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2.2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本站為改善系統效能,2月23日14:00-18:00進行停機維修,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本會已在農曆過年前寄發捐款收據,若未收到或有問題者,煩請來電洽詢行政部。

放置協會廣宣文件的地點及志工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奧良災後臨時住屋含毒 災民應撤離

民所使用的拖車屋。圖片來源:ENSS
【相關連結】

2007年環團要求含毒住屋停止配給受災戶


上海九成新裝房甲醛超標


建材含甲醛辦公藏危機


廠商開發會吸收甲醛的智慧建材

住宅裝潢塗料含有甲醛的問題,數年來一直是國際間關注民眾健康的重點化學物質,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之列為「已知可致癌物質」。在台灣、美國、中國的環保機構都已列入管制項目。沒想到,聯邦政府替2005年紐奧良風災災民安排的臨時住所,遭質疑甲醛超標的問題,數年來尚未解決。

美國聯邦急難管理局(FEMA)數年來始終否認拖車屋居民因高濃度甲醛產生健康問題,但最近也改口呼籲居民,儘速從3萬5千輛拖車屋遷移到其他住所。美國疾病防治中心表示,長期暴露在甲醛污染的環境中,會使增加罹癌風險增高,濃度如果更高,還可能會導致呼吸疾病…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台灣菸業紀實——沉默的告別
美濃的菸葉

文字:李慧宜;攝影:陳添寶(公共電視記者)

2002年1月1日,台灣加入WTO,島內的農業發展,掀起巨大的全球化浪潮,過去的這些年,菸農抗議請願、高層安撫民怨,台灣百年菸業的生存,還在做最後的掙扎;2008年的春天,正值菸葉採收的季節,抗議的聲音不見了,也沒有人拍胸脯保證什麼,現在的菸田上,盡是光禿禿的菸梗,和收成後的靜謐。台灣菸業的發展,儼然已經踏入告別年代…

每年中秋節後,一群特別的農人,臉上還來不及掛上秋收的喜悅,就又要下田工作了。田地旁的小角落,有3條20多公尺長的白色紗龍,紗龍底下藏著一片嬌柔翠綠的幼苗,將它放進嘴裡,卻是苦辣不已。它的名字,叫做菸草…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波特曼

 


《失竊的未來》這本書敘述化學物品污染如何衍生出威脅民眾的環境荷爾蒙。台灣化學農藥使用量極大,不但造成環境污染,民眾食用這些農產品也具潛在危機。此外,農民進行農藥噴灑時中毒的新聞更是層出不窮,日前彰化二水一位農婦在葡萄園噴灑農藥,因中毒而死亡,台中農改場便呼籲農民改用較無毒性的替代性農藥,卻因價格較高而不受青睞。

【相關新聞】

農婦觸劇毒催芽劑枉死 農改場推動無毒藥劑

殺蟲劑是否為農婦罹患氣喘主因 醫界進行相關研究

歐盟執委會研擬禁用農業殺蟲劑指令

農藥與罹患帕金森氏症疑似有關

《失竊的未來──生命的隱形浩劫》--繁體中文再版序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從反核到擁核—荒謬的邏輯!

作者:廖桂賢

全球暖化是當今各國越來越關注的焦點話題,IPCC的研究明確指出,人為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量是造成暖化和其他氣候變遷現象的原因,而使用石化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則被視為暖化的禍首,於是,各國開始忙著尋找替代能源,以為只要找到所謂乾淨的、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能源,就能夠解決問題,在這樣的邏輯下,核能發電開始受到青睞。

擁核的官員和學者專家,盲目得把核電的安全疑慮和負面效應放兩旁,只要是不排放二氧化碳的,黑的也能成為白的。 盲目迷信科技 核電危險性不容忽略 不管核電技術發展已經如何成熟,核電的危險性仍然存在,不管機率如何,只有發生和不發生兩個分野,我們憑什麼犧牲少數人的生命安全,只為了滿足大多數人用電的需求…

精采內文

 
 
  奧良災後臨時住屋含毒 災民應撤離

摘譯自2008年2月15日ENS美國,紐奧良報導;陳維婷編譯;蔡麗伶審校

2005年卡崔娜與麗塔颶風侵襲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當時政府曾配發拖車屋與流動屋作為災民應急住所,而最高衛生單位近日在這些房屋進行量測,發現含有高濃度的甲醛氣體。

美國聯邦急難管理局(FEMA)數年來始終否認拖車屋居民因高濃度甲醛產生健康問題,但15日也改口呼籲居民,儘速從3萬5千輛拖車屋遷移到其他住所。

甲醛被美國環保署認定為可能致癌物質,低濃度的甲醛會刺激眼鼻、喉嚨與皮膚。聯邦毒性物質及疾病登記局(ATSDR)則指出氣喘患者若吸入甲醛,可能會有更嚴重的症狀。

FEMA局長波里森(David Paulison)表示,「順應初步調查結果,FEMA會特別為拖車屋居民尋找替代房舍,確保他們的安全與福祉。FEMA會積極持續行動,並提供居民最新的資訊」

