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民意識的力量-以環保運動為例
週五好書福「地球公民協會」好書講座(三)
好客樂隊的愛吃飯巡迴演出!啟程!
【評論連結】 高科技=零污染?
有時覺得,連自己也說不上來,究竟為了什麼理由,在經過30餘寒暑交替,幾番人世因緣起伏之後,還是選擇回到土地,回到這條阿公曾經走過的田埂路。
2004年春天,我結束在日本研究所的學業,回到睽違2年的故鄉,下田扮起荷鋤戴笠的作穡人,大多數的朋友,包括一輩子學法律的指導教授在內,聽到我打算回鄉下種田,莫不瞪大了眼睛,加上懷疑的表情。或許只有自己才知道,這顆稻米的種子,早在青澀年少的時代,便已埋進了心田。精采內文
作者:江某
遊行經過環101大樓的新都會區,等待過馬路的人潮多過遊行隊伍,我在想著這群廣大逛街的消費民眾,究竟怎樣看待我們的遊行以及對抗暖化議題的關心程度;是如媒體的冷漠甚或嫌惡?或在心頭閃過幾秒鐘的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公車司機與等車民眾的不耐煩絕對超過他們對遊行訴求的好奇心。都會廣場上舞台活動的激動吶喊聲遠蓋過遊行隊伍呼喊的口號,這強烈的對照,讓我想起熱鬧的夜市裡那踽踽獨行化緣和尚的孤寂身影……精采內文
逆境中的求生――台灣農業新出路
WTO為他國帶來的殷鑑不遠,面對洶湧而來的進口農產品,憤怒的台灣農民要如何自保?有機農業、無毒農業、休閒農業、與漂鳥計畫等,正是近來台灣農業尋找的新出路,試圖在逆境中繼續求生,甚至開花結果。
石油危機 反思永續
早在1924年,即有德國人開始提倡有機農業,希望以耕作技術取代化學農藥。美國、英國的有機農業則開始於 1940年代,但真正受到重視及推動則是在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人們開始自省對資源有限性與永續利用的看法。台灣有機農業的濫觴於1980年代倡導的「生機飲食」,推廣食用沒有化學農藥及肥料的蔬菜,標榜「無農藥殘留」的健康飲食概念。精采內文
譯者:賈福相
新臺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籧篨不鮮。 新臺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泚」音同「此」;「籧篨」音同「渠除」;「浼」音同「每」。
新樓台
河邊築了座新樓台,河水濤濤淹淹。 只想找個好男子,偏偏嫁了個醜陋漢。
新樓台巍巍壯觀,河水濤濤漫漫。 只想找個好男子,偏偏嫁了個醜陋漢。
設下一張捕魚網,卻只捉了隻呆頭鵝。 一心要嫁好男子,丈夫卻是個駝背的癩蛤蟆。
精采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