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非農化 三生何以有幸?(上) | 環境資訊中心
五穀雜聊

農地非農化 三生何以有幸?(上)

2007年01月10日
作者:閒人(台灣鐵牛隊)

土地公的拐杖(攝影:Arkun)2006年10月,因為氣候暖化的關係,沒有一點秋天的涼意,走過楊梅的稻田,卻感受到一股蕭瑟的滄桑。該是二期稻作臨近豐收的時間,一眼望去卻是東禿一片、西荒一片,種有稻作的田地,僅有五成左右。在田間隨處可見,一條羊腸小道,穿過一片荒廢的田地,包圍在搖曳的椰子樹裡的,是雙併四併的別墅洋房。

走在田地裡,沒有生命的躍動、沒有豐收的喜悅,這就是台灣目前農地的景況!

立法院裡躺著一部「農業基本法」(草案),那是農經博士、前總統李登輝所領導的台聯黨團所提出的法案,那部以「三生──生活、生產、生態」為主軸所撰寫的法案,可否來得及在農地被破壞殆盡以前挽救台灣已逐漸凋零的農業?

三生之一:土之不存 農將焉附?(農業生活)

前毒龍潭,大風車下的土坑群(攝影:李疾)俗話說:「有土斯有財」。在農業時代,一個家族的貧富主要表現在它所擁有的土地有多少,「田連阡陌」成為富有的表徵;「無立錐之地」則成為貧窮的處境。可如今,那句俗話有了新的解釋,雖然50年前的「土地改革」讓台灣的農民都有了自己的耕地,但是現在農民卻寧願「廢耕賣土」,在自己的田地上挖出十米深的大坑,一車車地載走土石,殺雞取卵式地把「農田當礦場」,台灣農業的未來,可還有希望?

親眼見到位於屏東荖濃溪畔的「毒龍潭」,立即聯想到10多年前在桃園觀音所看到的「大峽谷」,如出一轍的是砂石業者在農地裡挖出10多米深的大坑,只是觀音當時的慘狀、面積之廣,相對於眼前的景象,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才叫做「大」峽谷。不過,已經10年沒有在去過那裡了,現在究竟如何?不得而知。我聯絡了當地的朋友,再帶我回到歷史現場。

「觀音是片很悲情的土地,先有鎘米事件,後有『大峽谷』,然後觀音工業區不斷地擴張,衍生出觀塘工業區、環保科技園區。什麼環保科技園區?其實就是搞垃圾回收啦!冠上『環保』兩個字比較好聽而已...」江大哥這樣說。

車子穿過濱海公路的高架橋就到了現場,我幾乎已不認得這個地景,新增的高架橋和數十支豎立在海濱的風力發電機組,中間穿插著幾個偌大水池,若不是原本就知道那是怪手挖出來的,我會誤以為那是桃園農村常有的地景,灌溉用的大埤塘。車子開過兩個「峽谷」中間的車道,眼前突然出現一座坍塌的三合院;我想,那三合院證明了這片殘破的土地過去曾經是「農地」,種過莊稼、養活過人的唯一的見證吧!

繞過三合院後,又見一大坑,坑面長滿了小灌木,坑壁上一堆堆黃色、褐色、橘紅色的土,很明顯的那是回填過的坑洞,只是不知3米之下填的是土還是垃圾。此時想起經濟部礦物局說:「土石採取屬短暫性土地使用,事後須恢復農業使用,故無變更編定為礦業用地之必要」。敢說出這話的官員,一定沒有看過這個景色…

一場廢農陰謀

採砂區(攝影:閒人)作為農業使用的土地又如何能夠與土石採取相容使用呢?當表土及深達10至15公尺的砂石皆被挖走了之後,農作物又將如何來附著呢?這正是所謂的「皮之不存,毛將附焉」,因此,所稱的「容許使用」只是一個掩人耳目的障眼法,二者之間根本是無法相容的!―――――「一場農地的大浩劫」,徐世榮

今年3月,經濟部靜悄悄地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發佈了「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採取土石審查作業要點」,直到8月政大地政系徐世榮教授在《中國時報》發表了文章「一場農地的大浩劫」,披露了經濟部的企圖,引起一陣嘩然。原來我們的經濟部,想要把農地變礦場,接著還要制定「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平地土石採取試辦計畫」以及「平地土石採取示範區推動計畫」。

依「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規定,「土石採取」屬農牧用地之許可使用細目,且為短暫性土地使用,事後須恢復農業使用,故無變更編定為礦業用地之必要…因此,訂定「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容許採取土石審查作業要點」。―――――「94年度台灣砂土石產業調查報告」,經濟部礦物局