波里森說,「在最後分析結果出爐前,我們就會盡力繼續,甚至加快安置居民的行動。住在拖車屋的家庭最多有約14萬4千戶,其中有10萬5千戶已經搬離。」

美國聯邦急難管理局局長波里森與美國疾病防治中心主任葛柏汀。圖片來源:ENS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主任葛柏汀(Julie Gerberding)則表示,已經感到身體不適的人應儘快搬出拖車屋,「出現病徵的居民,或有小孩、老人與慢性呼吸疾病患者的家庭,最好能優先予以安置到替代住所。」

CDC在2007年12月到今年1月間隨機選取519間拖車屋進行測量,發現平均有77ppb的甲醛,遠高於正常房屋室內空氣應有的10-20ppb。其中有些拖車屋甲醛濃度比77ppb的平均值高出7倍,整體量測到的濃度範圍從3pbb到590ppb不等。

CDC指出,「長期暴露在這種濃度範圍中,會使增加罹癌風險增高,濃度如果更高,還可能會導致呼吸疾病。」

波里森表示,FEMA先前已宣佈將關閉所有拖車屋社區的計畫,並會6月1日前完成安置居民的工作。有983戶已在2月的第一週搬入臨時住宅,FEMA會以每週800至1000戶的速度繼續進行遷移。

Top

 
 
  我們的島:台灣菸業紀實——沉默的告別

文字:李慧宜;攝影:陳添寶(公共電視記者)

2002年1月1日,台灣加入WTO,島內的農業發展,掀起巨大的全球化浪潮,過去的這些年,菸農抗議請願、高層安撫民怨,台灣百年菸業的生存,還在做最後的掙扎;2008年的春天,正值菸葉採收的季節,抗議的聲音不見了,也沒有人拍胸脯保證什麼,現在的菸田上,盡是光禿禿的菸梗,和收成後的靜謐。台灣菸業的發展,儼然已經踏入告別年代……

每年中秋節後,一群特別的農人,臉上還來不及掛上秋收的喜悅,就又要下田工作了。田地旁的小角落,有3條20多公尺長的白色紗龍,紗龍底下藏著一片嬌柔翠綠的幼苗,將它放進嘴裡,卻是苦辣不已。它的名字,叫做菸草,收成經過加工調配後,就成為癮君子爭相追逐的對象。現在在台灣,還有將近2,000戶的農家,在每年秋天到隔年春天,都要靠它討生活。

假植,就是把長大的菸苗,一棵一棵種到穴盤內,可以統一管理、控制品質、提高幼苗存活率,雖然耗費很多人工,但是菸農們還是想盡辦法互相合作、節省勞力成本。在高雄縣美濃鎮,這樣的勞力合作,叫做「交工」,到現在已經延續了一甲子。

菸田裡的交工

清除水井邊的雜草、把水排到菸田裡,70多歲的菸農郭德傳,不斷地穿梭在水口和田頭之間。剛種下的菸苗,在斜陽底下,開始大口大口地喝水。郭德傳的次子郭富仁,在田的另一頭顧水,對農民來說,農事是永遠忙不完的,郭家田地裡的菸葉種好後,郭德傳隔天馬上就要到張榮秀的菸田報到,幫忙種菸。

張榮秀的菸田面積有7分,一天之內,大家必須有效率地做完整地作畦、打洞種菸等繁重工作。郭德傳、張榮秀、宋清光,是長期合作的交工夥伴,只要到了種菸季節,他們就像一家人一樣,共同把各自的農事,依序輪流完成。所有人一起勞動、一起生活。貨車變成餐桌,菸田旁的大樹下,自然而然成為菸農們的床舖。

在樹蔭下乘涼午睡,有人平躺、有人側躺。起伏的胸口、輕微的鼾聲,時光漸漸回到那段菸業的輝煌年代。遙想台灣菸草的發展,開始於日治時期,19世紀末,日本政府引入日本種菸草在台灣試種,1913年,日本人更進一步推廣黃色種菸草,到了1939年,美濃平原上,開始出現廣大的菸田。

郭德傳與次子郭富仁          做完整地作畦         在樹蔭下乘涼午睡

美濃菸葉大王林春雨,夥房堂號西河堂,家中曾擁有10座菸樓,他的孫子林明宏說,祖父跟美濃街長林恩貴,當年與日本政府談妥,引進菸葉種植進入美濃平原,開啟美濃菸葉發展的首頁。林春雨五子林華昌說,父親有10個兒子,過去政府願意保價收購菸葉,美濃鎮上人人都種菸種得很起勁,也種出興趣和成就感。

