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零污染?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高科技=零污染?

新竹科學園區的迷思與毒害

2007年01月17日
作者:鍾淑姬(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

27年前(1980年9月15 日)新竹科學園區設立 ,這個傾注國家無數資源的高科技園區,的確為台灣創造了經濟奇蹟,科學園區管理局自稱:

在園區 632 公頃的土地上,截至民國93年底止,區內共有 384 家廠商,員工人數總計超過 10 萬人,每人平均生產力為新台幣 958 萬元。園區內所有廠商資本額由民國 75 年的 57 億新台幣大幅成長至 1 兆 537 億新台幣,而營業額則由新台幣 170 億元提高至 1 兆 859 億元;至於進出口部分,亦由民國 82 年進口金額 550 億元、出口金額 864 億元,躍升至 93 年進口金額 3,443 億元、出口金額 4950 億元,顯示出新竹科學園區已成為我國經濟奇蹟中成長最快速的聚集重鎮。

高科技無污染

成堆的電子廢棄物(照片來源:綠色和平)小小632公頃的土地,384家廠商,創造了每年數千億的營業額,這隻「金雞母」受到各界重視,執政者無論藍綠都對他們小心呵護、因為這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繫」,因此當九二一地震後各地輪流限電,科學園區優先供電。2002年各地缺水,連首都台北都要分區供水、限水,可是科學園區優先供水,甚至連消防用水都抽去給園區使用,就可以知道政府是如何「用心款待」科學園區了。台灣地區其他縣市全都希望也養一隻「金雞母」,多麼好康!由中央出錢,比照竹科在其轄下設立科學園區,於是南科、中科、宜蘭科技園區……紛紛設置或設置中,甚至有競選支票開出一縣市、一科學園區的,大家一致的目標是「綠色矽島」。可是高科技真的無污染嗎?

如果乍看園區整齊的廠房、扶疏的花木比起傳統烏煙瘴氣的加工區,科學園區真的好多了,可是當你看到一整條河的魚都死光光,翻著白肚的魚屍撲滿河面,綿延數公里,你就不會那麼有自信地說,高科技說無污染了吧!死掉的魚、周圍居民的怨言、嚴重打結的交通、高漲的物價、外勞的問題……,敵不過媒體上光鮮的宣傳,奢華的尾牙宴、高額的年終獎金、電子新貴大老闆的緋聞、股票指數的翻升……大部分的人仍然認為科學園區是有助於經濟發展,是有益人民。

科學園區管理局作了什麼?

科學園區管理局的網頁中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他們的環保措施:

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致力於園區環境品質提昇與加強管理效能工作,提供單一窗口服務,已整合科學園區事業申請投資設立或增資時之環境污染檢查、園區事業污染總量管制,與環保署授權本局辦理園區內事業單位空、水、廢及再利用等環保許可證照申請,經由排放許可管制,查核、輔導工廠改善其污染防治措施,管制污染物總排放量不超出整體環境負荷,維護良好環境品質。

所以管理局有權自行核准區內的環保設施設置,新竹市環保局管不到!

園區設置雨、污水分流之下水道系統,妥善處理園區住宅區與事業單位廢污水,全區納管率達 100% 。訂定「園區污水下水道使用及管理辦法」,規範事業廢水可排入污水下水道之水質標準、納管處理方式,據以落實園區下水道系統管理,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於民國 89 年取得「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認證,為全國工業區污水處理廠首先推動、取得認證者。為善盡環保責任、因應日趨嚴格環境保護趨勢,持續進行園區綜合污水廠現有處理設施更新工程、處理設施室內化、增加高級砂濾處理設施、新建重力式放流專管排放,以清水放流為最終目標。

