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7.12.1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2008環境大預言】十大環境議題前瞻論壇,歡迎報名!

2008TEIA感恩茶會,邀請您∼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黑潮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綠色陣線協會  

好燒的京都議定書
 
  農發條例修正案引爭議 學者呼籲監督立院
http://e-info.org.tw/files/active/74/20071218-143020-happyrice.jpg

農業發展條例第十八條修正案獲利者是誰?;圖片來源:無米樂

【相關連結】


台灣農業的美麗與哀愁――談WTO與台灣農業 四之一


農地非農化 三生何以有幸?(上)


前瞻2007之國土願景:農地非農化 三農無以為繼


前瞻2007之新農運動:回歸農村文化及價值的維護

《農業發展條例》修正案於上週立法院一審通過,引發農委會、經建會,以及關心台灣農業永續發展、農村、農民問題的學者和民間人士極大反彈。行政官員抨擊提案立委趁選舉當前,臨時排入議程,讓多數立委忙著拚選戰之際,沒空來管法案審查。而執政黨立委更擔心影響選情,不敢擋下此修正案。未來立院若正式三讀通過,獲利者是誰?對台灣農民和農業發展究竟有何影響?

農發條例修法引發如此之爭議,然而對農民來說,開放0.25公頃或0.1公頃都不是最核心的問題。關心台灣農民權益的楊儒門發表聲明表示,農民的日子過不下去了,才會走上賣祖產一途。否則,農民不會賣掉賴以維生的家園。

精彩內文

 
 
  生物多樣性:超越綠建築 挑戰永續生態城市(上)

生態綠建築的思潮來襲代表了人類對於自然環境的尊重。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作者:廖桂賢(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博士生)

在綠建築觀念越來越受到重視,甚至在國外比較前進的城市中已經成為主流專業價值的今天,「經過綠建築認證就是永續、環保的建築」在專業實務和媒體報導上被視為理所當然,當認證制度越具規模、越趨繁複,綠建築的真正意涵和目的也不再被討論。當前,在許多綠建築的討論上,綠建築的本身似乎已成為終極目的,其作為改善地球生態環境和氣候的工具意義,已經在技術細節的討論中被遺忘。要回答「綠建築到底是什麼」這樣的根本問題,也許我們該思考一下綠建築背後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精彩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誼芩
美國印地安西休休尼族原住民Carrie Dann為大地祈禱。圖片來源:Erin Hetherington,Oxfam

 


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健康與環境息息相關,也有不少例子證明,像是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氣候變暖將對亞洲人的衛生健康帶來災難性影響;美國的研究說明,柴油廢氣污染和高膽固醇兩種結合,提高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空氣污染對肥胖人士的肺功能影響更甚;澳洲對居民的一項調查也顯示,高輻射線及高臭氧層與急性心血管疾病相關。

【相關新聞】

心血管疾病與環境汙染息息相關


空氣污染影響肺功能 肥胖人士受害更深


柴油廢氣+膽固醇=心血管疾病


全球變暖影響健康 亞洲受害最重

2007台灣回顧:人人自危?!電磁波的爭議與存廢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當農地成為一種商品
楊儒門說:農民的日子過不下去了,才會走上賣祖產一途。

 

 

作者:楊儒門(農民權益工作者、文山社區大學講師)

日前,農業發展條例第十八條修正案通過初審,贊成與反對的意見,都只著重在:修正前,允許建築面最小要在0.25公頃以上,而修正過後只要0.1公頃。我想強調的是:這對農民有什麼影響?