76歲的林華昌,不只擁有6甲紅豆園,也是美濃鎮農會理事長。雖然他已經不再種菸,但是家中的正廳裡,依然高掛著過去的榮耀。牆上,各種獎狀、感謝狀,說明了林華昌的父親林春雨,當年對地方公共事務的高度參與,以及在菸業發展上的歷史地位。

香煙是嗜好品,原料菸葉是全世界栽培面積最廣的非糧食作物,因此,菸葉被看做是「貴族植物」或「現金作物」。以1985年為例,國產香煙銷售量近320萬箱,也就是320億支香菸,為當時國庫增加巨額收入。所以,無論是日治時期還是光復後,菸葉種植在台灣,一直都是專賣制度,生產、銷售,都由政府獨占。同時,菸農的身分背景、菸農家庭的資金成本、種菸的土地面積和栽培技術,以及燻煙的硬體設備,都必須合乎政府規定,才能獲得種菸許可,菸農辛苦的成果,政府也會以保障價格收購。

菸農為國庫賺進大把鈔票,政府採取兩手策略控制菸農生產,一是嚴格管理栽培,二是提供優渥利潤回饋農民。1966年,1甲地生產的乾燥菸葉,年收入約4萬6千元,當時公務員的平均年薪是2萬6千元。1976年,1甲地的菸葉收入是13萬元,而公務員年薪約7萬8。1976年同時是美濃菸葉發展的高峰期,種菸面積超過2,000公頃、菸農戶數1,800戶,都居全台之冠,也占全國的1/4。

三面環山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四通八達的灌溉系統,是美濃種植菸草的環境優勢。傳統大家族的向心力、社區鄰里的交工制度,造就了美濃深厚的農業社會基礎。菸葉生產對美濃來說,已經不只是重要的產業,更是獨特的在地生活文化。

菸葉大王林春雨的夥房西河堂           美濃鎮農會理事長林華昌          菸農為國庫賺進大把鈔票

菸農夜晚心事

40出頭的陳滿祥,出身菸葉世家,家裡曾有9棟菸樓,今年,他把上一季的菸葉屑末收藏起來,送給朋友朱秀文,當驅蟲劑。

這幾年,陳滿祥的菸田裡,菸花開得特別多,不過菸花一開,就會影響菸葉的生長,這是所有菸農都知道的事。但是陳滿祥莫可奈何,如今的他,已經無心種菸,就算身為台灣菸業事業耕種改進社的屏東分社長,他也只能幽自己一默,直言菸業發展的末路。

陳滿祥表示,每個菸農年年都問:「可以種菸嗎?」、「有菸種嗎?」身為分社長就有責任回答這些問題。如果政府不收購菸葉,分社長就會被罵、被責怪,甚至還被說閒話,說分社長把菸業搞壞了,這種心情實在不好受。陳滿祥感嘆著,菸農就像乞丐,求一次種一次,年年都得這樣,才有機會繼續種,在這樣的時代,菸農真的只能靠乞討維生!

然而,陳滿祥口中的時代,是什麼時代?1969年,全台種菸面積11,952公頃,是種菸面積最大的一年。1987年,政府開放洋煙進口,1992年後,菸葉面積急速萎縮到7,442公頃。2002年初,台灣加入WTO,同年,台灣菸酒公賣局改制為台灣菸酒公司,廢除專賣制度,至2004年,台灣的菸葉種植面積驟降到1,112公頃。2008年,菸葉種植面積,只有702公頃。面對國際菸商的競爭,台灣菸酒公司毫無招架之力,若繼續收購國產菸葉,只會讓菸酒公司的香煙銷售量跟著衰退。這個時代,是政府保不住國產菸業的時代!

從日治時期父親留下的耕種契約,到光復後政府核發的許可證,張騰芳都一一保存得完好無缺。身為台灣省菸業事業耕種改進社,任期最長的總社長,張騰芳看過無數次菸田,見證過菸葉滿園的盛況。但是他的驕傲下,藏著更沉重的失落感。張騰芳說,他人生最有力量的時期,就是台灣菸業發展的最高峰,他把他的精力全都投入在菸業了,但是看到現在零落的菸田,想著過去,剩下的,就是心痛了!