同時亦鼓勵廠商參與環保國際認證 ( 如 ISO 14001) ,實施自主管理,推動事業廢棄物分類回收及資源之再利用,輔導園區事業達成源頭減廢的理念。並依據環評規定,對轄區各基地進行,長期之環境品質監測工作,以確實掌握基地內空氣品質、地下水、放流水、噪音、交通、陸域及水域生態之實際情況。除此,本局為更善盡維護園區環境品質及防制污染的精神,近年來也陸續委託相關學術機構及研究單位進行相關的調查、採樣與分析、研究工作,期藉由委託計畫之深度調查與查核輔導工作,能夠提升園區廠商污染防治措施效率,並督促入區廠商共同維護園區環境品質。

為協助園區環保工作之推動,88 年7月起組成「環境影響評估追蹤輔導小組」,定期追蹤輔導園區事業開發之環境影響評估後續辦理情形,以落實環評工作。88 年10月設置「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環保監督小組」,成員包括專家學者、環保主管機關、社區村里、環保團體、園區事業及管理局代表共12人組成,定期檢討園區各項環保工作,持續迄今。亦設立24小時環保陳情專線,隨時處理民眾陳情。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環保監督小組」隸屬於國科會之下,不是科學園區管理局設置的!

藉由單一窗口服務及專業管理的方式,簡化廠商申辦程序、縮短設廠期程,並經由經常性環保設施投資與落實廠商環保管理輔導、廢棄物減量、提昇污染防治設施處理效能,由近年之環境監測結果顯示,園區及周遭環境的生態環保狀況品質已愈見良好。勉力共創一個清淨美好的舒適空間,以達成產業發展、環境保護兼顧目標。

管理局真的管用嗎?

可是你只要多花幾分鐘在科學園區的網站中搜尋,你會發現,你找不到任何具體的資料證明他們為環保做了什麼事;在科學園區管理局的組織中根本沒有環保組 ,僅在勞資組下有一個工安環保課。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之初期構想係設置以「研究」為主的研究園區為目標,可是二十五年來,「高科技產業在園區效益帶動之下,積體電路產業位居全球第四,其中晶圓代工和 IC 封裝更為全球第一, IC 設計則為全球第二大國;資訊硬體產業產值位居世界第四位,僅次於美國、大陸和日本等國。而通訊和光電產業也呈現出爆發性的成長,在短短數年之間,台灣 WLAN 產業表現位居全球第一、 xDSL 用戶端設備為全球第二,大尺寸 TFT-LCD 產值亦位居全球第二。」

綠色和平在台北電腦展會場外抗議電子廢棄物污染新竹科學園區已然是一個生產為主的園區,但是誰能相信如此高產值的新竹科學園區,在2005年之前,竟然沒有專屬的廢水排放管,像一家五星級飯店卻沒有自己的廁所一樣荒謬。園區的廢水經過污水處理廠的處理後排放到新竹的第二大河客雅溪中,廢水離開園區廢水處理廠到客雅溪中這段距離,廢水是毫無遮蓋的,人們可以聞到臭味、看見顏色,廢水流經人家、學校、馬路才排放進客雅溪,而自排放口以下到出海口至少還有近十公里,河的兩岸有稻田、菜園,有許多農田是引客雅溪水灌溉的,20餘年來,廢水與日俱增,有沒有污染土壤?有沒有影響作物?沒有資料、從不調查,環保團體質疑得到的答案永遠是:「合乎國家標準。」大家不解的是:政府口口聲聲說這是高科技無污染,可是為什麼合乎國家標準的廢水會那麼臭?客雅溪河口是台灣牡蠣養殖的北限,而客雅溪口以南的香山溼地現在已經化為保護區,可是2002年的報告指出:

新竹香山的牡蠣含銅量(62.0ppm)是環保署標準的兩倍。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韓柏檉表示:「新竹香山的牡蠣含有銅、鋅、鎘、汞,一顆牡蠣就像一顆大力丸,化學週期表上的一百多個元素都可能有,主管人民健康的衛生署,怎能說銅是人體所需,就沒有問題?污染的確是環保署的事,但衛生署一定要去評估污染物質對人民健康有何影響?該採取什麼策略?」