當農民日子過得下去的時候,不管規定「二分半」才可以建房子,還是「一分」,這對農民來說,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他們不會賣土地,賣袓產,賣掉賴以維生的家園。但是,農民在種植方面得不到溫飽或是應有的生活條件時,管你是改為1甲、10甲或是10坪、20坪就可以建房子,對農民利益而言,完全沒有任何分別。

日子過不下去,才會走上出賣袓產的一途。那是所有對土地、家園有情感的人,最不願意見到的事情。其中的傷痛,並不是外界所能想像的。精彩內文

 
 
  行動參與:台西募款餐會 搶救發蚵家族!
台西淹大水,台塑的油罐車可以過得去,台西人民可是「過不去」。(圖片來源:陳秉亨)

 

發起單位: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環保聯盟雲林分會

台西,在西部沿海以養蚵而聞名;現今,每逢颱風大雨必淹之地。
原本一年可收成的蚵,現在則要3年才能收成;
8個月一季的文蛤,則經常因台塑排放廢水,導致水溫過高死亡。
台西人以養蚵為業,遇到「六輕」的污染排放,生活已快過不下去。

希望更多人來關心我們雲林這塊土地、希望社會能看到雲林這島國孤兒的無力!

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一直致力於雲林沿海地區產業、文化、生態、發展人與自然之間永續生存環境,我們以實際行動關懷八輕、大煉鋼廠設立,捍衛沿海居民生存權、環境權,以及社會改造工作。

所以…我們需要您的支持,並誠摯邀請您加入我們的行列,拒絕讓西海岸海域遭到污染與破壞。精彩內文

 
 
  農發條例修正案引爭議 學者呼籲監督立院
本報2007年12月18日台北訊,李育琴報導

《農業發展條例》修正案於上週立法院一審通過,引發農委會、經建會,以及關心台灣農業永續發展、農村、農民問題的學者和民間人士極大反彈。行政官員抨擊提案立委趁選舉當前,臨時排入議程,讓多數立委忙著拚選戰之際,沒空來管法案審查。而執政黨立委更擔心影響選情,不敢擋下此修正案。農發條例第18條修正案,欲將目前興建農舍的基地面積從0.25公頃以上的條件,縮小為0.1公頃。未來立院若正式三讀通過,獲利者是誰?對台灣農民和農業發展究竟有何影響?

日前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直言,全台灣的農地幾乎都會變成建地,土地出現超額供給,將嚴重衝擊不動產市場行情。農委會官員則說,修法通過會使目前已經過度破碎的台灣農地更零碎,而且太多房子蓋在農地中,將造成嚴重的汙染,與現在農委會推動的無毒農業、產銷履歷等政策都背道而馳。

提案修法的立委林樹山、張麗善、張碩文於15日的記者會中表示,修法是為了拯救貧苦的農民。根據統計,全國農戶平均持有農地0.17公頃,他們認為要求不到0.25公頃不能蓋農舍的規定太嚴苛。

為了讓無殼農民有立錐之地,希望照顧經濟弱勢的小農,三位立委提案修法。他們認為,如果蓋農舍門檻低,農民可選擇集村或自建,小農不需接受大建商不合理的屋價與品質。立委說,2000年農發條例修正時,農委會的政策就已開放農地自由買賣,非農民可以買賣農地,立委質疑,「到底誰在圖利建商?」

行政部門無積極作為  學者批共犯

來自苗栗三義農民練增喜:農政主管機關不懂得照顧中小農民。農發條例修正引發社會正反意見紛陳,然而農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台灣農業發展要走向哪裡?今(18)日上午,關心此案造成台灣農業嚴重影響的人士,到立法院前召開記者會,發表聲明。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表示,此修法若通過,形同農地全面釋出,將嚴重衝擊台灣的農業。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指出,2000年農發條例修正案通過後,即把「農地農有、農地農用」政策修改,從此開放農地自由買賣,農地不需農有,而7年後的今天,農民是否更富有了?事實上是農村更凋敝,而財團獲大利。

廖本全指出,農發條例第18條又要被修正,是再次造福開發業者。結果,農民卻被推到第一線,成為政治人物的藉口。他譴責這些高舉照顧農民大旗的政治人物。他更指出,修法之後,餓肚子的還是會餓肚子。而農委會和經建會卻只有反對,而沒有積極的作為。行政部門應該先釐清,被0.25公頃下限限制的人有哪些,如何照顧這些人,而非全面修法、全面開放。他質疑行政機關沒有透過立院黨團進行修法阻擋,希望媒體共同監督立法院惡質的共犯結構。

放寬農舍限建  便是照顧農民?