下田後,入夜,泡壺茶聊閒話,已經沒有人想問,明年要不要種菸。說起種菸的往事,是互相取暖的最好藥方。

假植菸苗          從日治時期的耕種契約,到光復後政府核發的許可證          菸葉季節,整個美濃鎮,沒有一個人閒得下來

菸樓餘溫

經過35天,張榮秀的菸苗,已經長得跟人的腰部同高。他請來兩位工人,幫忙下田培土,讓菸葉根系可以生長得更穩固。2個月過去,宋清光夫妻倆全副武裝,正在灑第3次的農藥。當菸花盛開,劉日鴻夫妻正忙著斷蕊、除芽、施用抑芽劑。1月底,採收菸葉的時候到了!從種植、採收到燻烤,只要是菸葉季節,整個美濃鎮,沒有一個人閒得下來。

今年美濃鎮的種菸面積,只剩150多公頃,不過還是可以看到一群一群的工人,出現在不同的菸田。在張榮秀的菸田裡,每個菸農順著葉柄,手腳俐落地往同一個方向採收,接著合力打包、扛菸包上車。採收完,所有人往張榮秀家集合,將新鮮的菸葉,送進烤菸室。烤菸室,俗稱菸樓,過去是從日本傳來的大阪式菸樓,內部約4坪大、底層4個地窗、屋頂有6扇天窗。1970年代,台灣引進新式的循環堆積乾燥機,並沿用至今。

循環堆積乾燥機最大的優點,是自動控溫、調節溼度和節省人力,但是舊式菸樓燻菸的香氣,和冬天裡暖熱的炭火,依然是美濃人美好的集體回憶。1978年,美濃平原上,有1,814棟菸樓,可是到了2004年,菸樓剩下800多棟,而且大多受到毀損,或部分結構拆除。

空間的意義,在於人的使用方式與態度,菸樓為菸農創造財富,也凝聚出人與人的親密關係,在菸業沒落的此時此刻,菸葉生產空間的保存與後續利用,該何去何從?

美濃鎮共有8座菸葉輔導站,過去一座輔導站對應一個特定的菸葉生產區。目前只有龍山輔導站還堅守崗位,提供菸酒公司收購菸葉。其他的7座輔導站,大都閒置不用,唯獨美濃菸葉輔導站,成為當地社團或居民,推動公共事務的重要場域。

採收菸葉的時候到了!           循環堆積乾燥機          菸樓多已受到毀損

福安輔導站內,雖然外觀老舊、天花板被颱風破壞,但是鄰近的居民,卻為它描繪出新生活的輪廓。當地人利用輔導站種菜、資源回收、存放農業資材,甚至舉辦社區活動,這處過去繳交菸業的地方,像是老樹長新芽,生氣蓬勃。

窗影映在輔導站牆面上,有如悠悠歲月在晃眼之間,爬上了菸農年輕的臉龐,又落在泛黃的回憶裡。菸樓的頹圮、輔導站的徬徨,道盡美濃人內心對菸業的餘溫,也載明菸葉王國迫在眼前的考驗。美濃人想知道,產業沒落、空間消失,那麼依存產業與空間形成的生活模式、在地智慧,要如何走出下一步?

菸農不種菸

郭富雲,50歲,是菸農郭德傳的長子,年輕時為了幫忙種菸而回到家鄉,現在,則因為菸業沒落而積極轉型。

郭富雲種胡瓜,已經累積7年經驗。站在胡瓜田裡,為剛種下的瓜苗,插好一支支竹架,寬度均等、角度一致,郭富雲有如一位農村裡的裝置藝術家;可是,積極的學習、努力的耕種,卻不見得可以像種菸一樣,有份保障穩定的收入。

不種菸的菸農,總是在想辦法,要如何在農村謀生。面對大環境的改變,有人單打獨鬥,有人選擇集體作戰。美濃鎮果樹產銷班第一班,1992年成立,2004年創立月光山木瓜品牌,更在2006年獲得全國十大績優產銷班。他們的木瓜,已經成功打進日本市場,也吸引許多國外農業人員,前來學習觀摩。

產銷班的成功,絕非偶然,不過卻少有人發現,種植菸葉的交工制度,是這一班班員團結、收成質量穩定的重要基礎。在整好地的木瓜園裡,十幾位班員分工合作,有人鑽洞、有人搬錏管,也有年輕力壯的爬上梯子綁鋼線。

整齊的錏管,代表的是產銷班的同心協力。想當初6年前,交工隊剛起步的時候,沒有人會搭木瓜網;到了現在,每個人都變成搭網師傅,可以幫產銷班的木瓜,架出一座又一座安全溫暖的家。用竹篙撐網、牽繩子拉網,網子如果卡住了,再搬個梯子來幫忙。交工隊熟練的合作模式,讓過去菸葉種植的生產文化,踏實地長進木瓜園裡。

種胡瓜的郭富雲          月光山木瓜          整齊的錏管,代表的是產銷班的同心協力

郭德傳的太太德傳伯姆、郭富雲的一雙兒女,把昨夜拿出來回潮的菸葉,慢慢從鐵夾上卸下,堆置在儲藏室裡。空氣中,瀰漫著溫暖的香氣。這股香氣是美濃的冬天滋味,也促使美濃作家鍾理和寫出《菸樓裡的人生》;在《菸樓》這篇短篇小說裡,鍾理和寫著「血液都流上了腦頂」、「在我眼前蠢動著的人群擴大了輪廓」、「相反地,人聲倒變小了。」這就是鍾理和心中的美濃菸農——蕭連發。鍾理和長子鍾鐵民詮釋父親的寫作人生,認為文學跟菸葉一樣,不長在土地上,就沒有生命。

