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攝影:楊茹琪
我一路顛簸,向西行去,穿山越嶺,在世界的屋脊上行走。直到迴轉過無數雪山,才在出然烏溝的那一剎那,邂逅傳說中的妳。
在高原藍天白雲下,乍見妳閃耀著粼粼波光,靜靜地座落在皚皚雪峰下,那樣靜謐又神祕的姿態,我才相信只有深入到這靠近天堂的地方,才能發現大地山川的力量在你身上雕塑出的美。精采內文
作者:潘富俊
古代先民對植物依賴極深,生活大多直接面對植物,因此必須認識植物、了解植物。即使到了現代,人類的食衣住行仍舊離不開植物,只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的變化,一般人學習植物科學的熱忱反而逐漸降低,對生活周遭的植物幾乎到了視而不見的地步,往往書讀得越多,植物的常識越匱乏;學位越高,越是「五穀不分、六畜不別」。
其實,台灣不但植物區系豐富,原生植物種類眾多,也繁育許多和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外來植物,其中部分成員更成為形塑台灣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也在台灣歷史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精采內文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睍睆」音同「獻緩」。
暖風
暖風自南邊吹來,吹動年輕棗樹; 棗樹洋洋茁長,母親辛苦備嘗。
暖風自南邊吹來,幼樹長成木柴; 母親生養慈愛,可惜我不成材。
那裡有清泉,浚城之邊; 兄弟七人長成,母親忍受饑腸。
黃鶯婉囀啼鳴,歌聲優美清新; 兄弟七人,不能安慰母親的心。
精采內文
作者:于立平
「這個娃娃從哪裡來的呢?它的主人為何不要它了?它為什麼被放在垃圾堆裡?」每次在院子裡的資源回收站,看到有人把玩偶丟出來,心中總是為這些玩偶感到心疼,因為我知道它們以前一定是主人握在手中的寶貝!如今它們卻如此的落魄……
自從我家隔壁空屋的院子,成為慈濟的臨時資源回收站之後,我才知道現代人真是非常的浪費,不只把沒有壞掉的物品丟棄,就連沒有拆封的全新商品,都變成了多餘的垃圾,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這成堆成堆的玩偶,我總會把它們撿起來,把髒髒的臉髒髒的身體清洗乾淨,然後放在太陽底下晾乾,我想著一個娃娃被丟棄,丟掉的不只是錢,而是一段曾經擁有的記憶。精采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