農發條例修法引發如此之爭議,然而對農民來說,開放0.25公頃或0.1公頃都不是最核心的問題。

關心台灣農民權益的楊儒門發表聲明表示,農民的日子過不下去了,才會走上賣祖產一途。否則,農民不會賣掉賴以維生的家園。而無法再靠種田過活的農民被迫賣掉土地後,是否能尋找另一種生活模式,這些政府或既得利益者關心了嗎?楊儒門指出,農發條例第18條修正案若通過,只是加速農業的困境。

Top

 
 
  生物多樣性:超越綠建築 挑戰永續生態城市(上)

作者:廖桂賢(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博士生)

綠建築這個名詞近來在台灣越來越受到矚目,甚至還成為房地產的行銷手段,但綠建築到底是什麼,恐怕許多人位於台北市基隆路旁,由各種節能建材與綠建築設計打造台大「綠房子」。圖片來源:陳佳聖(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綠建築是經過植栽綠化的建築?還是節能省水的建築?

綠建築的內涵當然遠甚於此。除了在綠化、能源、水資源層面的要求之外,國內外的綠建築相關認證系統中還包含了廢棄物減量、基地設計、室內空氣品質、碳排放與氣候變遷影響、生物多樣性等等的考量。從專業認證的角度而言,綠建築的定義在於建築物的各個環境面向是否能達到某個標準;此外,國內外的綠建築認證制度中,視建築物能夠跨過多高的數字門檻,有不同的綠建築等級,換句話說,在認證的綠建築中,有些可能是「深綠」,有些則是「淺綠」。然而,通過認證的綠建築,真的就等於是「綠」建築嗎?

重新思考蓋綠建築初衷

這絕不是個無意義的問題。在綠建築觀念越來越受到重視,甚至在國外比較前進的城市中已經成為主流專業價值的今天,「經過綠建築認證就是永續、環保的建築」在專業實務和媒體報導上被視為理所當然,當認證制度越具規模、越趨繁複,綠建築的真正意涵和目的也不再被討論。當前,在許多綠建築的討論上,綠建築的本身似乎已成為終極目的,其作為改善地球生態環境和氣候的工具意義,已經在技術細節的討論中被遺忘。要回答「綠建築到底是什麼」這樣的根本問題,也許我們該思考一下綠建築背後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建築物為人類遮風擋雨,是人類生命中最重要的生活場域,正因為建築物在人類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我們投注了大量的資源在建築物的興建與運作上;在能源和環境危機下,我們突然驚覺現代建築物是資源和能源使用的大黑洞,促使了建築營建界的反省。綠建築觀念的浮現,來自於對現代建築所造成的不永續生活模式的檢討,所以,綠建築的目的,應當是確保人類在滿足遮風擋雨、避寒取暖的需求之際,也同時尊重地球環境。

全球暖化威脅,光做綠建築不夠!

不久前,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在其發表的綜合報告書中,明確的警告全世界:全球暖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將對人類發展造嚴重威脅。這代表人類生存環境的地球的健康狀況已經亮了紅燈,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採取更積極的手段來改善人類自己的生存環境;此時,若綠建築的目的僅是「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那麼這樣的綠建築對地球環境沒有任何的正面效果。因為,所謂的綠建築不過是比典型耗能、耗資源的現代建築對環境的負擔少了一些,但影響仍然是負面的,對健康已經亮紅燈的地球生態系統的改善無濟於事。

尤其是那些在原有綠地和農地上的新開發案,即使所有的新建築物都得到了綠建築認證,仍是有害無益,因為新建設需要消耗額外的資源,仍是環境的負擔,因此,今天人類所需的真正綠建築,不但不能對環境造成負荷,還要進一步具有修復的效果。只是,當今無論國內外的綠建築認證系統都還不夠積極,僅滿足於「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對人類的永續發展不痛不癢,很顯然的,要邁向永續,光倚賴認證的綠建築是絕不足夠的!

