當地人又稱金寶螺)等生物(鄭漢文,2000);水田裡的「壞草」則包含蘭嶼水莘菜、蘭嶼藺、油點草等,必須除去。
有一次我在漁人村往椰油村的路上,即發現3塊已經完成自然演替的水芋田,田埂密佈好草,壞草的蹤影少了許多;且水芋田看來充滿綠意,相當完美。為何我會發出如此的讚嘆之語,一方面是參與相當多次的除草工作,雖然除草時僅需將除下的壞草置於田埂,壞草就會讓炙熱的陽光給烤乾枯死;但另一方面壞草成長的速度過於快速,才剛除盡的壞草,一個禮拜又會再長回原貌,並茂密地將辛苦種下的芋頭小苗淹沒;加上芋頭長成至少須時數個月到3年,可從推想除草的次數推知耕作的艱辛,許多報導人說他們一旦出遠門如到台灣,皆不想待上一個禮拜,因為壞草又要長起了。他們對於除草都有共通的說法,「不要搶了芋頭的養分」;除草時也會整理芋頭田,除去芋頭過多的小株芋葉、拔去枯黃葉、砍去黃梗也是採用不要搶了芋頭塊莖養分的原理。
而由於雅美人的水田涉及水源之因,所以雅美女人的耕作方式,無法如台灣的水田一般,採用大面積的耕作模式,或是噴灑農藥、肥料等方式。也因分散的田地據點,婦女常常需要奔波於不同部落之間,水田、旱田交互耕作,一天之內跑兩個以上的據點是常有的事。部分婦女以摩托車代步,有些則需要丈夫接送,多數年紀更大的婦女則是步行或搭乘環島公車,相當辛苦但也免去大面積耕作所帶來的弊病。
在蘭嶼主要使用的農事工具則是一段一頭削尖的鋼筋條,雅美婦人是人手一支,主要用途為挖掘水芋與旱芋。其他的工具尚有購買得來的提籃以及除草用具:大砍刀及小鐮刀。除草劑的使用僅於旱田,而除草劑與農藥、肥料不在水田使用,報導人對我解釋為水田的水流會將藥物流入別人的土地,不願因而得罪人。採收好的水芋或旱芋,報導人會在耕地裡將水芋、旱芋依品質分做兩份,一份供人食用,另一份則餵食豬隻。
水芋耕作面臨變遷的景況
今日多數雅美婦女並不依靠芋頭田維生,家中的年輕人與孩童只喜歡吃米飯、少食地瓜芋頭,加上水芋田數量極多且分散多處,但多數當地上了年紀的婦女仍會選擇持續耕種,她們的理由是:「不能讓土地給荒蕪了」、「一不去山上身體就會出現病痛的症狀」、「驕傲於擁有並耕作許多田地」、「擔心後代子孫都不清楚鄰近水源區田地的分布狀況」;「土地是親人贈與不能任其荒廢」等。
有一位年近85歲的婦人極愛到山上的田地裡,並戲謔地說「她是去山上談戀愛,或稱說山上有喜歡的對象。」從這些說法中足以理解婦女與農作之間的情感包含親情、傳統的傳承、慣息的工作方式,以及地位的象徵等。此外,蘭嶼婦女們也認為女人的工作很辛苦,又多又雜;相較之下,男人的工作只是較粗重罷了。
我在水芋田工作時觀察到許多雅美婦女們在耕種上有著今日不知如何面對的難關,像是由台灣傳進,在蘭嶼水田中大量繁衍啃食水芋的福壽螺,以及許多婦女懷疑核廢料是一種會順著風向飄蕩的毒素,造成蘭嶼大量的芋葉容易泛黃的主因。
過往雅美人生命中的重大房屋落成禮中所使用的儀式性物品──水芋,在筆者此次參與的一場「水泥房」落成禮中,傳統上由自家耕種的水芋,已改換成購自台灣的香芋。也有報導人曾在自家的落成禮中以米取代芋頭。她認為米可以儲藏,且她沒空採收地瓜、芋頭,且認為米比地瓜、芋頭對小孩的健康而言更具營養價值。
當雅美婦女不再耕種水芋
假如雅美婦女不再耕種水芋,這個與婦女生活與儀式重要相關的作物有一天將在蘭嶼消失,那麼有關水田與水源之間的文化內涵,即有可能會出現漪漣般的變化。在陳玉美的〈論蘭嶼雅美族的社會組織:從當地人的一組概念Nisoswan(水渠水源)與Ikauipong(同喝母奶)談起〉特別指出水渠灌溉系統與水源源頭與父系的象徵:
水源的水是父系群共同分享的substance。它滋育後代就如水與生命(力)的關係一般。同一父系的後代有使用灌溉水源的權力,同時也有保護水權、維修灌溉水源的義務。灌溉水源因此不僅是父系的象徵,同時當地人也經由保護水權、維修灌溉水源等行為的實踐界定了其社會群體。(陳玉美1994:1040)
我曾經觀察到一家戶的水源,是由5家親戚共同出資約新台幣四萬元舖設銜接而成。同時也發現水源地的管線與水道之間,沿途即作有明顯區分。水源的區別對雅美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也可由水源地水田為了區別水源地的區分還會在水道狹窄處仍以小木條進行分隔,甚至即使水田面積如2400平方公分的田地還是堅持以石頭進行區分,足見水源區隔的重要性。
這同時亦牽涉到水田之間的水流方向的串連,一報導人為筆者介紹其水田與週邊水田之間所有者的親屬關係,表明這些水田即是共用同一水源。水田之於雅美人的重要性,另一報導人曾指出,其水田因為公公是巫師的緣故,所以過往雅美人因為重大事故求助巫師,往往會將貴重的水田用以交換同樣貴重的人命,該報導人因而擁有數量相當多的水田,位於水源地的水田更是不少。