在2005年之後,園區終於做了一條廢水排放專管,廢水經過污水處理廠後進入排放管,從地下的管線流到客雅溪排放口,這之前是密閉的,到了客雅溪之後又都暴露出來。以上說的是科學園區的廢水的法定流徑,園區還有十幾個雨水排放口,不經廢水處理廠逕自往外流,其中大多數排入頭前溪,頭前溪是新竹的自來水水源,園區發生過許多次廢水溢流進頭前溪的事,也沒看到任何人被追究責任,一切都像船過水無痕。

廢棄的電腦螢幕 (圖片來源: Nevada DEP)這只是廢水問題。還有空氣、土壤、噪音、廢棄物、廢溶劑等。現在已知園區土壤曾檢出高含量的砷,空氣中曾檢驗出氟離子,還有丙酮、異丙醇等。園區附近的大崎村抽出的地下水如果不過濾,接觸會使人皮膚發癢。寶山大崎村的居民有人必須戴口罩才能入睡。這些對人民健康是否有影響?沒人知道,只看見官員像義和團,一有媒體報導污染,就立刻在鏡頭前表演生吃各種農產品的秀,讓人氣結。兩年前更過份地偷偷摸摸蓋了 一座要燒污泥和廢溶劑的焚化爐,說他們偷偷摸摸一點都不為過,在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中,他們蓋一座日燒95公噸,面積908平方公尺的焚化爐,連環評都「依法」不用作,所以周圍居民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這座焚化爐已經蓋好並開始運轉。

環保團體和人民做了什麼?

面對這樣強勢的科學園區,地方環保團體與附近居民做了什麼?能做什麼?1999年之前新竹地區的環保團體就開始質疑園區廢水的排放不合法,管理局總是在問題被揪出來之後,才表示將進行改善。

1999年底環保監督小組在黃提源教授遊說國科會主委黃鎮台後成立,環保團體才開始有機會進入體制內就近監督。前五年由清大黃提源教授為召集人,在黃教授及監督小組成員的監督下運作每年都有年度報告,會議記錄也定期上網供人民查檢。在2002年還邀請美國矽谷毒物聯盟(SVTC)成員來台,進行研討會。五年中黃教授一直推動「周邊居民流行病學調查」,希望能找出科學園區是否有污染的的證據,但是管理局和地方政府都不願意出錢。我因為是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的理事長得以成為「環保監督小組」的成員,參與環保監督小組前五年的運作。2004年底環保監督改組,我完全無法參與會議,連旁聽都不行!現在管理局網頁中已經讀不到監督小組的會議記錄,也不知道小組委員的名單,更別提監督小組的年度報告。

2001年管理局擬興建污泥乾燥焚化爐,監督小組成員在每個月一次的會議中得知管理局將興建焚化爐的消息後,有一、兩年的時間環保監督小組會議不斷的抗拒焚化爐,要求管理局要做環評、要檢驗逐批污泥及廢溶劑成分、要提高排放標準、要做戴奧辛背景值調查……。管理局一邊敷衍監督小組成員,一邊不停趕工。焚化爐完工、試燒、及正式運轉,大部分環保監督小組的成員都不知情。小組成員中有一位是科園里里長,我至今不明白,自家旁邊要蓋一座焚化爐,作為一位里長為什麼不告訴里民?這做焚化爐周邊5公里內有8所學校、近20萬居民生活,而且位於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內。