面對生態環境惡化和全球暖化的挑戰,更積極、前進的手段是必要的,接下來綠建築觀念的發展應該要強調兩個方向:第一,鼓勵以修復為主的真正綠建築,與其建造新的(但其實不綠的)綠建築,政府和業界應該要將重點放在將現有建築物「升級」為綠建築;第二,擴大綠建築觀念的空間尺度,超越建築物,思考如何修復現有的不永續城市,讓整個城市成為生態永續的系統。綠建築是生態永續城市的必備條件,但要邁向生態永續城市,在綠建築之外,我們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待續,下篇將刊登12/24

Top

 
 
 

心血管疾病與環境汙染息息相關

摘譯自2007年12月13日外電報導;楊佳珊編譯;蔡麗伶審校

都市中的光化學煙霧現象;圖片來源:Wikipedia一項針對澳洲雪梨居民的調查顯示,急性心血管症候群突然發作,因而導致胸口劇烈疼痛以致需掛急診的情況,在2005年已經追蹤其主因為高輻射線及高臭氧層。

追蹤資料指出在2005年4月及5月,市立醫院中因胸口疼痛來掛急診的人數有增加趨勢,而經診斷後,評估在突發狀況下,其將會對生命造成立即性的威脅。

經研究人員將掛急診人數與氣候及污染變化作比較後,便發現可以解釋為何急性心血管症候群急診病患會突然增加的理由。

研究人員寫道,在得知環境因素、心血管疾病及當時由於乾旱使氣候處於時而乾燥、時而和煦或是穩定的不規則變化,這3種因素之間的關係下,我們假設明顯增加的急診人數和環境息息相關。具體而言,高溫導致其風險增加27%,高輻射線增加44%,而高臭氧則為13%。

此外,研究人員指出,輻射線及溫度都是導致光化學煙霧反應的刺激因素,因而產生出臭氧、氧化物等化合物,而像心律不整等的心血管疾病病徵都與其相關。

參考資料:路透社

Top

 
 
 

空氣污染影響肺功能 肥胖人士受害更深

摘譯自2007年11月27日ENS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報導;朱以方編譯;莫聞審校

肥胖的人受煙霧影響大;圖片來源:ENS,Jeremy Richardson攝美國國家衛生院11月27日首次提出研究證據顯示,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 BMI)較高的肥胖人士,比苗條的人對煙霧的反應更為明顯。對許多人而言,短暫曝露於地表臭氧或煙霧,會引起肺功能減退的問題;不過這份報告,是首次針對肺功能減退與急性臭氧曝露的關聯性,研究體重因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存在於平流層的臭氧層會阻隔太陽的紫外線,但地表的臭氧則不同,是由機汽車、工廠、發電廠等排放源釋出的污染物,經過光化學反應而產生於空氣中的。

研究人員分析了18-35歲年輕、健康而且不抽煙的男、女資料。他們測試身體質量指數 (根據個人的身高、體重來衡量肥胖的方法)是否會對急性臭氧曝露後的肺反應有所影響。這份研究於本月發表在《吸入性毒物》期刊。研究發現,隨著身體質量指數的增加,對臭氧的反應也隨之提高。