近來貨幣經濟的引進,雅美婦女工作觀念與型態更顯多元,如因應觀光業而從事飯店及餐廳清潔工、服務員;由當地地方政府、教會或自主性團體提供的工作如農推員、居家看護、展示場解說員、傳統舞蹈表演人員;手工編織珠環、自營民宿則是在相關單位輔導下,形成自行創業的工作性質等。
在蘭嶼農作物的品係分類知識、社會實踐,以及雅美婦女工作觀的變遷中,我拼貼部分的雅美人自然觀想像:土地對雅美人而言,所有權與使用權的概念是同時並存,土地的分類模式是以各部落為中心的空間分配,並與社會組織相關,如水源的概念。
在雅美農作物的社會實踐,可發現其善用植物生長演替的生態學知識,如好草與壞草的界定,以達到生養農作物的目的。顯而易見的是他們的生活節奏與天時節候緊密呼息,熟知週遭環境中各式瓜果、蟹螺的生長期;採集或種植而來的農作物或蟹螺,會與親友共享分食。而雅美婦女工作觀是參雜著親情、傳統傳承、慣息的工作方式,及地位的象徵等。今日社會變遷下的婦女工作內容增添更多面貌,但工作型態與雅美文化的相關卻有逐漸式微的趨向。
註:本文之「雅美」族亦指稱「達悟」族。雅美族的名稱始於鳥居龍藏於1911年指出雅美人自稱「Yami Kami」(Kami有我群之意)(黃旭1995:35),但近年亦有雅美族人對外自稱的達悟族(Tao,表「人」之意),因未有「正名」的提案與行政院公告,筆者選擇援用「雅美族」為文中報導人的族群識別。
參考文獻
余光弘
1993 雅美人食物的分類與其社會文化意義。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集刊76:21-42。
陳玉美
1994 論蘭嶼雅美族的社會組織:從當地人的一組概念Nisoswan(水渠水源 )與Ikauipong(同喝母奶)談起。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集刊65:1029-
1052。
1996 文化接觸與物質文化的變遷:以蘭嶼雅美族為例。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集刊67: 415- 443。
夏本奇伯愛雅
1998雅美族的社會與風俗。台北:臺原出版社。
蔣斌
1984 蘭嶼雅美族家屋宅地的成長、遷移與繼承。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集刊58: 83-117。
鄭漢文、呂勝由
2000蘭嶼島雅美民族植物。台北:地景企業。
鄭惠英、董瑪女、吳玲玲
1984 野銀村的工作房落成禮。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8:119-151。
讀者投書: 惠來遺址保護行動雜感 --﹥
作者:陳秉亨(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
被胡自強搞砸了中秋節
2007 年 9 月 21 日
,以人民請願案的方式到台中市議會呼籲市府對惠來遺址提出積極作為,黃國書與劉國隆議員在會中也為遺址賣力請命,但是非常遺憾,台中市長胡志強先生擺出「就是不公告,要不然你能怎樣」的態度,還諷刺我們「抗議人數太少」。台中市府就是如此無視於屬於台中的珍貴文化,加上某些在地的文史社團因領文化局的經費不願加入,我們的力量就是這麼小,讓我陷入深深的挫折感之中,會後趁著中秋節前夕,驅車前往高雄拜會長期支持並贊助學會事務的兩位理事楊博名先生與蘇振輝先生,以及新成立的友會「地球公民協會」。
可能看出我的無力感,拜會結束之際,自年少艱辛創業有成的蘇振輝先生一再鼓勵:「一定要堅持下去」,但是非常慚愧,我卻讓無力感蔓延整個中秋假期。三天的假期中,在家裡狂打電動「三國
OROCHI 」,在虛擬的世界中逃避現實,之所以喜歡打電動還有動畫,唯一的理由就是「正義的一方總是會獲勝」。
假期完後,又看到新聞中藍綠惡鬥的醜態,想起樂生院,想起惠來遺址,想起中華白海豚,這些足以反映台灣人是如何對待人權、文化與環境的指標都瀕臨瓦解,心中更加憂鬱,本想寫電子報卻一直猶豫,在讓人如此心煩的亂象中,何必要讓幾乎算是「狗吠高鐵」的文章讓各位朋友更心煩。一想到會害大家心情更沉重,就非常的難過。百源竟然看出我的心情,問:「心情不好嗎?你看起來好像要說什麼,但是說不出來。」極為鬱結的心情,隨手翻閱「印順導師傳」,裡面有稱讚印順導師的弟子,也是長期投入社運的「昭慧」法師的一句話:「願同弱少鬥強權」,心中湧起一陣熱血,再次有了繼續戰鬥的勇氣。
請給台中一個「偉大」的機會
胡志強先生對於惠來遺址的輕忽態度,套用友會台灣環盟何宗勳秘書長的口頭禪──簡直讓人「驚駭莫名」。在議員質詢時,胡志強先生表示:「如果惠來遺址可以吸引國際觀光,我早就做了」;「全台灣有一千六百處的遺址,惠來遺址並不特別」,完全貶低這個曾經登上中文版「國家地理雜誌」封面的遺址的價值。請問胡先生,台中市除了東南亞最大的合法酒家與太陽餅之外,還有什麼能讓全國人民印象深刻的?