焚化爐衍生的戴奧辛等有毒物質污染問題,常是民間抨擊環保署焚化政策的焦點。我在2004年11月初,與新竹的另一個環保團體淨竹文教基金會進入社區召開說明會,將這個訊息告知里民,他們知道之後群情激憤,幾次前往管理局抗議,可是管理局毫不在意,從頭到尾局長李界木連一次都沒有露面。另外一方面,管理局將原先堅決反對焚化爐的環保監督小組成員撤換,想要營造只要嚴格監督就可以繼續運轉的氣氛。然而距焚化爐最近的科園里里民中瞭解焚化爐危險的人很多,堅決反對,先強力要求焚化爐絕對不可燃燒廢溶劑,後又運用各種管道影響民代,這時焚化爐因為被新竹市環保局檢測到煙道排放的砷含量超過國家標準兩倍,而遭罰款。在2005年12月焚化爐預算在立法院被凍結,後來又在科資委員會中被決議停燒。反焚化爐運動至此告一段落,但我認為要等到拆遷才可以真正放心。

竹科的污染問題

我認為竹科的污染不能以傳統的空、水、廢、毒來分類那麼單純,而是相互糾結在一起的。

1. 當政者不重視:拼經濟比較重要!

2. 管理局刻意製造環保假象:綠化園區、提供敦親睦鄰經費給周邊里民(里長或社區發展協會)、開放民眾參觀污水處理廠、焚化爐。

3. 資訊不公開:人民取得資訊困難,察看2006年3月網頁上的資訊是2004年6月更新的。

4. 法令不周延:檢測項目、檢測方式、檢測頻率都是漏洞,園區一切合法,但是不保證安全。

5. 執法無力:地方主管機關只剩下稽查權,卻又無力檢驗。

結論

科學園區已經是一個不受控制的大怪獸,民間團體根本無力對抗,我不願意靠過去妥協,可是也無以為繼,只好眼睜睜的看著污染逐漸蔓延,目前已知空氣、河川已經被污染了,地下水、土壤、還找不到證據,一般廢棄物由新竹南寮的焚化爐承接,有毒化學物質則不斷的往外送,理論上都合乎國家標準,法令沒有訂定標準的或是沒檢驗到的就別計較了!幸好有許多劇毒物質是無色、無味的 (金庸小說中的七心海棠?現代的戴奧辛!),也許大家在不知不覺中過日子比較幸福。

編按: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於2006年6月5日至9日,為落實歐盟於2006年7月1日生效的RoHS法規與OSPAR Plus目錄,來台對電子資訊廠商進行「清潔生產機制」訴求,並與台灣民間及媒體進行交流,〈新竹科學園區的污染〉一文即是該次交流座談會所發表的文章之一。


活動預告:

「全球治理 在地行動 ──綠色矽島的環境挑戰」

領導全球永續高科技運動二十五年、的「矽谷毒物聯盟」創辦人暨前任執行長Ted Smith,與推動美國加州科技電子業環境立法、致力於「綠化」科技電子業的「矽谷毒物聯盟」現任執行長Sheila Davis即將於1月22日抵台進行講座與工作坊,解說高科技電子業的環境與勞動衝擊,分析高科技電子部門如何永續發展,科技電子業如何做好企業社會責任。 

挑戰晶片公開講座:挑戰晶片——全球科技電子業下的勞動權與環境正義

時間:1月22日(一) 晚上7:00~9:30
地點:台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
主講人: Ted Smith (矽谷毒物聯盟創辦人)
與談人:Sheila Davis(矽谷毒物聯盟執行長)
    陳宇輝(國際綠色和平組織中國分部有毒物污染防治項目主任)
    林聖崇(台灣綠黨召集人、淨竹文教基金會理事長) 

永續高科技工作坊 

地點:台灣科技大學國際大樓I B301室
時間:1月23日(二) 上午10:00~下午5:00
主持人:杜文苓(台灣環境行動網理事長)
引言人:呂穎彬(工研院環境與資源研究所產業環境技術組推廣經理)
活動說明:

講題:高科技電子部門的永續性與企業社會責任
講題:全球治理 、在地行動:我們為何挑戰晶片?——全球電子業的環境與健康衝擊
講題:電子廢棄物與電子企業的社會責任——國際綠色和平的倡議

詳情請見 TEAN台灣環境行動網網頁 http://www.iepa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