國家衛生院研究員研究員,同時也是這次研究的共同作者崙敦(Stephanie London, MD)表示:「長久以來,大家都了解暫時性曝露在臭氧中,會導致一些人的肺功能下降。最近,則開始有人對於為什麼有些人的肺功能降低幅度較大的問題產生興趣,原因可能是年紀、基因,甚至飲食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一般而言,BMI越高,對臭氧的反應就越高。當受測者的身體肥胖程度也列入研究時,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依BMI值所定義的肥胖發現,體重過輕的人,肺功能下降幅度最小,其次是正常體重的人,而BMI值大於25的過重人士,肺功能下降程度最大。

崙敦女士說:「這非常值得重視。這個結論是來自一份受測者多屬正常體重族群的研究報告。這表示,在一般的人口型態下,因為有較高比例的過重、甚至極度肥胖的族群時,這個影響會變的更加重要。」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柴油廢氣+膽固醇=心血管疾病

摘譯自2007年7月26日ENS美國,加州,洛杉磯報導;許念真編譯;蔡麗伶審校

加州洛杉磯之空氣污染(圖片來源: EIA)新研究發現,柴油廢氣污染和高膽固醇兩種因素的結合,造成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高於只有其中一種因素存在。該研究指出,控制空氣污染可能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工具。

26日公佈於電子期刊「生物基因體學」(Genome Biology)的研究,首次闡釋空氣污染中的微細粒子如何與堵塞血管的脂肪共同啟動造成血管發炎的基因,而導致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該計畫首席研究者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葛芬醫學院的奈米醫學主任,同時是該校加州奈米系統中心的研究員內爾(André Nel)博士表示:「我們尚未明瞭這些空氣污染成份造成心血管損傷的確切機制,但是我們知道包覆在這些粒子外圍的化學物質能夠傷害人體組織,並且造成鼻腔與肺部發炎。血管發炎進而形成膽固醇沈澱和動脈阻塞,如此產生的血凝塊便會引起心臟病與中風。」

研究人員將嘗試創造一種生物標誌(biomarker)以便醫生很容易地評估空氣污染對於新血管疾病的效應。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全球變暖影響健康 亞洲受害最重

摘錄自2007年7月2日外電報導

在馬尼拉召開的一次國際會議警告說,氣候變暖將給亞洲人的衛生健康狀況帶來災難性影響。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死於與氣候變化有關疾病的人一半在亞洲。目前人們已意識到,氣候變暖可以導致海平面上升、洪水、乾旱和暴風雨。但是世界衛生組織現在提出,氣溫上升助長疾病的傳播。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主管尾身茂說,最近蚊子首次把瘧疾帶到了不丹和巴布亞新幾內亞一些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瘧疾的地區。同樣由蚊子傳播的登革熱過去20年在新加坡增長10倍,也應和當地溫度同期上升了攝氏一度半有關,降雨的減少和水資源的短缺助長水生致病微生物的傳播。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亞洲每年死於和氣候變化有關疾病的人有7萬7000,佔全球同類死亡病例的一半。而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在中國,每年有40萬人的死亡和污染有關。

尾身提議多使用自行車與潔淨能源,並採取減稅誘因,降低碳氣體排放。在會中致詞說:「我們須採取不只有益健康、有利於環保的生活方式,如減少使用私人車輛,多走路或騎自行車。贊助潔淨能源或省能科技,可鼓勵工業發展使用較潔淨的能源。」

Top

 
 
 

2007台灣回顧:人人自危?!電磁波的爭議與存廢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撰文:Float

2007年,隨著大眾對環境敏感度普遍的提高,電磁波議題逐漸浮上檯面。「無線網路電磁波超出安全標準」、「電磁波傷身?」、「電磁波致癌?」,斗大的標題刊登在各大媒體,從2007年年初到年尾,電磁波爭議事件頻傳。

從無線網路、變電箱、變電所、手機基地台、WIMAX、雷達站,甚至家中電器都會發出電磁波,這一年讓各地人心惶惶的電磁波彷彿變成生活中的隱形殺手,隨時伺機而動,而民眾對電磁波的疑慮也從被動到主動抗爭,民眾對電磁波的共識是「有害人體」,但糟糕的是,風險知覺提高的民眾對「電磁波」的概念還是一片模糊。

電磁波對人究竟會造成什麼傷害?電磁波在何種強度下會對人體產生影響?要怎麼測量電磁波?測出的數值又該如何判斷?