經過10年時光流轉,台灣菸業,即將走下曾經大鳴大放的舞台。許多人還記得,菸農的臉上,有辛苦揮汗後的自信與笑容,當年只要不怕辛苦、團隊合作,從事農業也可以賺錢。

耕耘機鏟平菸梗,初春的第一期稻作就要落秧,田地裡,又出現活力了。沒有政府積極的奧援,菸樓、菸葉輔導站,或許年華老去無人聞問,但還是有機會展現新氣象。菸農心事無人知,從不知所措、憤怒、無奈,到自謀出路、另闢戰場,也是可以打出一片天地。有誰想得到?交工文化的實質內涵,竟也如此的傳承下來!

拿出來回潮的菸葉          堆置菸葉          文學跟菸葉一樣,不長在土地上,就沒有生命

美濃平原上的轉變,有如台灣菸業發展史的縮影,菸業的困境,更是台灣農業危機的狼煙。的確,菸葉變少了、菸樓的溫度不再,在向菸業告別的同時,可別忘記,菸農曾為台灣種出的國家財富和農業文化。

採訪側記

從2007年9月到現在,我們也跟著菸農迷惘起來了。前台灣省菸葉耕種改進社社長張騰芳說:「想到菸葉,我就心痛,我這輩子最用力的時候,就是在菸業鼎盛的時期。現在,菸田那麼少、菸農那麼老,好像我的人生就這樣慢慢歸零!」但是誰願意如此認為呢?我們寧願相信,一定有一些新的力氣,正在不同的田野上慢慢醞釀著。

現在,菸農的抗議吶喊不再、政治人物的保證也遲遲沒有出現,零落的菸田,無聲地鋪陳在平原上,迎風搖曳的菸葉靜靜地向我們告別,那鍾理和筆下曾經有的笑聲、喲喝聲,也不在田地上了,菸樓滿倉的畫面,正大步從真實生活中退出。如果說,人與土地的關係是建立在「用力」的程度上,那麼如何讓農民找到用力的目標,建立用力的驕傲,將是我們繼續觀察和記錄的目標!

耕耘機鏟平菸梗,初春的第一期稻作就要落秧           菸業的困境,是台灣農業危機的狼煙           福安輔導站

Top

 
 
  農婦觸劇毒催芽劑枉死 農改場推動無毒藥劑

摘錄自2008年2月18日中廣新聞報導

彰化一名農婦誤觸劇毒性催芽劑「氯乙醇」不幸死亡﹔台中區農改場則呼籲果農們,改用幾乎沒有毒性的「氫胺」與「氫氨基化鈣」等藥劑,雖然催芽效果比較慢,但比較安全,才能避免中毒事件一再發生。

含有劇毒性的「氯乙醇」,因為具有強力催芽的功能,普遍使用在果樹嫁接與催芽方面等調節產期的用途,尤其是生產巨峰葡萄的故鄉彰化縣,果農們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是相當常態使用在催芽的藥劑。 但是「氯乙醇」如經由口鼻部位黏膜或是皮膚傷口侵入人體,致死率相當高,歷年來常零星發生誤觸後、送醫不急而死亡的案例。

因替代藥劑價格比「氯乙醇」高一些,催芽效果也略差,農民還不習慣使用,張致盛課長仍呼籲為了安全,如果還執意要使用「氯乙醇」,不僅要全副武裝,更要處處小心,才能避免因誤觸而中毒。

Top

 
 
  殺蟲劑是否為農婦罹患氣喘主因 醫界進行相關研究

摘譯自2007年12月31日美國,北卡羅萊納州,三角研究園區報導;蔡秦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研究顯示,在農場上工作的婦女因接觸某些常用的殺蟲劑,可能將導致過敏性的氣喘。

這項研究結果刊登在美國呼吸與重要醫藥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8年1月第一期當中,由美國胸腔協會出版。

研究者針對超過2萬5000名位於北卡羅萊納州與愛荷華州的農婦,對於可能引起成人氣喘的殺蟲劑與其他在工作時所接觸到的成分,進行評估的工作。

他們採用醫師關於成人氣喘的診斷報告,根據有濕疹與過敏性鼻炎病史,或只患有其中一種病症,將上述農婦分為兩組:過敏型氣喘與非過敏性氣喘。

研究發現,在所有受試農婦中,其無論使用或進行殺蟲劑的混和,罹患過敏性氣喘的農婦均增加超過5成之多。雖然在農村成長的婦女較常接觸到殺蟲劑,但與非成長於農村的婦女相較之下,罹患過敏性氣喘的風險卻較低。然而究竟是何種保護作用,仍有待釐清。

