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長期蹂躪剛果的內戰終於結束,世界銀行向剛果政府建議,發展工業伐林可有效幫助經濟復甦。剛果因此重新制定森林法規,劃分區域以利伐木業蓬勃發展。
2005年,12個剛果矮人族(Pygmy)原住民聯合陳情,控訴世界銀行所資助的大規模伐木行動,已經對雨林造成了無法補救的傷害。
台灣風雨無阻支援1006全球緬甸大串聯
強颱瞬間強風 北市路樹倒滿地
撒網+圍欄 颱風天漁獲多
打工族狂風暴雨 仍被要求上工 安全誰來負?
高市清潔隊員殉職 環保局批救援體系缺失
中寮香蕉園倒塌 損失2784萬
看守世界:生態旅遊有助印度整體環境與經濟發展
美國全天候偵測地面臭氧 上網可知即時空氣品質
歐盟協助中小企業加入綠化行列
北極部分地區今夏最高溫度達22度
印尼欲利用一天時間種樹7900萬棵
改善空氣防堵車 北京地鐵大減價
柯羅莎登陸閩浙 百萬人大疏散
抽菸趕時尚 大陸女菸民大增
高速路直穿保護區 雲南野生大象覓食涉險
美國之音聽眾:中國當局無端關閉愛滋網站
國際鯨豚生態保育研討會
荒野第三期環境守護培力工作坊
千里步道雙十日,四天三夜南庄騎行遊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成立環保獎學金
主婦聯盟樂活家庭系列講座二
透視中國:
投資房地産,還是節能環保?
作者:李泰格(駐北京的環境與科學記者)
爲抗擊氣候變化,中國需要投資幾萬億元來推動節能環保的發展。但中國的投資商爲什麽仍熱衷於房地産開發呢?
在節能環保領域,中國需要的投資不僅僅是2000億歐元,或者說 2萬億人民幣。據國際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 2006 》預測,到2030 年中國需要約 3.7 萬億美元的能源新投資。如此巨大的投資機會,正等待著那些具有遠見卓識的機構和個人。
施正榮就是一個捕捉節能環保投資機會的榜樣。他曾留學澳大利亞,投在著名太陽能科學家、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馬丁格林(Martin Green)門下。 2001年,施正榮回到中國,創立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公司(SUNTECH)。儘管中國國內的太陽能發電市場還未真正形成,但這家公司已經成爲世界排名第四的太陽能電力製造商,98%以上的産品銷往海外。
這些房地産老闆身價暴漲,大概要歸功於各自企業的公開上市,歸功於中國樓市和股市的持續瘋狂,與節能環保和技術創新大概扯不上多大關係。
無車之旅:
環境養成習慣,習慣造就環境?
922國際單車日特稿II
作者:吳郁娟(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計畫成員)
我想是中國正在蘊含一股巨大的能量,這股競爭力如果搭配上具有遠見的政府領導人,加以一黨獨大的政策頒布,還有中國人民黨國一家的深厚思想,我想,中國這片黃澄大地在未來會展現一股國際上無法忽視的綠色生機!
然而綠色生機未展現前,也可能隱含許多危機!
我們遇過,開著賓士車、穿著筆挺的先生下車跟我們閒聊後,上車後卻把空煙盒丟出車窗,揚長而去!或者我喝完飲料在店門前問老闆垃圾丟哪?他卻說:地上!地上!沒事的!還有一些觀光景點,表面規劃完善,轉角處卻是垃圾遍地!
當我看到這些省份或城市因應先天環境或政策發展所構建成的景觀,我常在想,究竟是這一地的環境影響這兒人的習慣,還是當地人的習慣造就了該地區的環境?環境養成習慣?或者是習慣造就環境?
綠色課表
透視中國
無車之旅
本會快訊
誠徵生態工程翻譯志工!
每週五新推出聰明綠生活專欄,10月主題為「消費文化反思」,敬邀瀏覽指教!
你要在花東買地嗎?
單車臨界量活動
古蹟
土地開發
「零垃圾」生活實踐經驗談 (11)
避免野生動物車禍 軟體建設優於硬體工程(下) (2)
訂閱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訂閱/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 網編:李育琴 補助單位:教育部(16萬)、環保署(1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