民眾在未知的情況下,又面對環保團體與學者、政府、企業在論述上的不一致,種種疑慮變成一顆恐慌的炸彈,炸的民心無所適從。變電箱、變電所,甚至雷達站,各地陸續爆發抗爭事件,民眾對電磁波簡直到了聞風色變的程度。

這在在反映了一個事實:民眾對專家體制已失去信任。雖然國際上對電磁波的研究還沒有一致的結論,但先進國家仍採用較高的標準來避免電磁波「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危害。

我們活在現代社會,要享受文明的便利就必須相對承擔一定的風險,我們享受電力、手機、無線網路帶來的便利,因此在短期內不可能把電磁波從生活中驅逐出境,民眾需要的是關於電磁波的正確知識,尤其是需要知道電磁波在什麼情況下會影響人體健康?環保團體不該將電磁波的危害無限上綱,但政府同樣不該漠視民眾的疑惑和恐慌。

在這個前提下,政府應該立即採取的是加強對電磁波的相關研究、重新研擬電磁波的標準,加強資訊的公開透明,民眾有知的權利,蒙蔽和粉飾太平的舉動只會促使恐慌的蔓延。

日前台南七股鹽埕村民已針對雷達站電磁波危害事件,向法院提出訴訟,若政府對此依舊漠視,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只會再度提高,恐難善了。

Top

 
 
  論壇:當農地成為一種商品

作者:楊儒門(農民權益工作者、文山社區大學講師)

對於農發條例第十八條修正案通過初審。贊成與反對的意見,都只著重在:修正前,允許建築面最小要在0.25公頃以上,而修正過後只要0.1頃。大家都談了很多,但是我想強調的是:這對農民有什麼影響?

當農民日子過得下去的時候,不管規定「二分半」才可以建房子,還是「一分」,這對農民來說,都不是什麼都大的問題,因為,他不會賣土地,賣袓產,賣掉賴以為生的家園。但是,農民在種植方面得不到溫飽或是應有的生活條件時,管你是改為一甲、十甲或是十坪、二十坪就可以建房子,對農民利益而言,完全沒有任何分別。

日子過不下去,才會走上出賣袓產的一途。那是所有對土地、家園有情感的人,最不願意見到的事情,其中的傷痛,並不是外界所能想像的。

2000年通過「農業發展條例修正案」之時,已經打開農業末路的大門。當時開放農地自由買賣,非自耕農可以購買農地。現在「農發條例第十八條修正案」:申請建造自用農舍,其農舍座落的之農地由「二分半」變「一分」的變革,只是加速惡化農業的困境。

不管農發條例怎麼修改,最直接有利益關係的人,就是官員、建商、民意代表、地方勢力,而受惠最多的,也是他們。對於那些無法再靠種田過活的農民,在被迫賣地、離農之後,是否真的能靠賣地所得的錢,重新尋找另一種生活的模式?卻不是上述受惠最多的人所關心的社會問題。

鄉下,農舍。在主體構造建好之後,拍照,使用執照下來之後,再去增建廚房,搭車庫、倉庫,造個花園,填平房前的地,鋪上水泥或是柏油。不管是「農發條例第十八條」修正前或後,車庫、倉庫、花園、空地…都還是一樣會建。因為這是一種生活。需要有車庫放車輛。倉庫放工具、農機。空地停車、曬稻穀、菜餔。花園種點花花草草來欣賞…