Top

 
 
  歐盟執委會研擬禁用農業殺蟲劑指令

摘譯自2007年10月24日外電報導;蔡秦怡編譯;蔡麗伶審校

歐盟執委會為了保障民眾健康與食品品質,於23日擬定一項新的指令,在學校或醫院附近將嚴格控管噴灑式農業殺蟲劑的使用

同時,歐盟27國內也禁止使用噴霧式農藥來殺死蟲子,就如同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電影「北西北」中所使用的方法。

歐盟執委會制定這項指令的目的在於使農民、園丁以及維護公園與林地的人員放棄農藥的使用。

然而,23日在歐洲議會的一讀投票仍未定案。歐盟成員國必須在議會通過之前先達成共識,始能正式立法通過;而這項指令同時也成為農、化工業以及消費者與健康提倡者之間的遊說競爭。

歐盟執委會期望,這項指令將終止目前歐盟內部仍保持5~6%農藥的使用。歐盟整體每年農業使用總量達23萬噸,等於全球總使用量的1/4,即便其可耕地只佔全球總可耕地面積4%。

Top

 
 
  新農藥與罹患帕金森氏症疑似有關
摘錄自2007年4月23日路透社華盛頓報導

科學家表示,有關農藥能造成帕金森氏症的論點獲得更有力證據支持。近期一次專業會議中對動物與人類實驗進行結合後得出此類證據。其中一項研究揭示,噴灑普通除草劑巴拉刈(百草枯,paraquat)的農場工人,其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機率為普通人的2至3倍。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腦部功能退化病症,病患最終將癱瘓不起。另一項研究則發現,接觸到巴拉刈的動物的大腦中,有一種稱為a-突觸核蛋白(alpha-synuclein)的蛋白質累積。這一蛋白質過去一直被視為是帕金森症的發病誘因之一。第三份研究報告稱,a-突觸核蛋白與帕金森氏症都會殺死同一種腦細胞。

「所有這些研究成果看起來顯示它們存在關聯,」非盈利組織--帕金森氏症研究院的創始人朗頓博士(Dr. William Langston)向路透表示。朗頓及其同僚表示,本月稍早在加州舉行的帕金森氏症環境研討會中的匯報成果,令他們頗感振奮。帕金森氏症的症狀是產生多巴胺的大腦細胞死亡,美國有逾100萬人受到帕金森氏症影響。

農場工人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尤其高,但農藥與該病症的關聯難以被確認,因為某人接觸農藥與罹患帕金森氏症之間通常會相隔多年。

Top

 
 
  失竊的未來──生命的隱形浩劫》--繁體中文再版序
作者:綠色陣線協會

過去一般大眾所認知的有毒物質,大多是毒性相當強、且在短時間就會發作的,比如農藥,但有些物質如戴奧辛、多氯聯苯(PCB),雖然不會產生即時性的病害,卻會透過食物鏈累積進入生物體內,包括人體,形成「假性荷爾蒙」,產生類似荷爾蒙的作用,干擾內分泌機制,特別是生殖功能,造成如精蟲數的減少或畸形胎兒發生率提高;科學界也認為,環境荷爾蒙物質也有可能增加致癌的機率。

目前所知的環境荷爾蒙物質,包括農藥中的DDT、巴拉松(Parathion)、地特靈(Dieldrin)等,工業化合物的塑化物質、洗潔劑的壬基苯酚、染料等,都含有戴奧辛、多氯聯苯、夫喃等有機汙染物,且因化工產物的普遍,以致生活環境周遭潛藏無數有害物質,遑論氟氯碳化合物所導致的臭氧層破洞。今日大量各樣的人造化學物質釋出到環境中,陷我們及下一代於不可知的危機,地球已淪為各種化學合成物的巨型實驗室。

失竊的未來》(Our Stolen Future)是繼1962年《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之後,針對化學合成物、工業廢棄物和毒性物質的危害,更完整的科學調查與論述,目前全球已有12種語言的譯本發行。

近年來台灣的環境荷爾蒙事件也層出不窮,力如進口的比利時戴奧辛奶粉,台南台鹼安順廠的戴奧辛汙染,市面的清潔劑大量添加壬基苯酚遭環保署頒令禁止等,連國寶魚台灣櫻花鉤吻鮭也因七家灣溪上游農藥氾濫,飽受農藥殘留的潛在危害。2006年是日本Minamada證實水俁病的50周年,經長期奮鬥,才使汙染真相大白,造成汙染的智索有限公司也勇敢承擔汙染的責任,更可貴的是,當地政府熊本縣為了讓智索公司有能力賠償,發行公債貸款給智索公司。水俁病的治理經驗,日本政府不吝於和國外分享,並邀請相關受害的國際公害者至水俁。水俁不僅是公害的汙染地,也成了公害治理的典範。看回台灣的台鹼安順廠汙染事件,當13億的補償金結束後,後13億的時代將會是如何?