依據「區域計畫法」所制定的「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中,雖然在農牧用地的容許使用項目中有表列「土石採取」,但是後方還有個括弧強調「限於採取當地土石」。雖然這個括弧語意不詳,但是根據立法目的,與母法(區域計畫法)中的相關規定,既然前文既有明訂2公頃以上之「農牧用地」要做砂石開採就必須進行使用分區變更,成為「礦業用地」之後始能開採。所以括弧中的「限於採取當地土石」之意思就應為農委會於92年的解釋:農牧用地雖容許採取土石,惟所採取之土石應與當地農業生產或設施使用有關。

經濟部先是扭曲法令,然後又以「短暫性土地使用,事後恢復農業使用」為理由,逼迫弱勢的農委會為了經濟發展而簽字背書,開了一扇門讓砂石業的黑手伸進純樸的農村,一場農地的大浩劫即將展開。

危機四伏的農村

後生的心情(攝影:李疾)雖然法令定出許多但書,但一旦開放、取締又不嚴格,無異是要讓農地盜採盜挖就地「合法化」。屆時,還要有多少村庄小孩,失足死於自家附近、危險的農地內?―――――「農村的致命坑洞」,吳音寧

9月底,一則新聞報導彰化溪州3名小孩失足落水而溺斃的消息,僅如同平常煽情且膚淺的報導形式,畫面中只有哭哭啼啼的家長。直到隔2天看到學運時期的朋友吳音寧在報上的文章,才得知案發地點就在音寧家附近,原來死者的母親是音寧的小學同學,原來砂石業者才是兇手,他們在農地裡挖了個10多米深的大坑洞。這3名小孩之死,孰令至之…

查找了一下今年的桃園地方新聞,發現光是從今年1月起,桃園縣境內就有6起農地違法盜採砂石的案例被取締,其中5起回填不明廢棄物;在6個案例中,3個發生在新屋、2個在中壢、1個在龍潭。這6個只是被環保局逮到的案例,還有多少個是沒被抓到的?

我問了江大哥,今年觀音怎麼這麼平靜?他說,這幾年觀音人比較有警覺性,也有巡守隊在守護,大家比較不敢亂來。我接著問,近來新屋似乎盜採砂石的狀況比較嚴重,我們可否到看看有沒有正在進行的現場?他回答道,現在這種盜挖的情形,回填的速度很快,上周還有卡車進出,這周就不見了。除非正好碰到,否則像大海撈針一樣難找。他們一層牛扒2次皮,土石載出去賺一手,垃圾填回來賺第二手;最狠的就是今年初聽說苗栗有一個案例,一個台北人買了塊農地要蓋別墅,怪手往下一挖,居然都是垃圾。

沒有農地 就沒有農業 沒有農村

售農地的招牌(攝影:閒人)離開大峽谷的現場,我們往觀音鄉最繁華的甘泉寺前進,沿途中有2種廣告看板最多,一是出售農地,有的還特別標註可供倉儲、轉運用地;二是休閒農場的指示路標,多得好像觀音到處都有可以賞蓮、焢窯和聚餐的休閒農場。

江大哥說,觀音鄉的農地,有被鎘污染過的、也有地下埋垃圾的,這裡種的東西沒人敢吃啊!就算是乾淨的也被逼得休耕了,地不賣掉又怎麼辦呢!幾年前社區總體營造的觀念進來,縣政府大力在觀音推動休閒化的觀光農業,每年一次的蓮花季帶來很多的觀光客,觀音現在很多人就靠那幾個月的熱潮過日子。起初有些從台北下來的人租地做觀光農場,服務的品質做得不錯,經營些口碑;後來當地人也學著做起休閒農場,可是沒有企業化的經營、服務的品質不佳,對於觀光和生態的導覽又缺乏專業的訓練,造成整體市場品質的良莠不齊。蓮花季的榮景還能撐多久,誰也不知道!

清大彭明輝教授曾經提到「沒有農業的農村,不是我們要的農村;沒有文化的農業,不是我們要的農業」。這兩句話,在這趟觀音之旅得到印證。一個美麗的農村,因為土地的問題,農業破產了;以休閒農業的方式經營,雖然暫時解決了民生問題,但是更深刻的文化如果沒有扎根與傳承下去,地方的文化特色沒有被彰顯,只是一股商業形式的熱潮,又能撐多久呢?

離開觀音途中,經過位於濱海公路旁的大潭國小,那是一所因為人數不足而即將被廢掉的學校。記得去年在環保局開會時遇到當時的林校長,他憂心忡忡地談論著大潭國小的未來,在他任內花了很多力氣營造「永續校園」,期望就算被廢校後,這個校園也能變成「生態教育」教學場所。令人感嘆的是,一個以創造「永續校園」為理念的學校,最終卻因學生人數不足而無法永續經營,看來,在它正對面的觀塘工業區,並沒有創造讓大潭國小得以永續生存的條件啊!(待續)

【2007‧田殤系列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