修改「農發條例第十八條」,最大的利益在那?真正有影響的人是誰?設想一下,如果今天有一個建商要建房子來賣。「一甲」的地,在修正之前,依「二分半」的條例,只能建「四棟」房子,而且還有扣除掉土地的成本,建材的費用和人事的支出。修正之後,「一甲」的地,依「一分」的條例來講,那就能建「十棟」房子。相對來說,能建更多的房子,都一定比修改前要好康的多。

農民會有的好處,不外乎就是土地價格的上漲。前題是要賣掉土地才會成立。不然也只會是「紙上」、「牆壁上」那數字的不同而已,並不代表什麼。

而對於真正要永續從事農業耕作的農民,那一定會是個最難過的消息。有人居住就有汙染產生,家庭的廢水(洗衣粉、洗碗精、洗髮精、廢油、廁所清潔劑… 等)。建築物本身造成遮蔭效應,使農作物日照不足。農村景觀全面性被破壞。農地更加零碎化,不利農耕機械的操作。外來居民和原居民的缺少溝通…等等問題的產生。

農地,被當成一種商品,而不是與我們生命、生存、生活相關的條件,這樣的立法修正及其後的行政執行,您覺得台灣的農民、農村及農業還有什麼樣的未來?您覺得台灣社會中有誰能夠不需要農民及農業繼續生存、生活的嗎?

本文原刊載於中國時報2007年12月18日

Top

 
 
  行動參與:台西募款餐會 搶救發蚵家族!

發起單位: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環保聯盟雲林分會

台西,在西部沿海以養蚵而聞名;現今,每逢颱風大雨必淹之地。
原本一年可收成的蚵,現在則要3年才能收成;
8個月一季的文蛤,則經常因台塑排放廢水,導致水溫過高死亡。
台西人以養蚵為業,遇到「六輕」的污染排放,生活已快過不下去。

【募款餐會緣起】

希望更多人來關心我們雲林這塊土地、希望社會能看到雲林這島國孤兒的無力!

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一直致力於雲林沿海地區產業、文化、生態、發展人與自然之間永續生存環境,我們以實際行動關懷八輕、大煉鋼廠設立,捍衛沿海居民生存權、環境權,以及社會改造工作。

所以…我們需要您的支持,並誠摯邀請您加入我們的行列,拒絕讓西海岸海域遭到污染與破壞。

我們協會需要一筆資金推動與捍衛台西這塊土地,懇請您認購餐券,小額定期捐款也歡迎!

【餐券面額】:五百元、一千元、二千元、三千元、五千元
【延伸閱讀】:從環境看台鋼:嚴「蚵」處境 六輕不認 
【主辦單位】: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
【協辦單位】:環保聯盟雲林分會
【連絡電話】:0958290851、05-5340847 千芳 / 0935230081、05-6985996 駿時 / 0970260998 華穗 (如有任何問題,都歡迎來電或來信告知、聯絡)

【帳戶名稱】: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
【銀行代碼】:512
【帳號】:512002221 0794790 (匯款請註明「台西募款餐會」,若需捐款證明, 請附註姓名及或來信告知)

【餐會流程表】

  • 時間:96年12月23日 星期日(10:00~17:00
  • 地點: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 雲林縣台西鄉五港村海豐路2段376號 (安西府前、7-11斜對面、卡多釣具旁)
  • 活動內容:

時間

活動內容

1. 09:00—10:00

來賓報到

2. 10:30—12:00

開募儀式/會長致詞

活動:蚵字時光

3. 12:00—12:30

募款餐會開始/貴賓致詞

4. 12:30—14:00

美味時間(請記得自備餐具喔~)

活動:發蚵超人大餐秀

5. 14:00─16:00

台西生態人文之旅

6. 14:00─16:00

1、剖蚵比賽(14:00~15:00)

2、大聲公比賽(15:00~15:30)

3、天堂路紀錄片播映(14:00~16:00)

7. 16:00

紀念品販售

8. 15:30─16:00

平安賦歸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網編:李育琴
感謝2007年補助單位:教育部(16萬元)、環保署(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