面對這些錯綜複雜的文明產物和遺害,不僅政府應及早面對事實並提出對策,民間社會對於環境荷爾蒙物質的了解和教育,也應是當務之急。《失竊的未來》於1996年問世,1999年中文版在台灣由先覺出版社翻譯出版,但因英文版權期限到期,使得許多關心環境的朋友無緣閱讀此書。2007年,綠色陣線協會先後得到秋圃文教基金會以及奇美企業的贊助支持,得以發行再版。然書中提及的環境賀爾蒙事件仍未結束,針對內分泌失調問題的繼續探究,並近期有關環境荷爾蒙的科學發展和政策,可參考http://www.ourstolenfuture.org/

與您息息相關的環境荷爾蒙

《寂靜的春天》環境荷爾蒙指的是不在身體之外,卻可以干擾體內荷爾蒙的物質。這個議題在1990年代開始討論,然而卡森女士(Rachel Carson)所著的《寂靜的春天》早在1962年已問世,早了30年點出「環境荷爾蒙」浩劫的警訊。

身體中的荷爾蒙計算單位為ppt(十億分之一)或ppb(一兆分之一),只要些微的變化,便可能對身體造成影響,甚至引起嚴重的症狀。它如同闖空門的小偷,掌握了萬能的鑰匙,以荷爾蒙的形式進入細胞內,讓動物、人類的內分泌系統失調,引起各種病變。脂溶性、不易完全分解的特性,容易在生物體內累積,目前已確認的環境賀爾蒙有70多種,農藥便占了40種。

已經證實為危險環境荷爾蒙的物質有:

  • DDT:專治瘧蚊、頭蝨,但會在脂肪中累積,造成肝臟腫瘤;其分解物DDE造成的影響可能更為嚴重。儘管許多國家已禁止使用DDT,但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DDT仍是對抗瘧疾的工具,幾年前從中國大陸進口台灣的魚也有DDT殘留。
  • 橙劑:為越戰時美軍為攻打藏匿於叢林中的越共所使用的落葉劑,功能如殺草劑,使樹葉枯黃掉落。其分解物戴奧辛是全世界已知致癌性最高的物質,會造成人類智力、生育能力受損。自然界與工業製造皆可能產生戴奧辛,如火災、森林大火、煉鋼廠、焚化爐等。
  • 多氯聯苯(PCB):變壓器、電容器皆可能產生多氯聯苯,最著名的案例便是台灣的米糠油事件。
  • 多溴聯苯(PBBs):用於電視、電腦、沙發、窗簾等防火材料,會干擾甲狀腺、肝臟等。
  • 汞:來源包括工廠排放、牙醫使用的汞蒸氣等。當微生物將汞轉變為甲基汞,毒性更加嚴重,汙染致病案例如日本的水俁病。
  • 鉛:用於油漆、顏料、電池、鉛水管等。目前歐美許多國家嚴格限制進口玩具的鉛含量。
  • 有機錫:用於農藥、船體塗料、尿布、衣服等。目前檢測出高雄港底泥的有機錫含量最高,造成當地牡蠣有雌雄同體的現象。
  • 壬基酚:界面活性劑,常用於染髮劑、定型液、化妝品等,會影響生殖系統。
  • 磷苯二甲酸脂類:多用於塑膠、清潔劑、化妝品,如塑化劑PVC、PET、PS等。
  • 鐵氟龍:用於不沾鍋、熱水瓶、電子鍋等。
  • 螢光劑。

Top

 
  論壇:從反核到擁核—荒謬的邏輯!

作者:廖桂賢

今(2008)年2/20台灣的新聞中有一連串關於支持核能發電的報導,重點新聞是李遠哲建議持續興建核四,其他所謂的專家學者、以及兩位總統候選人,也都一致擁抱核能發電。從反核到擁核,主要原因居然在於「核電有助於二氧化碳減量」。對於這樣過於簡化到荒謬的邏輯,實在令我看不下去!

全球暖化是當今各國越來越關注的焦點話題,IPCC的研究明確指出,人為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量是造成暖化和其他氣候變遷現象的原因,而使用石化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則被視為暖化的禍首,於是,各國開始忙著尋找替代能源,以為只要找到所謂乾淨的、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能源,就能夠解決問題,在這樣的邏輯下,核能發電開始受到青睞。擁核的官員和學者專家,盲目得把核電的安全疑慮和負面效應放兩旁,只要是不排放二氧化碳的,黑的也能成為白的。

盲目迷信科技 核電危險性不容忽略

不管核電技術發展已經如何成熟,核電的危險性仍然存在,不管機率如何,只有發生和不發生兩個分野,我們憑什麼犧牲少數人的生命安全,只為了滿足大多數人用電的需求?所謂的專家憑什麼用他們自己對核電技術的信心來草菅人命?