惠來遺址,在短短兩、三公尺的文化層,橫跨了四千年歷史,從史前文明到漢人開拓台中盆地,站在遺址現場只要往下挖一公分的泥土,就能見證台中盆地發展 13
年的歷史,人類窮極有限的一生,在遺址現場也不過是淺淺六公分的塵土。在遺址現場感受生命長河之浩瀚,並思考我們能為其他生命做些什麼貢獻,實在是件非常迷人的事情。本以為歷經生死大關的胡志強先生,對於生命的價值會有更深沉的看法,所以議會當日對於胡志強有非常高的期待,沒想到……唉!
惠來遺址挖出的人骨為俯身葬,為中部地區先住民非常特殊的習俗,縱使全台有一千六百處的遺址,也只有惠來遺址能代表台中市的發展的歷史,在台中市處心積慮要「升格」的此時,
若是用心經營惠來遺址,台中市就能立刻「升格」成為擁有四千年歷史的偉大城市 。
更何況七期重劃區內有許多標榜「奢華」、「豪宅」的高級建案,試想,這些 購買高級住宅的頂級消費者 ,會希望他們小孩住在代表偉大城市歷史的遺址公園旁,還是住在緊鄰特種行業的地區 ?
問題不是問題,在於沒有心
讓胡先生不作為的主要理由,就是號稱位處黃金地段的遺址地值三十億;當記者訪問文化局官員這個問題的時候,虧官員還能說出:「文化是無價的,所以我不能回答這個問題」。然而在市議會質詢的時候,胡先生卻講得明白:「沒有三十億,就沒有遺址。」但是這個問題,早在去年行動時就請教過逢甲都計系劉曜華教授,他就指出藉由容積率的轉移,就可以為遺址地價問題作為解套。以台中市政府如此熱衷土地「重劃」的此刻,把遺址的小小容積率分散到幅員遼闊的其他重劃區可說輕而易舉,加上這個方法在文資法中有法源依據,地主與台中市府根本不會有任何損失。
另一個令人「驚駭莫名」的理由是,某些地方民代宣稱這些先住民的「墳墓」會影響地方發展。我倒是要問問這些腦殘民代,如果你在這個地方「住了」四千年,然後莫名奇妙為了發展特種行業被「異地保存」,你能不火大嗎?根據個人來自電視靈異節目的粗淺靈學常識,
不現址保存才會惹惱先住民的英靈吧!
學習電視上那些鐵口直斷的「靈學大師」說法,台中市市長車禍、議長被綁架、遺址上面的衣蝶百貨面臨倒閉,難道不是因為得罪這些住了四千年的祖先?如果從這角度來探討,更是應該及早建立遺址博物館。
還是呼籲台中市胡市長,落實競選承諾
當天會議,胡市長非常聰明的表示:「我有說要興建惠來博物館,但是沒有說原地保留……」,胡市長可能忘記了,在他的市政地圖中,惠來遺址博物館的位置就是畫在遺址現場。縱使胡市長不願意原地保存,五年來不見遺址保護的政策,相對之下如空中樓閣的「古根漢博物館」光規劃就花了九千萬,而惠來遺址五年來才只有一千萬的經費,光是古根漢的規劃經費,就可以讓惠來遺址考古人員研究
45 年。
又再想到三、四十年的中正紀念堂被列為古蹟,還有國家對極具紀念價值的樂生療養院的粗暴行徑,心中就萬分嘆息。最近政壇藍綠正進行一場詭異的「本土化」大戰,台中市再也沒有比惠來遺址的保護更「本土」的行動了。為了彰顯國民黨本土化的政策以及胡市長的誠信,我們還是要再次呼籲胡市長,落實對於惠來遺址的市政承諾。
行動參與: 抗議行政院違反承諾、委託文建會進行拆遷重組
包圍文建會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