全球暖化是世界不永續的現象之一,這些所謂專家學者和政客都忽略了,我們的世界之所以會越來越不永續,是人們生活方式的根本問題,是價值觀的問題。在我看來,其中最大的價值觀問題,就是盲目迷信科技、和科學上的完全確定性;因為以為科技可以解決任何問題、可以取代任何的自然機制,我們任意地改造地球環境;有了科技,我們毫無節制地使用能源,以為科技必定可以帶來源源不絕的能源。

在我看來,要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治標的解決方式是減少能源使用量,改變人類使用能源的習慣,設法讓我們的生存不需要仰賴太多的外在能源,這一個更值得研究和開發的領域,有帶頭作用的學者們為何不鼓勵和推廣呢?如果我們使用能源的習慣不改,找再多的「乾淨能源」也無滿足能源需求的無底洞。

事實上,「乾淨能源」是一個相當誤導的名詞。我們必須知道,沒有任何一種能源的開發,是真正乾淨的。不久以前人們還以為是解藥的生質能源,其「副作用」,已經出現:生質能源的大量栽種排擠其他糧食作物,影響糧食的價格,不但如此,還造成更多森林被砍伐來栽種生質能源,影響生物多樣性,近來,研究人員更發現,生質能源的栽種反而造成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

走危險回頭路 不如開創意新出路

雖然只是治標,但替代能源的發展無可避免,但與其走危險核電的回頭路,我們難道不能開發其他更有創意的能源嗎?很多人知道,目前國外已經有利用水肥來發電的技術,連貓狗等寵物的排泄都可以用來發電,甚至,瑞典首都斯德葛爾摩的也開始實驗以火車站人來人往所產生的能量來發電。只要發揮創意,替代能源有無窮盡可能性。重點是,解決方法要多元,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要對抗全球暖化,除了尋找替代能源之外,還有其他面向可以著手。許多研究早已指出,企業大量飼養豬、牛作為肉食,也造成了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程度甚至不下於石化燃料;許多大面積種植的作物,例如水稻田,也溫室氣體排放來源;而熱帶地方的水庫,也會排放溫室氣體。學者專家應該多花一些時間來研究石化燃料以外的溫室氣體排放來源,在溫室氣體的減量上多管其下,避免用單一的手段(像是核能)來解決問題。

減碳=永續未來的解藥?

我們必須瞭解,減「碳」的本身,不是邁向永續未來的解藥。我們要減的是能源和物質的消費,甚至是減人口,減那些在根本上造成我們環境不永續的問題。解決問題最忌將問題過度簡化,今天,人們將永續發展的問題等同於全球暖化、全球暖化的問題等同於減碳,當任何事物被縮減成一個簡單的方程式,人們看不到複雜世界中不同事物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將會忽略了單一解決方案對其他事物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除了關於李遠哲擁核看法的新聞令人失望,2/20聯合新聞網一則標題為「減碳壓力大,英美反核轉擁核」的新聞,更令人搖頭。當然,台灣新聞報導的素質低落、記者喜歡驟下結論已不是新鮮事,但這則報導中傳達幾個令人憂心的錯誤觀念,有必要在這裡指出。記者列表指出幾個歐美國家紛紛在近年來放棄非核家園的政策,記者寫著:「連歐洲反核最激烈的義大利,最近都由總理提出重啟關閉的核能電廠,大陸、美國、歐盟都相繼投入第四代核電廠新設備的研製,核能發電的重要性被重新正視;台灣這個能源幾乎全仰賴進口的國家,更該盡早結束非核家園政策」。觀念錯誤的其一在於,台灣能源仰賴進口的問題,應該檢視產業結構和能源使用的問題,而非驟下結論認為台灣應該發展核電;其二,姑且不論其引用的歐美資料是否正確,這個報導傳遞了一個訊息:連歐美先進國家都擁核了,台灣怎能還堅持非核家園?不要忘了,這些所謂歐美先進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犯下了許多錯誤,種下今天全球不永續的果,誰說我們在任何事都應該西拷貝方國家的路線?

如果今天因為二氧化碳要減量,全世界都開始尋求核能發電,我們的世界仍然跳不出科技至上,人定勝天的圈套。也許核電可以免去一些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不可預期的問題絕對會慢慢浮現,這種解決問題的狹隘思維不改,人們將永遠焦頭爛額地處理著不斷接踵而來的新問題。

◎原文轉載於西雅圖凹凸鏡,寫于2008/2/20

◎相關新聞:中研院提能源政策 籲建核四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彭郁娟、陳誼芩•網編:黃德宗